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6 18:0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上《夏天里的成长》教学
【教学目标】
体会作者围绕“夏天万物迅速生长”这一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来写的表达方法。
借助思维导图,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发散自己的写作思维,并尝试利用思维导图构思自己的写作思路
感受夏天万物生长的蓬勃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借助思维导图,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发散自己的写作思维,并尝试利用思维导图构思自己的写作思路
【教学流程】
引入新课,寻找中心句。
1.速度挑战
课件出示《夏天里的成长》全文,请学生快速 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课件相机出示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2.科普铺垫,了解自然规律。
你知道为什么万物在夏天生长得特别快吗?
预设:夏天日照时间长、雨水多、气温高,适合生物生长。
教师小结,板书课题。“夏”古有“大”的意思, 万物从此皆长大。这是一年四季中生命力最旺盛的 季节,没有夏天的成长,就不会有秋日的收获。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夏天里的成长》。
二、导图助力,明晰全文结构
一读课文,找寻“万物”。
文中的“万物”为何物?快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在夏天里迅速生长的事物。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出示关键词:瓜藤、竹 子、高粱、苞蕾、苔薛、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 小鸭、山、地、河、铁路、柏油路、人。
引入导图,梳理课文脉络。
作者把这么多事物的生长分成三段来写,这是为什么?小组讨论,完成学习单上的思维导图。
交流汇报,说明分类根据:
植物和动物都属于生物类;山、地、河、铁轨、柏 油路统称大地;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属于人类。
教师小结:从这个思维导图里,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从生物、大地、人这三个方面来 写。
(相机板书:围绕中心意思 选择不同方面来写)
【设计意图:“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写”这样的表达方式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再合适不过。 有了思维导图助力,学生便可从全文的角度来感知这一表达方法,同时,也明晰了全文的结构。】
三、聚焦重点段,拓展思维方向
方法迁移,梳理段落结构。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快速提取中心句:生 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 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作者围绕这句中心句,选择了哪些具体的事 例来写呢?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完成思维导图的二级分支。
汇报交流,体会表达方法。
预设:作者围绕“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 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 得见的长”这句中心句选择了瓜藤、竹子、高粱、苞 蕾、苔薛、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这些不同事例来写。
教师小结:要把一个中心意思表达清楚,还可以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相机板书:选择不同事例来写)
关注时间性词语,引发思考。
这些事物是如何让我们感受到生物是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呢?开火车读四句话,圈画出关键词。
交流汇报,感受时间的短暂和变化的快速。
预设:我找到了“一天几寸、一夜半节、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不见、个把月”这些词,让我感受到在短暂的时间里,生物生长得很迅速。
教师小结,引读中心句:是呀,在短暂的时里,这些事物的变化是快速的,就像中心句告诉我们 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聚焦“变化”,厘清不同角度。
教师引发思考:在短暂的时间里,事物的变化是迅速的。这些事物快速变化的是什么?
借助图片进行直观对比,引导发现作者从 同角度表达事物的变化。
课件出示图片:一天前后的瓜藤和一夜前后的竹子。引导关注长度变化。
引读中心句:它们的长度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长是——迅速的长, 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课件出示图片:昨天、今天、明天苞蕾的三种不同形态。引导关注形态变化。
引读中心句:它们的 形态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长是——迅速的 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课件出示图片:几天前的石头、黄泥土和几天 后的石头、黄泥土。引导关注颜色变化。 引读中心句: 它们的颜色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长是——迅 速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课件出示个把月前后的小猫,引导关注大小变化。
引读中心句:它们的大小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 夏天的长是——迅速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 见的长。
教师小结:我们要将一个中心意思表达清楚,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来写。(相机板书:选择不同角度来写)
根据不同角度的选择,补充思维导图的三级分支
【设计意图:设置思维导图的二级分支,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围绕中心意思,可以选择不同事例来写; 三级分支的设计,则是让学生领悟围绕中心意思,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来写。在完成多层分支的过程中,牵引学生也像作者一样打开思维,学习多角度表 达一个中心意思。】
四、小试身手,内化表达方法
阅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目的。
2.请你选择一个感受深刻的汉字,围绕它的中心意 思,选择不同的方面、事例或角度来绘制一个多级分支的思维导图。
一级导图:通过发散思维,让学生以“乐”字为圆心,尽可能多地联想能够使其感到“乐”的事物。
3.自主完成思维导图,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反馈,检验学习成果。
教师小结:要把一个中心意思表达清楚,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面来写,可以选择不同的事例介绍, 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展开,这样才能把文章写清 楚、写具体、写丰富。
【设计意图:学生在感知了多维度表达中心意思 的方法之后,尝试利用思维导图来构思自己的写作 思路。提出多级分支的要求,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能发 散思维,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等多个维度来表达一 个意思,为本单元习作的选材与构思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