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1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6 17:2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制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
2. 分析隋炀帝的功过,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及其历史贡献。
1. 隋的统一。
(1)北周末年,外戚 掌握大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 朝,定都 ,他就是 。
(2)589年,隋文帝灭掉了南方的割据政权 ,统一全国。
(3)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 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杨坚

大兴
隋文帝
陈朝
统一多民族
2. 开通大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抵   ,南至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 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    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    的正式确立。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 300年。
4. 隋朝的灭亡。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隋炀帝
洛阳
涿郡
余杭
南北地区
隋炀帝
618
科举制
探究:唐代诗人皮日休曾经这样评价过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是“尽管人们都说隋朝灭亡是因为大运河的开通,但是它至今还发挥着很大作用。如果隋炀帝没有在大运河乘龙舟游玩,那么他修筑大运河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媲美”。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隋炀帝?
1.隋炀帝的功绩。
(1)589年,被隋文帝杨坚任命为大将军,灭掉陈朝,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2)开通大运河,使之成为贯通南北的水路,加强了南方与中原的联系。
(3)创立进士科,开创科举制。
(4)修筑东都洛阳,使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隋炀帝之过。
(1)开凿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修筑长城和驰道,这些工程都是同时展开的,对百姓役使不息,征调不止,致使人民生活悲惨。
(2)好大喜功,三征辽东,不仅使士兵死伤半数,而且因征调大量农民服劳役、兵役,导致田地荒芜,农村经济遭到破坏。
(3)为张扬国威,连年出巡,三下江都,奢侈浪费,所需费用均由所经过的州县的百姓承担。
(4)采用严刑酷法,凡是反抗朝廷者,不问缘由,皆斩。
3.辩证地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隋炀帝即位后,下令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修订了法律,主要是针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设立了进士科,促成了科举制的形成;兴办学校,访求遗散图书,并加以保护;几次派遣使者去流求和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边境的联系,是个颇有创新与建树的皇帝。
但是,隋炀帝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倚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好大喜功,连年征发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使农民背井离乡,造成大量田地荒芜,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他连年远出巡游,三游江都,三至涿郡,每次出游都大造行宫,严重影响了地方百姓的正常生活。他三次发兵远征辽东,穷兵黩武。他制法却不守法,采用严刑酷法威逼百姓,终于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导致隋朝的灭亡。
一、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指出,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难看出这样一条轨迹:先秦时期的民族交融,促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新型统一国家的出现。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带来了中华民族的第二次大统一和大发展的高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先秦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 B. 中国历史有两次分裂与统一
C. 民族交融为统一和繁荣奠定基础 D. 隋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顶峰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了先秦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意义。这两个时期的民族交融都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故选C。
2. ★ 有学者在介绍隋朝重要的贡献时曾评价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隋文帝也罢,隋朝也罢,一半的功业就在于此。”该贡献是指(  )
A.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
B. 结束了长期分裂使中国重归统一
C.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D. 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答案:B
解析: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南下灭陈,完成南北统一,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故选B。
3.★★ 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这说明当时(  )
A. 分封制度盛行 B. 全国户口众多
C. 土地兼并严重 D. 郡县数量过多
答案:D
解析:隋朝没有实行分封制,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全国户口众多,排除B;材料信息与土地兼并无关,排除C;材料表明隋朝郡县数量过多,故选D。
4.★ 诗人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与诗句描绘内容相关的是(  )
A. 隋朝的建立   B. 开通大运河
C. 科举制的创立  D. 隋朝的统一
答案:B
解析:白居易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故选B。
5. ★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各大菜系的形成。在扬州菜中,千层油糕是从河南的千层馒头演变而来的,大汤包与饺面是从淮安传来的,肴肉与拆烩鲢鱼头是从镇江学来的。这主要体现了大运河(  )
A.维护了国家安定统一 B. 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
C. 消除了南北方的差异 D. 加强了南北地区文化交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文化交流,便利了各地美食的交流,促进了各大菜系的形成,故选D。
6.★★ 六朝时,扬州(广陵)屡经战乱,俗称“芜(荒芜)城”。隋朝以后,扬州逐渐成为江南物产的集散地和中外富商巨贾的荟萃之所,繁荣冠天下,经济地位甚至超过了长安、洛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六朝对江南的开发  B. 江南市镇经济繁荣
C. 长安和洛阳的衰败  D.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答案:D
解析:扬州在六朝时由于战争变得荒凉,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促进了扬州经济的发展,故选D。
7. ★ 隋朝时,始开科举,科举不分门第,不论贵贱,唯才是举;科举士子读万卷书,方可有“鱼跃龙门”之巨变。这说明科举制在选拔官员时(  )
A.依据家世门第   B. 注重真才实学
C. 重视道德品质   D. 看重身份资历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唯才是举”可知,科举制的特点是唯才是举,注重真才实学,故选B。
8.★陈寅恪认为科举制度是为王朝提供官僚精英的一种手段,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贵的世系和世袭的特权取得地位和权力。陈寅恪意在说明科举制(  )
A.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B. 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C. 提升了文官的地位  D. 强化了贵族的统治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贵的世系和世袭的特权取得地位和权力”可知,科举制选拔了很多阶层中的精英进入统治阶层,这样就扩大了统治基础,故选B。
9.★★ 隋的“国富”历来为传统的史学家所津津乐道,隋炀帝在全国各地广设粮仓,长安、太原、洛阳等地的仓库储存了几千万匹布帛,直到唐朝初年,这些仓库中的粮食、布帛还没用尽。富庶的隋朝却短命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上层统治者疏于朝政   B. 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
C.下层的人民起义不断   D. 隋修建大运河耗费国力
答案:B
解析:隋炀帝实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后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由此可知,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是隋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故选B。
10.★★ 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朝和唐朝的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
A.都出现了盛世
B.都制定了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C.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
答案:B
解析:秦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隋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B。
二、综合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东汉末年开始,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589年,隋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国家统一。因此,隋的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隋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予以变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科举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定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考生几乎没有身份、阶层、职业等限制。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派官职。
——据柏杨《中国人史纲》整理
  材料三 炀帝此举(指修大运河),为其国促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
  材料四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1)根据材料一,隋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平等竞争,公开考试,择优取士。(任答两点即可)作用:科举制的创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打破了门第的限制,改变了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一制度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同意此观点。隋炀帝征发大批劳动力开凿大运河,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因此称其不仁”;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因此称其“有功”。
  (3)根据材料三中于慎行的核心观点“不仁而有功者矣”,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特点:短暂而繁荣。
  (4)根据对材料四“流星”一词的理解,概括隋朝历史的特点。
  12.★历史学家的评论虽然相对客观,但也会因各种因素而影响对史事的理解、诠释,需要对其小心求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献通考》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代国计的富足是后世所公认的。
——摘编自王寿南《隋唐史》
  据《通典》所说,隋初大量农民在土地被兼并以后成为豪室的私附,大土地所有制发达。人民的租税和徭役负担仍较重,并非“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
 ——摘编自齐陈骏《关于评价隋文帝杨坚和“开皇之治”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隋代全国耕地面积、全国户数、官仓储备的几组数据:
评价:学者王寿南认为隋代国家富足,学者齐陈骏却认为隋代土地兼并,农民负担重。因素:研究视角不同,所掌握的资料不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位学者对隋代的评价,并指出造成这种评价差异的因素(至少写一点因素)。
证据一:隋初20多年间,耕地面积增加了一倍多,户数增加了约一倍;证据二:官府储备富足,仅洛阳附近的官仓储粮就已非常多。
  (2)根据材料二,找出两项证据印证王寿南对隋代的评价。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三个项目中的任意一组数据作解释。
【示例】
项目三:隋炀帝时官仓储备越来越充实。
解释:得益于中央集权加强、农业经济发展、农民辛勤劳动。
项目一:全国耕地面积大增。解释:得益于隋朝统一、南方进一步开发、大运河开通。(或项目二:全国户数大大增加。解释:得益于隋朝统一、社会安定、人口增加。言之成理即可)
三、素养提升
★★★“隋朝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瞬间毁灭,勃兴速亡,魅力十足。”结合所学知识,请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