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质量监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质量监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6 17:39:08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质量监测
语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
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
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
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
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自然科学和哲
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及其紧密的内在联系。
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及其规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
维现象及其规律,二者在本质上都是科学。自然科学通过理论进步和技术发明来掌握和支
配自然力,代表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力
量。哲学社会科学则提供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对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
与自然关系等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引,为社会正常运行提供理论和社会思想支撑。
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交融互促、互为支撑。从现代科学理论发展趋势看,其呈现
出学科分化细化和学科交叉融合相并行的趋势,越是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自然科学和哲
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越是水乳交融。从实践层面看,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必须通过人
们的社会结合和社会交往、通过劳动的有序组织和管理、通过市场的转化和交换来实现,
而这些领域必须依赖于哲学社会科学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
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二者同等重要。当然,由于研
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哲学社会科学有着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独特优势,特
别是在社会发展方向指引、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社会制度模式变迁、社会行为规范、社会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心理疏导等方面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
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种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摘编自杜飞进《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规律的深刻把握》)
材料二:
哲学是科学的源泉。现代科学的前身就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之后相当长时间内,科
学家都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牛顿的伟大著作命名为《自然哲学之数学
原理》:拉马克的《动物学哲学》包含了进化思想的萌芽;道尔顿在其《化学哲学新体系》
中莫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古希腊哲学家对浩渺星空的好奇和惊异、对宇宙本质问题的痴
迷和热情、对思想穷根究底的辩驳和拷问、对逻辑与理性的推崇和赞赏,为现代科学传统
注入了最深层的精神内核。
哲学往往是革命性科学思想的助产士。科学研究不只是观察、实验和计算,而且还需
要一整套概念和思想的支挥。已有的科学概念和思想,既是一段时期内科学进步的探照灯,
又构成了对这一时期科学家的约束和限制。按照许多科学史家的看法,科学的发展是常规
科学和科学革命交替的过程。在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主要是在既有的范式下解决各种问
题,他们的工作似乎与哲学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在科学革命阶段,科学共同体需要建立新
的范式,需要用新的概念之网来重新整理科学事实。而科学概念和思想的变革,有赖于科
学家完成思维上的自我超越,这时候必然会涉及到哲学上的争论,必然会在哲学思想中寻
求灵感,而这构成了科学发展的动力。以牛顿力学的建立为代表的第一次科学革命,以相
对论、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第二次科学革命,都有新的哲学思想的催化作用。
从人类的知识系统来说,从人类探索自然真理的过程来说,科学和哲学是交融互促、
互为支撑的。如果把科学知识比作一个圆盘,圆盘的边缘是观察实验获得的经验知识,从
边缘往里是科学中的理论知识,圆盘的中央则是有关自然的基本哲学观,点。任何科学理论
的内核,都带有某些哲学预设。科学的发展往往会带来哲学观念上的变化,而哲学思想的
变革也会为科学的洞见提供广阔的思想空间。可以这样来说,缺乏哲学的科学是盲目的,
而缺乏科学的哲学是空洞的。正是科学和哲学的相互激荡,使得人类的思想一次一次突破
和超越自我,造就了人类文明的辉煌。
当代科学的发展正酝酿着巨大的突破,我们正在进入对宇宙、生命、意识的认识的深
处,这直接关联着众多重大哲学问题,比如数学的基础和本性问题、量子理论中的本体论
问题、复杂性科学中的演生论问题、认知科学中的心身关系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有助于人类抓住构成历史上罕见的重大挑战和革命性转变的契机,理解和改造世界、促进
自身文明的发展。这些问题的澄清和解决,需要科学与哲学联手推进。
笛卡尔、莱布尼兹时代那种科学与哲学紧密结盟的时代已悄然复归。未来的科学革命,
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激发和引导;而哲学方法和思想的变革,也离不开科学的批判与滋养。
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呼唤科学与哲学建立新型的、更加紧密的结盟。中国的科学发展要实
现阶段性跨越,就必须紧扣科学前沿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开拓和创新,而不能只是在已建立
的概念体系和研究路径上跟踪国际上的工作。
(摘编自白春礼《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高三语文第2页共8页2024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质量监测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D
2.(3分)A
3.(3分)B
4.(4分)①历史维度;②科学发展的动力;③人类的知识系统、人类探索自然真理的过程;④实践层面。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第③点如答成“现代科学理论发展趋势”也可。
5.(6分)①将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作了形象化表达,浅显易懂;②“源泉”指出了科学发端于哲学;③“助产士”指出了哲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有其独立性;④“圆盘”明确了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内核与外延之间的关系。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A
7.(3分)C
8.(4分)①交代了营长的结局,照应前文,使小说情节完整;②刻板的军纪违背了战场规律,强化了营长命运的悲剧色彩;③用营长受死抨击友军专横暴戾无情的军纪;④暗颂新四军的“新天地”;⑤叙述语言克制,却蕴含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耐人寻味。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1分;给满4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①借助战场态势的烘托和营长的独白,表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②通过是否枪毙侦察兵、外貌典型特征、与新四军司令官谈话等细节,塑造了他多面立体的军人形象;③想留在新四军最终又回到原部队接受惩罚,表现营长看到抗战的希望以及自己遵从军令的决绝。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DG
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给分。
11.(3分)A
12.(3分)C
13.(8分)
(1)皖县田地肥美,如果稻禾一旦成熟收割,魏军必定扩充兵员。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收熟”“增”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贫困的生活,低贱的地位让人难以忍受,如果侥幸立功,就可以得到荣华富贵。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贱”“脱误”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3分)示例:①孙权合并士卒,吕蒙知晓原因是“兵少而用薄”,而“用薄”是关键,所以赊账改换装备;②谢奇屯皖田乡,吕蒙知晓出其不意是关键,所以采用袭击之术;③攻打皖,速战速决是关键,所以建议精锐推进攻击。
评分参考:答对任意一点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B(应该是没有“感梧桐”的心。)
16.(6分)①“老去狂犹在”直抒胸臆;②年年此夜醉倒歌呼,表明自己狂放不已;③词人说自己借着月光到了月亮上,以奇崛的想象表明自己年老心未老的豪放心态。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1)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2)如在昨日 令人长号不自禁
(3)示例一:臣闻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示例二: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示例三: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示例四: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能顺木之天……
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18.(3分)示例: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夏天有着如此一份独特的爱怜,却说不出来。
评分参考:修改正确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3分)①用排比句式多角度表现静谧:没有风,没有他人,没有蝉鸣;②通过想象形成对比,突出了静谧的内涵。
评分参考:答到一点给2分,答到两点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4分)①“静、美、柔”写出了夏日的特点,由这些特点生发感受;②“静静的、美美的、柔柔的”语气舒缓,写出了感受的过程,情感程度更深。
评分参考:答到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21.(6分)示例:①第七代才会完全消失;②其细胞内铁元素含量的高低;③细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较差。
评分参考: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4分)含义:“曾孙”专指细菌的第三代;“父辈”泛指这一代细菌之前的某几代。效果:通过打比方让说明的事理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
评分参考:含义2分,效果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具有刚健威武的雄姿、勇猛无畏的气概、福泽四海的情怀、强大无比的力量,而马则是任劳任怨和忠诚的象征;龙与马结合在一起则构成了龙马精神。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需要这种精神。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
1.作文题解读
这是一道话题体的作文题。
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话由三个分句组成,第一个分句揭示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的特征,第二个分句揭示了马的象征意义,两句话合起来则指向第三个分句龙马精神的内涵。第二句话强调龙马精神的不可或缺,这是本写作题的题旨,涉及到个人或群体、龙马精神三个概念,形成了需要的关系。个人或群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龙马精神,是要着力思考的地方。
从龙马精神的内涵看,勇猛无畏指向困难挫折,福泽四海指向为他人而不仅仅是为自己谋取幸福,强大无比指向不可战胜,从气概到情怀到力量,是由内而外的逻辑呈现;任劳任怨是一种态度,忠诚是一种品质,为什么会任劳任怨,对谁忠诚,都需要考生关注历史,关注现实,思考时代责任和使命担当。
本写作题贴近考生实际,引导考生要将雄姿、气概、情怀、力量、态度、品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立足社会他人,明确努力的方向,任劳任怨,表现出不可战胜的力量。话题内容明确,审题立意简易,便于考生思考,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本文题写作范围比较宽泛,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龙马精神,“什么样的情况”指向多个层面,也指向各行各业,但切忌泛泛而谈,空而无当。
2.写作注意点
本写作题虽然审题立意简易,但也容易将“龙马精神”打包处理。有龙马精神的内涵揭示,有内涵适用的事例(场景),才是最切合题意的。有龙马精神,无内涵揭示,不完全符合题意;龙马精神的内涵与事例不完全吻合,也不完全符合题意;龙马精神只是标签,所写事例没有一点内涵的影子,显然不符合题意。
即使揭示了龙马精神的内涵,也有内涵适用的事例(场景),也要注意三看:是否有真情实感、是否有逻辑关联、是否有思维深度。同时关注语言应用能力,多角度考察考生文章中词语的丰富性、句式的多样性、语法的正确性、修辞的生动性、逻辑的严谨性。避免只根据是否符合题意确定等级。
明确文体体现出对文体意识的强化。这意味着考生虽然可以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最擅长的写作形式,但无论选择何种文体均应符合相应的文体特征。
二、评分
(一)判分原则
作文阅卷要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综合衡量,精准量分。
需注意的是:若出现具有个性化文体样式的作文,如杂文、剧本、故事新编等,只要形式、内容均恰当,要敢打高分。
(二)评分等级
本次评分为七等。一等55~60,二等51~54,三等46~50,四等41~45,五等36~40,六等26~35,七等0~25。
评分参考量表
七等 审题立意 语言表达 具体特征
一等55~60 审题精准,立意深刻新颖,有见识 语言有特色,言近旨远、言简意丰 充分体现题意,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文章有灵气,角度选择恰当,结构精巧独特。侧重议论的,能紧扣主题形成独到的观点,有层次展开,例证和议论精准、灵动、深刻,情理相融,思维品质突出。侧重叙述的,感情真挚,能选择个性化的细节巧妙表现主旨,有独到的构思、鲜活的语言,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二等51~54 审题准确,立意清晰 语言通畅、连贯、得体,言能尽意 能体现题意,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文章有亮点,层次清楚。侧重议论的,观点正确,角度恰当,说理透彻,有逻辑性。侧重叙述的,能聚焦某一现象,主旨明确,有生活气息,有形象和意境。
三等46~50 审题比较准确,立意比较清楚 语言通顺,言能达意 能体现题意的主要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思路清晰,思路清楚。侧重议论的,观点正确,用例正确,说理清晰。侧重叙述的,主旨明确,叙事完整。
四等41~45 审题基本准确,立意基本清楚 语言比较通顺,偶有不规范、不准确 基本上能体现题意的主体内涵。侧重议论的,观点大致成立,论证不够有力。侧重叙述的,主旨大致明确,叙事基本完整。
五等36~40 审题不够完整,立意不够清晰 语言不够通顺,表达不够规范和准确 可以体现题意。侧重议论的,观点不够准确,论证薄弱。侧重叙述的,主旨不特别明确,叙事不够完整。
六等26~35 貌合神离 语言不通畅,多有语病、标点等硬伤 貌似贴合题意,实则内容与题目主旨无关,文体不够清晰,不能够通过文章表达题目内涵。
七等0~25 自说自话 语言粗俗低劣 全然不顾题目要求
(三)评分提示
1.考生能揭示“龙马精神”的内涵,并提及个人或群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龙马精神,有自己的感受,可在四等及以上酌情赋分。
2.考生能揭示“龙马精神”的内涵,围绕个人或群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龙马精神进行论述,有一定的逻辑性,可在三等酌情赋分。
3.考生能揭示“龙马精神”的内涵,且对内涵有较全面的表述,或对内涵在全面表述的基础上能突出重点,围绕个人或群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龙马精神进行论述,并有自己个性化解读,有独到的人生感悟,逻辑性强,则在二等以上赋分。
4.考生无视材料,另起炉灶,不能体现“龙马精神”所包含的内涵,则赋分不高于30分。
5.对角度精当、见解独特、思想深刻、结构精巧、有文采、有意蕴的作文,应敢打高分。
(四)个案处理
1.经“查重”,确认抄袭的,其中二分之一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23分;三分之二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1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5分。
2.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3.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0分(不满100字,0~4分;200字左右,5~8分;300字左右,9~15分;400字左右,16~25分;500字左右,26~35分;600字左右,36~40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4.游戏考试、游戏人生、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35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17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8分;政治倾向有问题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5.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6.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