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氓》教学设计——情起一念痴恋,情终无限深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梳理叙事内容及情感变化历程
2.通过直陈其事的方式,感受诗歌的抒情特点,初识男女主人公印象
3.通过”比兴“艺术手法,品味诗歌的抒情特征,体会人物心理前后变化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黄舒骏的《恋爱症候群》歌中唱道……
这首说唱式的流行歌谣,像是一部爱情小说,对我们讲述了从热恋相爱、怨恨指责、后悔自叹到决绝分手的一整个过程。这首歌阐述的恋爱过程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经·卫风·氓》这首叙事诗中女主人公自述的爱情悲剧有着相似的经历。与对方初始便坠入爱河,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带着钱财跟对方私奔,结果婚后被家暴,被冷落,酿成一个爱情悲剧。今天就来看看《氓》卫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悲剧。
二、知识回顾
你知道哪些《诗经》的知识?
收入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因其为毛公传,又称《毛诗》。汉以后儒家奉为经典,称为《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诗经六义: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形式上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三、诵读正音
四、文本探究
诵读诗歌,请你用四字词语概括诗歌每一小节的叙事内容。
并用一个字概括每一小节女主人公的情感表现。
相识允婚 喜
相思成婚 盼
沉溺情网 悔
怨指负心 怒
忆苦自伤 怨
情断义绝 决
翻译疏通,梳理叙事内容
第一节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氓”,将氓拆开,即“亡民”,“亡民”即是“流民”。居无定所,跑来跑去,没有田地的流亡的平民、百姓,或者说是做点小买卖的商人。
“蚩蚩”,有两种解释:一为痴痴,见其敦厚。一为嗤嗤,见其嬉笑。敦厚之中的嬉笑戏笑,坏坏样子里的敦实憨厚,方才是真实的氓。蚩蚩,是男子的杀手锏。是蛊惑女子的毒药。
氓如何炼就这身本领,一是他天性里的纯朴,二是他奔波在外有着商人的聪明。在女子的眼里,那个敦厚里有着痴情,痴情之中又带些嬉笑的样子,怀抱着布匹的男子是如此的美好。
“抱布贸丝”,先秦时期的布主要是麻布和葛布,是贫贱之人日常的穿着。织布来换取日常生活用品是当时平民的生活方式,但是穷人家抱着粗布去换富人穿的丝织品就不寻常了,所以女主人公一眼看出这家伙醉翁之意不在酒。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是来撩我的,打我的主意来的。
一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或许一直未遇见那让她心动的男子,所以在岁月里,她还在等待。直到“在那个春天的傍晚,在门口桑树下,那年青人的出现。当男子终于表明他的心思,女子便不再犹豫,已然是要托付终身。
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于千万人之中遇见她所要遇见的人…——张爱玲《爱》
恋爱中的诺言, 到后来常令我们难受并不是因为它们当初就虚假,它们很真 ,只是过期了——蔡康永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所以这种兴奋劲、喜悦的感觉一直刺激着她多巴胺的分泌,让她送氓到淇水,又到顿丘。这个距离究竟是什么概念呢?女孩家在朝歌,朝歌城往东面去,不到十里是一条河叫“淇水”。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孟子曰: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不等父母的同意,媒人的说合,就钻洞扒缝互相偷看,翻过墙头跟人私会,那么父母和社会上的人都会认为这种人下贱。】
女子则固守着规则、传统,她要的是明媒正娶、八抬大轿、彩礼房子。这对她来说是原则,但女主人公在明知“子无良媒”的情况下,依然私定终身,自作主张“秋以为期”,要有多大的勇气和力量。既担负起非其拖延之过,又反来安慰男子,并约定“秋以为期”。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爱在春夏,婚于秋日,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闪婚”。
第二节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恋爱时,女子生命里只剩下了一件事,就是等待氓的到来。沉醉在爱情里的女子所有的情感都围绕着一个人而转,为他而欢喜,为他而哭泣。
恋爱结束后就是结婚,我们来看看古代的婚礼有哪些习俗。
《仪礼·士昏礼》记载了当时通行的 婚俗“六礼“:
纳彩,男方聘媒人持雁到女方家提亲;
问名,媒人持雁作礼问女子姓名、生辰;
纳吉,男方在祢庙中对女名进行占卜,得吉兆,再遣媒人向女方告吉;
纳征,即男方遣人向女方送聘礼;
请期,即请女方确定婚期;
亲迎,即结婚当日男子迎娶女子回家。
据此可知,男子不守礼法:纳彩鬼鬼祟祟;纳吉擅自专由,并不是到庙中恭敬地请人占卜,而是自己完成,也未遣媒人向女方告吉。至于纳征,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氓给女方家送了聘礼。请期之事,男子更无谦虚恭敬之态,完全是胁迫对方定婚期—— 当女子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后,氓立马就怒了,可推知婚后夫妻意见不合时,氓很可能会拳脚相向。亲迎,则“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很随意。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卜,用火烧龟板,龟甲上面裂的那个口,裂的什么裂纹就叫兆,用蓍草空中撒下去,各种纵、横、斜也叫兆,兆象叫“体”,这是个算命的专业术语。
总结“恋爱情节”,说说你对男女主人公的初印象
氓:求-怒-ト一娶。(氓行为卑琐,缺乏坦荡光明之气,缺乏规则意识,且性情暴躁···)
我:送-劝-盼-嫁。(美丽聪慧、体贴温柔、率真痴情···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直陈其事——“赋”的表现手法来体现女主人公恋爱的痴情。
第三、四节
三、四两章运用了什么手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描绘的是桑叶未掉落时青翠鲜美,生机勃勃的样子,这象征着女子年轻时姣好的容貌,也象征着恋爱时期的甜蜜与幸福;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桑叶随风飘落之时,呈现出了一片枯黄破败之景,这象征着随着岁月的流逝,女子容颜不再,人老珠黄,芳华不再,也象征着婚后生活的艰辛与操劳。
比兴:桑叶本无情,可是当女子将个人的情感和体验投注到桑叶上时,桑叶就有了意象和含义,桑叶的茂盛与衰败成为女子青春与爱情变化的写照。
第五、六节
女子婚后经历了什么呢?
补充:古代不同年龄称谓
文本探究:
2.诗中三次提到淇水,其用意是什么?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热恋阶段——婚期初定,淇水见证了她的欢乐。甜蜜“我”依依不舍,将心爱的人送过了淇水。淇水是“我”与氓美好爱情的见证,在与氓预订了婚事的相关事宜之后“我”怀着无比坚定的信念和依依不舍的情感,送心爱的人回家。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婚变阶段——被弃回家,渲染了她的伤心、怨愤,淇水见证了她羞辱的归程。女子在经历了婚姻的不幸,毅然决然地乘车回娘家,经过淇水,那个曾经让“我”依依不舍的淇水,如今变得浩浩荡荡,打湿了车的帷慢,水打湿的不止是帷幔,还有“我”如淇水一般伤透的心,“我”如被打湿的帷幔,饱经婚后生活的摊残,此时冰凉的淇水,浸湿的帷幔淇水,浸湿的帷慢,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一个悲伤、无助、痛苦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自省阶段——反衬男子变化无常,淇水见证了她的觉醒与决绝。
饱受婚姻打击的女子归家之后,,非但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关心,反而受到了嘲笑和讥讽,本已经身心饱受折磨的“我”,更觉苦不堪言,痛上加痛“我”的心情由悲伤转为怨恨。“我”情不自禁地感慨,淇水即使再宽也有岸边,可是自己的苦楚却是无边无际,淇水的有边与自己幽怨的无边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此时卫女已在“躬自悼矣”的反思中开始觉醒,并发出了要与往事就此终结的慰勉,正如“淇则有岸”这句诗描述淇水滔滔不绝终有尽头那般,寓意着她所经历的不幸也终将会消散。
2.女主人公前后变化
在男权社会里,经济条件决定了女人只能依附于男人。所以,男人是女人的“天”。失去了爱情实际上就是失去了生活的全部。在这种情况下,男人的权利就决定了男人的行为。甚至连氓妻的兄弟们,站在男性的角色上来评判女性时,也认为她的下场是活该。这就是氓妻的可悲之处。
但是我们主人公发生了什么改变?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呼喊是劝告,也是抗议。在明白了“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不可能实现时,她决定离开。可她可悲到连离开的权利都没有!但是她果决地斩断了对丈夫情感上的依恋。她的反思、她的情感上的独立,她对女性在不平等婚姻中所处地位的无意识反抗,彰显了永恒的女性魅力。所以,我们说,她不光是可爱、可敬的,她还是可贵的女性。
3.新时代的女性应该有怎样的爱情婚姻观?
结论: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伟大爱情,要讲求奉献,能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启示:
女孩:
1、永远不要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捆绑在别人身上,要充实自己的生活,要丰富自己的内心;
2、让爱情为人生增色,而不要把爱情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或最高理想;
3、无论多爱一个人,永远不要失去自我。
4、别人的建议要认真参考;……
男孩:要有担当、有责任心,提高自身品德修养,忠于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