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2课时
◎重点:把握文中的细节描写,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知识链接
“何妨一下楼”的典故
到了西南联大后,闻一多先生一直埋头于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除了吃饭、上课,难得下一次楼。郑天挺回忆说:“我和闻一多先生是邻屋,闻一多先生十分用功,除上课外轻易不出门。饭后大家去散步,闻一多先生总不去,我劝他说何妨一下楼呢,大家笑了起来,于是闻一多先生有了一个雅号‘何妨一下楼主人’,犹之古人不窥园一样,是形容他读书专精。”后来文学院迁回昆明,罗庸在一次学术讲演会上讲起这件事,“何妨一下楼主人”这个雅号就传遍了整个校园。
【预习导学】
1.根据拼音提示,写出恰当的词语。
(1)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dié qǐ(),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
(2)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wù wù qióng nián( ),沥尽心血。
(3)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 ér bù shě( )。
(4)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qì chōng dǒu niú( ),声震天地!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他要给我们 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 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3)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 而出。
(4)这个方面,情况就 ,而且一反既往了。
A.衰弱 凝结 蓦然 迥乎不同
B.衰弱 凝固 赫然 截然不同
C.衰微 凝固 蓦然 截然不同
D.衰微 凝结 赫然 迥乎不同
3.请体会下面句子中“说”字的不同含义。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答案】
1.(1)迭起
(2)兀兀穷年
(3)锲而不舍
(4)气冲斗牛
2.D
3.(1)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
(2)吹嘘。
(3)是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不仅是“言”,也是“行”。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抓住细节,夹叙夹议
1.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请从文中举例,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一课一法
概谈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看似是闲笔或赘笔,但都是作者精心设置和安排的,不能随意取代。
作用:①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的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的重要方法;②具有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本文在表达方式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有何作用 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核心写作
本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富有感染力。请你也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写一段文字来表达对某人、某事的感受或看法。200字左右。
【答案】
1.①“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治学的专注和为钻研古籍废寝忘食、惜时如金的苦苦探索精神;②“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治学态度;③抓住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这两句话,描绘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组织文章的。第1、2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7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8、9两段是第二部分的叙述的纲领,最后两段则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些议论,不仅使文章前后照应,而且形成了一种气势,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核心写作
示例:在一片青翠的草地上,被人随手丢弃的垃圾赫然在目,而旁边不远处就有一个垃圾箱。我正在犹豫要不要去捡。忽然,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走了过去,用稚嫩的小手把垃圾一点一点捡起来,放到垃圾箱里。一个年仅七八岁的孩子,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捡起了垃圾,投进垃圾箱中,而作为中学生的我是如何做的呢 或许他的举动是平常的,但是他的精神却深深地触动了我。
任务驱动二语言生动,富有美感
文章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色 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素养检测】朗读下列像诗一样的语言,能引发丰富的思考,试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小助手·
理解语句的含义,一要仔细研读课文,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二要分析语句特点,看是否运用了某种手法(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等);三要联系文意,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意思。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答案】
(1)生动形象,富有感情。
①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②富于感情。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都十分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描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却又在字里行间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这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
(2)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
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这些词语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些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有音乐美。
【素养检测】
(1)示例: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示例:“药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的目的:探索救国道路。“药方”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先生不然,他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引自闻一多先生的诗歌《静夜》,这首诗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此处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为钻研古籍废寝忘食、惜时如金的苦苦探索精神。
思维导图
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答案】
也不一定“说” “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行的高标
2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素养目标
1.勾画精彩语句,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用典型材料表现人物言行的方法,掌握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3.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含义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体会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第1课时
◎重点:学习选用典型材料表现人物言行的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知识链接
得一知己,可以无憾
臧克家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在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一多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他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可见两人相知之深。20世纪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闻一多答复臧克家欲至西南联大教书的问询的。
【预习导学】
1.梳理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无暇( ) 赫然( )
澎湃 ( ) 硕果( )
目不窥园( ) 漂白四壁( )
仰之弥高( ) 炯炯目光(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锲而不舍:
②目不窥园:
③兀兀穷年:
④沥尽心血:
⑤气冲斗牛:
⑥潜心贯注:
⑦迥乎不同:
⑧慷慨淋漓: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文章从 和 两方面表现闻一多先生崇高的精神品格。作为 的方面,作者从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作为 的方面,作者列举了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
【答案】
1.(1)xiá hè pénɡ pài shuò kuī piǎo mí jiǒnɡ
(2)①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②形容埋头读书。
③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④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
⑤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⑥形容做事用心专注。
⑦很不一样。
⑧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2.学者 革命家 学者 革命家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理清思路,领会思想
小组合作,根据下面任务提示,理清文章行文思路,领会文章思想。
【任务一】文章分别写了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据此,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任务二】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一课一法
四步分析作者情感
作者情感是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对某一具体事件的主观倾向,或赞成或反对,或喜爱或厌恶,或冷淡或热情,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作品风格及创作的时代背景等。
②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一篇文章往往一开头就定下了一个基调,为通篇渲染语言的底色。
③注意文中议论或抒情的句子。在一篇文章中,这些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
④结合具体语境,体味作者在特定背景下的特殊情感,不要脱离文章随意分析。
【答案】
【任务一】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
文章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1~7段为第一部分,第8~18段为第二部分,第19~20段为第三部分。文中第7段总结上文并点题;第8、9段开启下文。
【任务二】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对学术严谨刻苦的实干精神和为国家为民族的献身精神。
任务驱动二讲究选材,分析人物
1.本文作者在选材方面讲究材料的典型性,即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文章分别是从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这两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在这两方面分别有哪些具体表现 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方面 作为学者 作为革命家
原则
具体表现
人物特点
2.结合具体语境,研究闻一多先生的言行,分析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3)“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答案】
1.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从唐诗下手,几年辛苦,写成《唐诗杂论》;十年艰辛,写出《楚辞校补》;又向“古典新义”迈进
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并走在队伍的前头
闻一多先生既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又是一位无私无畏、勇于斗争、言行一致的革命家,具有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
2.(1)对比中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2)表现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3)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视死如归(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革命精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