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6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6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6 16:1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的友谊,美心修德,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的一种和美的仪式有益的一种和美的仪式的仪美美式的仪式的。
魏征

十思疏


①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式
②学习本文论证方法。
③掌握论证思路理论结构。


教学
新课导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殁,朕亡一镜矣。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 ”
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
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译文:
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发怒说:“一定要杀掉这个庄稼汉!”
长孙皇后问:“谁冒犯了您?”太宗说:“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经常
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长孙皇后退下去穿上上朝时的礼服,
戴上凤冠站在太宗旁,太宗吃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长孙皇后回答:
“我听说皇上圣明臣下才忠诚。现在您圣明,所以魏徵才能直言。我有幸能在
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魏征,字玄成。唐朝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_______、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被称为“_______”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
政治家
史学家
文学家。
诤臣
谏议大夫
作者简介
“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
外不为朋党,
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谏官的设置比监官早。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
、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
秦汉时有谏官之设,但是没有专门的谏官机构。
汉代置光禄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中散大夫、议郎等官职,都属光禄勋,
掌议论,侍从皇帝,顾问应付。东汉侍中、中常侍成为正式官称,属少府。
隋朝改侍中为纳言,武则天时增置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
宋改补阙为司谏,改拾遗为正言,并置谏院,作左右谏议大夫为长官,
司谏、正言为其所属。辽以后,谏官名存实亡,或名实俱亡。
谏官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以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治。
写作背景
谏:劝谏
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题解
谏太宗十思疏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称谥号】吉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多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
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
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1.谥号只有诸侯、嫔妃、帝王将相等有身份的人才有,平民没有。
2.谥号可褒可贬。
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
“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
“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
“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幽”表示“壅遏不通”、
“灵”表示“乱而不损”等。“下谥”之“恶谥”:“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
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
“怀”表示“慈仁短折”。上述三类谥号,一般属于官谥。
私谥: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
“私谥”始于周末,兴盛于汉朝。
【称庙号】始于酉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
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称宗,如
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
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
,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
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后,每个皇亲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
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
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贾汉武亲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
“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
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自明朝第一代皇帝朱
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
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1.庙号、尊号、年号是皇帝的专属称谓,谥号既可用于皇帝也可用于其
他有身份的人。
2.怎么区分“庙号”和“谥号” 一般来说,凡称某某祖、某某宗的就是庙号,
凡称某某帝的便是谥号。
3.唐朝以前,一般都只称“谥号”,如汉光武帝、魏武帝、隋炀帝等。
唐朝以后,一般都称庙号,如唐太、宋太祖、明神宗等。
4.年号在用字上多带有吉祥、美好的寓意,如乾隆、永和。
5.庙号只用于对已死的皇帝,谥号用于已经死去的帝王将相等有身份的人。
1.下列各项有关“谥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剧《康熙大帝》中扮演太皇太后的演员有这样一句台词:
“有我孝庄在,这天塌不下来。”
B.汉武帝、唐太宗、乾隆帝,三个称谓分别使用了“庙号”“庙号”
“年号”来称呼皇帝。
C.褒扬类的谥号为上谥,如“文”“灵”“懿”等;批评类的谥号为下谥,
如“炀、厉、愍”等。
D.人物评价可能变化,所以赐谥也可以追夺。秦桧曾被赐谥“忠献”,
而后来追夺原谥,改谥“缪丑”。
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孝庄”是太皇太后的谥号,太皇太后不可能在活着的时候称自己谥号,因为
谥号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
贬评价的文字。
B.“汉武帝”是刘彻的谥号,“唐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乾隆帝”是爱新觉
罗·弘历的年号。
C.“灵”表示“乱而不损”,是下谥,“愍”表示“在国遭忧”,为同情类的谥号,
是平谥。
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如《谏逐客书》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如《召公谏厉王弭谤》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文体特点
奏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具有政治性、工具性、有其确定的阅读对象、明确的行文目的、强烈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历史演变
战国以前臣僚向君主进呈文字统称上书,秦统一六国后始称为奏。奏是进上的意思。汉代臣僚上书看时也称上疏。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同时分析问题的奏章也别称为疏。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多数称为奏疏。奏疏的文种名称,汉代有章、奏、表、议等,魏晋南北朝时期除沿用章。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 刘勰《文心雕龙》


求木之长(  ) 浚(  )
殷(  )忧 谗(  )邪
黜(  )恶  谬(  )赏
垂拱(  )  壅(  )蔽
塞( )源 载( )舟   
jùn
yīn
chán
chù
miù
gǒng
yōng
zhǎng

zài
朗读课文,正字音
思考:讽谏帝王,自古被称为批“龙鳞”逆“圣听”
,需要大智大勇。诤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可谓一
篇成功的进谏文,那么魏征如何劝谏唐太宗?
请点击此处编辑您的文字内容。请点击此处编辑您的文字内容。请点击此处编辑您的文字内容。
1.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举……(概括示例),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方式,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引用论证:(引用名言警句):使用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④.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请点击此处编辑您的文字内容。请点击此处编辑您的文字内容。请点击此处编辑您的文字内容。
2.论证思路(行文脉络)
(1)本文采用了xx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驳立式)(2)首先……(提出中心论点);
(3)然后……(分析问题+如何论证——论述角度、论证方法);
(4)最后……(解决问题+如何解决——总结呼吁、指出办法)。注意:要具体分析
3.论证特点
①论证结构(采用了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驳立式)+分析)结构严谨,论证清晰
②论证语言浅显明了(具体分析)
③论证方法(采用了举例论证/XXX等论证方法,具体分析)

通篇只重一“思”字——《古文观止》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思什么?
为什么思?
思得什么?
整体感知
议论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稳固。固:①本来 ②通“故
根本:古义:树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②推究本源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一定要它的根稳固;想要泉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他们的德行和道义。
流:泉流,名词。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 。
浚(jùn)疏通水道。
安:使……治理得好
其:他们的。
德义:德行和道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翻译: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要树木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使国家治理得好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
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第四个是递进连词。
望,求,思:同义:指望
理:使……治理得好。【社会状态】治: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 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 平:社会太平;平定
虽:虽然 虽 常考含义:①即使,纵然②虽然
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
况:何况。
明哲:明智的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当:主持,掌管。 当国者
【表主持、掌管】:知,典,掌,当,执,司,主
神器:帝位。
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
域中:天地间。
大:形容词作名词,重要地位。
极天:天之极处,皇权。
译文: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福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就(如同)是砍断树根却想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却想要泉水流远啊。
休:喜庆,福禄
居安思危:在安逸的环境预见到隐藏的危险,早做准备。安:形容词作名词;危:形容词作名词,危难的情况
戒:戒除。
以: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
第二个是同“而”转折连词。
处:保持
胜:控制、克服
(第1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
臣虽下愚( ),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 )乎!人君当( )神器( )之重,
居域中( )之大,将崇( )极天( )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 )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小测
答案 ①使……治理得好 ②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 ③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④主持,掌握 ⑤帝位 ⑥天地间 ⑦推崇 ⑧天之极处,指至高无上的皇权 ⑨喜庆,福禄
⑩克服
结合文段内容,思考本段亦即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比喻论证 喻体 本体 说明的道理
正面设喻 木之长,必固其本 国之安,必积德义 国君应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厚自律,方能国安。
流之远,必浚其泉 国之安,必积德义 反面设喻 伐根求木茂 骄奢淫逸求极天之峻 塞源求流长 劳民伤财求无疆之休
小结第一自然段
中心论点:思国之安,必积其德义。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
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
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千古明君——李世民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凡百:指所有的。
元首:指帝王。今义:国家最高领导人。
景:古义:大;今义:景色
景:①日光 ②yǐng(影)
殷:深切的。
有、能:衬字,无实义
善始者:开头做得好的国君
实:实在、确实
繁:多.
所有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
克:能够。①能够 ②战胜,攻破
终:坚持到底。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诗经》意为人们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
盖:语气副词,大概。
岂:难道
之:指代天下
跟皇帝有关的:
上(皇帝)、帝(皇帝)、祚(①福:门衰~薄。
②君主的位置:帝~。践~。)、登基、用事(当权;执政)
朕、孤、寡人、御(封建社会指与皇帝有关的)、
诏、召、诰(封建帝王对臣子任命或封赠的文字。)、驾幸、
膳、奏、表、疏;轮对(宋制,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对策
(古代科举考试时,士子针对皇帝策问,提出一套治理政事的方略)
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
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
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称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
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殷忧:深切的忧虑。
以:而,表修饰。
既:已经
纵情:古,放纵情感,即骄傲;今,尽情
以:而,表并列。
傲物:轻视他人。
物:人
胡越:胡越,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
一体:整体。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
行路:陌生的路人。
虽:即使。
董:督察。
以:介词,用。
振:通“震”威吓。
苟:苟且
而:转折连词。
怀:怀念,感激。
貌:在表面上,名词作状语。
恭:恭顺。
惟/第:只是。
覆:颠覆。
宜:应当
慎:警惕。
其:怎么
忽:轻视,怠慢。
四夷:四方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
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
亲戚
从兄 伯兄 舅姑 考 世母 从父 大母
从叔 女弟 庶母 妣 世父 大父
堂兄
大哥
公婆
父死后
堂叔
妹妹
母死后
父亲的

伯母
伯父
父亲的
兄弟
祖母
祖父
六亲:泛指所有亲戚
三党:父党、母党、妻党。意思是父亲、
母亲和妻子家系的亲族
九族: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
曾孙、玄孙
翻译:当初取得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天下却力量不足,为什么呢?(因为)处在深重忧患当中,一定能竭尽诚意对待臣民,得志以后就放纵情感,傲视他人;竭尽诚意就能使吴、越这样的敌对国结成一个整体。傲视他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威吓人们,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除刑罚,却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却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民众;(老百姓就像水一样)既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奔驰的马车,怎么可以忽视呢?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赏析第二自然段
请在第二段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哪句话能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2、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3、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请在第二段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哪句话能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2、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3、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赏析第二自然段
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①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假设论证;
②先总结历史:几乎所有人君都不能善始善终,然后以“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设问,引出产生这一现象原因:取天下时,“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守天下时,“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接着引出警告:如果失去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一段从现象到本质,逐层剖析,清楚有力。
(第2段)凡百( )元首,承天景( )命,莫不殷忧( )而道
( )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 )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 )。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
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
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 )可忽( )乎!
答案 ①所有的 ②大 ③深深忧虑 ④治国之道 ⑤开头做得好的
⑥臣民 ⑦放纵情感 ⑧看不起别人 ⑨路人 ⑩反问语气、怎么 轻视,怠慢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君:名作动,统治。
诚:假设连词,如果. 诚:①确实,的确 ②表假设:如果
可欲:想要的东西
以:以便,目的连词.
安:使动,使….安定。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见到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警诫自己;将要兴建什么,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王珪谏太宗出美人
唐朝年间,庐江王李瑗谋反,被唐太宗镇压,李家被满门抄斩。但李瑗
的小妾是位美人,太宗不忍杀她,便据为己有。满朝大臣都觉得太宗这样做
极不合适,但没有人敢站出来直接指责皇上,那样会掉脑袋的。王珪身为侍
中,非常善于抓住时机劝谏太宗。这一天,李世民跟王珪谈话,王珪注意到
那位美人就侍立在李世民的身旁。李世民指着美人说:“这是庐江王李瑗的
妾,李瑗杀了她的丈夫而娶了她。”王珪听后,立即反问道:“那么,陛下
认为庐江王这样做,对还是不对?”李世民答道:“杀人而后抢人妻子,是
非已经十分明显,卿何必还要问呢?”王珪答道:“今天,庐江王因谋反
被杀,可是,这个美人却为陛下占有,所以,臣以为陛下肯定认为李瑗做得对。”
劝谏君主:
克制欲望
联系现实:
一夫一妻
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下诏修洛阳宫乾阳殿,以备巡幸。张玄素
闻讯极力反对,他认为修建宫殿劳民伤财,还会破坏节俭的社会风气,便
向唐太宗上书谏奏:“天下不可以力胜,唯当务俭约,薄赋敛,以身先之,
乃能大安……今民力未及隋日,而役残创之人,袭亡国弊,臣恐陛下之过,
甚于炀帝。”唐太宗看过奏章后非常生气,对张玄素说:“卿谓我不如炀
帝,何如桀、纣?”张玄素毫无惧色地回答:“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
乱。”唐太宗听后感叹道:“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随即
下诏停止了修洛阳宫的劳役,还赏赐张玄素彩帛二百匹。
张玄素谏修乾阳殿
劝谏君主:
适可而止
联系现实:
冬奥会建筑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想到帝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处于百川之下(却能容纳百川)。
劝谏君主:
谦虚;包容
联系现实:
小有成绩时不要骄傲自满
高危:(地位)高而险.
冲:谦虚.
牧:约束、修养.
满溢:比喻骄傲自满。【表示满的】:盈 溢 足
下:居于….之下,名词作动词. 礼贤下士
唐太宗曾问孔颖达:“《论语》中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
若无,实若虚’。这话有什么深切的涵义吗 ”孔颖达从容答道:“圣人教义
都是涵义至深的,至于陛下所问,据微臣理解,是要人保持谦虚的美德。
一个人虽很有才能,但却不妄自尊大,仍向看起来并非有才能的人访问求教,
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才能。自己虽然掌握了许多技艺,总认为自己
本领太少,仍然向那些看起来并不掌握多少技艺的人学习,以求掌握更多的
本领。自己虽有才能技艺,外表却像是没有;自己的知识虽很充实,却仍然
虚怀若谷。这就是圣人此话的涵义和内容。当然,圣人所讲非仅仅针对庶民
匹夫,就是人君帝王,也应时时保持谦恭之德。就治国而言,人君固然内含
神明之资,但对外却要以玄静守默示人,这才能使人感到深不可测,
度不可知。唐太宗听了孔颖达这番解说,十分满意,大加赞赏。
孔颖达谏太宗其容若虚
一天,唐太宗早朝,文武大臣“山呼”万岁毕,群臣恳请唐太宗到泰山封禅,以向天下宣
扬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坐龙椅上的唐太宗,心里乐开了花。聪明的他是见好就收,赶忙任命了
封禅使,令赶快详细拟定出相关封禅的礼仪、规模、费用及日程安排等方案措施。
在热热闹闹中,将封禅之事安排妥当。魏征,抬起早已涨红了的脸,站了起来,坚决
反对的态度,他说:“封禅不封禅,并不妨碍陛下的功德和政绩。如果天下安定,国富民强
,不到泰山封禅又何妨!再说,祈天祭地,非要到泰山之巅,才能表达诚敬的心意吗?”
这一盆冷水浇下来,将大家本来热血沸腾的心泼得透心儿的凉。太宗登时怒气冲冲地问
魏征道:“满朝文武都赞成,就你反对,难道我的功劳不高吗!”一连问了“恩德”等相
关封禅的标准,魏征都予以了肯定和认可,更是把唐太宗气得糊涂了,这“刺头”既肯定
又认可,怎么还阴阳怪气的反对?!太宗暴怒中从龙椅跳将下来,手指着魏征大声说:“那
我为什么就不能封禅?”
魏征据理力争,回答道:“陛下功劳虽高,人民未成得到实惠;恩德虽厚,泽惠并不广泛;
国家安定,百姓不算富裕;四夷臣服,干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祥瑞虽现,忧患仍在;年
年丰收,国库不丰。这就是我认为不能封禅的原因。”
魏征谏太宗止泰山封禅
喜爱狩猎,就想到网开一面,捕杀有度;担心懈怠,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
劝谏君主:
捕杀有度;慎终如始
联系现实:
玩乐过度终害己;娱乐圈、贪污腐败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乐:以… …为乐。
以为:以(之)为。
懈怠:意志松懈。
而:并列连词.
敬:慎重.
太宗后来颇好狩猎,世南上疏规劝说“:我听说秋天打猎,冬天打猎,这是
通常的制度;射鹰放禽,都有从前的告诫。我想,陛下用处理政事的余暇,
依自然的规律去杀伐,准备亲自抛弃朝中用的障扇,亲自驾驭虎皮装饰的车,
捣尽猛兽的窟穴,取尽山林水泽间的良材。削平凶残剪除暴虐,以此保卫百
姓,收集皮革拢取羽毛,用来充当武器,举旗颁赐出猎所得,遵照前古的仪式
。然而黄屋之尊,金舆之贵,是八方所敬慕的德行,万国关联的中心,先使
道路清净再出行,还要提防倾覆之祸,这样看重谨慎、防微杜渐,是为了社
稷。因此马卿直言规劝在前,张昭争论变色在后,臣确实低微卑贱,怎敢忘
这个道理?况且所射死的鸟兽已经很多了,颁赐所获的猎物,皇恩也广大啊。
愿陛下按时停止出猎,姑且掩藏长戟,不拒绝草野小民的请求,俯纳细小的水
流,赤身徒手搏斗的人,任他们在自己身边,就会成为遗留后世君王的
典范,永光万代。”
虞世南谏太宗勿纵情狩猎
担心耳目被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可能出现谗佞之人,就想到端正自身,贬斥奸邪;
劝谏君主:
虚心纳谏、亲贤远佞
联系现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雍蔽:被堵塞、蒙蔽.
以:表修饰
谗:动名,说坏话的人.
邪;形名,邪恶的人。
正:使动,使….端正.
黜(chù):排斥.
恶:形作名,奸恶小人
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劝谏君主:
赏罚分明
联系现实:
校园暴力;网络暴力;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加:施加.
无:同“毋”,不要。
以:因果连词,以致.
谬赏:不恰当的奖赏.
而:以致.
滥刑:不加节制地滥用刑律
表揭发的:劾、讦、揭
表示才能遭嫉妒或受迫害类的词语:①害:嫉妒②短:说某人的坏话
③隙:与某人有隔阂。④刺:指责。
违背:牾、忤、逆、倍(背)
暗中:阴、间、密
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表监狱的:囹圄、狱
与小人相关的文言实词
(第3段)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 )
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 )而自牧( ),惧满溢
( )则思江海下( )百川,乐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 )则思虚心以纳下( ),
想谗邪( )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
乔之寿,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
代下司( )职,役( )聪明之耳目,亏( )无为之大道哉!
①贪图的东西 ②建造,兴建。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③谦虚
④养 ⑤容器中水满而溢出,比喻骄傲自满而听不进不同意见 ⑥居于……之下 ⑦游乐。
这里指田猎 ⑧慎 ⑨被堵塞蒙蔽 ⑩采纳臣下的意见 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斥退奸恶的人 不恰当地奖赏 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 (百姓)得到教化
管理 役使,劳损 毁坏,减损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总:归纳. 宏:扩大,弘扬.
兹:这,此.
简:选拔.
能:形名,贤能的人。
而:顺承连词.
善:形名,好的建议。
善:①善于,擅长 ② 好好地
尽:形动,用尽。
播:扩大.
惠:惠泽.
信者:诚信的人.
效:献出
豫游:出游、游乐
垂拱: 垂衣拱手,
形容轻而易举
化:教化
劳、苦;使动,
使……劳/使……苦
役:役使、劳损
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这九种德行,选拔 有才能的人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用尽)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竭尽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广施他的恩惠,诚信的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君臣就会没有烦扰的事,(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巡游玩的快乐,可以享有神仙一样的长寿,或演奏琴瑟或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得到教化,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损自己聪明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方针呢?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3.念高危
4.惧满溢
5.乐盘游(狩猎)
6.忧懈怠
7.虑雍蔽
8.惧谗邪
9.恩所加
10.罚所及
1.见可欲
2.将有作
思知足以自戒
思知止以安人
思谦冲以自牧
思江海下百川
思三驱以为度
思慎始而敬终
思虚心以纳下
思正身以黜恶
思无因喜以谬赏
思无因怒而滥刑
十思(由什么→想到什么)
戒奢侈扰民
戒骄傲自满
戒纵欲过度
戒轻信人言
戒赏罚不公
(生活)
(待人)
(处事)
(用人)
(执政)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
2 、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人尽其能 垂拱而治
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
魏征初见李世民
01
提出观点,人君理国,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要去思(是什么)
02
针对人君的历史命运,指出“居安”“守成”之时,尤其要“思”
为何思(为什么)
03
“十思”
思什么(怎么做)
唐太宗看了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魏征“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表示从谏改过。(弦、韦是用以警戒之物。)
非魏公不敢为此言,非太宗亦不敢纳而用之。千古君臣,令人神往。
——林云铭《古文析义》
魏征为什么能够说服太宗?
②说理透彻,语言简练生动,特别是正反论述、前后对比、引经据典,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充分展现了他“能上、善上、敢上”的进谏艺术。
③唐太宗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唐太宗励精图治,以国事为重,能容耿介直言的臣子,所以对于魏征的进谏大都能够虚心接受。
①态度谦恭诚挚,语言委婉得体。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观察时政。在进谏时,他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又切中要害,令人警醒,极尽忠诚。
1、句式对仗,整散结合
2、音律和谐,富于节奏,平仄协调
3、用典与藻饰(比喻、排比)



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总结历史(对比)说明
提出警告
反面
思些什么
十思五戒
正面
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固本思源<比喻 排比>
为什么思
文武争驰
垂拱而治
善始实繁
克终盖寡
文章总结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一、古今异义
根本:古义,树木的根;
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 今义,尽情。
虚心:古义,使……谦虚; 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简能而任之 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小人
择善而从之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必固其根本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
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
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小人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
词类活用
1、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状语后置句
2、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省略句
3、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 4、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判断句
句式
的友谊,美心修德,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的一种和美的仪式有益的一种和美的仪式的仪美美式的仪式的。
古典水墨风格


汇报时间:20cc年12月 汇报人: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