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奇妙的二氧化碳易错题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奇妙的二氧化碳易错题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8-15 15:5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将CO2通入滴有酚酞的BaCl2、N ( http: / / www.21cnjy.com )aOH混合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或变为无色
  B.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CO2+H2O=BaCO3+2HCl
  C.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NaCl
  D.反应过程中,溶液里的BaCl2、NaOH的质量分数均减小
2.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常用方法是( )
  A.煅烧石灰石 B.点燃木炭
  C.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碳酸分解
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2年世界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日中国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提倡使用塑料袋
  B.使用节能灯泡,人走灯灭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纸张双面打印,寄电子贺卡
4.今年,株洲市成为了“全国低碳交通试点城市”,市委书记陈君文参加央视《城市1对1》节目录制时表示:要把株洲建成“自行车之都”,倡导全民骑自行车出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是低碳交通的重要理念
  B.低碳交通的目的是节能减排,建设更加绿色、更加宜居的株洲
  C.制造自行车轮胎的材料是塑料,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自行车钢圈在镀层脱落后更容易生锈
5.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
  C.原子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D.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7.证明汽水中含有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8.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
  D.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CO会形成酸雨
9.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0.下列化学实验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四种气体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占空气体积分数最大的是(填化学式,以下相同)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 ;能与氧化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12.下面是某同学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对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
(1)对环境污染及治理方法连线正确的是 .
A.减缓“温室效应”﹣﹣使用新型能源
B.防止水的污染﹣﹣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C.控制酸雨﹣﹣煤经过脱硫处理后再燃烧
(2)下列化学处理措施与解释不吻合的是 .
A.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刚装修好的房间里放活性炭﹣﹣活性炭有吸附性
(3)对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不同
B.氯原子和氯离子﹣﹣质子数不同
C.CO和C02﹣﹣﹣﹣﹣分子构成不同
(4)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甲烷、乙酸、葡萄糖、一氧化碳等属于有机物
B.淀粉、蛋白质、聚乙烯、蔗糖等属于有机高分子
C.食物的成份主要有蛋白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
13.(2013 咸宁)如图,化学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室里现有高锰酸钾、大理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做“制取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氧化碳的实验”,反应的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选择仪器后,连接装置并检查 .
(2)若补充一种玻璃仪器 (填仪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称),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如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 (任写一点);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
(任写一点);
(3)人类降低空气中CO2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5.二氧化碳不仅能产生温室效应,还能作化工原料.
(1)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膜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二氧化硅(SiO2)能用于制造CO2分离膜.CO2通过此膜后被氨水吸收(如图1所示),转化为可作氮肥的NH4HCO3.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NH4HCO3固体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3)CO2形成的超临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CO2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如图2).
①香兰素由 3种元素组成.
②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是 变化.
③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6.在大自然中,CO2与O2能相互转换,以保持空气成分相对稳定.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 效应.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XC6H12O6+6O2,则X的化学式为 .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将CO2通入滴有酚酞的BaCl2、 ( http: / / www.21cnjy.com )NaOH混合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或变为无色
  B.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CO2+H2O=BaCO3+2HCl
  C.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NaCl
  D.反应过程中,溶液里的BaCl2、NaOH的质量分数均减小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再与氯化钡反应考虑;B、根据反应物考虑;C、根据方程式考虑生成物;D、根据BaCl2、NaOH属于反应物来考虑.
解答: 解:A、因为氢氧化钠属于碱,能使酚酞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碱性会减弱或消失,所以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或变为无色,故A说法正确;
B、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故B错;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最后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故C说法正确;
D、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可知BaCl2、NaOH都是反应物,在不断减少,所以质量分数在不断减小.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再进一步进行分析即可.
2.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常用方法是( )
  A.煅烧石灰石 B.点燃木炭
  C.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碳酸分解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条件考虑,操作简单,制取气体要纯.
解答: 解:A、煅烧石灰石操作复杂,不容易收集气体,故A错误;
B、点燃木炭不容易操作和收集,并能产生一氧化碳,故B错误;
C、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操作简单,反应速度适中,适于收集,故C正确;
D、由于碳酸不稳定不容易制取,也不容易操作.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实验室制取气体药品的选择方法,掌握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2年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提倡使用塑料袋
  B.使用节能灯泡,人走灯灭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纸张双面打印,寄电子贺卡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A、根据塑料袋的危害考虑;B、根据节约用电来考虑;C、根据少开车对环境的影响考虑;D、根据节约纸张的好处考虑.
解答: 解:A、提倡使用塑料袋会造成大量的塑料垃圾,造成了白色污染,绿色消费应该是节约型,不污染环境的,故A正确;
B、使用节能灯泡,人走灯灭属于节约用电的行为,节约了能源属于绿色消费,故B错;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会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了污染环境,属于绿色消费,故C错;
D、纸张双面打印,寄电子贺卡节约了纸张,也就减少了对树木的砍伐,森林覆盖率增大,净化了空气,故D错.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绿色消费的含义,知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做才能符合绿色消费.
4.今年,株洲市成为了“全国低碳交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试点城市”,市委书记陈君文参加央视《城市1对1》节目录制时表示:要把株洲建成“自行车之都”,倡导全民骑自行车出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是低碳交通的重要理念
  B.低碳交通的目的是节能减排,建设更加绿色、更加宜居的株洲
  C.制造自行车轮胎的材料是塑料,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自行车钢圈在镀层脱落后更容易生锈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低碳交通是减少含碳物质的排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所以要通过考虑“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好处来分析;B、根据节能减排的内涵考虑;C、根据自行车轮胎的材料考虑;D、根据自行车钢圈镀层的作用考虑.
解答: 解:A、“能走不骑,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骑不坐,能坐不开”是指尽量的减少交通工具对空气的污染,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也就做到了低碳交通,故A说法正确;
B、由于化石燃料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所以要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少使用汽车,要求低碳交通也就达到了节能减排,故B说法正确;
C、自行车轮胎的材料是合成橡胶,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说法错误;
D、自行车钢圈镀层就是为了防止内部的钢圈生锈,隔绝空气,镀层脱落后与氧气直接接触,所以更容易生锈,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低碳交通的意义,知道自行车轮胎的材料和防止生锈的方法.
5.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考点: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分子中的原子构成考虑;
B、根据它们的溶解性考虑;
C、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考虑;
D、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考虑.
解答: 解: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故A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C说法错误;
D、CO2会使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
  C.原子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D.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考点: 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多变一的反应;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C、根据原子的构成考虑;D、根据碱溶液与碱性溶液的区别考虑.
解答: 解: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故B正确;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原子核内不一定含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C错;
D、pH>7的溶液可能是碱溶液也可能是显碱性的溶液,故D错.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按照化合反应的特点进行判断,知道原子的构成,了解pH>7的溶液可能是碱溶液也可能是显碱性的溶液.
7.证明汽水中含有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进行检验.
解答: 解:A、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氮气也能,故A错;
B、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很多,例如氧气、氮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B错;
C、振荡汽水瓶瓶子变瘪,出来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C错;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正确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二氧化碳的特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
  D.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CO会形成酸雨
考点: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解答;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 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正确;
B、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A正确;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C正确;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有毒,极易使人中毒,但不能形成酸雨,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是中考中的重要考点,二氧化碳的特性是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本考点综合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9.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注意长颈漏斗的位置、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中导管的位置、收集气体的方法等;
B、倾倒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C、过滤实验要考虑“一低二贴三靠”的原则;
D、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解答: 解:A、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防止了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内导管位置符合要求,利用气体密度大于空气,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图正确,故A正确;
B、倾倒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紧挨,防止液体流出;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瓶塞倒放,防止瓶塞被污染,从而污染药品,图示操作正确,故B正确;
C、过滤实验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 ( http: / / www.21cnjy.com )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故C正确;
D、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或俯视都会使读数不准确,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同学们掌握正确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方可正确实验,同学这类问题也是经常考查的问题.
10.下列化学实验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测量容器-量筒;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方法判断.
D、分离溶液中的固态物质可用过滤.
解答: 解:A、检验CO2是否收集满,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如用润湿的pH试纸测酸性pH偏大,测碱性pH偏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可以分离出液体中的固体,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四种气体中,占空气体积分数最大的是(填化学式,以下相同) N2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 O2 ;能与氧化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H2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 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CO2 .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置换反应及其应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四种气体某一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信息有:
(1)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按体积划分:氮气约占(4/5),氧气约占(1/5).
(2)氧气有助燃性,能使燃烧的木条燃烧更剧烈,能使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3)氢气具有还原性,能把金属氧化物还原成单质金属.
(4)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
解答: 解:(1)空气按体积划分:氮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他气体与杂质为0.03%;
(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其它的气体都不具备这种性质;
(3)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氢气与氧化铁反应生成单质铁和水,Fe2O3+3H22Fe+3H2O;
(4)二氧化碳与紫色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碳酸,H2O+CO2=H2CO3,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N2 O2 H2 CO2 CO2
点评: 此题的难度不大,但这几种常见气体的性质是经常书面考查的重点,说明平时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12.下面是某同学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对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
(1)对环境污染及治理方法连线正确的是 ABC .
A.减缓“温室效应”﹣﹣使用新型能源
B.防止水的污染﹣﹣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C.控制酸雨﹣﹣煤经过脱硫处理后再燃烧
(2)下列化学处理措施与解释不吻合的是 A .
A.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刚装修好的房间里放活性炭﹣﹣活性炭有吸附性
(3)对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不同
B.氯原子和氯离子﹣﹣质子数不同
C.CO和C02﹣﹣﹣﹣﹣分子构成不同
(4)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C .
A.甲烷、乙酸、葡萄糖、一氧化碳等属于有机物
B.淀粉、蛋白质、聚乙烯、蔗糖等属于有机高分子
C.食物的成份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 ( http: / / www.21cnjy.com )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
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常见气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用途;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1)运用环境污染和治理方式分析.
(2)运用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外界不能改变物质的着火点分析.
(3)运用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为氯离子,所以二者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分析.
(4)运用一氧化碳属无机物,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析.
解答: 解:(1)从环境污染和治理方式分析,都正确,故选ABC.
(2)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外界不能改变物质的着火点,故选A.
(3)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为氯离子,所以二者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故选B.
(4)一氧化碳属无机物,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选C.
点评: 本体考查了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综合性较强,知识点较多但突出了重点.
13.(2013 咸宁)如图,化学是一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室里现有高锰酸钾、大理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做“制取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氧化碳的实验”,反应的原理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选择仪器后,连接装置并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 .
(2)若补充一种玻璃仪器 酒精灯 (填仪器名称),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 ①③⑤⑦⑧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凡是制取气体的装置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根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收集方法确定收集装置,根据装置选择仪器,根据制取氧气原理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 解:(1)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凡是制取气体的装置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所以,选择仪器后,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由于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又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所以,除了用到酒精灯加热外,还用到试管、铁架台附铁夹、带导管的橡皮塞、水槽、集气瓶.反应的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故答为:(1)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的气密性;(2)酒精灯,①③⑤⑦⑧,2KMnO4K2MnO4+MnO2+O2↑.
点评: 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要看反应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这是化学实验和考题中的常见问题,同学们一定要记清.
14.如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 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 (任写一点);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 ( http: / / www.21cnjy.com )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
温室效应 (任写一点);
(3)人类降低空气中CO2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 植树造林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自编题目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 (1)根据图片信息中箭头的方向确定二氧化碳的来源途径回答.
(2)根据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回答.
(3)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最主要的是光合作用,我们能做的是植树造林.
解答: 解:(1)根据图片信息,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化石(或矿物)燃料燃烧和动植物呼吸等.
(2)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产生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
(3)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且植树造林是我们容易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
故答案为:(1)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等,合理即可);(2)温室效应(或温室效应的具体表现等均可);(3)植树造林(种草等均可).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同学们了解了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气体,就会做好此题.
15.二氧化碳不仅能产生温室效应,还能作化工原料.
(1)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天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 +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2H2O .
(2)膜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二氧化硅(SiO2)能用于制造CO2分离膜.CO2通过此膜后被氨水吸收(如图1所示),转化为可作氮肥的NH4HCO3.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4 .
②NH4HCO3固体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7.7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
(3)CO2形成的超临界CO2流体可用于从香 ( http: / / www.21cnjy.com )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如图2).
①香兰素由 C、H、O 3种元素组成.
②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是 物理 变化.
③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CO2、无水乙醇 .
考点: 二氧化碳的用途;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化学与能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根据天然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2)①根据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利用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计算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
②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3)①根据香兰素的化学式解答;
②根据题中信息解答;
③根据图示解答.
解答: 解:
(1)天然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H4 +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2H2O;
(2)①在二氧化硅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
由化学式为SiO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
x+(﹣2)×2=0
解得:x=+4;
②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7.7%.
(3)①香兰素含有C、H、O 3种元素;
②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③根据图示可知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O2,无水乙醇.
答案:
(1)CH4 +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2H2O;
(2)①+4;②17.7;
(3)①C,H,O;②物理;③CO2,无水乙醇.
点评: 本题考查化合价的计算,学生应熟悉常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素的化合价,尤其注意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并能用化合价计算的原则来进行计算.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6.在大自然中,CO2与O2能相互转换,以保持空气成分相对稳定.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 温室 效应.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XC6H12O6+6O2,则X的化学式为 H2O .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 (1)根据空气有组成回答前一空;根据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回答后一空.
(2)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回答.
解答: 解:(1)空气的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2)过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和氧气,方程式为6CO2+6H2OC6H12O6+6O2.
故答案为:(1)21%;温室;(2)H2O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同学们了解了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气体,就会做好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