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2化学研究些什么易错题练习(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2化学研究些什么易错题练习(word,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8-15 16:1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易错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关于化学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员、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
B.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
C.你的身体就是你摄入的化学物质做成的
D.看不见的东西都不属于化学物质
2.下列对“化学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化学物质就是有毒有害的物质
B.食品中填加化学物质一定对人体有害
C.化学物质绝对无毒无害
D.化学物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但有些化学物质给我们带来灾难
3.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4.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
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5.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  )
A.均匀地变黑 B.放置在焰心部分烧黑最严重
C.放置在内焰部分烧黑最严重 D.放置在外焰部分烧黑最严重
6.下列描述属于随机事件的是(  )
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不会发生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D.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7.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的过程是生成新物质和释放能量的过程
B.组成物质的元素是有限的,但有限的元素可以形成多样性的物质
C.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控制燃烧
D.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8.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D.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9.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助燃性 B.挥发性 C.氧化性 D.可燃性
10.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煤气中毒 C.冰山融化 D.酸雨侵蚀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1)       叫做物理变化,      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
(2)       叫做化学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
(3)下列叙述中,      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钢铁生锈 ③电灯通电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12.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      、      、      以及      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13.      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本质特征是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      、      、      等现象发生,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14.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能源,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分子而得到氢所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      .
(2)环境问题      .
(3)能源问题      .
(4)粮食问题      .
15.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      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点燃蜡烛后,把一只干净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燃烧后生成了      ;石蜡燃烧后还生成      ,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6.2012年5月30日,国务院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涉及到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
(1)在以下研究领域中,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填序号)
A、研制新型航空材料 B、合成药物
C、将废旧塑料变为汽车燃料 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
(2)纳米材料石墨烯可以帮 ( http: / / www.21cnjy.com )助科学家实现“太空电梯”缆线的构想,金刚石、石墨、石墨烯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请你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一条即可)      .
1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伴随发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发生.请举出四个不同反应伴随的不同现象,说明物质已发生了化学变化.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易错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关于化学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员、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
B.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
C.你的身体就是你摄入的化学物质做成的
D.看不见的东西都不属于化学物质
考点: 化学的研究领域.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B、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C、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
D、世界上的物质包括看的见和看不见的都是化学物质.
解答: 解: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绿茵场上的足球运动员、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故A正确;
B、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故B正确;
C、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我们摄入的物质也不例外,故C正确;
D、世界上的物质包括看的见和看不见的都是化学物质,如空气,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2.下列对“化学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化学物质就是有毒有害的物质
B.食品中填加化学物质一定对人体有害
C.化学物质绝对无毒无害
D.化学物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但有些化学物质给我们带来灾难
考点: 化学的研究领域.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化学物质的用途和是否有害来分析判断本题.
解答: 解
:化学物质用途很广,广泛用于生活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中,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物质,有的物质对人体有好处例如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等,有的物质有毒对人体有害处,例如甲醛等,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关键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故选D.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任何物质的两面性,要知道物质的有利一面,尽量发挥出它的优点.
 
3.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考点: 化学的研究领域.
专题: 生活实际型.
分析: 根据化学研究的对象考虑本题,知道化学是学什么的,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解答: 解: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所以A、C、D都是化学研究的领域,而B是与物理科学有关的.
故选B.
点评: 熟记化学研究的对象,知道学习了化学后,我们能干什么,如何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
 
4.下列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为三层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逐渐变短
D.生成了气体二氧化碳
考点: 蜡烛燃烧实验.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蜡烛火焰的结构、以及燃烧可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对四个选项做出判断.
A、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
B、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C、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
D、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观察不到.
解答: 解:A、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这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故A选项的说法正确;
B、蜡烛燃烧可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故B选项的说法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它们都散到空气中,我们看到蜡烛在逐渐变小.故C选项的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可以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观察不到.故D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与蜡烛燃烧的相关问题,看似简单,却容易出错,特别是D选项.这就要求同学们一定要细心做题.
 
5.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  )
A.均匀地变黑 B.放置在焰心部分烧黑最严重
C.放置在内焰部分烧黑最严重 D.放置在外焰部分烧黑最严重
考点: 蜡烛燃烧实验.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根据酒精灯火焰的分层和外焰温度最高解答.
解答: 解:酒精灯灯焰分焰心、内焰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外焰三个部分,由于三层火焰的温度不同,如果把火柴梗放入火焰中,它被烧的程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外焰温度最高,放置在外焰部分烧黑最严重.外焰与氧的接触面积最大,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
答案:D
点评: 了解酒精灯火焰的分层情况,知道如何正确的使用酒精灯.
 
6.下列描述属于随机事件的是(  )
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不会发生改变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D.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考点: 物理变化的特点;化学反应的实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A、根据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考虑;
B、根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考虑;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D、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也可能不发生爆炸考虑.
解答: 解:A、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不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距离,所以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故A不属于随机事件,故A错;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粒子,不会发生改变,故B不属于随机事件;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C不属于随机事件;
D、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也可能不发生爆炸,必须在爆炸极限之内,且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放出大量气体,才能发生爆炸,故D属于随机事件.
故D正确.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道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距离,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
 
7.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的过程是生成新物质和释放能量的过程
B.组成物质的元素是有限的,但有限的元素可以形成多样性的物质
C.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控制燃烧
D.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考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物质的元素组成;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对于化学观念或认识应从物质、能量、组成、反应条件、运动形式等几个方面考虑.
解答: 解:A、化学反应的过程是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并伴随能量的变化,吸收或释放能量,故A错误;
B、据统计构成物质的元素只有100多种,而构成的物质却有3千多万种,故B正确;
C、反应条件是化学反应的基础,控制反应条件就能控制反应的进行,故C正确;
D、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中的最外层电子数,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该题多方面对化学进行考查,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化学变化,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8.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D.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考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C、常见的带电的粒子有离子、质子、电子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分析.
解答: 解: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律,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10g水变为10g水蒸气,故选项推理错误.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D、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例如,纯碱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纯碱是一种盐,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化合物的特征、常见的带电的粒子、燃烧的概念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助燃性 B.挥发性 C.氧化性 D.可燃性
考点: 物理变化的特点.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质的性质上要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把握其实质才能准确加以区分.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化学稳定性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呈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等.其区别主要在于: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可以呈现出来,化学性质是一定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呈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 解:A、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10.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煤气中毒 C.冰山融化 D.酸雨侵蚀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属于变化,故A错;
B、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错;
C、冰山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酸雨侵蚀是酸雨中的酸与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腐蚀物质,故D错.
故选C.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1)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叫做物理变化, 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有新的物质生成 ,
(2)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叫做化学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叫做物理性质
(3)下列叙述中, ③④ 是物理变化, ②⑤⑥ 是化学变化; ⑧ 是物理性质, ①⑦ 是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钢铁生锈 ③电灯通电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考点: 物理变化的特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1)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解答;
(2)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3)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1)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2)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3)
①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性质;
②钢铁生锈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③灯通电发光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④冰雪融化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⑤煤气燃烧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⑥铜器上出现铜绿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⑦镁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是物质的颜色、状态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答案:
(1)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的物质生成
(2)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3)③④②⑤⑥⑧①⑦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两种性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面的知识.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及举例,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12.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 组成 、 结构 、 性质 以及 变化规律 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考点: 化学的研究领域.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根据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化学的用途和研究的内容来回答本题.
解答: 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
故答案为: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点评: 熟记化学研究的内容,知道学习了化学后能研究哪些方面,如何才能使化学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13. 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有其他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 颜色改变 、 放出气体 、 生成沉淀 等现象发生,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考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故答案为: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点评: 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14.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能源,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分子而得到氢所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 ②⑤ .
(2)环境问题 ④⑥⑧ .
(3)能源问题 ③④⑦ .
(4)粮食问题 ① .
考点: 化学的研究领域.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
分析: (1)根据健康问题涉及的内容判断.
(2)根据环境问题涉及的内容判断.
(3)根据能源问题涉及的内容判断.
(4)根据粮食问题涉及的内容判断.
解答: 解:(1)健康问题涉及的内容包 ( http: / / www.21cnjy.com )括六大营养素或化学元素与健康的关系、食品安全、服药治病等,②新型药品的开发有利于治疗疾病,保障人体健康,所以正确;⑤研制人造血管,利用治疗血管病,所以正确.
(2)环境问题主要指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 ( http: / / www.21cnjy.com )污染等方面,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可防止白色污染,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是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可防止水污染,所以都是环境问题.
(3)能源问题主要指能源的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和利用,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可间接减少能源的消耗,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分子而得到氢所得到氢气作为燃料,是新能源开发问题,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可以节约电能,所以都是能源问题.
(4)粮食问题主要涉及农药化肥的施用和生产,①高效化肥的合成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所以正确.
故答案为:(1)②⑤;(2)④⑥⑧;(3)③④⑦;(4)①.
点评: 了解化学研究的领域或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反映中考的方向.
 
15.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小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 a 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点燃蜡烛后,把一只干净干燥的烧杯 ( http: / / www.21cnjy.com )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燃烧后生成了 水 ;石蜡燃烧后还生成 二氧化碳 ,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 蜡烛燃烧实验.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1)根据蜡烛能浮在水面上,比较蜡烛和水的密度;
(2)根据温度越高,火柴梗易被炭化分析;
(3)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分析.
解答: 解:
(1)由于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由于温度越高,火柴梗易被炭化.所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由题意可知,由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由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
(1)小;
(2)a;
(3)水;二氧化碳.
点评: 本题主要测试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石蜡的性质的了解,如果学生了解石蜡的成分,并能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就能正确解答.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6.2012年5月30日,国务院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涉及到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
(1)在以下研究领域中,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D (填序号)
A、研制新型航空材料 B、合成药物
C、将废旧塑料变为汽车燃料 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
(2)纳米材料石墨烯可以帮助科学家实现“太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梯”缆线的构想,金刚石、石墨、石墨烯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请你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一条即可) 可燃性或还原性 .
考点: 化学的研究领域;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1)根据化学研究的对象考虑本题,知道化学是学什么的;(2)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考虑.
解答: 解:(1)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研制新型航空材料、合成药物、将废旧塑料变为汽车燃料都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属于地理和物理研究的内容;
(2)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与碳单质相似:具有还原性,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①D ②可燃性或还原性
点评: 熟记化学研究的对象,知道学习了化学后,我们能干什么,如何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了解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伴随发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发生.请举出四个不同反应伴随的不同现象,说明物质已发生了化学变化.
考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一般来说,发光、放热往往会同时发生,然后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举出相应的实例.
解答: 解:根据题目要求,只要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如:
(1)镁带的燃烧,主要现象为: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
(2)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主要现象为:石灰石表面有气泡冒出;
(3)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蓝色的沉淀;
(4)铁和硫酸铜反应铁的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
故答案为:(1)镁带的燃烧 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
(2)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石灰石表面有气泡冒出;
(3)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产生蓝色的沉淀;
(4)铁和硫酸铜反应 铁的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
点评: 通过反应现象可以来推断该反应的本质;反过来通过反应本质也可以推断其反应现象.利用反应本质与反应现象之间的联系来解答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