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备考2024年】从巩固到提高 高考化学二轮微专题27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备考2024年】从巩固到提高 高考化学二轮微专题27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3 21:14:49

文档简介

【备考2024年】从巩固到提高 高考化学二轮微专题27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
一、选择题
1.(2024·吉林模拟)室温下,向、均为的混合溶液中持续通入气体,始终保持饱和(的物质的量浓度为),通过调节使、分别沉淀,溶液中与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c表示、、和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代表与的关系曲线
B.逐渐增大时,溶液中优先析出的沉淀为
C.的
D.的平衡常数
【答案】D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 ①代表与的关系曲线 ,故A正确;
B、曲线①代表与的关系,曲线③为与的关系,根据交点(5.6,10.8)可知,, ,溶解度小的先析出,则优先析出的沉淀是,故B正确;
C、曲线②代表与的关系,曲线④为与的关系,根据(5.8,8.2)可知,此时,,则,故C正确;
D、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根据交点(5.6,10.8)可知,此时,,,解得B项计算可知,,将数据代入计算式可得,,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均为,曲线③④表示的离子为或,纵坐标为,则离子浓度越小,越大,因此曲线①代表与的关系,曲线②代表与的关系,根据曲线②与曲线④的交点坐标(5.8,8.2),此时pH=5.8,则,同时根据,则曲线④为与的关系,曲线③为与的关系。
2.(2024·安徽模拟)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发生反应和。与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代表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时,溶液中
B.时,溶液中
C.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D.用沉淀,溶液中浓度过大时,沉淀效果不好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时,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有,则,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时,溶液中,故B正确;
C、的平衡常数为:,将交点数值代入表达式计算得:,故C正确;
D、用沉淀,溶液中浓度过大时,导致平衡正向移动,沉淀效果不好,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发生反应和 ,则c(Cl-)越大,c(Ag+)越小,c()越大,则呈下降趋势的曲线表示 ,呈上升趋势的曲线表示 。
3.(2024高二上·温州期末)一定温度下,将足量的固体溶于水中,充分搅拌,慢慢加入固体,随着增大,溶液中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
B.加入固体,立即有固体生成
C.B点表示的溶液中,
D.该温度下,在水中的大于在溶液中的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根据图示,Ksp(BaSO4)=1×10-5mol/L×1×10-5mol/L=1×10-10(mol/L)2,
Ksp(BaSO3)=1×10-5mol/L×2.5×10-4mol/L=2.5×10-9(mol/L)2,因此该温度下,,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示,加入碳酸钠后,没有立即形成碳酸钡沉淀,当碳酸根离子浓度为2.5×10-4mol/L才形成沉淀,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可知,c(CO32-)=2.5×10-4mol/L>c(SO42-)=1×10-5mol/L,故C符合题意;
D. 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sp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图示,可计算Ksp(BaSO4)=1×10-5mol/L×1×10-5mol/L=1×10-10(mol/L)2,Ksp(BaSO3)=1×10-5mol/L×2.5×10-4mol/L=2.5×10-9(mol/L)2,因此在该温度下,结合图示当加入碳酸根离子浓度为2.5×10-4mol/L才形成沉淀,溶度积常数与温度有关,温度变化,常数变化,结合选项即可判断。
4.(2024高二上·成都期末)某温度下,向10mL0.1mol·L 1Pb(NO3)2溶液中滴加0.1mol·L 1Na2S溶液,溶液中-lgc(Pb2+)与滴加的Na2S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体积变化)。已知:Ksp(PbS)A.a、b、c三点中Ksp(PbS)从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B.b点:c(Pb2+)C.c点:2c(Pb2+)+c(H+)=c(NO3 )+c(OH )
D.其他条件相同时,若将Pb(NO3)2溶液换成同浓度、同体积的Fe(NO3)2溶液,图中-lgc(Pb2+)换成-lgc(Fe2+),则b点会沿虚线向下移动
【答案】D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Ksp(PbS)受温度影响,则Ksp(PbS):a = b = c,故A错误;
B、 b点时Pb(NO3)2和Na2S恰好反应完全,为PbS的饱和溶液,溶液中c(Pb2+)=c(S2 ) ,故B错误;
C、 c点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为2c(Pb2+)+c(H+)+c(Na+)=c(NO3 )+c(OH )+2c(S2 ),故C错误;
D、b点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因Ksp(PbS) < Ksp(FeS),-lgc(Fe2+)小于-lgc(Pb2+),b点沿虚线下移,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 Ksp只与温度有关 ;
B、 PbS的饱和溶液中c(Pb2+)=c(S2 ) ;
C、根据电荷守恒分析;
D、 Ksp(PbS)<Ksp(FeS),则饱和溶液中c(Pb2+)<c(Fe2+) 。
5.(2024高二上·光明期末)时,用的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且浓度均为的及溶液,其滴定曲线如图。
已知:时,及溶度积常数依次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滴定曲线①表示的滴定曲线
C.滴定时,可加入少量的作指示剂
D.当溶液滴定至时,溶液中
【答案】D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 n(X-)=n(Ag+)时完全反应,硝酸银和卤化钾的浓度相同,要使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其体积相同,则V0=50mL,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曲线①表示滴定KI的曲线,故B错误;
C、若滴定KCl时,选用KI做指示剂,会先优先产生AgI沉淀,不会先产生AgCl,达不到滴定Cl-的目的,故C错误;
D、根据溶度积常数大小知,离子反应先后顺序是I->Br->Cl-,则溶液滴定至 时,溶液中 c(I-)<c(Br-)<c(Cl-),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KCl、KBr、KI与AgNO3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l-+Ag+=AgCl↓、Br-+Ag+=AgBr↓、I-+Ag+=AgI↓ , 卤化银的饱和溶液中溶度积常数越大,-lgc(Ag+)越小 , n(X-)=n(Ag+)时完全反应 , 恰好完全反应时-lgc(Ag+)大小顺序是KI>KBr>KCl ,则曲线①表示滴定KI,曲线②表示滴定KBr,曲线③表示滴定KCl。
6.(2024高二上·宁乡市期末)某温度下,向体积均为20.00mL、浓度均为0.1mol L﹣1的NaCl、Na2CrO4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 L﹣1的AgNO3溶液,滴定过程中的pX(pX=﹣lgX,X=Cl﹣、CrO42﹣)与滴加AgNO3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lg3=0.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1 B.曲线I表示NaCl溶液
C.Ksp(Ag2CrO4)=1.0×10﹣2b D.M约为2c﹣1.47
【答案】C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解:A.浓度均为0.1mol L﹣1的NaCl、Na2CrO4溶液中c(Cl﹣)=c(CrO4﹣)=0.1mol/L,则a=p(Cl﹣)=p(CrO4﹣)=﹣lg0.1=1,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pX=c或b时反应完全,并且二者的起始浓度、体积均相同,即二者溶质的起始物质的量相同,反应为NaCl+AgNO3=AgCl↓+NaNO3,Na2CrO4+AgNO3=Ag2CrO4↓+2NaNO3,完全反应时Na2CrO4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是NaCl的2倍,所以曲线I表示NaCl溶液、曲线II表示Na2CrO4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曲线II表示Na2CrO4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pX=b,即c(CrO4﹣)=10﹣bmol/L,(s) Ag+(aq)+CrO4﹣(aq),则c(Ag+)=2c(CrO4﹣)=2.0×10﹣bmol/L,Ksp(Ag2CrO4)=c2(Ag+) c(CrO4﹣)=(2.0×10﹣b)2×(10﹣b)=4.0×10﹣3b,故C符合题意;
D.由曲线I可知,pX=c时达到滴定终点,此时c(Cl﹣)=c(Ag+)=10﹣cmol/L,Ksp(AgCl)=c(Ag+) c(Cl﹣)=10﹣2c,当在NaCl溶液中加入40mLAgNO3溶液,混合溶液中c(Ag+)==mol/L,则溶液中c(Cl﹣)=30×10﹣2cmol/L,pX=﹣lg30×10﹣2c=2c﹣1﹣lg3=2c﹣1.47,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 a=1 ,c(Cl﹣)=c(CrO4﹣)=0.1mol/L,a=p(Cl﹣)=p(CrO4﹣)=﹣lg0.1=1,
B.完全反应时Na2CrO4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是NaCl的2倍,所以曲线I表示NaCl溶液、曲线II表示Na2CrO4溶液,
C.根据滴定终点可知,c(CrO4﹣)=10﹣bmol/L,c(Ag+)=2c(CrO4﹣)=2.0×10﹣bmol/L,据此可以计算Ksp(Ag2CrO4);
D.(40,M)点,首先计算出Ag+浓度,再根据AgCl溶度积计算氯离子浓度,即为M数值。
7.(2023高二上·沈阳期中)常温下,AgCl(白色)与(砖红色)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区域Ⅰ只存在AgCl沉淀,区域Ⅱ只存在沉淀
C.向、均为0.1mol/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硝酸银溶液,先析出AgCl沉淀
D.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答案】B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根据b点可得,,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区域Ⅰ内和AgCl的离子积均大于,则区域Ⅰ存在AgCl沉淀和沉淀,故B错误;
C、由a点可知,,开始形成AgCl沉淀时,对于,开始形成沉淀时,形成AgCl沉淀需要的银离子浓度更低,先析出AgCl沉淀,故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则反应的平衡常数,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 计算;
B、区域Ⅰ内和AgCl的离子积均大于;
C、所需银离子浓度小的先沉淀;
D、根据计算。
8.(2023高二上·普宁月考)下,三种硫酸盐、、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度积:
B.点对是不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
C.点对应的溶液中,二者的浓度积等于
D.不可能转化成
【答案】B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由C点有:Ksp(BaSO4)=c(Ba2+)c()=10-5×10-5=10-10,由B点有Ksp(PbSO4)=c(Pb2+)c()=10-3.8×10-3.8=10-7.6,由A点有Ksp(SrSO4)=c(Sr2+)c()=10-2.5×10-2.5=10-5,则溶度积:,故A错误;
B、Y点对应的c(Sr2+)=c()=10-3.5,此时c(Sr2+)c()=10-3.5×10-3.5=10-7<Ksp(SrSO4),则Y点对应的是不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故B正确;
C、Z点Ksp==10-5×10-5=,Z点在C点之下,有c(Ba2+)>c(),故C错误;
D、虽然,但可以通过调节Pb2+浓度使BaSO4(s)+Pb2+(aq)PbSO4(s)+Ba2+(aq)平衡正向移动,即可实现能转化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结合A、B、C点计算Ksp;
B、Y点c(Sr2+)=c()=10-3.5;
C、Z点c(Ba2+)>c();
D、通过调节平衡移动可实现能转化成。
9.(2023高二上·浙江月考)硫化镉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各点对应的即的关系为:
B.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溶液组成由m沿线向p方向移动
C.图中a和b可分别表示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D.温度降低时,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线向p方向移动
【答案】A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m、n、p三点的Ksp都是相等的,A选项是错误的;
B. 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 S2-的浓度增大,Cd2+的额浓度减小,所以 溶液组成由m沿线向p方向移动 ,B选项是正确的;
C. 图中a和b可分别表示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C选项是正确的;
D.温度降低会使饱和溶液沿qp线向p方向移动,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A。
【分析】A.在同一温度下,Ksp是相等的,温度越高,Ksp越大;
B.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 S2-的浓度增大,Cd2+的额浓度减小;
C.a点和b点分别表示T1和T2温度下的饱和CdS溶液;
D.温度升高,溶解度会增大。
10.(2023高二上·湖北期中)25℃时,CuS和ZnS悬浊液中对应离子浓度的对数值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5℃时,ZnS的溶解度更大
B.25℃时,约为
C.在ZnS悬浊液中加入,可以发生反应
D.已知温度升高,CuS的溶解度增大,则图中对应线段向下平移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调控;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根据图示lgc(S2-)=-20,c(S2-)=10-20mol/L,lgc(Cu2+)=-15,c(Cu2+)=10-15mol/l,lgc(Zn2+)=-6,c(Zn2+)=10-6mol/L,因此Ksp(CuS)=c(S2-)c(Cu2+)=10-35,Ksp(ZnS)=c(S2-)c(Zn2+)=10-26,
A. 25℃时, Ksp(CuS)=c(S2-)c(Cu2+)=10-35,Ksp(ZnS)=c(S2-)c(Zn2+)=10-26,因此 ZnS的溶解度更大,故A不符合题意;
B. 25℃时, Ksp(CuS)=c(S2-)c(Cu2+)=10-35,故B不符合题意;
C. 在ZnS悬浊液中加入 ,Ksp(CuS)<Ksp(ZnS),因此可发生 ,故C不符合题意;
D. 已知温度升高,CuS的溶解度增大, 浓度增大,向上平移,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出 25℃时,Ksp(CuS)=c(S2-)c(Cu2+)=10-35,Ksp(ZnS)=c(S2-)c(Zn2+)=10-26,结合选项判断即可。
11.(2023高二上·辽源月考)现进行下列实验。
将2滴0.1 mol/L 溶液滴入2 mL 0.1 mol/L NaCl溶液中,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
振荡试管,然后向其中滴加4滴0.1mol/L KI溶液,静置。观察到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步骤(1)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B.步骤(2)表明AgCl转化为AgI
C.步骤(2)所得上层清液中不含
D.该实验可以证明AgI的比AgCl的小
【答案】C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AgCl在水溶液中存在 溶解平衡: ,A选项是正确的;
B.步骤二中的黄色沉淀是AgI,证明发生了沉淀的转化,B选项是正确的;
C.因为AgCl在水溶液中存在 溶解平衡,所以上层清液中含有Ag+,C选项是错误的;
D.该实验证明AgCl的溶解度更大,所以该实验可以证明AgI的比AgCl的小 ,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C。
【分析】A.难溶电解质,在水中也存在溶解平衡;
B.AgI是从AgCl的悬浊液中得到的,证明发生了沉淀的转化;
C.AgCl在水溶液中存在 溶解平衡,所以上层清液中含有Ag+;
D.类型相同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越小,溶解度就越小。
12.(2023高二下·滁州期末)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p和q分别为、温度下CdS达到沉淀溶解平衡
B.图中各点对应的的关系为:
C.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溶液中浓度降低
D.温度降低时,q点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
【答案】B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则图中p和q分别为、温度下CdS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故A正确;
B、升高温度,Ksp增大,则则T2>T1,则图中各点对应的 的关系为: ,故B错误;
C、 m点达到沉淀溶解平衡,Ksp=c(Cd2+)c(S2-),加入少量Na2S固体时溶液中c(S2-)增大,c(Cd2+),溶液组成由m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故C正确;
D、CdS的溶解过程吸热,温度降低,则饱和CdS溶液中Cd2+、S2-离子浓度同比减小,所以温度降低时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 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p、q均在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
B、Ksp只与温度有关;
C、 Ksp=c(Cd2+)c(S2-)可知,c(S2-)增大,c(Cd2+)减小;
D、降低温度,Ksp减小。
13.(2023高二上·嘉兴月考)已知:T℃时,Ksp(CaSO4)=4.0×10-6、Ksp(CaCO3)=4.0×10-9、Ksp(PbCO3)=8.4×10-14,三种盐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pM=-lgc(阴离子)、pN=-lgc(阳离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线是CaSO4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B.T℃时,向0.001mol CaCO3沉淀中加入Na2SO4溶液(反应后溶液为1L),使CaCO3沉淀会转化为CaSO4沉淀,所需Na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为1.001mol
C.T℃时,向10mL水中加入CaCO3和PbCO3至二者均饱和,溶液中=
D.若d点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加入CaSO4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则:c()<c(Ca2+)<c(SO)
【答案】D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a线是CaSO4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故A不符合题意;
B、T℃时,向0.001mol CaCO3沉淀中加入Na2SO4溶液(反应后溶液为1L),使CaCO3沉淀会转化为CaSO4沉淀,发生反应,则需要消耗硫酸根离子0.001mol,同时生成碳酸根离子0.001mol,溶液中钙离子的浓度为,则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至少为,则所需Na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为1.001mol,故B不符合题意;
C、T℃时,向10mL水中加入CaCO3和PbCO3至二者均饱和,溶液中=,故C不符合题意;
D、d点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中钙离子浓度大于碳酸根离子浓度,由图可知,钙离子浓度约为,碳酸根离子浓度约为,加入CaSO4饱和溶液中钙离子、硫酸根离子浓度约为,两者等体积混合后,钙离子浓度最大、碳酸根离子浓度最小,则c()<c(SO)<c(Ca2+),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Ksp(CaSO4)>Ksp(CaCO3) > Ksp(PbCO3) ,由图可知,a曲线表示的Ksp数值最大,则曲线 a为CaSO4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曲线b为CaCO3淀溶解平衡曲线,c曲线为PbCO3淀溶解平衡曲线。
14.(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向AgCl饱和溶液(有足量AgCl固体)中滴加氨水,发生反应和,与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M代表、、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溶液中
B.曲线IV为随的变化曲线
C.时,溶液中
D.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为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时,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Ⅳ表示c(Cl-)随 的变化曲线,故B正确;
C、Ⅲ表示c(Ag+)随 的变化曲线、Ⅱ表示c()随 的变化曲线,Ⅰ表示c()随 的变化曲线,根据图示时,溶液中,故C错误;
D、Ⅲ表示c(Ag+)随 的变化曲线、Ⅱ表示c()随 的变化曲线,时,c(Ag+)=10-7.4、c()=10-5.16,所以反应的平衡常数K=,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未滴加氨水时有c(Ag+)=c(Cl-);随氨水的加入,、的平衡正向移动,c(Ag+)减小、c(Cl-)增大,则Ⅲ表示c(Ag+)随 的变化曲线、Ⅳ表示c(Cl-)随 的变化曲线,开始加入氨水时主要生成,所以Ⅱ表示c()随 的变化曲线,Ⅰ表示c()随 的变化曲线。
15.(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某温度下,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b点可以通过升高温度到达c点
B.该温度下
C.b点溶液中:
D.若把溶液换成等浓度溶液,则曲线变为Ⅱ
【答案】B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温度升高,碳酸钡溶解度增大,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则纵坐标减小,横坐标不变,溶液b点升温不能到达c点,故A错误;
B、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b点,c(Ba2+) = c(CO),则该温度下Ksp(BaCO3)= 10-4.3×10-4.3=10-8.6,故B正确;
C、 b点时BaCl2和Na2CO3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NaCl,存在BaCO3溶解平衡,则c(CO)+c(HCO)+c(H2CO3)<c(Na+),故C错误;
D、 Ksp(BaSO4)<Ksp(BaCO3) ,若把Na2CO3溶液换成等浓度Na2SO4溶液,
10mL0.10mol/LBaCl2溶液中滴加0.10mol/L Na2SO4溶液时,二者恰好反应完全得到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钡沉淀,则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c(Ba2+) = c(SO),该温度下Ksp(BaSO4)= 1.1×10-10,则c(Ba2+) = c(SO)=,>4.3,则曲线变为Ⅰ,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升高温度时BaCO3的溶解度增大;
B、根据Ksp(BaCO3)= c(Ba2+)c(CO)计算;
C、 b点时BaCl2和Na2CO3恰好完全反应;
D、Ksp(BaSO4)<Ksp(BaCO3) 。
16.(2023高二上·化州月考)℃下,三种硫酸盐(M:、、)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点对是不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
B.溶度积:
C.不可能转化成
D.Z点对应的溶液中,二者的浓度积等于
【答案】A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Y点对应的SrSO4溶液中c(SO)·c(Sr2+)<Ksp(SrSO4),故Y点对应的SrSO4是不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SrSO4,故A正确;
B、p(M)越大,则c(M)越小,即Pb2+、Ba2+、Sr2+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小;同理p(SO)越大,c(SO)越小。由图可知,p(SO)相同时,BaSO4、PbSO4、SrSO4对应的p(M)依次减小,所以三者的溶度积依次增大,即BaSO4<PbSO4<SrSO4,故B错误;
C、沉淀的转化是可逆的,若向BaSO4悬浊液中加入浓度较大的含Pb2+的溶液, BaSO4能转化成PbSO4,故C错误;
D、Z点对应的溶液中,c(Ba2+)·c(SO)=1×10-10,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p(M)越大,则c(M)越小,即Pb2+、Ba2+、Sr2+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小;同理p(SO)越大,c(SO)越小。
17.(2023高二上·罗湖月考)常温下,,常温下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b点将有沉淀生成,平衡后溶液中一定等于
C.d点溶液通过蒸发可以变到c点
D.a点对应的等于c点对应的
【答案】D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加入Na2SO4后,溶液中c(SO42-)增大,由于Ksp(CaSO4)=c(Ca2+)×c(SO42-)不变,因此溶液中c(Ca2+)减小,无法实现溶液中a点变到b点,A不符合题意。
B、b点溶液中c(Ca2+)×c(SO42-)=5×10-3×4×10-3=2×10-5>Ksp,所以b点溶液中有沉淀产生。平衡后溶液中剩余c(Ca2+)=10-3mol·L-1,此时溶液中,B不符合题意。
C、蒸发过程中,溶液中c(Ca2+)、c(SO42-)均增大,而d点到c点的过程中c(SO42-)不变,c(Ca2+)增大,C不符合题意。
D、a、c两点溶液的温度不变。而溶度积Ksp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sp不变。所以a点对应的Ksp等于c点对应的Ksp,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加入Na2SO4后,溶液中c(SO42-)增大,c(Ca2+)减小。
B、b点时溶液中c(Ca2+)×c(SO42-)>Ksp,有沉淀产生。
C、蒸发过程中,溶液中c(Ca2+)、c(SO42-)均增大。
D、溶度积Ksp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sp不变。
18.(2023高三上·成都期中)一定温度下,金属硫化物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Ag2S的sp-50
B.该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NiS>SnS
C.SnS和NiS的饱和溶液中
D.向浓度均为0.01mol·L-1的Ag+、Ni2+、Sn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饱和Na2S溶液,析出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g2S、SnS、NiS
【答案】C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当c(S2-)=10-30mol/L时,c(Ag+)=10-10mol·L-1,Ksp(Ag2S)=c2(Ag+)·c(S2-)=(10-10)2×10-30mol3·L-3=10-50mol3·L-3,故A正确;
B、当SnS、NiS曲线的c(S2-)相同时,c(Ni2+)>c(Sn2+),说明Ksp(NiS)>Ksp(SnS),则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NiS>SnS,故B正确;
C、根据b点可得,Ksp(NiS)=c(Ni2+)·c(S2-)=10-6×10-15mol2·L-2=10-21mol2·L-2,同理可得Ksp(SnS)=c(Sn2+)·c(S2-)=10-25×1mol2·L-2=10-25mol2·L-2,则SnS和NiS的饱和溶液中,故C错误;
D、Ag+、Ni2+与Sn2+的浓度均为0.1mol/L,生成Ag2S、NiS与SnS沉淀时,c(S2-)分别为1.6×10-47mol/L、10-20mol/L、10-24mol/L,则生成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g2S、SnS、NiS,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Ksp(Ag2S)=c2(Ag+)·c(S2-)计算;
B、Ksp大的溶解度大;
C、根据分析;
D、结合Ksp计算。
19.(2023高二上·成都期中)常温下,Ag2S与CuS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sp(Ag2S)=10-29.2
B.向含CuS沉淀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饱和溶液,Ksp (CuS)减小
C.若Z点为Ag2S的分散系,ν(沉淀)>ν(溶解)
D.CuS(s)+2Ag+(aq)Ag2S(s)+Cu2+(aq)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
【答案】D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 Ksp(Ag2S)=c2(Ag+)·c(S2-)=(10-20)2×10-9.2=10-49.2,故A错误;
B、Ksp(CuS)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 Ksp (CuS) 不变,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Z点的坐标在曲线上方,则Z点Ag2S的Qc< Ksp(Ag2S),则ν(沉淀)<ν(溶解),故C错误;
D、K=,根据X点和Y点可知,Ksp(CuS)远大于Ksp(Ag2S),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Ksp(Ag2S)=c2(Ag+)·c(S2-)计算;
B、 Ksp (CuS) 只与温度有关;
C、由图可知,Z点Ag2S的Qc< Ksp(Ag2S);
D、根据分析。
20.(2023高二上·湖南期中)难溶盐可溶于盐酸,常温下,用HCl气体调节:浊液的pH,测得体系中或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N代表随的变化趋势
B.Y点溶液中存在
C.氢氟酸的
D.难溶盐的溶度积
【答案】B
【知识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电离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曲线M代表随的变化关系,曲线N代表随的变化关系,故A错误;
B、Y点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有:,则,故B正确;
C、根据X点可知,,故C错误;
D、,,,则,的溶度积常数,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HF的电离常数Ka=,-lgc(F-)=lg-lgKa,Ksp(MgF2)=c(Mg2+)×c2(F-),温度不变,Ka和Ksp都不变,则-lgc(F-)随着lg的增大而增大,则曲线M代表 随的变化趋势 ,c(F-)随着lg的增大而减小,则c(Mg2+)随着lg的增大而增大,-lgc(Mg2+)随着lg的增大而减小,则曲线N代表-lgc(Mg2+)随着lg的变化趋势。
21.(2023高三上·衡南期中)常温下,用调节浊液的pH,测得在通入的过程中,体系中(X代表或)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为微溶于水,溶于盐酸,不溶于氢氟酸、乙醇和丙酮的固体。
A.
B.随着的加入,溶解度逐渐减小
C.p点对应的溶液中
D.M、n点时的溶液中均存在
【答案】D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将m、n两点数据代入可得,,故A错误;
B、随着的加入,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溶解度增大,故B错误;
C、p点时,,溶液中存在,则p点时,故C错误;
D、m、n点时的溶液中均存在电荷守恒:,根据C项分析有,整理可得,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溶液中,纵坐标相当于,随着变大,变大,变小,则表示的变化情况,表示的变化情况。
22.(2023高三上·佳木斯期中)常温下两种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纵坐标以溶解金属质量/表示)与溶液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X曲线仅最低点说明达到了溶解平衡
C.时溶度积:
D.反应的平衡常数
【答案】A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Ksp=c(Zn2+)×c2(OH-)=,A选项是正确的;
B.在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都达到平衡状态,B选项是错误的;
C.根据图示可知,在 时溶度积: AgOH>Zn(OH)2,C选项是错误的;
D.该离子反应的K=,D选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Ksp的表达式以及图示的pH值和纵坐标的数值可以计算Zn(OH)2的Ksp;
B.在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都达到平衡状态;
C.根据图示可知,在 时溶度积: AgOH>Zn(OH)2;
D.根据K值的表达式可以计算出K值与两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的关系。
23.(2023高三上·朝阳期中)一定温度下,向含一定浓度金属离子M2+(M2+代表、和)的溶液中通H2S气体至饱和c(H2S)为时,相应的金属硫化物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的与pH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所示溶液中,
B.该温度下,
C.b点所示溶液中,可发生反应
D.Zn2+、Mn2+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通入H2S并调控pH可实现分离
【答案】C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a点所示溶液中=-4,c(Zn2+)=10-4mol/L,此时pH<1,c(H+)>0.1mol/L,则,故A不符合题意;
B、,时,c(H+)=c(S2-),横坐标相同时,<<,即c(S2-)相同时c(Zn2+)< c(Fe2+)C、b点对应的溶液中,c(Fe2+)=10-5mol/L,c(H+)=10-3mol/L,当c(H+)=10-3mol/L时,c(Fe2+)=10-2mol/L,即b点的Qc<,无FeS沉淀生成,不能发生反应,故C符合题意;
D、Zn2+完全沉淀时,c(Zn2+)=10-5mol/L,pH约为1.2,而Zn2+、Mn2+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Mn2+开始沉淀的pH约为4.5,即Zn2+完全沉淀时Mn2+还没有开始沉淀,可以实现分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a点c(Zn2+)=10-4mol/L,此时pH<1;
B、横坐标相同时,<<;
C、计算b点的浓度熵,与比较判断反应是否能发生;
D、Zn2+沉淀完全时pH>1.2左右,Mn2+沉淀完全时pH>6.6左右,调控pH可实现二者分离。
24.(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25℃时,向10mL0.10mol/LBaCl2溶液中滴加0.10mol/LNa2CO3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lgc(Ba2+)与Na2CO3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Ksp=(BaSO4)=10-9.9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sp(BaCO3)=10-8.58
B.NH4HA溶液中:c(HA-)>c(NH)>c(H+)>c(OH-)
C.若改用0.20mol/LNa2CO3溶液来滴定,则恰好反应点由b移至a
D.若把Na2CO3溶液换成等浓度Na2SO4溶液,则曲线变为Ⅰ
【答案】B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 10mL0.10mol/LBaCl2溶液中滴加0.10mol/LNa2CO3溶液, 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钠的体积为10mL,BaCO3=Ba2++CO32-,Ksp(BaCO3)= 10-8.58 ,故A不符合题意;
B.HA-的电离程度与水解程度无法判断,故B符合题意;
C. 若改用0.20mol/LNa2CO3溶液来滴定 ,消耗5mL恰好完全反应,故b点移动到a点,故C不符合题意;
D. 若把Na2CO3溶液换成等浓度Na2SO4溶液,存在BaSO4=Ba2++SO42-,Ksp=(BaSO4)=10-9.96 ,因此c(Ba2+)=c(SO42-)=10,-4.98,故曲线变为I,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计算出恰好完全反应体积计算出浓度;
B.根据HA-的水解和电离判断,但题目未给出水解和电离强弱;
C.根据给出数据即可计算出体积判断即可;
D.根据ksp即可计算出其浓度判断体积与浓度关系。
25.(2023高二上·温州期中)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AgBr固体中加入100mL水,充分搅拌,慢慢加入NaCl固体,随着增大,溶液中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
B.从Y点到Z点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C.AgBr与AgCl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P点溶液中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取X点,恰好是AgBr的饱和溶液,c(Ag+)=c(Cl-)=8.0×10-7mol/L,则Ksp=c(Ag+)×c(Cl-)=6.4×10-13,A选项是正确的;
B.Y到Z发生的离子反应应该是:AgBr(s)+Cl-(aq)=AgCl(s)+Br-(aq),B选项是错误的;
C.根据图像所示, AgBr与AgCl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选项是正确的;
D.p点有:=,则存在 P点溶液中 ,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D。
【分析】A.在饱和溶液中c(Ag+)与c(Cl-)是相等的;
B.该过程中发生的是沉淀的转化;
C.难溶电解质一定能向更难溶的电解质转化,但是在二者的Ksp相差不大时,更难溶的电解质也可以向难溶电解质转化;
D.可以将两种离子的浓度比值转化为Ksp之间的比值,因为混合溶液中c(Ag+)是确定的。
26.(2023高二上·六盘水期中)下图为常温下、和在水中达沉淀溶解平衡时的关系图,图中;[可认为M离子沉淀完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时,
B.由b点可求得
C.浓度均为的和可以通过分步沉淀进行分离
D.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答案】C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 a点时,,故A错误;
B、根据b点可得, Ksp[Al(OH)3]=c(Al3+)c3(OH-)=10-33,故B错误;
C、浓度均为 的 和 ,完全沉淀时,c(OH-)=10-9.3mol/L,此时Ksp[Cu(OH)2]=10-20.6D、 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a点pH=2,c(H+)=10-2mol/L,c(OH-)=10-12mol/L ,则Ksp[Fe(OH)3]=c(Fe3+)c3(OH-)=10-38.5,同理可得,Ksp[Al(OH)3]=10-33,Ksp[Cu(OH)2]=10-19.5。
27.(2023高三上·柳州月考)已知相同温度下,,当说明沉淀转化比较彻底。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各点对应的的关系为
B.向c点的溶液加适量固体,可使溶液变到b点
C.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的数量级为
D.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加入能使比较彻底转化为
【答案】D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电离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A.温度不变,其常数不变,abc的Ksp相等,相同钡离子时c(SO42-)<c(CO32-),故上面表示的硫酸钡,下面表示碳酸钡,故 ,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BaCO3(s)=Ba2+(s)+CO32-(s)),加入钡离子导致平衡逆向移动,硫酸根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d计算出 的数量级为,故C不符合题意;
D. 已知相同温度下,,碳酸钡不能转化为硫酸钡,故D符合题意;
故答为:D
【分析】根据 已知相同温度下,, 相同钡离子情况下,硫酸根浓度小于碳酸根浓度,判断出上面线为硫酸钡,下面线为碳酸钡,结合选项判断。
28.(2024高三上·巢湖月考)向饱和溶液(有足量固体)中滴加氨水,发生反应和与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代表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Ⅲ表示随的变化曲线
B.随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C.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D.完全溶解,至少需要含有的氨水
【答案】D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 AgCl饱和溶液(有足量AgCl固体)存在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滴加氨水,当c(NH3)很小时,c(Ag+)=c(Cl-),随着c(NH3)增大c(Ag+)<c(Cl-),故曲线Ⅲ表示的是lgc(Cl-)随lgc(NH3)的变化曲线,曲线Ⅳ表示的是lgc(Ag+)随lgc(NH3)的变化曲线,曲线Ⅰ表示的是lgc(NH3)2随lgc(NH3)的变化曲线,曲线Ⅱ表示的是lgc【Ag(NH3)2】+随lgc(NH3)的变化曲线,A错误;
B.随着c(NH3),c(Cl-)减小,c(NH3)增大,比值减小,C错误;
C.反应AgCl+2NH3=【Ag(NH3)2】++Cl-的平衡常数K===,C错误;
D.完全溶解0.1mol AgCl生成0.1molCl-和0.1mol【Ag(NH3)2】+,AgCl+2NH3=【Ag(NH3)2】++Cl-的平衡常数K=10-2.7=(0.1×0.1)÷n2(NH3),得n(NH3)=100.35mol,反应后应该余下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00.35mol,加上0.1molAg+结合的0.2molNH3生成0.1mol【Ag(NH3)2】+,共需(0.2+100.35)molNH3,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gCl饱和溶液(有足量AgCl固体)存在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滴加氨水,当c(NH3)很小时,c(Ag+)=c(Cl-),随着c(NH3)增大c(Ag+)<c(Cl-),故曲线Ⅲ表示的是lgc(Cl-)随lgc(NH3)的变化曲线,曲线Ⅳ表示的是lgc(Ag+)随lgc(NH3)的变化曲线,曲线Ⅰ表示的是lgc(NH3)2随lgc(NH3)的变化曲线,曲线Ⅱ表示的是lgc【Ag(NH3)2】+随lgc(NH3)的变化曲线,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曲线所对应的离子。
29.(2023高三上·嘉兴月考)时,和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Ⅱ表示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B.Z点对应的溶液中:
C.Y点对应的溶液是过饱和溶液
D.时,在平衡体系中
【答案】B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电离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A.根据 和的沉淀溶解平衡 电离式得到I为 ,II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电荷守恒:c(H+)+2c(Cd2+)=c(OH-)+c(HCO3-)+2c(CO32-),根据Z点 =5, =7,因此c(Cd2+) > (CO32-),得到 ,故B符合题意;
C.Y点, =4,PN= =6,c(Cd2+) c(OH-)2<Ksp,不是过饱和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 时,在 ,K=ksp(Cd(OH)2)/ksp(CdCO3)=10-2,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电离方程式判断;
B.根据电荷守恒判断;
C.根据计算此时离子积与溶度积常数比较;
D.根据写出常数公式,即可利用溶度积计算。
30.(2023高二下·昆明期中)某温度下,将足量的BaSO4固体溶于一定量的水中达到溶解平衡,加入Na2CO3使c()增大过程中,溶液中c(Ba2+)和c()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说不正确的是(  )
A.当c()大于2.5×10-4mol L-1时开始有BaCO3沉淀生成
B.“MN”代表沉淀转化过程中c(Ba2+)变化的曲线
C.该温度下,BaCO3比BaSO4更难溶于水
D.该温度下,BaSO4转换为BaCO3的平衡常数K=0.04
【答案】C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根据溶解平衡,当CO32-浓度增大到某程度时,Ba2+和CO32-可以结合生成BaCO3,则Ba2+浓度减小,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SO42-浓度增大,则MN为Ba2+的浓度变化,MP为SO42-的浓度变化;
A、根据图象, 当c()大于2.5×10-4mol L-1时,Ba2+浓度减小,即有BaCO3产生,A错误;
B、根据分析,MN代表沉淀转化过程中c(Ba2+)变化的曲线,B错误;
C、硫酸钡溶解度小于碳酸钡,当碳酸钠溶液浓度大于一定程度时,硫酸钡可以转化为碳酸钡,C正确;
D、根据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Ksp(BaSO4)=c(Ba2+)·c(SO42-)=1.0×10-8当BaSO4形成BaCO3时,则Ksp(BaCO3)=c(Ba2+)·c(CO32-)=2.5×10-9, BaSO4转换为BaCO3的离子方程式为,则,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结合图象判断,可知道当c()大于2.5×10-4mol L-1时开始有BaCO3沉淀生成;
B、当CO32-浓度增大到2.5×10-4mol L-1 ,Ba2+和CO32-可以结合生成BaCO3,则Ba2+浓度减小,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SO42-浓度增大,MN为Ba2+的浓度变化,MP为SO42-的浓度变化;
C、难溶电解质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若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反向转化;
D、结合溶度积常数判断。
1 / 1【备考2024年】从巩固到提高 高考化学二轮微专题27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
一、选择题
1.(2024·吉林模拟)室温下,向、均为的混合溶液中持续通入气体,始终保持饱和(的物质的量浓度为),通过调节使、分别沉淀,溶液中与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c表示、、和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代表与的关系曲线
B.逐渐增大时,溶液中优先析出的沉淀为
C.的
D.的平衡常数
2.(2024·安徽模拟)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发生反应和。与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代表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时,溶液中
B.时,溶液中
C.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D.用沉淀,溶液中浓度过大时,沉淀效果不好
3.(2024高二上·温州期末)一定温度下,将足量的固体溶于水中,充分搅拌,慢慢加入固体,随着增大,溶液中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
B.加入固体,立即有固体生成
C.B点表示的溶液中,
D.该温度下,在水中的大于在溶液中的
4.(2024高二上·成都期末)某温度下,向10mL0.1mol·L 1Pb(NO3)2溶液中滴加0.1mol·L 1Na2S溶液,溶液中-lgc(Pb2+)与滴加的Na2S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体积变化)。已知:Ksp(PbS)A.a、b、c三点中Ksp(PbS)从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B.b点:c(Pb2+)C.c点:2c(Pb2+)+c(H+)=c(NO3 )+c(OH )
D.其他条件相同时,若将Pb(NO3)2溶液换成同浓度、同体积的Fe(NO3)2溶液,图中-lgc(Pb2+)换成-lgc(Fe2+),则b点会沿虚线向下移动
5.(2024高二上·光明期末)时,用的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且浓度均为的及溶液,其滴定曲线如图。
已知:时,及溶度积常数依次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滴定曲线①表示的滴定曲线
C.滴定时,可加入少量的作指示剂
D.当溶液滴定至时,溶液中
6.(2024高二上·宁乡市期末)某温度下,向体积均为20.00mL、浓度均为0.1mol L﹣1的NaCl、Na2CrO4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 L﹣1的AgNO3溶液,滴定过程中的pX(pX=﹣lgX,X=Cl﹣、CrO42﹣)与滴加AgNO3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lg3=0.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1 B.曲线I表示NaCl溶液
C.Ksp(Ag2CrO4)=1.0×10﹣2b D.M约为2c﹣1.47
7.(2023高二上·沈阳期中)常温下,AgCl(白色)与(砖红色)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区域Ⅰ只存在AgCl沉淀,区域Ⅱ只存在沉淀
C.向、均为0.1mol/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硝酸银溶液,先析出AgCl沉淀
D.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8.(2023高二上·普宁月考)下,三种硫酸盐、、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度积:
B.点对是不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
C.点对应的溶液中,二者的浓度积等于
D.不可能转化成
9.(2023高二上·浙江月考)硫化镉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各点对应的即的关系为:
B.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溶液组成由m沿线向p方向移动
C.图中a和b可分别表示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D.温度降低时,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线向p方向移动
10.(2023高二上·湖北期中)25℃时,CuS和ZnS悬浊液中对应离子浓度的对数值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5℃时,ZnS的溶解度更大
B.25℃时,约为
C.在ZnS悬浊液中加入,可以发生反应
D.已知温度升高,CuS的溶解度增大,则图中对应线段向下平移
11.(2023高二上·辽源月考)现进行下列实验。
将2滴0.1 mol/L 溶液滴入2 mL 0.1 mol/L NaCl溶液中,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
振荡试管,然后向其中滴加4滴0.1mol/L KI溶液,静置。观察到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步骤(1)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B.步骤(2)表明AgCl转化为AgI
C.步骤(2)所得上层清液中不含
D.该实验可以证明AgI的比AgCl的小
12.(2023高二下·滁州期末)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p和q分别为、温度下CdS达到沉淀溶解平衡
B.图中各点对应的的关系为:
C.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溶液中浓度降低
D.温度降低时,q点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
13.(2023高二上·嘉兴月考)已知:T℃时,Ksp(CaSO4)=4.0×10-6、Ksp(CaCO3)=4.0×10-9、Ksp(PbCO3)=8.4×10-14,三种盐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pM=-lgc(阴离子)、pN=-lgc(阳离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线是CaSO4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B.T℃时,向0.001mol CaCO3沉淀中加入Na2SO4溶液(反应后溶液为1L),使CaCO3沉淀会转化为CaSO4沉淀,所需Na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为1.001mol
C.T℃时,向10mL水中加入CaCO3和PbCO3至二者均饱和,溶液中=
D.若d点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加入CaSO4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则:c()<c(Ca2+)<c(SO)
14.(2024高三上·嘉兴月考)向AgCl饱和溶液(有足量AgCl固体)中滴加氨水,发生反应和,与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M代表、、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溶液中
B.曲线IV为随的变化曲线
C.时,溶液中
D.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值为
15.(2023高二上·绵阳月考) 某温度下,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与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b点可以通过升高温度到达c点
B.该温度下
C.b点溶液中:
D.若把溶液换成等浓度溶液,则曲线变为Ⅱ
16.(2023高二上·化州月考)℃下,三种硫酸盐(M:、、)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点对是不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
B.溶度积:
C.不可能转化成
D.Z点对应的溶液中,二者的浓度积等于
17.(2023高二上·罗湖月考)常温下,,常温下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b点将有沉淀生成,平衡后溶液中一定等于
C.d点溶液通过蒸发可以变到c点
D.a点对应的等于c点对应的
18.(2023高三上·成都期中)一定温度下,金属硫化物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Ag2S的sp-50
B.该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顺序为NiS>SnS
C.SnS和NiS的饱和溶液中
D.向浓度均为0.01mol·L-1的Ag+、Ni2+、Sn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饱和Na2S溶液,析出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g2S、SnS、NiS
19.(2023高二上·成都期中)常温下,Ag2S与CuS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sp(Ag2S)=10-29.2
B.向含CuS沉淀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饱和溶液,Ksp (CuS)减小
C.若Z点为Ag2S的分散系,ν(沉淀)>ν(溶解)
D.CuS(s)+2Ag+(aq)Ag2S(s)+Cu2+(aq)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
20.(2023高二上·湖南期中)难溶盐可溶于盐酸,常温下,用HCl气体调节:浊液的pH,测得体系中或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N代表随的变化趋势
B.Y点溶液中存在
C.氢氟酸的
D.难溶盐的溶度积
21.(2023高三上·衡南期中)常温下,用调节浊液的pH,测得在通入的过程中,体系中(X代表或)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为微溶于水,溶于盐酸,不溶于氢氟酸、乙醇和丙酮的固体。
A.
B.随着的加入,溶解度逐渐减小
C.p点对应的溶液中
D.M、n点时的溶液中均存在
22.(2023高三上·佳木斯期中)常温下两种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纵坐标以溶解金属质量/表示)与溶液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X曲线仅最低点说明达到了溶解平衡
C.时溶度积:
D.反应的平衡常数
23.(2023高三上·朝阳期中)一定温度下,向含一定浓度金属离子M2+(M2+代表、和)的溶液中通H2S气体至饱和c(H2S)为时,相应的金属硫化物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的与pH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所示溶液中,
B.该温度下,
C.b点所示溶液中,可发生反应
D.Zn2+、Mn2+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通入H2S并调控pH可实现分离
24.(2023高二上·浙江期中)25℃时,向10mL0.10mol/LBaCl2溶液中滴加0.10mol/LNa2CO3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lgc(Ba2+)与Na2CO3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Ksp=(BaSO4)=10-9.9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sp(BaCO3)=10-8.58
B.NH4HA溶液中:c(HA-)>c(NH)>c(H+)>c(OH-)
C.若改用0.20mol/LNa2CO3溶液来滴定,则恰好反应点由b移至a
D.若把Na2CO3溶液换成等浓度Na2SO4溶液,则曲线变为Ⅰ
25.(2023高二上·温州期中)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AgBr固体中加入100mL水,充分搅拌,慢慢加入NaCl固体,随着增大,溶液中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
B.从Y点到Z点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C.AgBr与AgCl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P点溶液中
26.(2023高二上·六盘水期中)下图为常温下、和在水中达沉淀溶解平衡时的关系图,图中;[可认为M离子沉淀完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时,
B.由b点可求得
C.浓度均为的和可以通过分步沉淀进行分离
D.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27.(2023高三上·柳州月考)已知相同温度下,,当说明沉淀转化比较彻底。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各点对应的的关系为
B.向c点的溶液加适量固体,可使溶液变到b点
C.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的数量级为
D.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加入能使比较彻底转化为
28.(2024高三上·巢湖月考)向饱和溶液(有足量固体)中滴加氨水,发生反应和与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代表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Ⅲ表示随的变化曲线
B.随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C.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D.完全溶解,至少需要含有的氨水
29.(2023高三上·嘉兴月考)时,和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Ⅱ表示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B.Z点对应的溶液中:
C.Y点对应的溶液是过饱和溶液
D.时,在平衡体系中
30.(2023高二下·昆明期中)某温度下,将足量的BaSO4固体溶于一定量的水中达到溶解平衡,加入Na2CO3使c()增大过程中,溶液中c(Ba2+)和c()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说不正确的是(  )
A.当c()大于2.5×10-4mol L-1时开始有BaCO3沉淀生成
B.“MN”代表沉淀转化过程中c(Ba2+)变化的曲线
C.该温度下,BaCO3比BaSO4更难溶于水
D.该温度下,BaSO4转换为BaCO3的平衡常数K=0.04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 ①代表与的关系曲线 ,故A正确;
B、曲线①代表与的关系,曲线③为与的关系,根据交点(5.6,10.8)可知,, ,溶解度小的先析出,则优先析出的沉淀是,故B正确;
C、曲线②代表与的关系,曲线④为与的关系,根据(5.8,8.2)可知,此时,,则,故C正确;
D、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根据交点(5.6,10.8)可知,此时,,,解得B项计算可知,,将数据代入计算式可得,,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均为,曲线③④表示的离子为或,纵坐标为,则离子浓度越小,越大,因此曲线①代表与的关系,曲线②代表与的关系,根据曲线②与曲线④的交点坐标(5.8,8.2),此时pH=5.8,则,同时根据,则曲线④为与的关系,曲线③为与的关系。
2.【答案】A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时,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有,则,故A错误;
B、由图可知,时,溶液中,故B正确;
C、的平衡常数为:,将交点数值代入表达式计算得:,故C正确;
D、用沉淀,溶液中浓度过大时,导致平衡正向移动,沉淀效果不好,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发生反应和 ,则c(Cl-)越大,c(Ag+)越小,c()越大,则呈下降趋势的曲线表示 ,呈上升趋势的曲线表示 。
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根据图示,Ksp(BaSO4)=1×10-5mol/L×1×10-5mol/L=1×10-10(mol/L)2,
Ksp(BaSO3)=1×10-5mol/L×2.5×10-4mol/L=2.5×10-9(mol/L)2,因此该温度下,,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示,加入碳酸钠后,没有立即形成碳酸钡沉淀,当碳酸根离子浓度为2.5×10-4mol/L才形成沉淀,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可知,c(CO32-)=2.5×10-4mol/L>c(SO42-)=1×10-5mol/L,故C符合题意;
D. 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sp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图示,可计算Ksp(BaSO4)=1×10-5mol/L×1×10-5mol/L=1×10-10(mol/L)2,Ksp(BaSO3)=1×10-5mol/L×2.5×10-4mol/L=2.5×10-9(mol/L)2,因此在该温度下,结合图示当加入碳酸根离子浓度为2.5×10-4mol/L才形成沉淀,溶度积常数与温度有关,温度变化,常数变化,结合选项即可判断。
4.【答案】D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Ksp(PbS)受温度影响,则Ksp(PbS):a = b = c,故A错误;
B、 b点时Pb(NO3)2和Na2S恰好反应完全,为PbS的饱和溶液,溶液中c(Pb2+)=c(S2 ) ,故B错误;
C、 c点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为2c(Pb2+)+c(H+)+c(Na+)=c(NO3 )+c(OH )+2c(S2 ),故C错误;
D、b点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因Ksp(PbS) < Ksp(FeS),-lgc(Fe2+)小于-lgc(Pb2+),b点沿虚线下移,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 Ksp只与温度有关 ;
B、 PbS的饱和溶液中c(Pb2+)=c(S2 ) ;
C、根据电荷守恒分析;
D、 Ksp(PbS)<Ksp(FeS),则饱和溶液中c(Pb2+)<c(Fe2+) 。
5.【答案】D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 n(X-)=n(Ag+)时完全反应,硝酸银和卤化钾的浓度相同,要使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其体积相同,则V0=50mL,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曲线①表示滴定KI的曲线,故B错误;
C、若滴定KCl时,选用KI做指示剂,会先优先产生AgI沉淀,不会先产生AgCl,达不到滴定Cl-的目的,故C错误;
D、根据溶度积常数大小知,离子反应先后顺序是I->Br->Cl-,则溶液滴定至 时,溶液中 c(I-)<c(Br-)<c(Cl-),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 KCl、KBr、KI与AgNO3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l-+Ag+=AgCl↓、Br-+Ag+=AgBr↓、I-+Ag+=AgI↓ , 卤化银的饱和溶液中溶度积常数越大,-lgc(Ag+)越小 , n(X-)=n(Ag+)时完全反应 , 恰好完全反应时-lgc(Ag+)大小顺序是KI>KBr>KCl ,则曲线①表示滴定KI,曲线②表示滴定KBr,曲线③表示滴定KCl。
6.【答案】C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解:A.浓度均为0.1mol L﹣1的NaCl、Na2CrO4溶液中c(Cl﹣)=c(CrO4﹣)=0.1mol/L,则a=p(Cl﹣)=p(CrO4﹣)=﹣lg0.1=1,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pX=c或b时反应完全,并且二者的起始浓度、体积均相同,即二者溶质的起始物质的量相同,反应为NaCl+AgNO3=AgCl↓+NaNO3,Na2CrO4+AgNO3=Ag2CrO4↓+2NaNO3,完全反应时Na2CrO4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是NaCl的2倍,所以曲线I表示NaCl溶液、曲线II表示Na2CrO4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曲线II表示Na2CrO4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pX=b,即c(CrO4﹣)=10﹣bmol/L,(s) Ag+(aq)+CrO4﹣(aq),则c(Ag+)=2c(CrO4﹣)=2.0×10﹣bmol/L,Ksp(Ag2CrO4)=c2(Ag+) c(CrO4﹣)=(2.0×10﹣b)2×(10﹣b)=4.0×10﹣3b,故C符合题意;
D.由曲线I可知,pX=c时达到滴定终点,此时c(Cl﹣)=c(Ag+)=10﹣cmol/L,Ksp(AgCl)=c(Ag+) c(Cl﹣)=10﹣2c,当在NaCl溶液中加入40mLAgNO3溶液,混合溶液中c(Ag+)==mol/L,则溶液中c(Cl﹣)=30×10﹣2cmol/L,pX=﹣lg30×10﹣2c=2c﹣1﹣lg3=2c﹣1.47,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 a=1 ,c(Cl﹣)=c(CrO4﹣)=0.1mol/L,a=p(Cl﹣)=p(CrO4﹣)=﹣lg0.1=1,
B.完全反应时Na2CrO4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是NaCl的2倍,所以曲线I表示NaCl溶液、曲线II表示Na2CrO4溶液,
C.根据滴定终点可知,c(CrO4﹣)=10﹣bmol/L,c(Ag+)=2c(CrO4﹣)=2.0×10﹣bmol/L,据此可以计算Ksp(Ag2CrO4);
D.(40,M)点,首先计算出Ag+浓度,再根据AgCl溶度积计算氯离子浓度,即为M数值。
7.【答案】B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根据b点可得,,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区域Ⅰ内和AgCl的离子积均大于,则区域Ⅰ存在AgCl沉淀和沉淀,故B错误;
C、由a点可知,,开始形成AgCl沉淀时,对于,开始形成沉淀时,形成AgCl沉淀需要的银离子浓度更低,先析出AgCl沉淀,故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则反应的平衡常数,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 计算;
B、区域Ⅰ内和AgCl的离子积均大于;
C、所需银离子浓度小的先沉淀;
D、根据计算。
8.【答案】B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由C点有:Ksp(BaSO4)=c(Ba2+)c()=10-5×10-5=10-10,由B点有Ksp(PbSO4)=c(Pb2+)c()=10-3.8×10-3.8=10-7.6,由A点有Ksp(SrSO4)=c(Sr2+)c()=10-2.5×10-2.5=10-5,则溶度积:,故A错误;
B、Y点对应的c(Sr2+)=c()=10-3.5,此时c(Sr2+)c()=10-3.5×10-3.5=10-7<Ksp(SrSO4),则Y点对应的是不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故B正确;
C、Z点Ksp==10-5×10-5=,Z点在C点之下,有c(Ba2+)>c(),故C错误;
D、虽然,但可以通过调节Pb2+浓度使BaSO4(s)+Pb2+(aq)PbSO4(s)+Ba2+(aq)平衡正向移动,即可实现能转化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结合A、B、C点计算Ksp;
B、Y点c(Sr2+)=c()=10-3.5;
C、Z点c(Ba2+)>c();
D、通过调节平衡移动可实现能转化成。
9.【答案】A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m、n、p三点的Ksp都是相等的,A选项是错误的;
B. 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 S2-的浓度增大,Cd2+的额浓度减小,所以 溶液组成由m沿线向p方向移动 ,B选项是正确的;
C. 图中a和b可分别表示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C选项是正确的;
D.温度降低会使饱和溶液沿qp线向p方向移动,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A。
【分析】A.在同一温度下,Ksp是相等的,温度越高,Ksp越大;
B.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 S2-的浓度增大,Cd2+的额浓度减小;
C.a点和b点分别表示T1和T2温度下的饱和CdS溶液;
D.温度升高,溶解度会增大。
10.【答案】D
【知识点】化学平衡的调控;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根据图示lgc(S2-)=-20,c(S2-)=10-20mol/L,lgc(Cu2+)=-15,c(Cu2+)=10-15mol/l,lgc(Zn2+)=-6,c(Zn2+)=10-6mol/L,因此Ksp(CuS)=c(S2-)c(Cu2+)=10-35,Ksp(ZnS)=c(S2-)c(Zn2+)=10-26,
A. 25℃时, Ksp(CuS)=c(S2-)c(Cu2+)=10-35,Ksp(ZnS)=c(S2-)c(Zn2+)=10-26,因此 ZnS的溶解度更大,故A不符合题意;
B. 25℃时, Ksp(CuS)=c(S2-)c(Cu2+)=10-35,故B不符合题意;
C. 在ZnS悬浊液中加入 ,Ksp(CuS)<Ksp(ZnS),因此可发生 ,故C不符合题意;
D. 已知温度升高,CuS的溶解度增大, 浓度增大,向上平移,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出 25℃时,Ksp(CuS)=c(S2-)c(Cu2+)=10-35,Ksp(ZnS)=c(S2-)c(Zn2+)=10-26,结合选项判断即可。
11.【答案】C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AgCl在水溶液中存在 溶解平衡: ,A选项是正确的;
B.步骤二中的黄色沉淀是AgI,证明发生了沉淀的转化,B选项是正确的;
C.因为AgCl在水溶液中存在 溶解平衡,所以上层清液中含有Ag+,C选项是错误的;
D.该实验证明AgCl的溶解度更大,所以该实验可以证明AgI的比AgCl的小 ,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C。
【分析】A.难溶电解质,在水中也存在溶解平衡;
B.AgI是从AgCl的悬浊液中得到的,证明发生了沉淀的转化;
C.AgCl在水溶液中存在 溶解平衡,所以上层清液中含有Ag+;
D.类型相同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越小,溶解度就越小。
12.【答案】B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则图中p和q分别为、温度下CdS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故A正确;
B、升高温度,Ksp增大,则则T2>T1,则图中各点对应的 的关系为: ,故B错误;
C、 m点达到沉淀溶解平衡,Ksp=c(Cd2+)c(S2-),加入少量Na2S固体时溶液中c(S2-)增大,c(Cd2+),溶液组成由m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故C正确;
D、CdS的溶解过程吸热,温度降低,则饱和CdS溶液中Cd2+、S2-离子浓度同比减小,所以温度降低时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 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p、q均在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
B、Ksp只与温度有关;
C、 Ksp=c(Cd2+)c(S2-)可知,c(S2-)增大,c(Cd2+)减小;
D、降低温度,Ksp减小。
13.【答案】D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a线是CaSO4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故A不符合题意;
B、T℃时,向0.001mol CaCO3沉淀中加入Na2SO4溶液(反应后溶液为1L),使CaCO3沉淀会转化为CaSO4沉淀,发生反应,则需要消耗硫酸根离子0.001mol,同时生成碳酸根离子0.001mol,溶液中钙离子的浓度为,则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至少为,则所需Na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为1.001mol,故B不符合题意;
C、T℃时,向10mL水中加入CaCO3和PbCO3至二者均饱和,溶液中=,故C不符合题意;
D、d点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中钙离子浓度大于碳酸根离子浓度,由图可知,钙离子浓度约为,碳酸根离子浓度约为,加入CaSO4饱和溶液中钙离子、硫酸根离子浓度约为,两者等体积混合后,钙离子浓度最大、碳酸根离子浓度最小,则c()<c(SO)<c(Ca2+),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Ksp(CaSO4)>Ksp(CaCO3) > Ksp(PbCO3) ,由图可知,a曲线表示的Ksp数值最大,则曲线 a为CaSO4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曲线b为CaCO3淀溶解平衡曲线,c曲线为PbCO3淀溶解平衡曲线。
14.【答案】B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时,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Ⅳ表示c(Cl-)随 的变化曲线,故B正确;
C、Ⅲ表示c(Ag+)随 的变化曲线、Ⅱ表示c()随 的变化曲线,Ⅰ表示c()随 的变化曲线,根据图示时,溶液中,故C错误;
D、Ⅲ表示c(Ag+)随 的变化曲线、Ⅱ表示c()随 的变化曲线,时,c(Ag+)=10-7.4、c()=10-5.16,所以反应的平衡常数K=,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未滴加氨水时有c(Ag+)=c(Cl-);随氨水的加入,、的平衡正向移动,c(Ag+)减小、c(Cl-)增大,则Ⅲ表示c(Ag+)随 的变化曲线、Ⅳ表示c(Cl-)随 的变化曲线,开始加入氨水时主要生成,所以Ⅱ表示c()随 的变化曲线,Ⅰ表示c()随 的变化曲线。
15.【答案】B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温度升高,碳酸钡溶解度增大,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则纵坐标减小,横坐标不变,溶液b点升温不能到达c点,故A错误;
B、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b点,c(Ba2+) = c(CO),则该温度下Ksp(BaCO3)= 10-4.3×10-4.3=10-8.6,故B正确;
C、 b点时BaCl2和Na2CO3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NaCl,存在BaCO3溶解平衡,则c(CO)+c(HCO)+c(H2CO3)<c(Na+),故C错误;
D、 Ksp(BaSO4)<Ksp(BaCO3) ,若把Na2CO3溶液换成等浓度Na2SO4溶液,
10mL0.10mol/LBaCl2溶液中滴加0.10mol/L Na2SO4溶液时,二者恰好反应完全得到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钡沉淀,则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c(Ba2+) = c(SO),该温度下Ksp(BaSO4)= 1.1×10-10,则c(Ba2+) = c(SO)=,>4.3,则曲线变为Ⅰ,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升高温度时BaCO3的溶解度增大;
B、根据Ksp(BaCO3)= c(Ba2+)c(CO)计算;
C、 b点时BaCl2和Na2CO3恰好完全反应;
D、Ksp(BaSO4)<Ksp(BaCO3) 。
16.【答案】A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Y点对应的SrSO4溶液中c(SO)·c(Sr2+)<Ksp(SrSO4),故Y点对应的SrSO4是不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SrSO4,故A正确;
B、p(M)越大,则c(M)越小,即Pb2+、Ba2+、Sr2+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小;同理p(SO)越大,c(SO)越小。由图可知,p(SO)相同时,BaSO4、PbSO4、SrSO4对应的p(M)依次减小,所以三者的溶度积依次增大,即BaSO4<PbSO4<SrSO4,故B错误;
C、沉淀的转化是可逆的,若向BaSO4悬浊液中加入浓度较大的含Pb2+的溶液, BaSO4能转化成PbSO4,故C错误;
D、Z点对应的溶液中,c(Ba2+)·c(SO)=1×10-10,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p(M)越大,则c(M)越小,即Pb2+、Ba2+、Sr2+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小;同理p(SO)越大,c(SO)越小。
17.【答案】D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加入Na2SO4后,溶液中c(SO42-)增大,由于Ksp(CaSO4)=c(Ca2+)×c(SO42-)不变,因此溶液中c(Ca2+)减小,无法实现溶液中a点变到b点,A不符合题意。
B、b点溶液中c(Ca2+)×c(SO42-)=5×10-3×4×10-3=2×10-5>Ksp,所以b点溶液中有沉淀产生。平衡后溶液中剩余c(Ca2+)=10-3mol·L-1,此时溶液中,B不符合题意。
C、蒸发过程中,溶液中c(Ca2+)、c(SO42-)均增大,而d点到c点的过程中c(SO42-)不变,c(Ca2+)增大,C不符合题意。
D、a、c两点溶液的温度不变。而溶度积Ksp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sp不变。所以a点对应的Ksp等于c点对应的Ksp,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加入Na2SO4后,溶液中c(SO42-)增大,c(Ca2+)减小。
B、b点时溶液中c(Ca2+)×c(SO42-)>Ksp,有沉淀产生。
C、蒸发过程中,溶液中c(Ca2+)、c(SO42-)均增大。
D、溶度积Ksp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sp不变。
18.【答案】C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当c(S2-)=10-30mol/L时,c(Ag+)=10-10mol·L-1,Ksp(Ag2S)=c2(Ag+)·c(S2-)=(10-10)2×10-30mol3·L-3=10-50mol3·L-3,故A正确;
B、当SnS、NiS曲线的c(S2-)相同时,c(Ni2+)>c(Sn2+),说明Ksp(NiS)>Ksp(SnS),则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NiS>SnS,故B正确;
C、根据b点可得,Ksp(NiS)=c(Ni2+)·c(S2-)=10-6×10-15mol2·L-2=10-21mol2·L-2,同理可得Ksp(SnS)=c(Sn2+)·c(S2-)=10-25×1mol2·L-2=10-25mol2·L-2,则SnS和NiS的饱和溶液中,故C错误;
D、Ag+、Ni2+与Sn2+的浓度均为0.1mol/L,生成Ag2S、NiS与SnS沉淀时,c(S2-)分别为1.6×10-47mol/L、10-20mol/L、10-24mol/L,则生成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g2S、SnS、NiS,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Ksp(Ag2S)=c2(Ag+)·c(S2-)计算;
B、Ksp大的溶解度大;
C、根据分析;
D、结合Ksp计算。
19.【答案】D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 Ksp(Ag2S)=c2(Ag+)·c(S2-)=(10-20)2×10-9.2=10-49.2,故A错误;
B、Ksp(CuS)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 Ksp (CuS) 不变,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Z点的坐标在曲线上方,则Z点Ag2S的Qc< Ksp(Ag2S),则ν(沉淀)<ν(溶解),故C错误;
D、K=,根据X点和Y点可知,Ksp(CuS)远大于Ksp(Ag2S),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Ksp(Ag2S)=c2(Ag+)·c(S2-)计算;
B、 Ksp (CuS) 只与温度有关;
C、由图可知,Z点Ag2S的Qc< Ksp(Ag2S);
D、根据分析。
20.【答案】B
【知识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电离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曲线M代表随的变化关系,曲线N代表随的变化关系,故A错误;
B、Y点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有:,则,故B正确;
C、根据X点可知,,故C错误;
D、,,,则,的溶度积常数,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HF的电离常数Ka=,-lgc(F-)=lg-lgKa,Ksp(MgF2)=c(Mg2+)×c2(F-),温度不变,Ka和Ksp都不变,则-lgc(F-)随着lg的增大而增大,则曲线M代表 随的变化趋势 ,c(F-)随着lg的增大而减小,则c(Mg2+)随着lg的增大而增大,-lgc(Mg2+)随着lg的增大而减小,则曲线N代表-lgc(Mg2+)随着lg的变化趋势。
21.【答案】D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将m、n两点数据代入可得,,故A错误;
B、随着的加入,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溶解度增大,故B错误;
C、p点时,,溶液中存在,则p点时,故C错误;
D、m、n点时的溶液中均存在电荷守恒:,根据C项分析有,整理可得,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溶液中,纵坐标相当于,随着变大,变大,变小,则表示的变化情况,表示的变化情况。
22.【答案】A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Ksp=c(Zn2+)×c2(OH-)=,A选项是正确的;
B.在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都达到平衡状态,B选项是错误的;
C.根据图示可知,在 时溶度积: AgOH>Zn(OH)2,C选项是错误的;
D.该离子反应的K=,D选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Ksp的表达式以及图示的pH值和纵坐标的数值可以计算Zn(OH)2的Ksp;
B.在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都达到平衡状态;
C.根据图示可知,在 时溶度积: AgOH>Zn(OH)2;
D.根据K值的表达式可以计算出K值与两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的关系。
23.【答案】C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a点所示溶液中=-4,c(Zn2+)=10-4mol/L,此时pH<1,c(H+)>0.1mol/L,则,故A不符合题意;
B、,时,c(H+)=c(S2-),横坐标相同时,<<,即c(S2-)相同时c(Zn2+)< c(Fe2+)C、b点对应的溶液中,c(Fe2+)=10-5mol/L,c(H+)=10-3mol/L,当c(H+)=10-3mol/L时,c(Fe2+)=10-2mol/L,即b点的Qc<,无FeS沉淀生成,不能发生反应,故C符合题意;
D、Zn2+完全沉淀时,c(Zn2+)=10-5mol/L,pH约为1.2,而Zn2+、Mn2+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Mn2+开始沉淀的pH约为4.5,即Zn2+完全沉淀时Mn2+还没有开始沉淀,可以实现分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a点c(Zn2+)=10-4mol/L,此时pH<1;
B、横坐标相同时,<<;
C、计算b点的浓度熵,与比较判断反应是否能发生;
D、Zn2+沉淀完全时pH>1.2左右,Mn2+沉淀完全时pH>6.6左右,调控pH可实现二者分离。
24.【答案】B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 10mL0.10mol/LBaCl2溶液中滴加0.10mol/LNa2CO3溶液, 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钠的体积为10mL,BaCO3=Ba2++CO32-,Ksp(BaCO3)= 10-8.58 ,故A不符合题意;
B.HA-的电离程度与水解程度无法判断,故B符合题意;
C. 若改用0.20mol/LNa2CO3溶液来滴定 ,消耗5mL恰好完全反应,故b点移动到a点,故C不符合题意;
D. 若把Na2CO3溶液换成等浓度Na2SO4溶液,存在BaSO4=Ba2++SO42-,Ksp=(BaSO4)=10-9.96 ,因此c(Ba2+)=c(SO42-)=10,-4.98,故曲线变为I,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计算出恰好完全反应体积计算出浓度;
B.根据HA-的水解和电离判断,但题目未给出水解和电离强弱;
C.根据给出数据即可计算出体积判断即可;
D.根据ksp即可计算出其浓度判断体积与浓度关系。
25.【答案】B
【知识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取X点,恰好是AgBr的饱和溶液,c(Ag+)=c(Cl-)=8.0×10-7mol/L,则Ksp=c(Ag+)×c(Cl-)=6.4×10-13,A选项是正确的;
B.Y到Z发生的离子反应应该是:AgBr(s)+Cl-(aq)=AgCl(s)+Br-(aq),B选项是错误的;
C.根据图像所示, AgBr与AgCl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选项是正确的;
D.p点有:=,则存在 P点溶液中 ,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D。
【分析】A.在饱和溶液中c(Ag+)与c(Cl-)是相等的;
B.该过程中发生的是沉淀的转化;
C.难溶电解质一定能向更难溶的电解质转化,但是在二者的Ksp相差不大时,更难溶的电解质也可以向难溶电解质转化;
D.可以将两种离子的浓度比值转化为Ksp之间的比值,因为混合溶液中c(Ag+)是确定的。
26.【答案】C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 a点时,,故A错误;
B、根据b点可得, Ksp[Al(OH)3]=c(Al3+)c3(OH-)=10-33,故B错误;
C、浓度均为 的 和 ,完全沉淀时,c(OH-)=10-9.3mol/L,此时Ksp[Cu(OH)2]=10-20.6D、 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a点pH=2,c(H+)=10-2mol/L,c(OH-)=10-12mol/L ,则Ksp[Fe(OH)3]=c(Fe3+)c3(OH-)=10-38.5,同理可得,Ksp[Al(OH)3]=10-33,Ksp[Cu(OH)2]=10-19.5。
27.【答案】D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电离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A.温度不变,其常数不变,abc的Ksp相等,相同钡离子时c(SO42-)<c(CO32-),故上面表示的硫酸钡,下面表示碳酸钡,故 ,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BaCO3(s)=Ba2+(s)+CO32-(s)),加入钡离子导致平衡逆向移动,硫酸根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d计算出 的数量级为,故C不符合题意;
D. 已知相同温度下,,碳酸钡不能转化为硫酸钡,故D符合题意;
故答为:D
【分析】根据 已知相同温度下,, 相同钡离子情况下,硫酸根浓度小于碳酸根浓度,判断出上面线为硫酸钡,下面线为碳酸钡,结合选项判断。
28.【答案】D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 AgCl饱和溶液(有足量AgCl固体)存在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滴加氨水,当c(NH3)很小时,c(Ag+)=c(Cl-),随着c(NH3)增大c(Ag+)<c(Cl-),故曲线Ⅲ表示的是lgc(Cl-)随lgc(NH3)的变化曲线,曲线Ⅳ表示的是lgc(Ag+)随lgc(NH3)的变化曲线,曲线Ⅰ表示的是lgc(NH3)2随lgc(NH3)的变化曲线,曲线Ⅱ表示的是lgc【Ag(NH3)2】+随lgc(NH3)的变化曲线,A错误;
B.随着c(NH3),c(Cl-)减小,c(NH3)增大,比值减小,C错误;
C.反应AgCl+2NH3=【Ag(NH3)2】++Cl-的平衡常数K===,C错误;
D.完全溶解0.1mol AgCl生成0.1molCl-和0.1mol【Ag(NH3)2】+,AgCl+2NH3=【Ag(NH3)2】++Cl-的平衡常数K=10-2.7=(0.1×0.1)÷n2(NH3),得n(NH3)=100.35mol,反应后应该余下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00.35mol,加上0.1molAg+结合的0.2molNH3生成0.1mol【Ag(NH3)2】+,共需(0.2+100.35)molNH3,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gCl饱和溶液(有足量AgCl固体)存在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滴加氨水,当c(NH3)很小时,c(Ag+)=c(Cl-),随着c(NH3)增大c(Ag+)<c(Cl-),故曲线Ⅲ表示的是lgc(Cl-)随lgc(NH3)的变化曲线,曲线Ⅳ表示的是lgc(Ag+)随lgc(NH3)的变化曲线,曲线Ⅰ表示的是lgc(NH3)2随lgc(NH3)的变化曲线,曲线Ⅱ表示的是lgc【Ag(NH3)2】+随lgc(NH3)的变化曲线,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曲线所对应的离子。
29.【答案】B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电离平衡常数
【解析】【解答】A.根据 和的沉淀溶解平衡 电离式得到I为 ,II为 ;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电荷守恒:c(H+)+2c(Cd2+)=c(OH-)+c(HCO3-)+2c(CO32-),根据Z点 =5, =7,因此c(Cd2+) > (CO32-),得到 ,故B符合题意;
C.Y点, =4,PN= =6,c(Cd2+) c(OH-)2<Ksp,不是过饱和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 时,在 ,K=ksp(Cd(OH)2)/ksp(CdCO3)=10-2,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电离方程式判断;
B.根据电荷守恒判断;
C.根据计算此时离子积与溶度积常数比较;
D.根据写出常数公式,即可利用溶度积计算。
30.【答案】C
【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解析】【解答】根据溶解平衡,当CO32-浓度增大到某程度时,Ba2+和CO32-可以结合生成BaCO3,则Ba2+浓度减小,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SO42-浓度增大,则MN为Ba2+的浓度变化,MP为SO42-的浓度变化;
A、根据图象, 当c()大于2.5×10-4mol L-1时,Ba2+浓度减小,即有BaCO3产生,A错误;
B、根据分析,MN代表沉淀转化过程中c(Ba2+)变化的曲线,B错误;
C、硫酸钡溶解度小于碳酸钡,当碳酸钠溶液浓度大于一定程度时,硫酸钡可以转化为碳酸钡,C正确;
D、根据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Ksp(BaSO4)=c(Ba2+)·c(SO42-)=1.0×10-8当BaSO4形成BaCO3时,则Ksp(BaCO3)=c(Ba2+)·c(CO32-)=2.5×10-9, BaSO4转换为BaCO3的离子方程式为,则,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结合图象判断,可知道当c()大于2.5×10-4mol L-1时开始有BaCO3沉淀生成;
B、当CO32-浓度增大到2.5×10-4mol L-1 ,Ba2+和CO32-可以结合生成BaCO3,则Ba2+浓度减小,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SO42-浓度增大,MN为Ba2+的浓度变化,MP为SO42-的浓度变化;
C、难溶电解质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若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反向转化;
D、结合溶度积常数判断。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