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阿长与《山海经》
第2课时
◎重点: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掌握欲扬先抑的写法。
知识链接
福 橘
吃福橘是浙江、福建等地的民间传统过节风俗。人们在大年初一吃福橘有团圆、如意、幸福等寓意。
正月初一是绍兴一年中最隆重的一日。在这一天,人们要吃福橘、汤团、如意糕,喝元宝茶。福橘与“福吉”谐音,寓纳福招吉、福寿吉祥之意,所以备受人们青睐。旧时福州风俗,大年初一,家家都在门外放几个福橘,任小孩拣去,象征开门大吉。家中晚辈要向长辈拜年,表示敬老尊老,长辈则赠以福橘和压岁钱。
【预习导学】
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 )
(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
(3)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2.阿长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时,“我”是什么反应 表现出“我”怎样的心情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答案】
1.(1)外貌描写 (2)细节描写 (3)动物描写
2.周家先前的一个女工是真阿长,大家因为叫惯了,便把现在的这个也叫作阿长。这反映了当时人们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地位低的人不被人重视,甚至连名字都没有。
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这说明“我”听到这句话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4.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我”在渴慕已久而不得的情况下由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让“我”对阿长产生了无限的感激之情和“新的敬意”。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品·重点句段
分组,从多个角度品读重点句段。
(一)描写方法角度
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的精妙之处及展现的人物特点。
二)修辞角度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三)用词角度
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四)语段角度
1.你最喜欢文章哪一段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找出描写阿长的语段,判断这些内容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有何表达效果
·学习小助手·
阅读课文,找出描写阿长的句段,结合句段内容分析其作用。
一课一法
两步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
第一步:判断描写方法。常见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第二步:结合相关词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感情。
【答案】
(一)
“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色,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
“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所以当时的“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就显得真实自然、毫不夸张了。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但纯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
(二)
比喻。形象传神地描写了“我”听到阿长买来了《山海经》时内心反应的强烈,渲染了“我”欣喜若狂的情态。
(三)
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许多路,打听很多地方,谁能像阿长这样为“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这表现了“我”对阿长由衷的敬佩和爱戴。
(四)
1.示例:喜欢长妈妈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伸出”“按住”“摇”“笑”“塞”这几个动词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这样有代表性的语言,表现了阿长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生动地再现了阿长虽愚昧守旧但纯朴、善良的形象。
2.示例:“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穿着新的蓝布衫”是对阿长的打扮的描写。“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写她对“我”的关切、爱护之情。“高兴”写她因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而高兴,可见长妈妈的仁慈、善良。“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写出了一个纯朴、热心、关爱孩子的阿长。
任务驱动二析·写作方法
1.文中先写“我”“憎恶”“讨厌”阿长,但在结尾处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在学习了《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后,你获得了哪些写作方面的启示
·学习小助手·
在分析之前,要了解记叙文常见的写作方法角度,如材料安排的方法、刻画人物的方法等。
核心写作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是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低处落笔。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可以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前后对比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也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个人物或一个故事梗概。
写作提示:注意“抑”“扬”的前后的对照性;“抑”“扬”的内容不能等量齐观,应重点突出“扬”。
【答案】
1.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是为了突出“我”对阿长的敬佩和怀念之情。在文章前半部分,作者运用大量笔墨写“我”为何讨厌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爱告“我”的状,睡觉摆“大”字,让“我”做些烦琐的事情,谋害隐鼠。这是“抑”,衬托后文“我”因为阿长给“我”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而产生的佩服和敬意。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更有利于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示例:①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②材料安排详略得当;③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人物;④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突出人物形象。
核心写作
示例:他是我家附近的一个修自行车的老人,别人习惯叫他“歪老头”。其实我也不是太清楚他为何有这样的绰号,但若要仔细观察,也不难发现:在他苍老的面颊下,那张干裂发紫的嘴明显与其他器官不协调。因为嘴是歪的,他的脸呈现出骇人的“两极分化”,一侧脸被嘴扯得皱纹略少些,而另一侧则布满皱纹。而且他讲话时也因嘴歪,含糊不清,让人不禁想到初学言语的稚童,但他完全没有那么可爱。
……
从那以后,每当我经过他的车摊,总会向他微笑、点头,因为在我的心里,他那含糊的言语已化成动听的音符,干枯的双手同时也折射出他美好的心灵。这样一个平凡无奇的人物用他的行动向我诠释了什么是——不平凡!
简评:开头抓住了“修车人”的面部表情,写出一个丑陋、令人生厌的“歪老头”,最后赞美“修车人”美好的心灵,表现了作者对“修车人”的敬意,通过先抑后扬的写法,突出一个外貌丑陋但心地善良的人物形象。
任务驱动三书·心中真情
阿长去世已久,请你从鲁迅的角度,为她写一段墓志铭。
【答案】
示例一:阿长,您用生命里一个短短的片段,给我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回忆,给世人留下了长长的故事。
示例二:
半生保姆,一世艰辛。阿长妈妈,可敬可亲。
名姓不详,乃府仆人。小节细腻,大事认真。
命运不济,孤孀相侵。癫痫侵发,一命归阴。
无尽悼念,勒此碑文。若有来世,阿长温馨。
思维导图
再读课文,梳理“我”的情感。
【答案】
摆成“大”字的睡相 讲“长毛”的故事 新的敬意
210 阿长与《山海经》
素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
2.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掌握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受鲁迅先生对阿长这一普通劳动妇女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建立朴素的阶级意识,热爱劳动人民。
第1课时
◎重点:感知文章内容及人物形象,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知识链接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是一部荒诞不经、充满着神奇色彩的奇书。《山海经》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科学史、宗教学、民族学、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相关文献。它的学术价值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它大量地、有条序地记载了当时中国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内容,如山系、水文、动物、植物、矿藏、国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
【预习导学】
1.我会积累重点字词。
【字音篇】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憎恶( ) 震悚( ) 诘问( )
粗拙( ) 惊骇( ) 惶急( )
书斋( ) 疮疤( ) 霹雳( )
烦琐( ) 咒骂( ) 模样( )
【词义篇】
解释下列词语。
①憎恶:
②渴慕:
③诘问:
④莫名其妙:
⑤深不可测:
2.我会梳理重要信息。
本文先简要介绍了长妈妈的身份、大家对她的称呼及 ,再回忆 ,最后补写长妈妈的身世,表达“我”对她的 之情。在众多事件中,本文围绕阿长重点写了 这件事。
【答案】
1.【字音篇】
wù sǒnɡ jié zhuō hài huánɡ zhāi chuānɡ lì
suǒ zhòu mú
【词义篇】
①憎恨;厌恶。
②非常思慕。
③追问;责问。
④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名,说出。
⑤深得无法测量,形容极深,也形容不易捉摸。
2.称呼的由来 “我”与长妈妈交往的几件事 祝愿和怀念 她给“我”买《山海经》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理层次,清思路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习小助手·
文章以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可以据此分析文章层次。
【答案】
全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阿长的身份、长相以及称呼的由来。
第二部分(第3~18段):写“我”讨厌阿长的事例。
第一层(第3~5段):写阿长有许多让“我”反感的行为。
第二层(第6~12段):写令“我”不耐烦的正月初一那天的古怪仪式和阿长教“我”的很多道理。
第三层(第13~18段):写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9~31段):记叙阿长为“我”寻购《山海经》的经过,抒发“我”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任务驱动二知人物,明详略
探究任务发布:
【探究一】为阿长这一人物设计一份个人简介。
【探究二】梳理本文的典型事例并指出事例中表现的阿长的性格特点、“我”的感情变化,以及运用的写作手法。(可以参照下面表格梳理)
典型事例 阿长的性格 “我”的感情变化 写作手法
喜欢切 切察察 啰唆多事 不大佩服 抑
…… …… …… ……
【探究三】分析本文选材的详略及作者如此安排详略的原因。
【答案】
【探究一】示例:
姓名 性别 身形 职业 文化程度 年龄
阿长(什么 姑娘) 女 胖而矮 保姆 低 中年
【探究二】示例:
典型事例 阿长的性格 “我”的感情变化 写作 手法
喜欢切切 察察 啰唆多事 不大佩服 抑 先 抑 后 扬
摆成“大”字 的睡相 粗俗,不 拘小节 令人厌烦 抑
烦琐的规矩、 麻烦的礼节 纯朴,善 良,真诚 不耐烦 抑
讲“长毛”的 故事 无知,愚 昧,纯朴 发生空前的敬意 扬
谋害“我”的 隐鼠 粗鲁 憎恶 抑
给“我”买《山 海经》 热情,善良, 仁慈,关爱 孩子 发生新的敬意 扬
【探究三】示例: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不耐烦的种种规矩、关于“长毛”的往事以及谋害“我”的隐鼠一事,详写了她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读者对阿长有个初步了解,真实地反映阿长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作者对阿长的敬意。而详写她为“我”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阿长刮目相看——“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阿长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任务驱动三人物鉴赏与评价
找出描写阿长的典型事例或细节,并说说这些事例或细节体现了阿长什么样的性情。用“阿长是一个 ”的句式谈谈你对阿长这一人物的理解和认识。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
【答案】
示例一: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普通劳动妇女,却又是民间文化的忠实拥护者。阿长没有文化,行为难免粗俗,这从她“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成“大”字等行为中可以看出来。她懂得很多礼节,虽然其中不乏迷信、落后的成分,但一些民间习俗也是文化财富。
示例二:阿长是一个不幸而又渴望平安幸福的普通劳动妇女。阿长连真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可见其社会地位之低下。她没受过教育,青年守寡,在别人家做女工,命运坎坷。但她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只求“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示例三:阿长是一个体贴、善良、关爱孩子的好保姆。她对“我”的“烦琐”的教育正是出于对“我”的关心,因为在她看来,只有遵守这些规矩,才能平安顺遂;她给“我”买《山海经》,说明她关心“我”并愿意努力帮“我”实现愿望,这些都表现了她对“我”的体贴与关爱。
任务驱动四体会情感
找出文中表现“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词句,分析“我”感情变化的原因。
·学习小助手·
体会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可通过人物的典型事例或言行,抓住文中表示感情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一课一法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四角度
①分析文章标题。有些文章标题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②分析文中带有感彩的语句。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此要重点关注文中一些议论、抒情的语句。
③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表现出来的,因此抓住了这一点,就能从起伏变化的情感脉络中提炼出作者的感情重心。
④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或创作背景。如《土地的誓言》,联系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无家可归的时代背景,可体会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答案】
“我”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我”对她“谋杀”隐鼠、“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甚至是“最讨厌”的。对她的烦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而后因她讲的“长毛故事”而对她产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崇敬和敬爱。最后她买来《山海经》时,“我”发生了“新的敬意”,这才是真正的崇敬和敬爱,才是发自内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