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6 17:2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 了解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和“开元盛世”,知道唐朝兴盛的原因。
2.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1.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   称帝,建立   朝,定都   。
(2)626年,   即位,次年改年号为“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用善于谋略的   和敢于决断的   做宰相,重用敢于直言的大臣   。贞观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政治上,进一步完善    ,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   ;增加    ,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    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
李渊

长安
李世民
贞观
房玄龄
杜如晦
魏征
三省六部制
刑罚
科举考试科目
各级官吏
劳役负担
贞观之治
  2.女皇帝武则天。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她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   制度,亲自   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农业生产,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开元盛世”。
     统治前期,重用贤能,在贤相   和   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武则天

殿试
面试
唐玄宗
姚崇
宋璟
开元盛世
1. 唐初统治者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实行贞观新政,从而达到“贞观之治”。
2. 武则天统治时,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这些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3. 开元年间,唐玄宗重用贤能,锐意进取,推动各项改革,加快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探究: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为什么会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一、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举措体现了这一观念的是(  )
A. 兴建皇家宫殿 B. 创立科举制度
C. 减免农民租税 D. 加强军备建设
答案:C
解析: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的关系,反映了他重视君民关系、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唐太宗重视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减免农民租税,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等措施,都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故选C。
2.★ 太宗亲眼看到富隋夭亡,于是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君臣共相匡辅,形成合力,加快了治世的步伐。“治世”指(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太宗”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故选C。
3.★ 下表所示的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主流思想的变更 B. 制度变革与创新
C. 国家统一的实现 D. 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魏晋时期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少,隋朝之后比例增加。隋朝创立科举制,以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不分门第高低,强调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科举制在唐以后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也不断上升。这是实施科举制的结果,故选B。
4.★ 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中的“人”是指(  )
A. 魏征
B. 杜如晦
C. 房玄龄
D. 姚崇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年间的著名的谏臣魏征,故选A。
5.★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等治世、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
①任用贤臣、善于纳谏 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③提倡节俭
④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中国古代治世、盛世出现的原因一般包括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统治者勤于政事,提倡节俭,减轻百姓赋税,发展农业生产等,故选C。
6.★ 武则天立“无字碑”且留有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当代史学家肯定武则天居多,主要是因为她(  )
A. 创立科举制度,重视人才
B.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 重用贤相姚崇和宋璟
D. 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答案:D
解析: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D正确。
7.★★ 史料记载,汉唐盛世皆是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帝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唐玄宗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发生变化的主要条件是(  )
A. 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已形成  B. 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发展完善
C. 洲际物种交流影响经济生活  D. 农业生产工具革新推动繁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政府储粮从西汉时期以北方的“粟”为主,到唐代时增加了大量南方的“稻米”,变化的主要条件是以大运河为代表的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发展完善,故选B。
8.★ 唐朝诗人李洞的诗作《绣岭宫词》:“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与此诗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答案:D
解析:“开元”指的是唐玄宗的年号,所以与此诗有关的历史人物是唐玄宗,D正确。
9. ★★ 下表是不同文献中对唐玄宗的历史记述。这反映出(  )
答案:D
解析: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但晚年怠于政事,发生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衰落。因此,我们应坚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唐玄宗,故选D。
10.★ 下列材料共同说明的是唐朝(  )
A.兴盛的原因  B. 农业的发展 C. 衰落的过程 D. 割据的结果
答案:A
解析: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虚心纳谏,知人善用,他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用贤才的政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整顿吏治,亲自选拔地方官员,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故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兴盛的原因。
二、综合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经常以隋朝的灭亡为戒,注意克制自我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到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
材料二 图片如下: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二首》
(1)材料一中“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这一局面得益于哪些贤臣的辅佐?
(2)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谁?她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和推动社会进步?
(3)材料三的诗歌是对唐朝哪个繁荣盛世局面的描述?材料二中的人物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两个盛世中间起到了什么作用?
  称作:“贞观之治”。贤臣: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
  人物:武则天。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减轻人民的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盛世:“开元盛世”。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情况对比:
——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二 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唐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地将其除掉。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唐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安禄山为了讨好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唐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唐玄宗喜悦异常。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加强国家治理的认识。
  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共同原因: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
  前期:节俭、反对浪费;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后期: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任人唯亲;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认识: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对各级官员要加强监督等。(言之成理即可)
三、素养提升
★★★ 观看纪录片《大唐帝陵》。本片以唐朝帝王陵寝为切入点,沿着从初唐、盛唐到中唐的时间线,讲述了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显、李旦、李隆基的陵墓,借陵讲史,详细讲述了大唐王朝的政治更迭及每位帝王的境遇,以及诸位帝王的是非功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