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1. 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概况,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 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1.农业的发展。
(1)概况:自 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从 至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 。自 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 以西拓展, 、 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2)表现:①粮食作物:由 传入的 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南方的水稻推广到北方。宋朝时,水稻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 。 和 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 “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 的谚语。
东汉
唐朝中晚期
北方
宋代
湘江
江西
福建
越南
占城稻
首位
长江下游
太湖流域
②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 ,棉花种植由 推进到 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①丝织业: 时,南方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②棉纺织业: 后期兴起, 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 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
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 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茶树
广东和福建
江淮
北宋
南宋
海南岛
宋朝
河北定窑
河南汝窑
江西景德镇
江南
(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 , 、 、
的造船业水平很高。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南宋的海船还配备了 。
3.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城市:最大的商业城市是 和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到处可以开设店铺,出现了 和 ,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 ,城乡间的 也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2)货币: 前期, 地区出现了“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领先地位
广州
泉州
明州
船坞
指南针
夜市
杭州
早市
开封
草市
市镇
北宋
四川
交子
(3)海外贸易: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南宋的 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4)经济重心的南移:
从 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 时最后完成。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特别是 地区。
广州
泉州
市舶司
外贸
唐朝
南宋
南方
东南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是从北向南、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从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的。
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史之乱后、五代十国时期、宋金对峙时期等)。
3.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4.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探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漫长历史变迁中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当前,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经济开发与生态平衡之间保持协调发展,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农业在我国古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宋朝时我国农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原因有( )
①手工工场的出现 ②占城稻的引入与推广 ③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④复种技术的出现和推广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两宋时期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南方的水稻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期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战乱较少,自然条件优越,北宋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复种技术出现并推广,使南方农业迅速发展起来,故选B。
2. ★★ 某中学举办了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特征是( )
A. 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B.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C. 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答案:D
解析:图片展示的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先进生产工具的出现有利于农业的深耕细作,体现了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特征,故选D。
3.★★《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这则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都城( )
A. 城市街道整齐 B. 建筑规模宏伟
C. 客商往来不绝 D. 商业贸易繁荣
答案:D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北宋开封商业贸易的繁荣。故选D。
4.★《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民间谚语提及“苏湖熟,天下足”。这些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
A. 宋朝支持东南地区的开发
B. 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C. 东南地区居民赋税负担沉重
D. 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答案:D
解析: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十国时期、宋朝,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至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材料都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体现,故选D。
5. ★ 到了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局限在官方设立的市内进行,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人们在城内任何地方都可建立商店,开设作坊店铺,还可以推车挑担沿街叫卖。由此可知,宋代( )
A.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 商业完全脱离政府的管辖
C. 重农抑商政策解体 D. 商业发展打破了坊市界限
答案:D
解析:宋代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限制,坊、市界限已经打破,D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最终完成,题干没有涉及,排除A;商业没有脱离政府的管辖,排除B;重农抑商政策一直都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排除C。
6. ★★ 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下面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明清社会文化繁荣
B. 科举考试快速发展
C. 南方政局更加稳定
D.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答案:D
解析:在北宋之前,北方人才比重超过南方,南方人才在北宋之后开始超过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南方经济发展逐渐超过北方,所以说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正确。
7.★ 下列我国古代著名外贸港口中,属于两宋时期名港的是( )
①扬州 ②杭州 ③广州 ④泉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和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8. ★ 货币从古至今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一和图二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其形制变化主要反映了( )
A. 农业经济的发展
B. 对外贸易的繁荣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铸币技术的进步
答案:C
解析:由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北宋出现了纸币,这样,方便了商品流通,反过来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正确。
9. ★★ 两宋先后在广州、明州、杭州等处设置市舶司与市舶务,主管进出口贸易,市舶收入不少。北宋初年,广州的市舶收入只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则占据全国财政收入的20%。从材料可知( )
A. 舶税在两宋时成为政府唯一税收来源
B. 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C. 两宋之前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停滞状态
D. 两宋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繁荣
答案:D
解析:材料描述了两宋时期的市舶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反映了两宋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繁荣,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D。
10. ★ 南宋时期,江南地区一度出现了农民竞相种植春小麦的现象,种麦倍于种稻。其原因在于( )
A. 土地开垦数量增加 B.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南稻北麦格局改变
答案:C
解析:南宋初年,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了小麦在南方的大量种植,C正确;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在唐朝中期,排除B;南稻北麦格局并未改变,排除D。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并指出北民南迁的影响。
两种基本情形:①北方少数民族移迁到中原地区;②中原汉族南迁到南方地区。原因:①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②北方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影响:促进了民族大交融(或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一个事例,并分析宋代能这样做的原因。
事例: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南宋与金订立和议,宋夏议和。(任答一点即可)原因:宋代经济发达(或海外贸易兴盛)。
(3)结合所学知识,以南宋农民阶层为例,说明材料二中“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的结论。
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多数农民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农民的文化生活也得到不断改善和丰富。(任答一点即可)
12. ★★★ 在历史长河中,货币以不同的形态流通于商贸体系中,连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后,各诸侯国的旧钱币不再进入社会,圆形方孔钱开始在全国广泛使用。这不仅意味着奇形怪状的货币不再流通,今后货币形状会规范统一,还代表着古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货币改革取得成功。
——摘编自陈慧《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与发展论析》
材料二 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整理了以下学习资料(部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第一次货币改革取得成功”的意义。
意义:改变了货币混乱状况,有利于经济管理;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
(2)根据材料二,分析北宋货币“演变”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次“演变”。
主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金属货币不便携带,四川交通不便,四川印刷技术与造纸技术先进。评价:实现了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素养提升
★★★ 游览当地博物馆,选一件宋朝文物,拍照留念,并以海报、手抄报、幻灯片等形式介绍该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