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改革开放……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他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的正确方向是 ( )
A.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
B.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实践标准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阐释姓“资”还是姓“社”问题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南方谈话。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谈话后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本题应选C项。其他三项的表述均与此不符。21教育网
2.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
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答案 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由“计划”到“规划”的变化,体现了由计划指令到规划指导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1·c·n·j·y
3.中共十四大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主要着眼于这次会议 ( )
A.阐明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B.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
C.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
D.评价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众多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有利于中国改革的深入和“加速和外国接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 )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答案 C
解析 本题抓住题目要求,图一是计划经济的见证,图二中股票信息反映的是市场经济。
5.美国史学家说:“由于其众多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问题是如何在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以下举措中最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 )
A.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材料可知这位史学家强调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工业与重视农业并举,这涉及资源的配置方式问题。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有利于实现农工并举,协同发展,D项正确。三大改造的本质是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扩大公有制的规模,只是主观上促进工业的发展,A、B两项错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是促进农业发展,C项错误。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21cnjy.com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1984年2月24日)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试验。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1·cn·jy·com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92年南方谈话的重大影响。
答案 (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使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凡答培养人才,获得知识;扩大对外影响也可)
(2)内涵:改革开放。
(3)进一步破除了阻碍改革开放的思想束缚,解放了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改革的发展,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基础巩固
1.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到“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表明我国 ( )
A.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
B.社会主义改造自始至终稳步推进
C.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
D.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相统一
答案 A
解析 “三大改造”旨在变革生产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五”计划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故A项符合题意;B、D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仅与“三大改造”相关。
2.1952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议上提出,在未来要把私营工商业经济挂在共产党的火车头上,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符合这一设想的措施是 ( )
A.组织互助组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进行公私合营 D.建立人民公社
答案 C
解析 “把私营工商业经济挂在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党的火车头上,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意为将私营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C项正确;A、B、D三项显然不符合题意,均可以排除。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某电视剧有一庆典场景:市领导宣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所说的“伟大胜利”指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
C.对手工业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答案 B
解析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指出:“从1953~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里的“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指 ( )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久,影响小 ②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③当时农村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规模狭小 ④当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进行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主义改造的原因。①说法错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改革,把地主土地私有制改造成农民土地私有制,并未确立公有制,排除①。②③④正确反映了农业合作化的原因,故选D。
5.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 ( http: / / www.21cnjy.com )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五十年代现象”。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 )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答案 D
解析 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成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期,也是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计划经济体制已形成,但经济仍比较落后,故A、B、C三项都符合史实。而经济建设屡遭挫折应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故D项不符合史实,应当选。2·1·c·n·j·y
6.20世纪60年代初,陕西户县农村党员杨伟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牵头写的万言书《当前形势怀感》,描述了当时的农村情况:“就农村而言,如果拿现在和合作化前比,使人感到民怨沸腾代替了遍野歌颂,生产凋零代替了五谷丰登,饥饿代替了丰衣足食,濒于破产的农村经济面貌代替了昔日的景象繁荣。”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
A.三大改造的推行过于激进
B.“八字方针”落实不力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D.“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破坏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公社化的消极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村的“民怨沸腾”“生产凋零”“濒于破产”等信息揭示了人民公社化对社会生产力和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瓦解和破坏,C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A项与题干无关;“八字方针”是1960年冬实施的,其实施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D项错误。
能力提升
7.以下为1952~1959年我国总税收一览表(摘自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年份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税收 100 114 128 128 145 154 206 249
以下对表中数据出现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与完成,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②“一五”计划的有效实施,工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当家作主责任意识增强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对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1952~1959年我国的总税收 ( http: / / www.21cnjy.com )呈逐年增长的态势,题目中从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民主政治及经济体制四个方面全面分析了相关的原因,都符合历史事实。21教育网
8.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答案 C
解析 图上C到D点对应的时间是196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1965年,与这段时间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政策是国民经济的调整(1961~1965年)。所以C项正确。A、B两项时间与题意要求不吻合。D项相对应的是B到C点变化,所以也不正确。21·cn·jy·com
9.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 ( http: / / www.21cnjy.com )976年),我党曾犯了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带给人们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www.21-cn-jy.com
材料一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皮棉亩产5 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二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 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年份 工业总产值 比上年 国家财政总收入 比上年
1966年 2 534亿元 +317.3% 558.7亿元 +24.4%
1967年 24 104.5亿元 -10% 419.4亿元 -24%
1968年 2 015.3亿元 -4.2% 361.3亿元 -13.9%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
(2)材料一、二涉及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针对材料三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
答案 (1)根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路线、经济路线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极“左”错误。21cnjy.com
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2)“大跃进”运动。
(3)周恩来的调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检测(三)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右图是武汉市的“新公私合营企业基层政治工作会议”的出席证。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最有可能是 ( )
A.加强企业的觉悟和责任意识
B.评选代表参加中共八大
C.动员响应公私合营政策
D.讨论中央经济“调整”方针
答案 A
解析 出席证上的时间是1957年,且企业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公私合营企业”,此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其时资本家已经“脱壳”,企业为国家所有,自然要加强政治工作,A项符合题意;中共八大已于1956年召开,排除B;此时改造已经完成,不存在动员响应公私合营政策的问题,排除C;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是在1960年冬,排除D。21教育网
2.“……八大煌煌决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九字,已将路线总结。鼓足干劲,争赴上游须力!多快更兼好省,更增添,亿吨钢铁。……”确切地说,汲取此诗歌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经济建设的教训,我们应坚持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计划经济体制
C.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抵制右倾错误的干扰
答案 C
解析 诗歌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经济建设中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速度的思想倾向,“更增添,亿吨钢铁”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使得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所以C项符合题旨。“大跃进”运动并未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计划经济建设,排除A、B两项;“大跃进”运动中的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是“左”倾错误的标志,排除D。
3.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 )
A.当时的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
B.农村经济还没有走出发展低谷
C.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成效显著
D.纠“左”工作尚未在农村启动
答案 B
解析 “1957~1961年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反映出糖料产量呈大幅下降趋势,油料产量、棉花产量也有所下降。由于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农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到1961年农村经济还未走出发展低谷。A、C两项明显与史实及图示不符,排除;纠“左”工作1960年冬就已开始,D项错误。www-2-1-cnjy-com
4.下表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以后全面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社会主义十年过程中经济发展原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个五年计划发生于1953~1957年间,故A项错误;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是因为纠正“大跃进”以来的“左”倾错误,1960年农村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所以正确选项是D项。2·1·c·n·j·y
5.爱好历史的小王正在看《庐山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实录》,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讨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看,认为进行□□□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由于印刷问题,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你认为“□□□”应该是 ( )
A.人民公社化 B.“大跃进”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
答案 A
解析 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关系的调整不适合生产力落后的现实状况,A项正确;“大跃进”属于盲目发展生产力,没有涉及生产关系调整,B项错误;三大改造1956年已经完成,C项错误;“一五”计划在1957年已经完成,D项错误。www.21-cn-jy.com
6.某地区的民谣说:“端掉‘大锅饭’,懒汉变勤汉;实行‘大包干’,粮食大增产。”这首歌谣创作于 ( )
A.建国初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 D
解析 “端掉‘大锅饭’”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事情,再结合“实行‘大包干’,粮食大增产”可以判断,这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结果。
7.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1979年9月,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此《决定》 ( )
A.保障农民的经营自主权
B.确立了政企分开的原则
C.破除了国家统一计划指导
D.承认农民土地所有权
答案 A
解析 此决定是关于农业发展问题的决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先排除B项;农村改革启动时,我国是开始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以C、D两项不正确,只有A项符合题旨。 21*cnjy*com
8.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 )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1919年发生五四运动,并且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在向宣传马克思主义转变,由此可判断其主题是民族觉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独立。1979年改革开放进入第二年,对应主题应为民族振兴,2009年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对应主题应是民族崛起。【来源:21cnj*y.co*m】
9.雁塘头的17户社员,19 ( http: / / www.21cnjy.com )78年以前只有一块手表、一台收音机和一台缝纫机,到1981年有了16块手表、15台收音机和7台缝纫机,还增加了两辆自行车。雁塘头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B.实行包产、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C.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D.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来看,转折点是在1 ( http: / / www.21cnjy.com )978年,农业合作社和中共八大的召开都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是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1978年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经济发展效果极为显著,雁塘头才有了上述变化。
10.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识。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为1985年,此时的农村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故农村和城市的差距相对来说较小。其余几个选项与“1985年”这一时间点不符。21·世纪*教育网
11.1982年,我国全年社会生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值为9 8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983年,我国全年社会生产总值为11 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主要原因是 ( )
A.生产关系的调整初见成效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答案 A
解析 1982~1983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于1984年全面展开,B项错误;1983年对外开放刚刚开始,对外开放格局还未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在21世纪初,D项错误。2-1-c-n-j-y
12.有人把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划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初步探索、制度创新和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其中1993~2003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这里的“创新”具体是指 ( )
A.按劳分配制度的创新 B.管理模式的创新
C.所有制方面的创新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84~1992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改革目标;1993~2003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1992年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出处:21教育名师】
13.邓小平曾明确表示:“我们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计划、有原则地引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对外开放……既不能因噎废食,……,从而放慢对外开放的步伐,也不能对国外的东西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甚至以各种形式主张全盘西化。”据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对外开放应 ( )
A.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
B.对国外的东西一概加以拒斥
C.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D.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现代文明成果
答案 D
解析 开放中有计划、有原则地引进技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不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和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排除A;“不能因噎废食”的含义即是说对国外的东西不可一概加以拒斥,排除B;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指的是对古代优秀文化和文明而言,不是对待外来文明,排除C;只有D项符合题旨。
14.2013年中国市场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润最高的行业依次是房地产、眼镜、化妆品、婴幼儿用品等,社会上相当多的游资涌入这些行业,表面上资金的流向是自发的,但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这说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 ( )
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 D
解析 着重理解“看不见的手”的含义,“看不见的手”指市场的经济规律。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15.下幅截图为2011年新华社刊发过的一个图片,如果你对 “1992年10月”续写内容,最合适的应是 ( )
A.邓小平南方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答案 B
解析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1992年春天,10月召开了中共十四大,排除A;C、D两项都是中共十五大的内容。只有B项符合题旨。21cnjy.com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两幅图片
材料二 三年困难时期的粮食生产状况
时间 粮食产量(万吨) 比上年减少(万吨)
1958年 20 000
1959年 17 000 3 000
1960年 14 350 2 650
1961年 14 750
材料三 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如果说这些地方的缺点和错误只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不能说服人的……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21·cn·jy·com
——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场运动?有什么教训?(8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8分)
(3)材料三反映出刘少奇怎样的认识?(4分)
答案 (1)反映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化运动。教训:不能单纯地按主观意愿办事,要尊重客观规律;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问题: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下降。
原因: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的
发展;自然灾害严重;苏联撕毁中苏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3)认识:应正视“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材料二 在1978年的时候,全国个体户只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14万户,私营企业一户都没有,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到2002年底,我国有雇工八人以上的私营企业243万多户,从业人数3 400余万人,雇工在七个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2 377万户,从业人数4 742万人,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数超过8 000万,加上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超过2.2亿,国有企业的从业人数从1.2亿,下降到现在的不足5 000万,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占每年GDP增量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
材料三 一位老市民看到熟悉的粮票,十分激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情地讲述过去的岁月:“当年买东西不像现在,什么都是用票,买米用粮票,买煤用煤票……就连买件棉袄,还要用到棉花票。”1993年5月,粮票停止发行使用。副食品票证、布票、纺织品专用券、自行车券、缝纫机券等票证早已悄然淡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样的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14分)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答案 (1)三大改造。
(2)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上更是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基础巩固
1.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的签订反映了 ( )
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势在必行 ③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④农民分田到户违背了当时政府的土地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B
解析 1978年安徽省凤 ( http: / / www.21cnjy.com )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契约,迈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①②④符合所学,③说法错误,土地所有制1956年后至今未变化(国有和集体所有)。www.21-cn-jy.com
2.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 )
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材料“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与缺乏适度的规模经营有关,故选D项。其他三项表述错误。21教育网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C.政企分开,自负盈亏 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答案 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4.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
A.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了困难
B.“闭关自守”不利于经济发展
C.必须坚决反对外国的经济侵略
D.必须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表明,“闭关自守”是行不通的,因而,要想发展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A、B两项未能反映材料的实质含义,C项结论不符合题意。
5.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这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 )
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 D.上海浦东新区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描述了深圳发展成为我国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早经济特区的背景及建设画面。上海浦东新区不能满足“临近香港”的要求,珠海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不能满足“第一声”的要求。21cnjy.com
6.在全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的是 ( )
A.沿海开放城市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经济特区 D.内地开放城市
答案 C
解析 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他们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起到了龙头的作用,带动开放的区域由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逐渐深入到内地。
能力提升
7.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答案 C
解析 毛泽东所提倡的是人民公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邓小平提出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仍是公有制,但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自主权扩大,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尽管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但分户经营不能反映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现代农业的方向是大农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下面两幅图片展示了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有 ( )
①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②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 ③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都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两幅图片反映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排除含④的A、B、D三项。2·1·c·n·j·y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 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上海农业志》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21·cn·jy·com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中的什么教训?
(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
答案 (1)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高水平、高速度。
(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在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制上否定前者的成果。因为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21·世纪*教育网
(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 ( http: / / www.21cnjy.com )78年”,这是英国专栏作家马丁雅克不久前做出的断言。那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 )
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
B.材料说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决策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D.1978年以来打破中国旧有的经济体制的时机已成熟
答案 C
解析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项对这次全会意义的阐释与史实不符。21教育网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答案 C
解析 关键在于提取关键词信息“改革开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重新焕发生机”,综合这些信息,可以判断符合题意的是C项,而A、B、D三项都是具体的单方面的表现。21cnjy.com
3.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是 ( )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答案 D
解析 A项反映了新中国的成立;B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C项反映了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D项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2·1·c·n·j·y
4.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形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此体系的形成标志着 ( )
A.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达到一个新阶段
D.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答案 D
解析 对外开放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的一部分,涉及的主要是对外开放,与改革关系不大,排除A、B、C三项。题干形成的开放体系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www-2-1-cnjy-com
5.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 ( )
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
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
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
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特区的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方面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另一方面,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因而具有对内辐射的作用。www.21-cn-jy.com
6.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1·cn·jy·com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答案 (1)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或农业不断发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不真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3)安徽、四川。因为包产到户政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实行的(或没有脱离社会主义轨道)。21·世纪*教育网
(4)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农业发展政策。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我国过渡时期三大改造使公有制占优势,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扩大到全部经济领域,遗留了一些问题,从根本上看是因为 ( )
A.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求纯求快,缺乏经验
B.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不清
C.照搬苏联模式
D.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识不清
答案 B
解析 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这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
2.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银行组织设计新版人民币(1953版),其中一分币正面图案为民用汽车,其型号为苏制。这可以佐证 ( )
A.“一五”计划成果显著 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苏联模式影响我国经济建设
答案 D
解析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一五”计划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1953~1957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1956~1966年,“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显然这三项都不符合“新版人民币(1953版)”的限定要求,A、B、C三项均可以排除。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干劲十足。他们的感受是:“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 )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
答案 A
解析 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级形式,经过改造,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给自己干活儿”表明工人成为国家的主人,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A项正确;公私合营后资本家转变成为企业的管理人员,B项错误;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结果,不是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C项错误;公私合营后的企业是集体公有制或全民所有制,D项错误。
4.20世纪50年代,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些农村中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一碗稀饭是自己的。”该打油诗流传的背景是 ( )21·cn·jy·com
A.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弊端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
C.“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 D.经济体制妨碍了生产力发展
答案 D
解析 抓住时间“20世纪50年代”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行公社化”可知是人民公社化运动,A项是“一五”计划,B项是中共八大的内容,C项是“大跃进”的教训,均不符合题意。www.21-cn-jy.com
5.1956~1966年是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出现了明显的失误。下列现象肯定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
A.各地干部群众踊跃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
B.《人民日报》连续报道各地大放农业高产“卫星”
C.农业走集体化道路,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D.邓小平以铁路为突破口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
答案 B
解析 可以通过时间进行判断。195 ( http: / / www.21cnjy.com )6~1966年应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A、C两项属于过渡时期,D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排除A、C、D三项;B项发生在1958年前后,符合题意。21教育网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2·1·c·n·j·y
——《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二 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21cnjy.com
——《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原因何在?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
答案 (1)特点: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成就尤为突出。
(2)没有。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上“左”倾错误的扩大;农业生产并没得到实际重视;自然灾害严重;中苏关系恶化。
(3)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应片面发展某一方面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基础巩固
1.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时期,世界看到中国 ( )
A.已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国策
C.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 A
解析 确立了改革开放是1978年底;完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195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计划在2020年左右;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是在1992年十四大上提出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中国 ( )
A.强调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国有企业的领导地位
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理解题干中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的信息,从“在隧道中探索”到“看到隧道口的光亮”,说明1992年之前中国改革没有目标与方向,1992年找到了目标,找到了方向。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在1992年的十四大上,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3.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 (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C
解析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自197 ( http: / / www.21cnjy.com )8年以来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1992年十四大开始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A、D两项是1978年以来一直实行的政策,B项是建国以来的一贯政策,因而C项符合题意。21cnjy.com
4.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表明当时我国 ( )
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
B.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进入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阶段。由题目中的信息“中共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可选出B项;A项中的“彻底结束”说法太绝对;C项初步形成于21世纪初,与题目中的时间“(1992年)中共十四大”不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的调节作用,故D项表述错误。21教育网
5.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 )
①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③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问题 ④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问题www.21-cn-jy.com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五大的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①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解决的,②是在中共十四大上解决的。十五大在③④等问题上提出的论断,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6.改革开放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时,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其表现是 (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C.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答案 A
解析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而实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性突破。
能力提升
7.“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1992年,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 )
①提出了真理标准问题 ②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通过阅读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这次讲话指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而提出真理标准问题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故排除含①的选项。21·cn·jy·com
8.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品收购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 (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及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1978年国内价格主要由政府定价,属于计划经济体制;2005年,国内价格主要不是由政府定价,根据基础知识判断出是由市场定价,与此相关的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答案选C项。2·1·c·n·j·y
9.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规划往往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78~1984年粮食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百万吨)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以1992年邓小平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1991~1995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
——王炳文《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回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一五”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经济有何推动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1978~1984年中国农业经济呈现的态势,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因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八五”时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4)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怎样的变化趋势?
答案 (1)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或答开始改变工业落后局面,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1·世纪*教育网
(2)快速发展。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人们思想;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外开放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www-2-1-cnjy-com
(4)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