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年】从巩固到提高 高考化学二轮微专题40 生物大分子
一、选择题
1.(2023高三上·浙江月考)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酰胺键得到肽链
B.肽链之间存在氢键,使肽链盘绕或折叠成特定空间结构
C.蛋白质也具有两性,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D.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稀溶液,能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2.(2023高三上·顺德月考)天津大学在存储信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让信息保存上万年.合成的脱氧核糖的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能溶于水 B.含有手性碳
C.属于单糖 D.能发生加成反应
3.(2023高三上·常德月考)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是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有力手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部分抗原是蛋白质,因此是碱性物质
B.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共价键连接
C.蛋白质抗原在高温下仍然可以生效
D.核酸分子水解可以得到磷酸
4.(2023高三上·大埔开学考)202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DNA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下列有关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水解的最终产物为磷酸、葡萄糖和碱基
B.DNA中含C、H、O、N等元素
C.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作用
D.DNA和RNA均以核苷酸为基本构成单元,且RNA分子一般呈单链状结构
5.(2023高三上·普宁月考)中科院院士研究发现,纤维素可在低温下溶于NaOH溶液,恢复至室温后不稳定,加入尿素可得到室温下稳定的溶液,为纤维素绿色再生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纤维素是自然界分布广泛的一种多糖
B.纤维素难溶于水主要原因是其链间有多个氢键
C.NaOH提供破坏纤维素链之间的氢键
D.低温降低纤维素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性
6.(2023高三上·普宁月考)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成为当今世界的一项颠覆性技术。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在人体内代谢后转化成果糖
B.这种合成淀粉和天然形成的淀粉化学性质不同
C.此项技术可能有助于我国在未来实现“碳中和”
D.淀粉与纤维素均可用(C6H10O5)n来表示,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7.(2023高二下·郴州期末)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人工合成淀粉,使淀粉生产方式从农业种植转为工业制造成为可能,其原理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醇可用于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物
B.淀粉可用于制备葡萄糖
C.该过程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D.化妆品中添加二羟基丙酮的主要作用为保湿
8.(2023高二下·大连期末)探讨生物大分子的组成与结构,认识其性质与应用,有助于我们体会化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蛋白质高级结构的基础,其形成与氢键有关
B.煮鸡蛋时,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引起其生物活性的变化,发生蛋白质变性
C.通过研究DNA晶体X射线衍射数据,科学家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D.葡萄糖等很多单糖,以及寡糖和多糖中的单糖单元多以环状结构的形式存在。
9.(2023高二下·河池期末)下列有关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为还原性糖,而蔗糖、淀粉、纤维素为非还原性糖
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
D.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可使蛋白质发生盐析
10.(2023高二下·钦州期末)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到淀粉的全合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淀粉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C.葡萄糖分子中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
D.利用二氧化碳制备淀粉有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11.(2023高二下·闵行期末)由下列结构片段组成的蛋白质在胃液中水解,不可能产生的氨基酸是( )
A. B.H2NCH2COOH
C. D.
12.(2023高二下·闵行期末)2020年的春节期间,新冠病毒肆虐。因为核酸是生命的基础物质,是病毒的“身份证”,所以患者的确诊需要病毒的核酸检验。以下关于核酸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核酸是核蛋白的非蛋白部分,也是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
B.核酸水解产物中含有磷酸、葡萄糖和碱基
C.核酸、核苷酸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核酸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对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遗传起重要作用
13.(2023高二下·上海市期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不正确的( )
A.葡萄糖不具有还原性
B.淀粉是多糖,可在一定条件下水解
C.油脂属于酯类化合物
D.蛋白质最终能水解成氨基酸
14.(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下列关于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糖都能水解
C.纤维素没有甜味
D.糖类是人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15.(2023高二下·乐安期末)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普通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下列各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的是
A.光导纤维 B.蚕丝纤维 C.棉花纤维 D.聚酯纤维
16.(2023高二下·临朐期中)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纤维素通过水解反应可制得纤维素硝酸酯
C.淀粉和纤维素水解都可以生成葡萄糖
D.葡萄糖、链式核糖、环式核糖中都含有醛基
17.(2023·厦门模拟)生物大分子血红蛋白分子链的部分结构及载氧示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构成血红蛋分子链的多肽链之间存在氢键作用
B.血红素中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C.与血红素中配位能力强于
D.用酸性丙酮提取血红蛋白中血红素时仅发生物理变化
18.(2023·辽宁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由两条多聚核苷酸链组成,每条链中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以及两条链上的碱基之间都通过氢键而连接
B.葡萄糖有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水溶液中的单糖主要以环状结构的形式存在
C.结构片段为的高聚物,是由单体苯酚和甲醛经加聚反应而得
D.与都是-氨基酸且互为同系物
19.(2022高二下·农安期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指
A.蛋白质,烃类 B.蛋白质,油脂
C.淀粉,油脂 D.纤维素,油脂
20.(2022高二下·肇庆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蛋白质与核酸均为人体所必需的生物大分子
B.淀粉和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为人体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C.蛋白质在重金属盐的作用下发生盐析现象,盐析是一个可逆过程
D.DNA分子中的碱基间通过氢键作用配对以保持双螺旋结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蛋白质的特殊反应
【解析】【解答】A.是由一分子氨基酸的羧基和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经过脱水缩合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胺键得到肽链,故A不符合题意;
B.多肽链盘曲、折叠时能够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此时可能形成氢键,故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中含有羧基和氨基,所以氨基酸和蛋白质具有两性,能和碱、酸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 浓溶液,能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发生盐析,盐析是一个可逆过程,加水后又可以溶解,因此稀 溶液不可以,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氨基和羧基脱水形成肽键;
B.肽键之间形成空间结构易形成氢键;
C.蛋白质含有羧基和氨基可与酸和碱反应;
D.浓的盐溶液可以形成盐析导致溶解度降低。
2.【答案】A
【知识点】单糖的性质和用途;核酸
【解析】【解答】A、DNA中含有较多羟基,羟基能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则能溶于水,故A符合题意;
B、该物质含有手性碳原子,如图用“*”标记:,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结构可知,属于单糖,故C不符合题意;
D、醛基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羟基是亲水基;
B、手性碳是指连有四个不同原子团的碳原子;
C、属于单糖;
D、醛基能加成。
3.【答案】D
【知识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解析】【解答】A.蛋白质属于两性物质,A选项是错误的;
B. 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B选项是错误的;
C.蛋白质抗原具有自己活性最高的温度区间,高温下其会失活,C选项是错误的;
D.核酸水解后的产物中有磷酸,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D。
【分析】A.蛋白质中的结构单元是氨基酸,氨基酸中有氨基和羧基,所以既具有酸性又具有碱性;
B.碱基是合成核苷、核苷酸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DNA之间的碱基是通过氢键相连的;
C.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失去活性;
D.核酸水解产物是指在水解核酸分子时产生的物质,核酸是由核苷酸单元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当核酸分子被水解时,会分解成核苷酸和其他小分子。
4.【答案】A
【知识点】核酸
【解析】【解答】A、DNA水解的最终产物为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故A错误;
B、DNA由C、H、O、N、P组成,因此DNA中含C、H、O、N等元素,故B正确;
C、DNA分子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作用实现碱基互补配对,故C正确;
D、DNA和RNA均以核苷酸为基本构成单元,DNA是由双链螺旋结构组成的,而RNA是由单链结构组成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DNA完全水解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
B、D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
C、DNA分子中两条链上作用力主要为氢键;
D、DNA是由双链螺旋结构组成的,而RNA是由单链结构组成的。
5.【答案】D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纤维素属于多糖,且广泛存在与自然界中,故A正确;
B、纤维素链间能形成氢键,导致其难溶于水,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纤维素可在低温下溶于NaOH溶液,说明NaOH提供破坏纤维素链之间的氢键 ,故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纤维素可在低温下溶于NaOH溶液,说明低温提高纤维素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纤维素属于多糖;
B、纤维素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C、纤维素可在低温下溶于NaOH溶液,说明NaOH能破坏其链之间的氢键;
D、低温提高了维素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性。
6.【答案】C
【知识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淀粉是多糖,最终水解为葡萄糖,故A错误;
B、合成淀粉和天然淀粉为同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故B错误;
C、该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有利于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C正确;
D、淀粉与纤维素分子式中的聚合度n不同,因此两者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B、同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C、该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减少二氧化碳含量;
D、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7.【答案】A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甲醇燃料电池中,通入甲醇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体积为正极,故A错误;
B、淀粉属于多糖,水解生成葡萄糖,故B正确;
C、该过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可以减少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C正确;
D、二羟基丙酮含有两个羟基,能和水形成大量的氢键进行保湿,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
B、淀粉是多糖;
C、该过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可以减少碳排放;
D、二羟基丙酮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
8.【答案】D
【知识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核酸
【解析】【解答】A、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分子中氨基酸的组成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其形成与氢键有关,故A正确;
B、加热会使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引起其生物活性的变化,从而导致蛋白质变性,故B正确;
C、通过研究DNA晶体X射线衍射数据,得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故C正确;
D、葡萄糖等很多单糖,以及寡糖和多糖中的单糖单元多以链状结构的形式存在,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分子中氨基酸的组成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变性,在溶液中,含有4个以上碳原子的单糖主要以环状结构存在。
9.【答案】A
【知识点】单糖的性质和用途;二糖的性质和用途;多糖的性质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解析】【解答】A、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均含有醛基,属于还原性糖,蔗糖、淀粉、纤维素不含醛基,属于非还原性糖,故A正确;
B、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糖类中的单糖不能水解,故C错误;
D、CuSO4属于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均含有醛基,蔗糖、淀粉、纤维素不含醛基;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C、单糖不能水解;
D、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
10.【答案】B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多糖,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
B.淀粉属于糖类,含有羟基,可以酯化反应,故B错误;
C.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链接四个不同原子或者原子团的碳原子即为手性碳,4个碳原子均为手性碳,故C正确;
D.“碳达峰”和“碳中和”即为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利用二氧化碳制备淀粉有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故答案为:B。
【分析】手性碳原子判断:1、要判断一个碳原子是否为手性碳,首先要满足的条件是该碳原子必须为饱和碳,即连接有4个基团;2、其次,若一个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那么该碳原子上所连的4个基团必须不一样。
11.【答案】D
【知识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解析】【解答】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得到,水解时羧基结合羟基,氨基结合氢原子,根据给出的蛋白质即可得到水解的氨基酸为 、 H2NCH2COOH、 结合选项,可得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蛋白质的水解原理,羧基结合羟基,氨基结合氢原子判断对应生成物。
12.【答案】D
【知识点】核酸
【解析】【解答】A.核酸是由戊糖、磷酸、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故A不符合题意;
B.核酸的水解产物是戊糖、磷酸和碱基;故B不符合题意;
C.核苷酸是核酸的水解产物。核酸是高分子化合物,而核苷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类,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可控制蛋白质合成,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核酸是由戊糖、磷酸、和碱基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核酸为高分子化合物,核苷酸是核酸的水解产物,核酸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13.【答案】A
【知识点】单糖的性质和用途;二糖的性质和用途;多糖的性质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解析】【解答】A.葡萄糖有羟基,是还原性糖,说法错误,A是正确答案;
B.淀粉是葡萄糖的脱水缩合物,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成葡萄糖,属于多糖,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酯类,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蛋白质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物,可以水解成氨基酸,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了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14.【答案】B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几万至几十万,是高分子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B.单糖不能水解,B符合题意;
C.纤维素没有甜味,C不符合题意;
D. 糖类是人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淀粉是高分子化合物;
B.单糖不能水解;
C.纤维素没有甜味;
D. 糖类是人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
15.【答案】C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A不符合题意;
B.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不符合题意;
C.棉花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符合题意;
D.聚酯纤维的主要成分是酸与醇经缩聚反应生成的聚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棉花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聚酯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聚酯。
16.【答案】C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两者的聚合度n值不同,所以淀粉和纤维素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纤维素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纤维素硝酸酯,故B错误;
C.淀粉和纤维素都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故C正确;
D.环式核糖中不含有醛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相同,但是两者的聚合度n值不同,所以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B.纤维素含有羟基,可以与硝酸发生酯化反应;
D.环式核糖 两端的羟基和醛基发生缩合,所以不含醛基。
17.【答案】D
【知识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含有氢键的物质;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分子中的氮的电负性较强,能形成氢键,则构成血红蛋白分子链的多肽链之间存在氢键作用,A不符合题意;
B.Fe2+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其能够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B不符合题意;
C.碳的电负性小于氧,故更容易提供孤电子对与血红素中形成配位键,其配位能力强于,C不符合题意;
D.血红素中的肽键会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故用酸性丙酮提取血红蛋白中血红素时也会发生化学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氢键是电负性原子和与另一个电负性原子共价结合的氢原子间形成的键;
B.依据构造原理分析;
C.依据电负性大小分析;
D.肽键会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18.【答案】B
【知识点】单糖的性质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核酸
【解析】【解答】A.分子由两条多聚核苷酸链组成,每条链中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通过磷脂键连接,两条链上的碱基之间都是通过氢键而连接,A不符合题意;
B.葡萄糖的醛基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半缩醛反应成环,葡萄糖有链状和环状结构,水溶液中的单糖主要以环装结构存在,B符合题意;
C.结构片段为的高聚物,是由单体苯酚和甲醛经缩聚反应而得,C不符合题意;
D.同系物指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n个CH2的有机物,这两个有机物分子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多聚核苷酸链中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通过磷脂键连接;
B.葡萄糖的醛基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半缩醛反应成环,葡萄糖有链状和环状结构,水溶液中的单糖主要以环装结构存在;
C.苯酚和甲醛发生缩聚反应;
D.同系物: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
19.【答案】A
【知识点】饱和烃与不饱和烃;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解析】【解答】诗句中的“丝”指的是蚕丝,其中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诗句中的“泪”指的是熔化的石蜡,石蜡是分子中含碳原子数较多的烃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A。
【分析】“丝”指蚕丝,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泪”指的是熔化的石蜡,石蜡是烃类物质。
20.【答案】D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核酸
【解析】【解答】A.糖类中的单糖、二糖等低聚糖不属于生物大分了,油脂不属于生物大分子,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纤维素在人体内不水解,选项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在重金属盐的作用下会发生变性,变性属于不可逆的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
D.DNA分子中的碱基间通过氢键作用配对以保持双螺旋结构,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油脂均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B.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
C.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
1 / 1【备考2024年】从巩固到提高 高考化学二轮微专题40 生物大分子
一、选择题
1.(2023高三上·浙江月考)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酰胺键得到肽链
B.肽链之间存在氢键,使肽链盘绕或折叠成特定空间结构
C.蛋白质也具有两性,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D.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稀溶液,能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答案】D
【知识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蛋白质的特殊反应
【解析】【解答】A.是由一分子氨基酸的羧基和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经过脱水缩合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胺键得到肽链,故A不符合题意;
B.多肽链盘曲、折叠时能够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此时可能形成氢键,故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中含有羧基和氨基,所以氨基酸和蛋白质具有两性,能和碱、酸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 浓溶液,能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发生盐析,盐析是一个可逆过程,加水后又可以溶解,因此稀 溶液不可以,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氨基和羧基脱水形成肽键;
B.肽键之间形成空间结构易形成氢键;
C.蛋白质含有羧基和氨基可与酸和碱反应;
D.浓的盐溶液可以形成盐析导致溶解度降低。
2.(2023高三上·顺德月考)天津大学在存储信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让信息保存上万年.合成的脱氧核糖的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能溶于水 B.含有手性碳
C.属于单糖 D.能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A
【知识点】单糖的性质和用途;核酸
【解析】【解答】A、DNA中含有较多羟基,羟基能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则能溶于水,故A符合题意;
B、该物质含有手性碳原子,如图用“*”标记:,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结构可知,属于单糖,故C不符合题意;
D、醛基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羟基是亲水基;
B、手性碳是指连有四个不同原子团的碳原子;
C、属于单糖;
D、醛基能加成。
3.(2023高三上·常德月考)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是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有力手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部分抗原是蛋白质,因此是碱性物质
B.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共价键连接
C.蛋白质抗原在高温下仍然可以生效
D.核酸分子水解可以得到磷酸
【答案】D
【知识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解析】【解答】A.蛋白质属于两性物质,A选项是错误的;
B. 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B选项是错误的;
C.蛋白质抗原具有自己活性最高的温度区间,高温下其会失活,C选项是错误的;
D.核酸水解后的产物中有磷酸,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D。
【分析】A.蛋白质中的结构单元是氨基酸,氨基酸中有氨基和羧基,所以既具有酸性又具有碱性;
B.碱基是合成核苷、核苷酸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DNA之间的碱基是通过氢键相连的;
C.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失去活性;
D.核酸水解产物是指在水解核酸分子时产生的物质,核酸是由核苷酸单元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当核酸分子被水解时,会分解成核苷酸和其他小分子。
4.(2023高三上·大埔开学考)202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DNA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下列有关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水解的最终产物为磷酸、葡萄糖和碱基
B.DNA中含C、H、O、N等元素
C.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作用
D.DNA和RNA均以核苷酸为基本构成单元,且RNA分子一般呈单链状结构
【答案】A
【知识点】核酸
【解析】【解答】A、DNA水解的最终产物为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故A错误;
B、DNA由C、H、O、N、P组成,因此DNA中含C、H、O、N等元素,故B正确;
C、DNA分子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作用实现碱基互补配对,故C正确;
D、DNA和RNA均以核苷酸为基本构成单元,DNA是由双链螺旋结构组成的,而RNA是由单链结构组成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DNA完全水解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
B、D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
C、DNA分子中两条链上作用力主要为氢键;
D、DNA是由双链螺旋结构组成的,而RNA是由单链结构组成的。
5.(2023高三上·普宁月考)中科院院士研究发现,纤维素可在低温下溶于NaOH溶液,恢复至室温后不稳定,加入尿素可得到室温下稳定的溶液,为纤维素绿色再生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纤维素是自然界分布广泛的一种多糖
B.纤维素难溶于水主要原因是其链间有多个氢键
C.NaOH提供破坏纤维素链之间的氢键
D.低温降低纤维素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性
【答案】D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纤维素属于多糖,且广泛存在与自然界中,故A正确;
B、纤维素链间能形成氢键,导致其难溶于水,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纤维素可在低温下溶于NaOH溶液,说明NaOH提供破坏纤维素链之间的氢键 ,故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纤维素可在低温下溶于NaOH溶液,说明低温提高纤维素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纤维素属于多糖;
B、纤维素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C、纤维素可在低温下溶于NaOH溶液,说明NaOH能破坏其链之间的氢键;
D、低温提高了维素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性。
6.(2023高三上·普宁月考)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成为当今世界的一项颠覆性技术。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在人体内代谢后转化成果糖
B.这种合成淀粉和天然形成的淀粉化学性质不同
C.此项技术可能有助于我国在未来实现“碳中和”
D.淀粉与纤维素均可用(C6H10O5)n来表示,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C
【知识点】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淀粉是多糖,最终水解为葡萄糖,故A错误;
B、合成淀粉和天然淀粉为同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故B错误;
C、该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有利于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C正确;
D、淀粉与纤维素分子式中的聚合度n不同,因此两者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B、同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C、该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减少二氧化碳含量;
D、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7.(2023高二下·郴州期末)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人工合成淀粉,使淀粉生产方式从农业种植转为工业制造成为可能,其原理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醇可用于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物
B.淀粉可用于制备葡萄糖
C.该过程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D.化妆品中添加二羟基丙酮的主要作用为保湿
【答案】A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
【解析】【解答】A、甲醇燃料电池中,通入甲醇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体积为正极,故A错误;
B、淀粉属于多糖,水解生成葡萄糖,故B正确;
C、该过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可以减少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故C正确;
D、二羟基丙酮含有两个羟基,能和水形成大量的氢键进行保湿,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
B、淀粉是多糖;
C、该过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可以减少碳排放;
D、二羟基丙酮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
8.(2023高二下·大连期末)探讨生物大分子的组成与结构,认识其性质与应用,有助于我们体会化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蛋白质高级结构的基础,其形成与氢键有关
B.煮鸡蛋时,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引起其生物活性的变化,发生蛋白质变性
C.通过研究DNA晶体X射线衍射数据,科学家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D.葡萄糖等很多单糖,以及寡糖和多糖中的单糖单元多以环状结构的形式存在。
【答案】D
【知识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核酸
【解析】【解答】A、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分子中氨基酸的组成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其形成与氢键有关,故A正确;
B、加热会使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引起其生物活性的变化,从而导致蛋白质变性,故B正确;
C、通过研究DNA晶体X射线衍射数据,得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故C正确;
D、葡萄糖等很多单糖,以及寡糖和多糖中的单糖单元多以链状结构的形式存在,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分子中氨基酸的组成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变性,在溶液中,含有4个以上碳原子的单糖主要以环状结构存在。
9.(2023高二下·河池期末)下列有关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为还原性糖,而蔗糖、淀粉、纤维素为非还原性糖
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
D.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可使蛋白质发生盐析
【答案】A
【知识点】单糖的性质和用途;二糖的性质和用途;多糖的性质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解析】【解答】A、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均含有醛基,属于还原性糖,蔗糖、淀粉、纤维素不含醛基,属于非还原性糖,故A正确;
B、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糖类中的单糖不能水解,故C错误;
D、CuSO4属于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均含有醛基,蔗糖、淀粉、纤维素不含醛基;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C、单糖不能水解;
D、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
10.(2023高二下·钦州期末)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到淀粉的全合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淀粉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C.葡萄糖分子中含有4个手性碳原子
D.利用二氧化碳制备淀粉有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答案】B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多糖,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
B.淀粉属于糖类,含有羟基,可以酯化反应,故B错误;
C.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链接四个不同原子或者原子团的碳原子即为手性碳,4个碳原子均为手性碳,故C正确;
D.“碳达峰”和“碳中和”即为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利用二氧化碳制备淀粉有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故答案为:B。
【分析】手性碳原子判断:1、要判断一个碳原子是否为手性碳,首先要满足的条件是该碳原子必须为饱和碳,即连接有4个基团;2、其次,若一个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那么该碳原子上所连的4个基团必须不一样。
11.(2023高二下·闵行期末)由下列结构片段组成的蛋白质在胃液中水解,不可能产生的氨基酸是( )
A. B.H2NCH2COOH
C. D.
【答案】D
【知识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解析】【解答】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得到,水解时羧基结合羟基,氨基结合氢原子,根据给出的蛋白质即可得到水解的氨基酸为 、 H2NCH2COOH、 结合选项,可得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蛋白质的水解原理,羧基结合羟基,氨基结合氢原子判断对应生成物。
12.(2023高二下·闵行期末)2020年的春节期间,新冠病毒肆虐。因为核酸是生命的基础物质,是病毒的“身份证”,所以患者的确诊需要病毒的核酸检验。以下关于核酸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核酸是核蛋白的非蛋白部分,也是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
B.核酸水解产物中含有磷酸、葡萄糖和碱基
C.核酸、核苷酸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核酸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对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遗传起重要作用
【答案】D
【知识点】核酸
【解析】【解答】A.核酸是由戊糖、磷酸、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故A不符合题意;
B.核酸的水解产物是戊糖、磷酸和碱基;故B不符合题意;
C.核苷酸是核酸的水解产物。核酸是高分子化合物,而核苷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类,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可控制蛋白质合成,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核酸是由戊糖、磷酸、和碱基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核酸为高分子化合物,核苷酸是核酸的水解产物,核酸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13.(2023高二下·上海市期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不正确的( )
A.葡萄糖不具有还原性
B.淀粉是多糖,可在一定条件下水解
C.油脂属于酯类化合物
D.蛋白质最终能水解成氨基酸
【答案】A
【知识点】单糖的性质和用途;二糖的性质和用途;多糖的性质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解析】【解答】A.葡萄糖有羟基,是还原性糖,说法错误,A是正确答案;
B.淀粉是葡萄糖的脱水缩合物,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成葡萄糖,属于多糖,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酯类,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蛋白质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物,可以水解成氨基酸,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了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14.(2023高二下·重庆市期末)下列关于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淀粉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糖都能水解
C.纤维素没有甜味
D.糖类是人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答案】B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几万至几十万,是高分子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B.单糖不能水解,B符合题意;
C.纤维素没有甜味,C不符合题意;
D. 糖类是人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淀粉是高分子化合物;
B.单糖不能水解;
C.纤维素没有甜味;
D. 糖类是人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
15.(2023高二下·乐安期末)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普通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下列各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的是
A.光导纤维 B.蚕丝纤维 C.棉花纤维 D.聚酯纤维
【答案】C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A不符合题意;
B.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不符合题意;
C.棉花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符合题意;
D.聚酯纤维的主要成分是酸与醇经缩聚反应生成的聚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棉花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聚酯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聚酯。
16.(2023高二下·临朐期中)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纤维素通过水解反应可制得纤维素硝酸酯
C.淀粉和纤维素水解都可以生成葡萄糖
D.葡萄糖、链式核糖、环式核糖中都含有醛基
【答案】C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两者的聚合度n值不同,所以淀粉和纤维素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纤维素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纤维素硝酸酯,故B错误;
C.淀粉和纤维素都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故C正确;
D.环式核糖中不含有醛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相同,但是两者的聚合度n值不同,所以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B.纤维素含有羟基,可以与硝酸发生酯化反应;
D.环式核糖 两端的羟基和醛基发生缩合,所以不含醛基。
17.(2023·厦门模拟)生物大分子血红蛋白分子链的部分结构及载氧示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构成血红蛋分子链的多肽链之间存在氢键作用
B.血红素中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C.与血红素中配位能力强于
D.用酸性丙酮提取血红蛋白中血红素时仅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D
【知识点】配合物的成键情况;含有氢键的物质;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分子中的氮的电负性较强,能形成氢键,则构成血红蛋白分子链的多肽链之间存在氢键作用,A不符合题意;
B.Fe2+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其能够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B不符合题意;
C.碳的电负性小于氧,故更容易提供孤电子对与血红素中形成配位键,其配位能力强于,C不符合题意;
D.血红素中的肽键会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故用酸性丙酮提取血红蛋白中血红素时也会发生化学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氢键是电负性原子和与另一个电负性原子共价结合的氢原子间形成的键;
B.依据构造原理分析;
C.依据电负性大小分析;
D.肽键会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18.(2023·辽宁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由两条多聚核苷酸链组成,每条链中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以及两条链上的碱基之间都通过氢键而连接
B.葡萄糖有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水溶液中的单糖主要以环状结构的形式存在
C.结构片段为的高聚物,是由单体苯酚和甲醛经加聚反应而得
D.与都是-氨基酸且互为同系物
【答案】B
【知识点】单糖的性质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核酸
【解析】【解答】A.分子由两条多聚核苷酸链组成,每条链中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通过磷脂键连接,两条链上的碱基之间都是通过氢键而连接,A不符合题意;
B.葡萄糖的醛基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半缩醛反应成环,葡萄糖有链状和环状结构,水溶液中的单糖主要以环装结构存在,B符合题意;
C.结构片段为的高聚物,是由单体苯酚和甲醛经缩聚反应而得,C不符合题意;
D.同系物指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n个CH2的有机物,这两个有机物分子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多聚核苷酸链中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通过磷脂键连接;
B.葡萄糖的醛基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半缩醛反应成环,葡萄糖有链状和环状结构,水溶液中的单糖主要以环装结构存在;
C.苯酚和甲醛发生缩聚反应;
D.同系物: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
19.(2022高二下·农安期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指
A.蛋白质,烃类 B.蛋白质,油脂
C.淀粉,油脂 D.纤维素,油脂
【答案】A
【知识点】饱和烃与不饱和烃;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解析】【解答】诗句中的“丝”指的是蚕丝,其中含有的物质是蛋白质,诗句中的“泪”指的是熔化的石蜡,石蜡是分子中含碳原子数较多的烃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A。
【分析】“丝”指蚕丝,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泪”指的是熔化的石蜡,石蜡是烃类物质。
20.(2022高二下·肇庆期末)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蛋白质与核酸均为人体所必需的生物大分子
B.淀粉和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为人体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C.蛋白质在重金属盐的作用下发生盐析现象,盐析是一个可逆过程
D.DNA分子中的碱基间通过氢键作用配对以保持双螺旋结构
【答案】D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核酸
【解析】【解答】A.糖类中的单糖、二糖等低聚糖不属于生物大分了,油脂不属于生物大分子,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纤维素在人体内不水解,选项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在重金属盐的作用下会发生变性,变性属于不可逆的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
D.DNA分子中的碱基间通过氢键作用配对以保持双螺旋结构,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油脂均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B.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
C.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