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备考2024年】从巩固到提高 高考化学二轮微专题43 物质的分离、提纯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备考2024年】从巩固到提高 高考化学二轮微专题43 物质的分离、提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4 12:27:26

文档简介

【备考2024年】从巩固到提高 高考化学二轮微专题43 物质的分离、提纯
一、选择题
1.(2024·吉林模拟)下列各组物质分离提纯方法及依据均正确的是(  )
分离提纯方法 依据
A 重结晶法除去苯甲酸中的氯化钠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不同
B 氢氧化钠溶液洗气法除去中的 化学性质不同
C 分液法分离乙酸正丁酯和正丁醇 沸点不同
D 加热法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碳酸钠 热稳定性不同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苯甲酸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因此可用重结晶法除去苯甲酸中的氯化钠,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和HCl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杂质和原物质都被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错误;
C、乙酸正丁酯和正丁醇互溶,沸点不同,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为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加热使得碳酸氢钠转化为碳酸钠,故不可以加热法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碳酸钠,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苯甲酸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B、二氧化碳和HCl均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C、乙酸正丁酯和正丁醇互溶;
D、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2.(2024高二上·光明期末)为了除去酸性溶液中的,可在加热并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 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加入的物质应能调节溶液的pH,使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且不引入新杂质;
A、加入 会引入钠离子杂质,故A不符合题意;
B、Cu与反应生成铜离子和亚铁离子,引入亚铁离子杂质,故B不符合题意;
C、 会电离产生铵根离子,引入铵根离子杂质,故C不符合题意;
D、 可调节溶液的pH,使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且不引入新杂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2024高一上·宝安期末)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溶液 溶液
B 溶液 溶液、稀盐酸
C 、浓硫酸
D 粉粉 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除杂
【解析】【解答】A.AgNO3与NaCl反应生成AgCl沉淀和NaNO3,除杂同时引入了新杂质,A不符合题意;
B.MgCl2与Na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NaCl,可除杂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
C.Cl2能与H2O反应,不能除杂,C不符合题意;
D.Al与NaOH反应生成NaAlO2和H2,可以除杂但该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除杂的原则:
1.不增(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不减(不能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3.易分离(将杂质转变成便于分离的物质)。
4.(2024高三上·梅河口期末)下列除杂试剂或操作不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
A.NaCl溶液(BaCl2):加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再加盐酸调pH至中性
B.KNO3溶液(AgNO3):加过量盐酸,再加NaOH溶液调pH至中性
C.BaSO4(BaCO3):加足量稀盐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D.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足量CO2气体充分反应
【答案】B
【知识点】除杂;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解析】【解答】A.氯化钠溶液中含有BaCl2,可以选用 Na2CO3溶液, 会产生BaCO3沉淀,过滤后溶液中含有Na2CO3和NaCl,用HCl溶液可以除去过量的Na2CO3,A选项是正确的;
B.加入NaOH调节pH值会引入Na+杂质,B选项是错误的;
C.BaCO3会溶于盐酸但是BaSO4不溶于盐酸,所以 加足量稀盐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可以除去BaCO3,C选项是正确的;
D.Na2CO3溶液中通入CO2会生成NaHCO3,可以达到除杂的目的,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分析】除杂时,应该遵循“不增不减”的原则,即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也不能将主体物质损耗。
5.(2024高一上·郴州期末)下列除杂方式不可行的是(  )
A.溶液中混有:加入足量的铁粉后,过滤
B.固体中混有:加热至恒重
C.气体中混有: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碳酸钠溶液
D.中混有:加入足量的溶液后,过滤、洗涤
【答案】C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A.加入足量铁粉,发生,过滤除去过量铁粉得到氯化亚铁溶液,A说法正确;
B.加热碳酸氢钠发生反应:,能除去混有的碳酸氢钠,B说法正确;
C.碳酸钠与二氧化碳、氯化氢均反应,无法达到除杂目的。应选用饱和碳酸氢钠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C说法错误;
D.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四羟基合铝酸钠,氧化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过滤分离出氧化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发生反应;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四羟基合铝酸钠。
6.(2023高一上·连云港期中)青蒿素是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乙醚的沸点为35℃.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流程可简化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破碎的目的是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浸取率
B.操作Ⅰ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
C.操作II利用了乙醚与青蒿素的沸点相差较大
D.操作III的主要过程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破碎的目的是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浸取率,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操作Ⅰ为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故B正确;
C、操作Ⅱ为蒸馏,利用了乙醚与青蒿素的沸点相差较大,故C正确;
D、青蒿素在水中几乎不溶,则操作Ⅲ的主要过程中不能加水溶解,而是加入95%的乙醇溶解,再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青蒿素干燥破碎,增大接触面积,加入乙醚萃取,经操作Ⅰ得到提取液和残渣,则操作Ⅰ为过滤,提取液中乙醚和青蒿素互溶,经操作Ⅱ分离出乙醚和粗品,则操作Ⅱ为蒸馏,操作Ⅲ的目的是将粗品青蒿素转化为精品。
7.(2023高一上·泉州期中)下列各物质含少量杂质,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① KNO3溶液 KOH 加入FeCl3溶液,并过滤
②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③ O2 H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④ NaCl固体 CaCO3 溶解,过滤、蒸发
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①KOH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华铁沉淀和KCl,引入KCl杂质,故①错误;
②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可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的硫酸铜杂质,故②正确;
③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生成的铜能与氧气反应,将原物质也除去,故③错误;
④碳酸钙不溶于水,NaCl溶于水,则溶解,过滤、蒸发可除去碳酸钙,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2024·浙江)为回收利用含I2的CCl4废液,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方案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Ⅰ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上下两层均为无色
B.步骤Ⅰ中,分液时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溶液A
C.试剂X可用硫酸
D.粗I2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
【答案】B
【知识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分液和萃取;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 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上层为碘化钠和碘酸钠的混合溶液,下层为四氯化碳,均为无色,故A正确;
B、溶液A的密度小于四氯化碳,应从上口倒出,故B错误;
C、碘化钠和碘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碘,则试剂X可用硫酸,故C正确;
D、碘易升华,则粗I2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向含碘的四氯化碳废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碘反应生成碘化钠和碘酸钠,分液得到四氯化碳和溶液A,则溶液A中含有碘化钠和碘酸钠,加入X溶液,碘化钠和碘酸钠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碘。
9.(2023·重庆市模拟)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将和分别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和的鉴别
B 将盛有NaCl溶液的烧杯置于酒精灯上蒸发浓缩 NaCl的结晶
C 将苯与碘水在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混匀、静置 萃取单质
D 将充满且塞有橡胶塞的试管倒立在水中,打开胶塞 验证溶解性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有机物的鉴别;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乙烯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乙烷不可以,可以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溶液的蒸发结晶应该在蒸发皿中进行,故B符合题意;
C.碘在苯中溶解性大于在水中,且苯和水互不相溶,故可以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故C不符合题意;
D.将充满且塞有橡胶塞的试管倒立在水中,打开胶塞,观察液面上升程度可以验证二氧化硫的溶解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乙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与溴水反应;
B.蒸发结晶应使用蒸发皿;
C.碘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苯与水不互溶;
D.根据液面变化情况可判断二氧化硫的溶解性。
10.(2023·南开模拟)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蒸馏水、碱石灰
B 盐酸、溶液、二氧化碳
C 溶液、溶液、盐酸
D 酸性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除杂
【解析】【解答】A.除去中的,先通入蒸馏水中,发生反应,再通过碱石灰干燥得到纯净的NO,其除杂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选;
B.除去中含有的,先加入盐酸,涉及反应、,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得到沉淀,加热分解得到纯净的,涉及反应、、、,其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除去中含有的,先加过量溶液发生反应,再加过量溶液发生反应,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调pH至中性,发生反应,然后蒸发结晶得到NaCl,其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除去甲苯的苯,加入酸性溶液,主体物质甲苯被氧化,没有达到除杂目的,故D不选;
故答案为:A。
【分析】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11.(2023·黄浦模拟)下列最适合分离己烷和辛烷的混合物的技术是(  )
A.过滤 B.纸层析法 C.萃取 D.蒸馏
【答案】D
【知识点】蒸馏与分馏;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己烷和辛烷都是液体且互溶,无法通过过滤分离,A不符合题意;
B.己烷和辛烷无法通过纸层析法进行分离,B不符合题意;
C.己烷和辛烷互溶,无法通过萃取分离,C不符合题意;
D.己烷和辛烷沸点存在差异,可通过蒸馏的方式分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己烷和辛烷为互溶的液体,且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式分离。
12.(2022·崇明模拟)下列物质分离(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溴苯(溴):KI溶液,分液
B.乙烯(二氧化硫):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C.硝基苯(苯):蒸馏
D.乙酸乙酯(乙醇):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溴和KI反应置换出的碘单质易溶于溴苯,引入新杂质,故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与NaOH反应,乙烯不能,洗气可分离,故B不符合题意;
C.二者互溶,但沸点不同,蒸馏可分离,故C不符合题意;
D.乙醇溶于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乙酸乙酯分层,分液可分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的分离依据是被分离组分不同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采用适当的手段进行;A中会引入新杂质。
13.(2023·吴忠模拟)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乙酸乙酯 乙酸 氢氧化钠 分液
B MgCl2(aq) Fe3+(aq) MgO(s) 过滤
C CO2(g) SO2(g) 饱和NaHCO3、浓H2SO4 洗气
D Na2CO3(s) NaHCO3(s) / 加热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A.乙酸乙酯能和强碱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导致乙酸乙酯被反应,故A符合题意;
B.向氯化镁溶液中加入氧化镁,氧化镁能与铁离子水解生成的氢离子反应,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减小,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则用氧化镁能除去氯化镁溶液中存在的铁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
C.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SO2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二氧化碳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气体使用浓硫酸干燥得到纯净干燥二氧化碳,则用碳酸氢钠溶液能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硫,故C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则用加热的方法能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钠固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依据物质和杂质的性质分析,除杂时与被提纯的物质反应,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分析;A中乙酸乙酯能和强碱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14.(2023·菏泽模拟)一定量的甲苯和溶液发生反应得到混合物,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回收未反应的甲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苯甲酸可反应形成盐、酯、酰胺、酸酐等
B.操作Ⅰ和操作Ⅱ依次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和蒸馏
C.甲苯、苯甲酸依次由①、②获得
D.苯甲酸100℃时迅速升华,故其粗品精制除采用重结晶方法外,还可用升华法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苯甲酸中含有羧基,能形成盐、酯、酰胺、酸酐等故A不符合题意;
B.滤液经过萃取分为有机相和水相,有机相经过无水硫酸钠干燥,蒸馏后得到甲苯,水相经过蒸发浓缩和冷却过滤得到苯甲酸,故B符合题意;
C.据B分析可知,甲苯、苯甲酸依次由①、②,故C不符合题意;
D.苯甲酸在100℃左右开始升华。故除了重结晶方法外,也可用升华方法精制苯甲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羧基可以形成盐、酯、酰胺、酸酐;
B、操作I为蒸馏,操作II为过滤;
C、①得到甲苯,②得到苯甲酸;
D、苯甲酸可以用升华法制取。
15.(2022·宝山模拟)下列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而选用的除杂试剂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主要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l2溶液(FeCl3) H2O2
B CO2(CO) 饱和NaHCO3溶液
C Fe2O3(Al2O3) NaOH溶液
D Na2CO3固体(NaHCO3) HCl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A.H2O2能氧化FeCl2而不能与FeCl3反应,达不到除杂的目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
B.CO不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达不到除杂的目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
C.Al2O3为两性氧化物,可与强碱溶液反应,而Fe2O3不能,则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杂,选项C符合题意;
D.加入盐酸,Na2CO3和NaHCO3都反应生成氯化钠,达不到除杂的目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H2O2能氧化FeCl2;
B.CO不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
C.Al2O3为两性氧化物,而Fe2O3是碱性氧化物;
D.Na2CO3和NaHCO3都能与盐酸反应。
16.(2022·乐山模拟)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除杂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物质 除杂试剂 操作
A 乙烯(甲烷) 溴水 洗气
B 溴苯(溴) CCl4 萃取
C 乙醇(乙酸) 金属钠 蒸馏
D 淀粉溶液(葡萄糖) —— 渗析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A.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甲烷与溴水不反应,故用溴水不能除去乙烯中混有的甲烷,A不符合题意;
B.溴苯和溴与CCl4互溶,三者不能分离,B不符合题意;
C.乙醇和乙酸均能与金属钠反应,不能用金属钠除去乙醇中的乙酸,C不符合题意;
D.淀粉溶液为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葡萄糖溶液能通过半透膜,故可以通过渗析除去淀粉溶液中的葡萄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甲烷与溴水不反应;
B.溴苯和溴与CCl4互溶;
C.乙醇和乙酸均能与金属钠反应;
D.通过渗析可分离胶体和溶液。
17.(2022·金山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与分离方法均能达到目的的是(  )
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NaCl(aq)(I2) CCl4 分液
B C2H5OH(CH3COOH) NaOH(aq) 蒸馏
C HCl(Cl2) 饱和食盐水 洗气
D CaSO4(CaCO3) 稀硫酸 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A.碘单质微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则向含有碘单质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后,分液可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碘单质,A符合题意;
B.向混有乙酸的乙醇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乙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沸点高的乙酸钠,蒸馏收集可以得到不含有乙酸的乙醇,但是乙醇中混有水蒸气,B不符合题意;
C.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将含有氯气的氯化氢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会除去氯化氢气体,得到氯气,氯气中会混有水蒸气,C不符合题意;
D.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不能用于除杂,应选盐酸、过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8.(2022·新乡模拟)碘仿(CHI3)是一种外用消毒剂。某实验小组通过电解KI和丙酮(CH3COCH3)来制备碘仿。制得的粗碘仿中含少量石墨粉,分离提纯碘仿的操作中,下列仪器没有用到的是(  )
已知几种物质的部分性质如表所示:
物质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丙酮 -95 56 与水、乙醇互溶
碘仿 123 218 不溶于水,溶于热乙醇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过滤
【解析】【解答】碘仿熔点是123℃,在常温下是固体,不溶于水,用过滤法分离分离提纯碘仿,过滤用到的仪器是漏斗、烧杯、玻璃棒,不需要坩埚,
故答案为:B。
【分析】碘仿常温下为固体,且不溶于水,采用过滤分离。
19.(2022·商丘模拟)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气体(杂质) 方法
A Cl2(HCl) 通过饱和的食盐水
B N2(O2)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丝网
C SO2(CO2) 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D NH3(H2O) 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A.HCl极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可以达到实验目的,A不合题意;
B.氮气中混有少量氧气,在通过灼热的铜丝同时,氧气可以与之发生反应:,而铜与氯气无法反应,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不合题意;
C.CO2不与碳酸氢钠反应,但SO2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更多的CO2,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符合题意;
D.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且不与NH3反应,可以干燥NH3,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HCl极易溶于水,饱和食盐水可抑制氯气的溶解;
B.Cu与氧气反应,氮气不能;
C.二氧化硫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氨气为碱性气体,不与碱石灰反应,碱石灰能吸收水。
20.(2022·成都模拟)实验室中对下列气体洗气除杂的方法可行的是(  )
气体(杂质) 通过除杂试剂
A C2H4(SO2)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NH3(H2O) 无水氯化钙
C Cl2(HCl) 饱和食盐水
D NO(HCl) 饱和NaHCO3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A.C2H4和SO2都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不能除杂,故A不符合题意;
B.氨气也能与氯化钙反应,故不能除杂,故B不符合题意;
C.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而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因此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杂质HCl,故C符合题意;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引入了新杂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乙烯和二氧化硫均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B.氨气与无水氯化钙反应;
C.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HCl易溶于水;
D.HCl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1.(2022·内江模拟)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物质 除杂试剂 除杂和分离方法
① CO(SO2) NaOH溶液 洗气
② CH3COOCH2CH3(CH3COOH) 饱和Na2CO3溶液 分液
③ CuO(Al2O3) NaOH溶液 过滤
④ 乙醇(水) 苯 分液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①CO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二氧化硫反应,可以除去CO中的二氧化硫,符合题意;
②乙酸乙酯和碳酸钠不反应,乙酸和碳酸钠反应,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符合题意;
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除去氧化铜中的氧化铝,符合题意;
④乙醇能溶于苯中,苯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苯除去乙醇中的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2.(2022·松山模拟)下列实验的试剂、装置选用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选用试剂 选用装置
A 除去Cl2中少量的HCl、H2O 试剂a为饱和氯化钠溶液 甲
B 除去NH3中少量的H2O 试剂b为无水氯化钙 乙
C 除去H2中少量的HCl、H2O 试剂b为碱石灰 乙
D 除去N2中少量的O2 足量铜网 丙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甲装置中饱和氯化钠溶液可除去HCl,浓硫酸可除去H2O,A不符合题意;
B.干燥管中的无水氯化钙在除去水的同时也吸收NH3,B符合题意;
C.干燥管中的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与氢氧化钠,可除去HCl和H2O,C不符合题意;
D.在加热条件下,O2可与丙装置中的铜网反应而被除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易错分析:干燥氨气不用无水氯化钙,因为氨气会和其反应,通常干燥氨气选择碱石灰。
1 / 1【备考2024年】从巩固到提高 高考化学二轮微专题43 物质的分离、提纯
一、选择题
1.(2024·吉林模拟)下列各组物质分离提纯方法及依据均正确的是(  )
分离提纯方法 依据
A 重结晶法除去苯甲酸中的氯化钠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不同
B 氢氧化钠溶液洗气法除去中的 化学性质不同
C 分液法分离乙酸正丁酯和正丁醇 沸点不同
D 加热法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碳酸钠 热稳定性不同
A.A B.B C.C D.D
2.(2024高二上·光明期末)为了除去酸性溶液中的,可在加热并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
A. B. C. D.
3.(2024高一上·宝安期末)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溶液 溶液
B 溶液 溶液、稀盐酸
C 、浓硫酸
D 粉粉 溶液
A.A B.B C.C D.D
4.(2024高三上·梅河口期末)下列除杂试剂或操作不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
A.NaCl溶液(BaCl2):加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再加盐酸调pH至中性
B.KNO3溶液(AgNO3):加过量盐酸,再加NaOH溶液调pH至中性
C.BaSO4(BaCO3):加足量稀盐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D.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足量CO2气体充分反应
5.(2024高一上·郴州期末)下列除杂方式不可行的是(  )
A.溶液中混有:加入足量的铁粉后,过滤
B.固体中混有:加热至恒重
C.气体中混有: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碳酸钠溶液
D.中混有:加入足量的溶液后,过滤、洗涤
6.(2023高一上·连云港期中)青蒿素是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乙醚的沸点为35℃.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流程可简化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破碎的目的是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浸取率
B.操作Ⅰ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
C.操作II利用了乙醚与青蒿素的沸点相差较大
D.操作III的主要过程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7.(2023高一上·泉州期中)下列各物质含少量杂质,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① KNO3溶液 KOH 加入FeCl3溶液,并过滤
②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③ O2 H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④ NaCl固体 CaCO3 溶解,过滤、蒸发
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2024·浙江)为回收利用含I2的CCl4废液,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方案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Ⅰ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上下两层均为无色
B.步骤Ⅰ中,分液时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溶液A
C.试剂X可用硫酸
D.粗I2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
9.(2023·重庆市模拟)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将和分别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和的鉴别
B 将盛有NaCl溶液的烧杯置于酒精灯上蒸发浓缩 NaCl的结晶
C 将苯与碘水在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混匀、静置 萃取单质
D 将充满且塞有橡胶塞的试管倒立在水中,打开胶塞 验证溶解性
A.A B.B C.C D.D
10.(2023·南开模拟)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蒸馏水、碱石灰
B 盐酸、溶液、二氧化碳
C 溶液、溶液、盐酸
D 酸性溶液
A.A B.B C.C D.D
11.(2023·黄浦模拟)下列最适合分离己烷和辛烷的混合物的技术是(  )
A.过滤 B.纸层析法 C.萃取 D.蒸馏
12.(2022·崇明模拟)下列物质分离(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溴苯(溴):KI溶液,分液
B.乙烯(二氧化硫):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C.硝基苯(苯):蒸馏
D.乙酸乙酯(乙醇):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13.(2023·吴忠模拟)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乙酸乙酯 乙酸 氢氧化钠 分液
B MgCl2(aq) Fe3+(aq) MgO(s) 过滤
C CO2(g) SO2(g) 饱和NaHCO3、浓H2SO4 洗气
D Na2CO3(s) NaHCO3(s) / 加热
A.A B.B C.C D.D
14.(2023·菏泽模拟)一定量的甲苯和溶液发生反应得到混合物,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回收未反应的甲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苯甲酸可反应形成盐、酯、酰胺、酸酐等
B.操作Ⅰ和操作Ⅱ依次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和蒸馏
C.甲苯、苯甲酸依次由①、②获得
D.苯甲酸100℃时迅速升华,故其粗品精制除采用重结晶方法外,还可用升华法
15.(2022·宝山模拟)下列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而选用的除杂试剂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主要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l2溶液(FeCl3) H2O2
B CO2(CO) 饱和NaHCO3溶液
C Fe2O3(Al2O3) NaOH溶液
D Na2CO3固体(NaHCO3) HCl溶液
A.A B.B C.C D.D
16.(2022·乐山模拟)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除杂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物质 除杂试剂 操作
A 乙烯(甲烷) 溴水 洗气
B 溴苯(溴) CCl4 萃取
C 乙醇(乙酸) 金属钠 蒸馏
D 淀粉溶液(葡萄糖) —— 渗析
A.A B.B C.C D.D
17.(2022·金山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与分离方法均能达到目的的是(  )
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NaCl(aq)(I2) CCl4 分液
B C2H5OH(CH3COOH) NaOH(aq) 蒸馏
C HCl(Cl2) 饱和食盐水 洗气
D CaSO4(CaCO3) 稀硫酸 过滤
A.A B.B C.C D.D
18.(2022·新乡模拟)碘仿(CHI3)是一种外用消毒剂。某实验小组通过电解KI和丙酮(CH3COCH3)来制备碘仿。制得的粗碘仿中含少量石墨粉,分离提纯碘仿的操作中,下列仪器没有用到的是(  )
已知几种物质的部分性质如表所示:
物质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丙酮 -95 56 与水、乙醇互溶
碘仿 123 218 不溶于水,溶于热乙醇
A. B.
C. D.
19.(2022·商丘模拟)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气体(杂质) 方法
A Cl2(HCl) 通过饱和的食盐水
B N2(O2) 通过足量灼热的铜丝网
C SO2(CO2) 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D NH3(H2O) 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A.A B.B C.C D.D
20.(2022·成都模拟)实验室中对下列气体洗气除杂的方法可行的是(  )
气体(杂质) 通过除杂试剂
A C2H4(SO2)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NH3(H2O) 无水氯化钙
C Cl2(HCl) 饱和食盐水
D NO(HCl) 饱和NaHCO3溶液
A.A B.B C.C D.D
21.(2022·内江模拟)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物质 除杂试剂 除杂和分离方法
① CO(SO2) NaOH溶液 洗气
② CH3COOCH2CH3(CH3COOH) 饱和Na2CO3溶液 分液
③ CuO(Al2O3) NaOH溶液 过滤
④ 乙醇(水) 苯 分液
A.① B.② C.③ D.④
22.(2022·松山模拟)下列实验的试剂、装置选用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选用试剂 选用装置
A 除去Cl2中少量的HCl、H2O 试剂a为饱和氯化钠溶液 甲
B 除去NH3中少量的H2O 试剂b为无水氯化钙 乙
C 除去H2中少量的HCl、H2O 试剂b为碱石灰 乙
D 除去N2中少量的O2 足量铜网 丙
A.A B.B C.C D.D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苯甲酸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因此可用重结晶法除去苯甲酸中的氯化钠,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和HCl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杂质和原物质都被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错误;
C、乙酸正丁酯和正丁醇互溶,沸点不同,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为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加热使得碳酸氢钠转化为碳酸钠,故不可以加热法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碳酸钠,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苯甲酸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B、二氧化碳和HCl均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C、乙酸正丁酯和正丁醇互溶;
D、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2.【答案】D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 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加入的物质应能调节溶液的pH,使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且不引入新杂质;
A、加入 会引入钠离子杂质,故A不符合题意;
B、Cu与反应生成铜离子和亚铁离子,引入亚铁离子杂质,故B不符合题意;
C、 会电离产生铵根离子,引入铵根离子杂质,故C不符合题意;
D、 可调节溶液的pH,使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且不引入新杂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除杂
【解析】【解答】A.AgNO3与NaCl反应生成AgCl沉淀和NaNO3,除杂同时引入了新杂质,A不符合题意;
B.MgCl2与Na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NaCl,可除杂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
C.Cl2能与H2O反应,不能除杂,C不符合题意;
D.Al与NaOH反应生成NaAlO2和H2,可以除杂但该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除杂的原则:
1.不增(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不减(不能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3.易分离(将杂质转变成便于分离的物质)。
4.【答案】B
【知识点】除杂;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解析】【解答】A.氯化钠溶液中含有BaCl2,可以选用 Na2CO3溶液, 会产生BaCO3沉淀,过滤后溶液中含有Na2CO3和NaCl,用HCl溶液可以除去过量的Na2CO3,A选项是正确的;
B.加入NaOH调节pH值会引入Na+杂质,B选项是错误的;
C.BaCO3会溶于盐酸但是BaSO4不溶于盐酸,所以 加足量稀盐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可以除去BaCO3,C选项是正确的;
D.Na2CO3溶液中通入CO2会生成NaHCO3,可以达到除杂的目的,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分析】除杂时,应该遵循“不增不减”的原则,即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也不能将主体物质损耗。
5.【答案】C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A.加入足量铁粉,发生,过滤除去过量铁粉得到氯化亚铁溶液,A说法正确;
B.加热碳酸氢钠发生反应:,能除去混有的碳酸氢钠,B说法正确;
C.碳酸钠与二氧化碳、氯化氢均反应,无法达到除杂目的。应选用饱和碳酸氢钠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C说法错误;
D.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四羟基合铝酸钠,氧化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过滤分离出氧化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发生反应;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四羟基合铝酸钠。
6.【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破碎的目的是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浸取率,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操作Ⅰ为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故B正确;
C、操作Ⅱ为蒸馏,利用了乙醚与青蒿素的沸点相差较大,故C正确;
D、青蒿素在水中几乎不溶,则操作Ⅲ的主要过程中不能加水溶解,而是加入95%的乙醇溶解,再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青蒿素干燥破碎,增大接触面积,加入乙醚萃取,经操作Ⅰ得到提取液和残渣,则操作Ⅰ为过滤,提取液中乙醚和青蒿素互溶,经操作Ⅱ分离出乙醚和粗品,则操作Ⅱ为蒸馏,操作Ⅲ的目的是将粗品青蒿素转化为精品。
7.【答案】A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①KOH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华铁沉淀和KCl,引入KCl杂质,故①错误;
②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可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的硫酸铜杂质,故②正确;
③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生成的铜能与氧气反应,将原物质也除去,故③错误;
④碳酸钙不溶于水,NaCl溶于水,则溶解,过滤、蒸发可除去碳酸钙,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答案】B
【知识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分液和萃取;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 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上层为碘化钠和碘酸钠的混合溶液,下层为四氯化碳,均为无色,故A正确;
B、溶液A的密度小于四氯化碳,应从上口倒出,故B错误;
C、碘化钠和碘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碘,则试剂X可用硫酸,故C正确;
D、碘易升华,则粗I2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向含碘的四氯化碳废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碘反应生成碘化钠和碘酸钠,分液得到四氯化碳和溶液A,则溶液A中含有碘化钠和碘酸钠,加入X溶液,碘化钠和碘酸钠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碘。
9.【答案】B
【知识点】有机物的鉴别;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解答】A.乙烯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乙烷不可以,可以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溶液的蒸发结晶应该在蒸发皿中进行,故B符合题意;
C.碘在苯中溶解性大于在水中,且苯和水互不相溶,故可以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故C不符合题意;
D.将充满且塞有橡胶塞的试管倒立在水中,打开胶塞,观察液面上升程度可以验证二氧化硫的溶解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乙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与溴水反应;
B.蒸发结晶应使用蒸发皿;
C.碘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苯与水不互溶;
D.根据液面变化情况可判断二氧化硫的溶解性。
10.【答案】A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除杂
【解析】【解答】A.除去中的,先通入蒸馏水中,发生反应,再通过碱石灰干燥得到纯净的NO,其除杂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选;
B.除去中含有的,先加入盐酸,涉及反应、,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得到沉淀,加热分解得到纯净的,涉及反应、、、,其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除去中含有的,先加过量溶液发生反应,再加过量溶液发生反应,过滤,最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调pH至中性,发生反应,然后蒸发结晶得到NaCl,其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除去甲苯的苯,加入酸性溶液,主体物质甲苯被氧化,没有达到除杂目的,故D不选;
故答案为:A。
【分析】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11.【答案】D
【知识点】蒸馏与分馏;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己烷和辛烷都是液体且互溶,无法通过过滤分离,A不符合题意;
B.己烷和辛烷无法通过纸层析法进行分离,B不符合题意;
C.己烷和辛烷互溶,无法通过萃取分离,C不符合题意;
D.己烷和辛烷沸点存在差异,可通过蒸馏的方式分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己烷和辛烷为互溶的液体,且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式分离。
12.【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溴和KI反应置换出的碘单质易溶于溴苯,引入新杂质,故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与NaOH反应,乙烯不能,洗气可分离,故B不符合题意;
C.二者互溶,但沸点不同,蒸馏可分离,故C不符合题意;
D.乙醇溶于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乙酸乙酯分层,分液可分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的分离依据是被分离组分不同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采用适当的手段进行;A中会引入新杂质。
13.【答案】A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A.乙酸乙酯能和强碱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导致乙酸乙酯被反应,故A符合题意;
B.向氯化镁溶液中加入氧化镁,氧化镁能与铁离子水解生成的氢离子反应,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减小,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则用氧化镁能除去氯化镁溶液中存在的铁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
C.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SO2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二氧化碳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气体使用浓硫酸干燥得到纯净干燥二氧化碳,则用碳酸氢钠溶液能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硫,故C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则用加热的方法能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氢钠固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依据物质和杂质的性质分析,除杂时与被提纯的物质反应,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分析;A中乙酸乙酯能和强碱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14.【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苯甲酸中含有羧基,能形成盐、酯、酰胺、酸酐等故A不符合题意;
B.滤液经过萃取分为有机相和水相,有机相经过无水硫酸钠干燥,蒸馏后得到甲苯,水相经过蒸发浓缩和冷却过滤得到苯甲酸,故B符合题意;
C.据B分析可知,甲苯、苯甲酸依次由①、②,故C不符合题意;
D.苯甲酸在100℃左右开始升华。故除了重结晶方法外,也可用升华方法精制苯甲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羧基可以形成盐、酯、酰胺、酸酐;
B、操作I为蒸馏,操作II为过滤;
C、①得到甲苯,②得到苯甲酸;
D、苯甲酸可以用升华法制取。
15.【答案】C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A.H2O2能氧化FeCl2而不能与FeCl3反应,达不到除杂的目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
B.CO不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达不到除杂的目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
C.Al2O3为两性氧化物,可与强碱溶液反应,而Fe2O3不能,则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杂,选项C符合题意;
D.加入盐酸,Na2CO3和NaHCO3都反应生成氯化钠,达不到除杂的目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H2O2能氧化FeCl2;
B.CO不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
C.Al2O3为两性氧化物,而Fe2O3是碱性氧化物;
D.Na2CO3和NaHCO3都能与盐酸反应。
16.【答案】D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A.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甲烷与溴水不反应,故用溴水不能除去乙烯中混有的甲烷,A不符合题意;
B.溴苯和溴与CCl4互溶,三者不能分离,B不符合题意;
C.乙醇和乙酸均能与金属钠反应,不能用金属钠除去乙醇中的乙酸,C不符合题意;
D.淀粉溶液为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葡萄糖溶液能通过半透膜,故可以通过渗析除去淀粉溶液中的葡萄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甲烷与溴水不反应;
B.溴苯和溴与CCl4互溶;
C.乙醇和乙酸均能与金属钠反应;
D.通过渗析可分离胶体和溶液。
17.【答案】A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A.碘单质微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则向含有碘单质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后,分液可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碘单质,A符合题意;
B.向混有乙酸的乙醇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乙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沸点高的乙酸钠,蒸馏收集可以得到不含有乙酸的乙醇,但是乙醇中混有水蒸气,B不符合题意;
C.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将含有氯气的氯化氢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会除去氯化氢气体,得到氯气,氯气中会混有水蒸气,C不符合题意;
D.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不能用于除杂,应选盐酸、过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8.【答案】B
【知识点】常用仪器及其使用;过滤
【解析】【解答】碘仿熔点是123℃,在常温下是固体,不溶于水,用过滤法分离分离提纯碘仿,过滤用到的仪器是漏斗、烧杯、玻璃棒,不需要坩埚,
故答案为:B。
【分析】碘仿常温下为固体,且不溶于水,采用过滤分离。
19.【答案】C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A.HCl极易溶于水,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可以达到实验目的,A不合题意;
B.氮气中混有少量氧气,在通过灼热的铜丝同时,氧气可以与之发生反应:,而铜与氯气无法反应,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不合题意;
C.CO2不与碳酸氢钠反应,但SO2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更多的CO2,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符合题意;
D.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且不与NH3反应,可以干燥NH3,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HCl极易溶于水,饱和食盐水可抑制氯气的溶解;
B.Cu与氧气反应,氮气不能;
C.二氧化硫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氨气为碱性气体,不与碱石灰反应,碱石灰能吸收水。
20.【答案】C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A.C2H4和SO2都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不能除杂,故A不符合题意;
B.氨气也能与氯化钙反应,故不能除杂,故B不符合题意;
C.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而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因此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杂质HCl,故C符合题意;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引入了新杂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乙烯和二氧化硫均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B.氨气与无水氯化钙反应;
C.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HCl易溶于水;
D.HCl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1.【答案】D
【知识点】除杂
【解析】【解答】①CO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二氧化硫反应,可以除去CO中的二氧化硫,符合题意;
②乙酸乙酯和碳酸钠不反应,乙酸和碳酸钠反应,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符合题意;
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除去氧化铜中的氧化铝,符合题意;
④乙醇能溶于苯中,苯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苯除去乙醇中的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2.【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甲装置中饱和氯化钠溶液可除去HCl,浓硫酸可除去H2O,A不符合题意;
B.干燥管中的无水氯化钙在除去水的同时也吸收NH3,B符合题意;
C.干燥管中的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与氢氧化钠,可除去HCl和H2O,C不符合题意;
D.在加热条件下,O2可与丙装置中的铜网反应而被除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易错分析:干燥氨气不用无水氯化钙,因为氨气会和其反应,通常干燥氨气选择碱石灰。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