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议论文综合训练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品读经典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涵养几分静气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 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 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真题再现】 解开缚心的绳索
【老泥解析】“缚心的绳索”首先要转化为具体的内容,或许是物质的欲望,车子、票子、房子;或许是精神的桎梏,位子、面子。由此看来,最束缚我们手脚的莫过于名利了。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会让我们身心疲惫。有时候,生命前行的时候,我们学会着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唯有内心是否的愉悦,身体是否健康才是生命的第一要义,所以,不放给自己减负,为自己解开缚心的绳索。哪怕为生命留白也好,明代学者洪应明在《菜根谭》里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赵朴初也在他的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对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缚心的绳索,或许是读书的功利,成长的烦恼,学习的压力,父母的期待,同伴的攀比,思维的禁锢,传统观念的束缚……我们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一件事写自己面对怎样的束缚,有什么苦恼,写出心里感受。然后写自己用什么途径解开这个“缚心的绳索”的,要具体写想放手的纠结,心里感受,然后写放手后的感受,形成对比,最后总结,解开心中那些“绳索”后的感慨。
写议论文,首先要开宗明义,观点明确,论据要充分佐证自己的观点,举例后要用几句话回扣自己的观点。写作时可以把写作调理设置得清晰一些,这样便于自己的发挥。
解开缚心的绳索
“我从灵魂深处感到,一定要反叛一切,走我自己的路。”先哲惠特曼窥探人的心灵,从内心深处发出一声呐喊。——题记
盆景在园丁刀斧的修剪和白绫的束缚下,固然可以修成玲珑的身段,但在刺骨的疼痛中却磨蚀了青松的挺拔和清高,蜕去了野草的坚韧与倔强!
面对此景,我们能否感知那缚心的绳索已将我们的心束得面目全非了呢?对此,我们应该如何?
自人类诞生起,上帝就将我们置于一个深受各种束缚的世界,但只要挥舞锋利的宝剑,斩断缚心的绳索,就能活出精彩的人生!让我们的视线穿透历史,将前人挥利剑斩缚绳的伟身影渐渐放大吧。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向往着自然的圣洁,羡慕着田园的淡泊,一位贤人走出了“尘网”和“樊笼”,走向了自然和田园。于是,历史的长河便又汇入了一股清泉,历史的长廊便又增添了一幅画卷。陶潜,他摆脱尘世的羁绊,斩断世俗的功名利禄,他的人生多超然!
好一位斩断名利绳索的田园诗人!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曾经有过的抱负与志向在朝臣的排挤中化为乌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他的心饱受煎熬。他该如何?沉沦还是淡泊?他选择了后者。于是,苏东坡走出了迷茫,走出了泥沼。“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挣脱了政坛的尔虞我诈,他“一蓑烟雨任平生”,以满腔的豪情高唱“大江东去”,成就了他的旷达!
好一位斩断欲望绳索的豪放词人!
——走在改革道路的最前方,斩断教条主义的观念,开创中国建设新局面,他——邓小平,向全世界展现出一位“东方矮个子”的睿智。东方明珠像一枚待发的火箭,矗立于黄浦江畔,她是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见证!中关村宛如一座拔地而起的丰碑,坐落在祖国心脏,她是祖国未来腾飞的标志!这是邓小平斩断传统思维创造的奇迹!
好一位斩断盲从与迷信绳索的改革巨人!
掩上历史的书页,展望当今蓬勃发展的世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斩断那些缚心的绳索。人类的进步与文明同样如此!
找回迷失的自我,让人类进步的长河永远奔腾!
斩断缚心的绳索,让人类文明的画卷更加绚丽!
解开缚心的绳索
生活就像一潭潋滟的清泉,也会零落着泥与枯枝;生活就像一场醉人的春梦,其中不乏恼人的梦魇。
生活纷纷繁繁,工作的压力、学习的烦恼、梦想的毁灭、欲望的破产种种的不如意都使我们的心灵背上沉沉的重担,其实,真正压抑我们,束缚我们的不是生活的网,而是我们自己封闭、保守的心。它总是用蛛丝般黏重的忧思束缚着我们,使我们尘封在厚重的茧中,触不到明媚的阳光。
我们需要破茧而飞,在生活的阳光中吸取养分。其实破茧并不困难,只要我们正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勇于接受自己的命运。可惜有太多的人用一生追寻破茧的哲学,却被窒息在茧中。苏格拉底甘饮毒酒,尼采神经错乱,海德格尔身败名裂,毕达哥拉斯执着于戒律而被杀,大哲学家们总在试图寻找生命的意义,想走出纷繁生活的牢笼,撞得头破血流而乐此不疲。可他们脱离了生活本身,追求的思想太深太玄太空,恰恰束缚了他们的心。这就如中国传统的所谓虚静恬淡、逍遥无为的“审美人生”,这其实是孱弱、萎缩、封闭的,是对本应担当的命运的逃避,逃避者必然囚禁于自身。
我们需要破茧而飞,在幽闭的港湾中依然活出大海般广博的胸怀。生活的不完美恰恰可以反衬人性的完美,我们不需要生活本身的明朗开阔与一马平川,而需要海纳百川、神定气足、宠辱不惊的博大心胸。同生活斤斤计较的人终究走不出生活的圈。很喜欢海子的那几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惋惜他没有履行诺言,破不了生活的茧,最终做了铁轨下的幽魂。很喜欢张爱玲的那一句“生活是一袭华美的长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但惋惜她只看到了长袍上的虱子,却不懂得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很喜欢三毛总用“大胡子”形容她的荷西,那么单纯、满足、幸福,但惋惜她把荷西的死看作她幸福生活的完结而失去生的勇气,用丝袜带走了一个幽怨的灵魂,也带走了她恬美清丽的文字。没有大海般博大的胸怀,就算躺在大海的位置,也没有灵性,而是一汪死水。
破茧而飞,才能摆脱世俗生活的束缚与纷扰,但破茧不是逃避生活,而是要从生活中吸取养分,保持心的辽阔,在生活这片沃土上孕育广袤的心灵原野,享受破茧后更高原的空间!
解开缚心的绳索
牛,被绳子束缚在木桩上,不得自由;
心,被名利束缚在俗世中,失去自由。
牛是不幸的。对着眼前葱绿的嫩草,它却不能大快朵颐,只能望草兴叹。那根可怕的绳子剥夺了它享受美餐的机会,限制了它的活动范围,使它囿于那个以绳长为半径的圆中,不能追求广阔自由的草原。可是它有什么办法呢?那根绳子实在太结实了,它不能挣脱,尽管它的内心是如此渴望自由。
人是幸运的。虽然也有许多人的心灵也被名利之绳束缚,被囚禁于一方混浊的天地,可他们完全可以用利剑斩断名利之绳,让心灵重获自由。他们比牛幸运多了。
可是,有些人不仅不将那根名利之绳当作一种束缚,反而误以为那是他们头上的光环,这些人实在可悲。江淹,一代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文思就像江河水一样奔流不息,但结果呢?盛名这根绳子束缚了他的心灵,使他的文思之河断流了。江郎才尽,不能不令人扼腕长叹:“黯然销魂者,惟名而已。”名利之绳也同样捆绑着人们的心灵。蔡京,原本是王安石在熙宁变法中一手提拔的青年才俊,他有理想,有抱负,携安邦济世之心,怀经天纬地之才,若不是最后被利之绳束缚了心灵,历史书上就不会是奸臣蔡京,而是文学巨匠蔡京,一代名臣蔡京了。
名和利,其实只是红尘俗世中的灰尘,一旦心灵沾上了它,就会失去自身的光泽。名和利又是绳索,将人的心灵囚禁的绳索。要想获得心灵的自由,我们要用淡泊之剑斩断它,让心灵驰骋于自由的天空。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太多太多的名利纠缠心灵,心灵又怎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可是,能果断地斩断名利之绳,追求淡泊自由的生活,世间几人能够?
当诸葛亮抛下“智囊”盛名,将要撒手人寰时,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写下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格言,留给儿子,告诫儿子,一定要斩断名利之绳。
王维经历人生起起落落之后,选择了在辋川安享晚年,潜心修佛,过着“安禅制毒龙”的生活,他明白了:名利之绳实在是害人之物,不如早早斩断为妙。
牛因绳的束缚而失去了在辽阔草原奔跑的自由;
心不要因名利之绳的束缚而迷失在俗世中,放弃畅游世界的梦想。
快快斩断名利之绳,解放我们的心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