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 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事,认识君主专制在清朝的极端强化。
2. 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3. 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认识到开放交流才能使国家不断发展和进步。
1.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清朝初期,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 。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 讨论,而且一旦作出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2)建立过程:
康熙时,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 ;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 ,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 ,由 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政大事完全由 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
南书房
军机房
军机处
皇帝
皇帝
(3)影响:
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 进一步强化。
2.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
①概况: 、 和 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 ,加以 ,再 , ,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 ”。
②影响:造成了 ,摧残了许多 ,禁锢了人们的 ,严重阻碍了 、 的发展和进步。
军机处
君主专制
康熙
雍正
乾隆
只言片语
歪曲解释
借题发挥
罗织罪状
文字狱
社会恐怖
人才
思想言论
思想
学术
(2)文化专制政策。
一方面,大力提倡 ,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 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 ,收缴并销毁。
3.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具体表现:①清朝的 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②军风军纪败坏,军备废弛, 的尚武精神荡然无存;③官僚机构臃肿, 后期,财政虚耗非常严重, 以后,出现了财政危机,国力虚弱;④清朝中期以后,由于 的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社会危机重重。
尊孔读经
全国书籍
禁书
官僚体制
八旗兵
乾隆
嘉庆
土地兼并
4.闭关锁国政策。
(1)背景。
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 。②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 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 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 ”政策,严格限制对外 。
(2)形成过程。
① 时期,颁布“ ”,严厉限制 。
②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开放 、 等地,对出口的 和出海船只的 作出了严格限制。
经济交流
国家领土主权
外国人
闭关锁国
贸易
顺治
禁海令
海上贸易
宁波
漳州
商品种类
载重量
③1757年,只开放 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影响。
①积极: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 作用。
②消极:清廷 , ,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广州
广州十三行
自卫
故步自封
闭关自守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同时期有各自不同的具体原因。清朝初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是为了隔绝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乾隆时期限定广州一处海港通商,是担心外国人与沿海人民接触“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可见,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直接原因是防范自卫,或防范当时抗清武装,或防范西方殖民者。而其深层的原因,则是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心态。
探究: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的原因是什么?闭关锁国政策是否能够抵御外国的侵略?这一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却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它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导致了经济的停滞和倒退;使中国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技术的交流,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军机处一日日程……接近(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
A. 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 奉旨笔录,上传下达
答案:D
2.★ 有学者指出,唐宋时期的诏敕,宰相一定要盖章,没有宰相的章,就不成为诏书。到了清朝则出现了寄信上谕,就是由皇帝安排军机处直接将上谕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变化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 强化了专制皇权 B. 保证了决策机密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适应了军务需要
答案:A
解析:清朝时,雍正设立军机处,由皇帝安排军机处直接将上谕寄给受命令的人,强化了皇权,故选A。
3. ★★ 有学者指出:“这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在此,该学者着重强调( )
A. 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 B. “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
C. 皇帝品行事关国家存亡 D. 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
答案:D
解析:清朝设立军机处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君主的个人智慧与能力对于国家治理尤为重要,因此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故选D。
4. ★ 清朝统治者下令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编修了《四库全书》,但在编纂时也按照统治者的政治标准销毁了不少“禁书”,“在长达19年的禁书过程中,共禁毁书籍3 100多种、151 000多部,销毁书版80 000块以上”。这反映的实质是( )
A. 清朝编纂技术十分成熟 B. 乾隆皇帝重视文化发展
C. 清朝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D. 闭关自守造成严重危害
答案:C
解析:清朝统治者禁书、毁书的目的在于加强思想控制,故选C。
5.★ 清朝前期,河南道士贾士芬奉召进宫治病,因咒语中有“天地听我高高挂起,鬼神归我驱使”之句,被斩首。徐述夔遗著《一柱楼诗》中,因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之句,被剖棺剉尸。这反映清朝前期( )
A. 大兴文字狱 B. 八股取士盛行
C. 儒家地位提高 D. 传统文化衰落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因文学作品而获罪,这是文字狱,故选A。
6.★ 清朝中期以后,很多背井离乡的农民沦为乞丐。“嘉庆时,北京城的乞丐就有10多万人,嘉庆元年的一个冬夜,露宿街头被冻死者竟达8 000人。”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清朝( )
A. 土地兼并人均面积逐步减少 B. 政治腐败官员贪污严重
C. 对外战争频繁造成社会动荡 D.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答案:A
解析:清朝中期以后,人口的增长造成用地紧缺,而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兼并土地,很多农民变为流民。因此,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清朝土地兼并造成人均面积逐步减少,故选A。
7. ★ 专题纪录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这个已逐渐不为今人所知、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国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纪录片中涉及的城市是( )
A. 北京 B. 南京 C. 广州 D. 上海
答案:C
解析:清朝统治者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1757年清政府下令只开放一处对外通商口岸——广州,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十三行,故选C。
8.★《全球通史》记载:“假如在普通的时代,(明清时期)这种秩序和持久性或许可看作是件幸事。但是,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可作为上述观点的论据是( )
A.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两次雅克萨之战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国家逐渐落后,故选C。
9.★★ 乾隆时期,英国派使团长途跋涉来到中国,面见乾隆皇帝商讨通商事宜。乾隆皇帝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的理由加以拒绝。但为体现皇帝恩泽,清朝仍设广州一口通商。由此可见,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施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B. 统治阶层盲目自大
C. 害怕西方列强侵略 D. 缺乏民族文化自信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清朝统治阶级的盲目自大,B正确;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无法体现材料中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排除A;清朝闭关锁国并不是害怕西方列强侵略,而是认为清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排除C;清朝闭关锁国不是因为缺乏民族文化自信,排除D。
10. ★★“康乾盛世”指的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统治的130多年时间里,国力强盛、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疆域辽阔的盛世景象,但马克思称这盛世为“奇异的悲歌”,也有史学家称之为“落日的余晖”。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有( )
①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②中国开始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③统治者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 ④实行重农抑商和文化专制政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悲歌”“落日”意指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是政治衰落的表现;统治者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为对外关系方面衰落的表现;实行重农抑商和文化专制政策为经济、文化上衰落的表现,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二、综合题
1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数量统计(部分):
——整理自剑楠、崔永晨《中国历代宰相》
材料二 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但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阁臣和军机大臣还是具有相权的一些特征。他们兼有相权之职,但无相权之实。
——摘编自任怀国等《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三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仅在形式上以内阁制和军机处的形式保留部分权力,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摘编自任怀国等《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丞相数量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丞相数量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内阁首辅与清朝军机大臣身份和职权的相似之处。
相似之处: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首领,有参议政事权但无相应的决策权。
变化情况:秦到两宋增多,两宋到明减少。原因: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历代皇权主持下“改革和裁抑”相权的根本目的。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宰相制度的演变趋势。
目的:防范宰相擅权,加强君主专制。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丞相。
12. ★★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按照学习与研究的不同视角,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分类……从文化的系统方面,可以划分为科技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思想文化等。
——摘自郭风平《中国传统文化概说》
材料二 当罗马教廷质询卜弥格(波兰传教士,被誉为“波兰的马可·波罗”)“何以不多带中国侍从俱来?”这一疑问时,卜弥格解答原因有三:其一,“盖因华人体质不强,不适于长途旅行”;其二,“中国人之自尊心,使之自负其政治、其学识、其财富皆优于他国”;其三,“中国富人不甚解葡萄牙语,如何能用此种语言与之交谈国家”。
——摘编自欧阳哲生《盛世下的忧患——中西关系视角下的康乾盛世》
材料三 文明间的文化账不宜算得过细,但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近代以来西方文明借以对其他文明产生深刻影响的东西,不是某种与生俱来的优秀“文化基因”,而是现代资本主义和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理念。因此,各文明间的关系应当这样描述:你追我赶,不相伯仲,既无永远的领先,亦无永远的滞后。
——摘自阮炜《文明的表现——对5 000年人类文明的评估》
(1)从材料一的“文化的系统”分类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卜弥格认为阻碍中国人远赴欧洲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科技文化的角度: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言之成理即可)
原因:体质不强,不适于长途旅行;中国人自负,认为中国的一切都比外国好;中国人不了解葡萄牙语,无法与外国人交流。影响:清政府采取了闭关自守政策,导致中国进一步与世界隔绝,中国开始在世界上落伍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坚持文化自信。
做法: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传承和发扬中国精神;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言之成理即可)
三、素养提升
★★★ 查阅资料、咨询历史老师,编写历史剧《军机处的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