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精选(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盛唐气象 同步精选(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6 20:5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盛唐气象
一、选择题
1.从两幅绘画中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唐朝(  )
《虢国夫人夜游图》 《弈棋仕女图》(局部)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多彩的文学艺术
C.民族的交往交融 D.经济的繁荣昌感
2.“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肃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达到)全盛。”历史上称唐朝的这段时期为(  )
A.贞观遗风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3.文物会“说话”,用内涵传递历史,以形释意,激荡千年的文脉传承。下面文物及介绍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出土于陕西西安。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中两 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 手作吹笛状,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舞俑正伴随乐曲旋律 翩翩起舞。 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
①唐朝陶瓷器生产达到很高的水平 ②唐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③唐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空前繁盛 ④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唐朝发兵反击突厥 B.唐玄宗册封云南王
C.新罗商人来到中国 D.汉族妇女穿着胡服
5.下列我国古代名画中,能真实反映当时唐朝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友好关系的是(  )
A.《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B.《送子天王图》
C.《步辇图》 D.《弈棋仕女图》
6.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白居易的《时世妆》这样描写“啼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西域传四方。”材料反映了唐朝(  )
①城市商业繁荣 ②民族之间交融 ③社会风气开放 ④诗歌创作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农书》中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 ,作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曲辕犁(  )
A.在隋朝开始用于农业 B.只适合南方水田
C.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革了耕作方式
8.《太平广记》中提到,商人窦义在长安西市中”造(邸)店二十余间,当其要害,日收利数千”。另外,长安西市还有”波斯邸店”。《长安志》中提到,”(东)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约合七万家商铺)”。由此可见(  )
A.长安是国际性商业大都市 B.唐朝始终厉行市坊分开制度
C.西市货物比东市有竞争力 D.唐朝出现富可敌国的大商人
9.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这反映了隋唐时代(  )
A.民族矛盾尖锐 B.民族交融加强
C.民族杂居相处 D.中外交流频繁
10.一代明君唐太宗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深得各族人民的爱戴。下列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对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视(  )
A.“舟可以比人君,水可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犾,朕独爱之如一。”
C.“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D.“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11.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下列文物按所属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半两钱 ②殷墟甲骨 ③汉代纸残片 ④三彩骆驼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12. 在绘制“盛唐气象”主题历史手抄题时,某同学选择了下列素材,该同学侧重于展示盛唐(  )
来自波斯的马球来自西域的胡旋舞
由印度佛曲改编的《霓裳羽衣曲》
A.多彩的文学艺术 B.繁荣的经济
C.密切的民族交往 D.兼容并包的文化
13. 陆羽的《茶经》记载:“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这一现象表明唐朝(  )
A.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B.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文化艺术繁荣多彩
14. “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留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了图中工具的好处是(  )
A.节省人力,利于灌溉 B.排水泄洪
C.省时省力,利于耕作 D.便于开沟
15. 读图,它主要反映了唐都长安(  )
A.布局严整对称 B.街道宽阔整齐
C.建筑规模宏伟 D.商业繁荣发达
二、填空题
16.唐朝文化艺术创作成就斐然,阎立本的记录   的是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求婚使者的场景;   的《送子天王图》风格奔放。
17.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   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闻名中外的   ,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三、材料分析题
18.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促进了吐蕃经济与社会发展,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百度百科 和同为一家》
(1) 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民族交融的几种主要方式(写出三种即可),并分别举例说明。
19. 文物是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印记,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时期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还有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学者、僧侣等人员,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前往长安。当时有 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中外交流达到鼎盛。
——摘编自胡柏翠《兴盛的唐朝旅游活动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三:传统就是古板?传统文化就是老一套?错!关键是用什么表现形式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被受众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接受。 2021年河南春晚有一个叫《唐宫夜宴》的节目突然“出圈”。作品讲述的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洛阳上阳宫设宴,一群体态丰腴的小妮们赴宴表演途中发生的趣事。节目主创陈琳和团队成员每年都到博物馆采风。当在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看到唐三彩乐舞俑生动的舞蹈形象后,她开始思考:如果舞蹈能赋予唐乐舞俑灵魂,她们会带领现代人看到一个怎样的大唐?
——摘编自河北青年报:《是谁复活了这群“唐朝小胖妞”?》
(1) 写出材料一所属的史料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反映的唐朝社会风貌。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特点。
(3)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四、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许多少数民族自愿要求内附。少数民族首领把能与唐室通婚视为荣耀,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唐蕃和亲”。太宗还宽厚平等对待败降的少数民族,使其得到妥善的安置。随着千百年来不断的民族大交融,贞观时期出现了“和同为一家”的民族交融新局面。
——摘编自许敏《民族和谐的典范——论贞观时期的民族融合》
(1)据材料,指出唐朝为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所采取的措施。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故图片反映了唐朝社会风气开放,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气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C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宋璟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使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几个治世局面。难度较小。
3.【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唐三彩骑驼乐舞俑”以及文字介绍可知,唐三彩反映了唐朝陶瓷器生产达到很高的水平;“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作吹笛状,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舞俑正伴随乐曲旋律翩翩起舞。”反映了唐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空前繁盛,同时体现了唐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故①②③符合题意,选项A正确;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无法体现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排除④,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重点掌握唐朝的陶瓷业的发展与唐三彩,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答案】C
【解析】【分析】 A项根据题干材料“······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可知,材料的观点是“唐朝的对外关系比较活跃,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而“唐朝发兵反击突厥”属于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对外关系”,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项“唐玄宗册封云南王”属于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而题干材料“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属于“对外关系”,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项根据题干材料“······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可知,材料的观点是“唐朝的对外关系比较活跃,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新罗商人来到中国”证明了唐朝与新罗的经济往来,属于唐朝开明的对外关系,故C选项符合题意;
D项“汉族妇女穿着胡服”证明的是“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而题干材料“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属于“对外关系”,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流相关知识,重点掌握新罗商人到中国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是“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
5.【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民族关系融洽,《步辇图》反映了吐蕃使者向唐太宗求婚的场景, 反映当时唐朝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友好关系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不是表现民族关系,不符合题意;
B.《送子天王图》,吴道子作品,表现宗教故事,不符合题意;
D.《 弈棋仕女图 》,表现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拿它来分析备选项,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6.【答案】C
【解析】【分析】 ①题干没有提到城市商业的相关内容,故①选项错误;
②”出自西域“表明”啼妆“受西域文化影响,西域民族的风气在汉族也有流传,体现了民族之间交融,故②选项正确;
③唐朝社会风气开放,人们多积极进取,兼容并蓄。唐朝妇女喜”啼妆“表明了唐朝社会风气开放,故③选项正确;
④题干没有提到诗歌的相关内容,引用白居易的诗句只是为说明”啼妆“相关内容,并没有体现诗歌创作数量多少,故④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唐朝社会风气的开放。解题关键是理解:妇女喜化“啼妆”反映了唐代社会风气的开放。
7.【答案】C
【解析】【分析】 依据"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曲辕犁便于调头和
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了人力或畜力,因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C 项正确;
题干并没有提及曲辕犁开始用于农业生产的时间,排除 A 项;
题干说明曲辕犁用于南方水田,但并不能证明只适合南方水田,排除 B 项;
曲辕犁属于新型耕犁,但仍然属于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排除 D 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曲辕犁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东)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约合七万家商铺)”得出商品种类多;形成门类众多的专业性市场;唐朝始终厉行市坊分开制度,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唐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以唐宋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9.【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致使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即“五胡”到隋唐时期已经汉化,与汉族无异,B符合题意;
民族矛盾尖锐与题意相悖,排除A;
民族杂居相处,题干信息未体现,排除C;
中外交流频繁与题干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交融的知识。难度适中, 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10.【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的这句话反映出唐太宗对少数民族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B项正确;
“舟可以比人君,水可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的是百姓的重要性,排除A;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反映的是科举制,排除C;
“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反映的是用人的重要性,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难度适中,理解选项诗句表达的含义,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答案】D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殷墟是商朝文化遗址;汉代纸残片说明汉代已经发明了纸;三彩骆驼俑是唐代陶瓷制品,因此先后顺序是②①③④,D符合题意;
ABC顺序错误,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秦半两、甲骨文、造纸术、唐朝的手工业。难度适中,掌握秦半两、甲骨文、造纸术、唐三彩所属的朝代即可作答。
1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来自波斯”、“来自西域”、“来自印度”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唐王朝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包,D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唐朝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包,而多彩的文学艺术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是唐朝兼容并包外来文化,和经济无关,排除B项;
材料体现的是唐朝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包,而密切的民族交往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盛唐气象的认识。
13.【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可知,材料表明唐朝手工业发展水平高。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B项正确;
题干主要强调越窑、邢窑的瓷器,未涉及农业,排除A项;
题干主要强调越窑、邢窑的瓷器,未体现商业发展繁荣,排除C项;
题干主要强调越窑、邢窑的瓷器,未阐述文化艺术繁荣,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唐朝手工业发展的认识。
14.【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并观察题干图片可知,材料描述的工具是筒车,其好处是节省人力,利于灌溉,A项正确;
排水泄洪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
省时省力,利于耕作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
便于开沟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筒车的相关史实。
15.【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唐都长安东市平面示意图,市是当时的商业区。当时的长安东市内有“肉行酒肆”“李家印刷”“铁行”“锦绣财帛行”等等,由此可见市作为当时的商业区,商业活动多种多样,商业繁荣发达,D项正确;
仅凭长安东市平面示意图,不能反映整个长安布局严整对称,排除A项;
仅凭长安东市平面示意图,不能反映整个长安街道宽阔整齐,排除B项;
仅凭平面示意图也不足以反映当时的建筑规模十分宏伟,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经济的繁荣,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主要反映了唐都长安商业繁荣发达。
16.【答案】《步辇图》;吴道子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文化艺术创作成就斐然,阎立本的画作《步辇图》记录的是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求婚使者的场景;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故答案为:《步辇图》,吴道子。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的提示,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7.【答案】蜀锦;唐三彩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故答案为:蜀锦;唐三彩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18.【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
(2)方式一:和亲;举例:文成公主入藏。方式二:册封;举例:唐玄宗先后册封过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南诏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封号分别为渤海郡王、云南王和怀仁可汗。方式三:设置机构;举例: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唐太宗对待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没有贵贱之分,体现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2)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通过实行加强对边疆的管辖,设置行政机构、和亲、册封、战争、会盟多种措施措施,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各民族地区的管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的交往空前频繁。唐朝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①加强对边疆的管辖,设置行政机构,唐初,唐太宗在东突厥旧地建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做都督来管辖,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在西突厥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这是唐朝在西域设置的最高统治机构;②和亲,例如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婚,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成婚;③册封,例如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④战争,唐初与东突厥开战,打败东突厥,俘其首领,维护北部边境的安定;⑤会盟,例如唐蕃会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唐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几种主要方式以及相关史实。
19.【答案】(1)史料类型:实物史料;社会风貌:积极开放,兼容并包;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2)特点:对外交往范围广泛;海陆并举;东西方双向交流;交往形式多样(政治上使节往来、经济上商贸活动、文化上的交流等)。
(3)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传播与弘扬,创新与发展。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实物史料指各类文物、古迹、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虽然多为片段性的,但它却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图一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图二唐彩绘胡装女立俑所属的史料类型是实物史料。反映了唐朝积极开放,兼容并包;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
(2)根据材料二“当时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中外交流达到鼎盛。”可知,唐朝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特点是对外交往范围广泛;海陆并举;东西方双向交流;交往形式多样(政治上使节往来、经济上商贸活动、文化上的交流等)。
(3)根据材料三“传统就是古板?传统文化就是老一套?错!关键是用什么表现形式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被受众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接受。”和结合实际可知,我们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播与弘扬,创新与发展。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史料类型:实物史料;社会风貌:积极开放,兼容并包;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2)特点:对外交往范围广泛;海陆并举;东西方双向交流;交往形式多样(政治上使节往来、经济上商贸活动、文化上的交流等)。
(3)对待: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传播与弘扬,创新与发展。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社会风貌,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2)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难度中等,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识记与灵活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看法,考查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0.【答案】(1)和亲,妥善安置败降的少数民族。
(2)观点:民族交融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论述:唐太宗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唐朝时期很多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民族之间交融进一步发展。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去蔬菜种子、书籍和工匠等,增进了汉藏两族友好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吐蕃立唐蕃会盟碑。
唐玄宗时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加强了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三点6分)
所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分析】(1)国家材料“少数民族首领把能与唐室通婚视为荣耀,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唐蕃和亲”。”可知,唐朝为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所采取的措施是和亲;根据“太宗还宽厚平等对待败降的少数民族,使其得到妥善的安置。”可知,唐朝为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所采取的措施是妥善安置败降的少数民族。
(2)根据材料,提炼观点为:民族交融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进行论述:唐太宗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交往频繁,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唐朝时期很多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民族之间交融进一步发展。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去蔬菜种子、书籍和工匠等,增进了汉藏两族友好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吐蕃立唐蕃会盟碑。唐玄宗时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加强了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所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民族交往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唐太宗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设置行政机构、和亲、册封、会盟多种措施,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各民族地区的管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的交往空前频繁。唐太宗被少数民族首领称为“天可汗”是各民族首领拥戴唐朝的集中体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