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6 17:2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 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
2. 正确评价文天祥的抗元斗争,体会文天祥的精神情怀。
1.蒙古族的兴起。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年,   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     。
(2)蒙古灭西夏与金:   年,蒙古灭西夏;   年,蒙古灭金。金朝灭亡后,   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2.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1)元朝的建立:1260年,   继承汗位。   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1272年定都于   。
1206
铁木真
成吉思汗
1227
1234
南宋
忽必烈
1271
大都
  (2)元朝的统一:    年,元军占领    ,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    等人继续抗元。    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政权并立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276
临安
文天祥
1279
元朝的大一统,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政权并立局面,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大大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密切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总之,元朝的统一使疆域扩大、社会安定,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促进了民族的大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探究:如何评价元朝的统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13世纪上半叶,一个让全世界都震惊的草原游牧帝国跃出历史地平线,之后横扫亚欧大陆。这个“草原游牧帝国”的缔造者是(  )
A. 成吉思汗    B. 阿保机  
C. 阿骨打     D. 努尔哈赤
答案:A
2.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下面是某同学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人物是(  )
A. 孝文帝、阿骨打、铁木真、忽必烈 B. 孝文帝、铁木真、阿骨打、忽必烈
C. 阿骨打、孝文帝、忽必烈、铁木真 D. 阿骨打、孝文帝、铁木真、忽必烈
答案:A
解析: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人迁到中原,之后推行汉化措施,穿汉服,用汉姓,与汉人联姻;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颁行女真文字,起兵抗辽。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完成全国统一。故选A。
3.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案上摆着《伤寒杂病论》《资治通鉴》  
B. 蒙古军队进攻辽、西夏时使用突火枪
C. 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  
D. 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
答案:D
解析: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所以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是不符合史实的,故选D。
4.★★ 下列政权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唐灭亡后,先出现五代十国,接着出现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和元。
5.★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空白框①②③④处应分别是(  )
A. 夏、春秋、三国、元    B. 隋、春秋、东周、宋
C. 夏、东周、唐、西夏    D. 夏、春秋、隋、元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朝代更替顺序是: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周分西周与东周,东周又分春秋与战国。故选A。
6. ★★下图是宋元时期政治形势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 辽、金、元 
B. 金、元、辽 
C. 元、辽、金 
D. 辽、元、金
答案:A
解析:辽建立于907年,1125年被金所灭;北宋建立于960年,1127年被金所灭;西夏建立于1038年,1227年亡于蒙古政权;南宋建立于1127年,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攻灭南宋残部。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金建立于1115年,1234年亡于蒙古政权。故曾与北宋并立的有辽与西夏,曾与南宋并立的有金与西夏,A正确。
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文天祥作此诗时(  )
A. 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 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 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于大都  D. 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答案:D
解析:根据“1278年”“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可知,文天祥作此诗于1279年。1276年,元军就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故选D。
8. ★★ 绘制年代尺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下图年代尺上标注的是中国历史上甲、乙、丙三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关于这三个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并完成统一  B. 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C. 都和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对立  D. 处于社会变化时期
答案:A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并于589年灭掉陈完成统一;1271年,元朝建立,1279年完成统一;故秦、隋、元这三个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是“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并完成统一”,A正确。秦、隋不是少数民族政权,排除B。秦、隋、元这三个王朝并未与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对立,排除C。秦、隋、元这三个统一王朝之后的继承者仍然是统一的王朝,并未发生显著的变化,排除D。
9. ★★ 诗词向来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下列诗词(节选)反映的史实的共同点是(  )
答案:D
解析:诗词的作者分别是岳飞、文天祥、辛弃疾。它们反映的是中国国内各民族政权之间历史上的战争,没有外来侵略,都抒发了作者的报国情怀,故选D。
10. ★ 10—13世纪,经过300多年的分裂和对峙,中华大地逐渐走向大统一。这一历史进程中,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蒙古灭西夏和金朝 ②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 ③宋太祖和其后继者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④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
A. ①②④③ B. ③④①② C. ②③①④ D. ④②③①
答案:B
解析:1227年,蒙古军队灭西夏;1234年,蒙古军队灭金;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960年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及其后继者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③④①②,B正确。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歌充分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自己家乡——内蒙古草原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统一蒙古草原,并逐步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
材料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材料三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统一全国的政权。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吸收中原地区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注意农业生产,多次下诏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1)材料一中曾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的人物是谁?大元王朝的建立者又是谁?
  人物:铁木真(或成吉思汗)。建立者:忽必烈。
(2)材料二是谁的名言?
  人物:文天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越王墓出土的生活用器品类繁多,仅饮食器就有400多件,质地有铜、陶、铁,包含汉、楚、越、巴蜀等文化因素。出土的36件铜鼎中,有器型硕大的楚式鼎,亦有属中原的汉式鼎和具有岭南特色的越式鼎。还有一件形体硕大的越式鼎,它是目前岭南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铁铸件。
   ——摘编自广州市文化局《广州秦汉考古三大发现》
材料二 右图为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地层关键柱示意图。
考古地层关键柱是在考古发掘过程中特意保留下来的土墩,是
历史时间的一种呈现方式。从它身上可以看到自下而上不同历
史时期人类活动的文化遗存,以及文化堆积层的厚度。
(1)根据材料一,概述南越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2)阅读材料二,写出示意图中A处对应的朝代名称。根据示意图中不同历史时期的排列顺序,谈谈你对历史时间的认识。
  状况:饮食文化丰富;与中原地区存在经济、文化交流;手工业比较发达。(任答两点即可)
  名称:元代。认识:时间尽管是抽象的,但可以形象和物质化,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地层就是证明;时间是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客观的,是永恒的;历史时间是记录和印证历史史实的必备要素。(言之成理即可)
三、素养提升
★★★ 观看纪录片《中国通史》第70集《忽必烈大帝》,讲讲有关忽必烈或者文天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