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1 水中的动物-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讲课件(苏科版)(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10.1 水中的动物-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讲课件(苏科版)(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26 18:1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水中的动物
一、多姿多彩的水中动物
腔肠动物
哺乳动物
鱼类
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
两栖动物
他们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呢?
一、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一、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体形
纺锤形
身体
头、躯干、尾三部分。
体色
背面深灰色,腹面白色
体表
有鳞片,鳞片上有黏液
侧线
两侧各一
鱼鳍
胸鳍、腹鳍各一对,背鳍、臀鳍、尾鳍各一个
二、探究“鱼鳍在运动中的作用”
包裹尾巴
捆住背鳍
二、做出假设
三、制定计划
一、提出问题
鱼鳍在其运动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鱼鳍在其运动过程中有作用;
鱼鳍在其运动过程中没有作用。
1、取3条同样规格的鱼;
2、将一条鱼的尾鳍包裹住,一条鱼的背鳍包裹住,另一条鱼不做处理;
3、将三条鱼放入水中观察 。
四、实施计划
五、得出结论
1、经过A处理过的鱼放回水中后,观察到的现象是鱼运动缓慢,且方向不稳。
2、经B处理过的鱼放回水中后,观察到鱼体会失去平衡。
3、不做处理的鱼,运动自如
鱼鳍具有维持平衡,控制方向的作用。
三、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内部特征
呼吸:用鳃呼吸
鳔:调节身体在水中的位置
鲫鱼 形态结构 与水中生活的适应性
体形
体色
体表
感觉
呼吸
运动
其他
呈纺锤形
背黑(深)腹白(浅)
覆盖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
侧线
用鳃呼吸
保持平衡,控制方向

胸鳍和腹鳍各1对,背鳍、
臀鳍、尾鳍各1个
小结: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减少运动时的阻力
保护色
保护、润滑,减少阻力
感知水流、速度,测定方位
水中气体交换
调节身体在水中的位置
刺鲀
形形色色的鱼类
蝴蝶鱼
鲐鱼
箱鲀
海马
鳗鲡
海龙
松球鱼
4、体表有鳞片,能分泌黏液
小结: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1、终生生活在水中
2、鳍是主要的运动器官
3、用鳃呼吸
四、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
混合放养
充分利用水域的立体空间和各种天然饵料,达到高产的目的
自古以来珍珠就是人们喜爱的装饰品,你知道晶莹剔透的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吗?
珍珠的形成
一、观察河蚌
斧足
贝壳
前闭壳肌
后闭壳肌
珍珠层
斧足

外套膜
二、总结
体表有外套膜,分泌石灰质形成贝壳
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
呼吸:鳃
运动:斧足
前端有口,滤食食物
软体动物的特征
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
身体柔软
呼吸:鳃
体表有外套膜,分泌石灰质形成贝壳
节肢动物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腔肠动物
海葵
水螅
水母
珊瑚虫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
刺细胞,有口无肛
扁形动物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负扁平,
有口无肛
蛔虫
钩虫
线虫
丝虫
线形动物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
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蚯蚓
沙蚕
环节动物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
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动物类群 特征 种类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水螅、海蜇、海葵、
水母、珊瑚虫
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
刺细胞,有口无肛
涡虫、血吸虫、绦虫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
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蛔虫、钩虫、线虫、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
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蚯蚓、沙蚕、
身体柔软,体表有外套膜,大
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蜗牛、扇贝、乌贼、
鱿鱼、螺蛳、章鱼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
附肢都分节
蜜蜂、蝗虫、蝴蝶、
蜻蜓、蜘蛛、虾
无脊椎动物分类
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负扁平,
有口无肛
拓展延伸:两栖动物
蝾螈
大鲵——娃娃鱼
两栖动物:青蛙、大鲵、蝾螈
拓展延伸:脊椎动物分类
哺乳动物:鲸、海豚、海狮
鱼类:鲫鱼、鲨鱼、海马
(幼体用腮呼吸,成体用肺呼吸)
(幼体用腮呼吸,成体用肺呼吸)
(用肺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