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
1.汉代时人们将输入中原的物种冠以“胡”字,如胡麻、胡椒、胡萝卜等;到了唐代,则通常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波斯湾珍珠)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唐朝与汉朝习俗迥异 B.唐朝崇尚西洋文化
C.唐朝时关闭丝绸之路 D.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2.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
C.传播了佛教文化 D.扩大了唐朝疆域
3.如果右侧漫画人物是遣唐使,那么船上装载的“中国文化”可能包括( )
①文字 ②书法艺术
③佛经 ④天文历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有 ( )
①日本 ②新罗 ③天竺 ④东罗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唐朝时传到日本的螺钿铜镜(如图),把南海的夜光贝、东南亚的琥珀、中东的宝石、阿富汗的蓝宝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这体现了唐朝………( )
①疆域面积辽阔 ②手工业水平高
③社会矛盾尖锐 ④中外交流频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据右侧目录,可以判断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7.下列歌谣传唱的隋唐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征发民工几百万,开凿运河二千几
②鉴真盲目渡东海,唐朝遗风今犹在
③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选人才
④安史动乱局势转,唐朝从此盛转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
8.下图为某处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反映了唐朝( )
东罗马金币 波斯萨珊金币 东罗马金币
A.中外贸易繁盛 B.科学技术发达
C.货币尚未统一 D.文化繁荣昌盛
9.中日山水相连,中国文化对日本有深远影响。从 646 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最能反映下列五幅图片信息的诗句是( )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日本使用的文字 唐朝长安城 日本平城京
A.洛阳家家学胡乐 B.冲天香阵透长安
C.千金散尽还复来 D.唐风洋溢奈良城
10.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性学习中,收集和整理了如表所示的素材。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最可能是中国古代( )
人物 … 玄奘 鉴真 崔致远 马可·波罗 郑和 利玛窦 …
国籍 … 中国 中国 新罗 意大利 中国 意大利 …
事迹 … 西行天竺 东渡日本 来华求学做官 来华做官游历 七下西洋 来华传教译书 …
A.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B.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C.宗教的传播与影响 D.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11.在绘制“ 盛唐气象”主题历史手抄题时,某同学选择了下列素材,该同学侧重于展示盛唐( )
A.多彩的文学艺术 B.繁荣的经济
C.密切的民族交往 D.兼容并包的文化
12. 如果要印证玄奘西行取经的历史,下列史料最可靠的是( )
A.玄奘为保存由天竺带回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的大雁塔
B.由玄奘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
C.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古典小说《西游记》
D.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
二、判断题
13.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14.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
15.“遣唐使”规模居各国之首,并推动了该国的社会改革,这个国家是:天竺。
16.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蕃关系友好。历经了1200多年的唐会盟碑至今依然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以下人物中,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的是文成公主( )
三、材料分析题
17.在以“唐朝的对外交往”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某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资料。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资料二:唐朝时,有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有往来,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友人前往长安。唐朝对外交往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 留学生、 贸易交流、 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资料三: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都有吸引力。盛唐时期,政治上很自信,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且能兼容并包,人们多显示出一种进取、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唐王朝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1)指出资料一中两种钱币的相似之处,并说说这些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2)请列举相关史实印证资料二中画线部分的观点。
(3)根据资料三,概括唐朝中外交流活跃的有利因素。
18. 文物是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印记,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时期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还有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学者、僧侣等人员,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前往长安。当时有 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中外交流达到鼎盛。
——摘编自胡柏翠《兴盛的唐朝旅游活动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三:传统就是古板?传统文化就是老一套?错!关键是用什么表现形式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被受众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接受。 2021年河南春晚有一个叫《唐宫夜宴》的节目突然“出圈”。作品讲述的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洛阳上阳宫设宴,一群体态丰腴的小妮们赴宴表演途中发生的趣事。节目主创陈琳和团队成员每年都到博物馆采风。当在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看到唐三彩乐舞俑生动的舞蹈形象后,她开始思考:如果舞蹈能赋予唐乐舞俑灵魂,她们会带领现代人看到一个怎样的大唐?
——摘编自河北青年报:《是谁复活了这群“唐朝小胖妞”?》
(1) 写出材料一所属的史料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反映的唐朝社会风貌。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特点。
(3)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汉代时人们将输入中原的物种冠以“胡”字,如胡麻、胡瓜、胡椒、胡萝卜等:到了唐代,则通常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波斯湾珍珠)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唐朝对外交往扩大。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C
【解析】【分析】A.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属于中外交往,并没有加强边疆管理,排除A项;
B.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
C.为弘扬佛法,鉴真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学经典,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为中印中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鉴真和玄奘的共同贡献是都弘扬传播了佛教文化,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C项正确;
D.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属于友好的中外交往,没有扩大了唐朝疆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相关知识,考查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3.【答案】B
【解析】【分析】 遣唐使是日本赴中国的使节团,遣唐使通过友好访问或是留学长安,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①②④符合史实;
③佛经是唐朝僧人鉴真东渡日本带去的,③错误,ACD 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4.【答案】A
【解析】【分析】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除了日本与唐朝的友好往来外,天竺、新罗和唐朝还进行友好往来,①②③选项符合题意,选项A正确;
④罗马是欧洲国家,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
5.【答案】C
【解析】【分析】唐朝时期传到日本的螺钿铜镜(见图),把南海的夜光贝、东南亚的琥珀、中东的宝石、阿富汗的蓝宝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这体现了唐朝②手工业水平高③社会矛盾尖锐,C符合题意;
①疆域面积辽阔和④中外交流频繁无法从图片中体现出来,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流相关史实,注意对图片的解读。
6.【答案】C
【解析】【分析】 根据“绝域求生、西天取经、享誉佛国”据此判断这部纪录片的主要内容是玄奘西游天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某电视台播放的一部纪录片的部分目录”为背景依托,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往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玄奘西游天竺相关史实。
7.【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征发民工几百万,开凿运河二千几,是开凿大运河,河是在隋炀帝时期;②鉴真盲目渡东海,唐朝遗风今犹在,是在唐玄宗时期,③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选人才,是在唐太宗时期,④安史动乱局势转,唐朝从此盛转衰,是在唐玄宗后期,因此它们的顺序是 ①③②④ ,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题肢含义和事件的大致时间,再按照事件先后顺序回答。
8.【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 ,有很多来自西亚和欧洲的金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唐朝时期,外国商人到中国来做生意带来的,这反映了唐朝中外贸易繁盛,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科学技术发达,题干中没有显示科学技术,不符合题意;
C.货币尚未统一,题干看不出货币的统一,不符合题意;
D.文化繁荣昌盛,货币不属于文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图片含义,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9.【答案】D
【解析】【分析】 中日山水相连,中国文化对日本有深远影响。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方面,日本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如服装、茶道、节日等。唐风洋溢奈良城最能反映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D 符合题意;
ABC 与题干图片反映内容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 D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流,重点掌握唐朝对日本的影响。
10.【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玄奘西行天竺”“崔志远来华求学做官”“利玛窦来华传教译书”等可知,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古代文明的交流与互鉴,A符合题意;
材料信息强调的是中外交流,并没有涉及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排除B;
宗教的传播与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C;
隋唐时期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主要是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难度适中,分析题干信息,掌握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11.【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来自波斯”“来自西域”“来自印度”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唐王朝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包,D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唐朝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包,而多彩的文学艺术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A;
材料体现的是唐朝兼容并包外来文化,和经济无关,排除B;
材料体现的是唐朝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并包,而密切的民族交往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唐朝时期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流频繁。
12.【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物史料最可靠,玄奘为保存由天竺带回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的大雁塔属于实物史料,最为可靠,A项正确;
《大唐西域记》属于文字史料,没有实物史料价值高,排除B项;
古典小说《西游记》属于文学艺术作品,不能作为史料,只可供参考,排除C项;
电视剧《西游记》属于文学艺术作品,不能作为史料,只可供参考,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史料的分类。
13.【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者到唐朝学习,被称为“遣唐使”。因此,试题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遣唐使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遣唐使的含义即可作答。
14.【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唐朝时期注重发展友好的对外关系,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友好往来,所以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题干说法正确。
【点评】本题以唐朝和日本的文化交流为依托,考查鉴真东渡,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5.【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遣唐使”规模居各国之首,并推动了该国的社会改革,这个国家是日本;646年日本仿唐制进行了大化改新;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还是要求牢记课本基础知识。
16.【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因此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吐蕃,我国藏族的祖先,唐蕃关系。
17.【答案】(1)相似之处:形状上都呈现圆形方孔的特点;币面上的文字都是汉字。 说明:和同开珍系仿开元通宝而铸,日本文化深受唐朝的影响。
(2)使节来往:日本前后派遣十几批使者(遣唐使)到唐朝,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或:新罗派遣使节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或: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留学生:与日本“遣唐使”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或:新罗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贸易交流: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或:大食的商人经陆路和海路来到中国,贩卖珠宝、香料和药材等)宗教往来:玄奘西行,将佛教引进中国:或鉴真东渡,将佛教从中国往外传播。
(3)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
②政治制度先进;③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④开放的对外政策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从形状、文字进行分析,如形状上都呈现圆形方孔的特点;币面上的文字都是汉字(任意答一点即可)。根据这二者的相似之处可知,和同开珎仿开元通宝而铸,说明日本文化深受唐朝的影响。
(2)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使节来往:日本前后派遣十几批使者(遣唐使)到唐朝,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或:新罗派遣使节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或: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留学生:与日本“遣唐使”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或:新罗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贸易交流: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或:大食的商人经陆路和海路来到中国,贩卖珠宝、香料和药材等)宗教往来:玄奘西行,将佛教引进中国:或鉴真东渡,将佛教从中国往外传播。
(3)根据材料“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都有吸引力。”得出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根据材料“盛唐时期,政治上很自信,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得出政治制度先进;根据材料“在文化上也敢于并蓄兼收,群花同放。”得出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根据材料“唐王朝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得出开明的对外政策。(任写两点)
故答案为:
(1)相似之处:形状上都呈现圆形方孔的特点;币面上的文字都是汉字(任意答一点即可)。说明:和同开珎仿开元通宝而铸,说明日本文化深受唐朝的影响。
(2)使节来往:日本前后派遣十几批使者(遣唐使)到唐朝,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或:新罗派遣使节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或: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留学生:与日本“遣唐使”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或:新罗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贸易交流: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或:大食的商人经陆路和海路来到中国,贩卖珠宝、香料和药材等)宗教往来:玄奘西行,将佛教引进中国:或鉴真东渡,将佛教从中国往外传播。
(3) 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②政治制度先进;③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④开放的对外政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货币对日本的影响、唐朝时期来华学习的杰出外国友人、对外交往的多种形式、唐朝中外交流活跃的有利因素等知识。
18.【答案】(1)史料类型:实物史料;社会风貌:积极开放,兼容并包;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2)特点:对外交往范围广泛;海陆并举;东西方双向交流;交往形式多样(政治上使节往来、经济上商贸活动、文化上的交流等)。
(3)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传播与弘扬,创新与发展。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实物史料指各类文物、古迹、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虽然多为片段性的,但它却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图一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图二唐彩绘胡装女立俑所属的史料类型是实物史料。反映了唐朝积极开放,兼容并包;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
(2)根据材料二“当时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中外交流达到鼎盛。”可知,唐朝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特点是对外交往范围广泛;海陆并举;东西方双向交流;交往形式多样(政治上使节往来、经济上商贸活动、文化上的交流等)。
(3)根据材料三“传统就是古板?传统文化就是老一套?错!关键是用什么表现形式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被受众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接受。”和结合实际可知,我们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播与弘扬,创新与发展。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史料类型:实物史料;社会风貌:积极开放,兼容并包;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2)特点:对外交往范围广泛;海陆并举;东西方双向交流;交往形式多样(政治上使节往来、经济上商贸活动、文化上的交流等)。
(3)对待: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传播与弘扬,创新与发展。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社会风貌,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2)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难度中等,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识记与灵活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看法,考查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