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6 18:0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不多,而隋唐盛世就是其中一个。但尤其盛唐局面的出现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唐前期几位统治者及其集团励精图治的结果。本课内容分为三个子目,但实际上是讲了唐前期四位皇帝及其统治的故事,其统治方略上呈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中隋朝短暂而亡的教训,其统治效果下启第三课“盛唐气象”,因此学好本课关于唐朝的建立与巩固发展情况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隋唐历史的纵深联系与感受盛唐气象局面的来之不易,增强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意识。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下册学生已经了解过隋朝的灭亡相关内容,对本课内容多是从影视剧或课外读本进行了解,或者语文课上所学的唐诗等,但了解范围也仅局限于人物的趣闻轶事,如唐太宗玄武门之变、武则天的情感故事等,对唐前期几位帝王的治国与盛唐气象之间的关系不甚了解。而且该学段的学生思维也比较活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利用学生兴趣尤其是对历史人物的兴趣进行历史教学。综上,将本课内容的立意主线定为“盛世之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能通过文字和视频材料,理解唐太宗“贞观之治”和唐玄宗“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素养目标:史料实证)能通过历史故事或史料自主说明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素养目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能通过老师提供的文字和图片材料,认识盛唐局面出现的来之不易。(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唐朝盛世之路的形成;教学难点理解唐朝盛世出现的原因;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纪录片(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材料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高祖李渊:奠定大唐基业太宗李世民:开启大唐荣耀女皇武则天:承续大唐光辉玄宗李隆基:成就大唐盛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唐诗的总体风格(尤其唐前期),即“雄浑壮阔”,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其原因,落脚到盛世之路的形成上,最后导入本课——此种情况的出现与唐朝“盛世之路”的形成有关,这条路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成的?【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最了解的唐朝面象“唐诗”及其令人印象较深的“雄浑壮阔”,贴近学生认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本课。
新课讲授 一、高祖李渊:奠定大唐基业【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完成对唐朝的建立相关内容的了解(时间、人物、都城等)。【教师活动】展示史料,并引导学生解读史料,使其理解李渊建立与统治唐朝后唐朝的情况,即离所谓盛世还相差较远,只是卖出了盛世之路的第一步。(唐太宗)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是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贞观政要·政体》【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通过史料阅读在使学生认识李渊统治时期对唐朝盛世奠基性作用影响的同时培养史料实证的历史认识。
( 二、太宗李世民:开启大唐荣耀(一)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教师活动】提供唐太宗生平经历信息,引导学生理解唐太宗治国举措的核心出发点“隋鉴”。【学生活动】分析老师给出的史料与表格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夫鉴形莫如止水(古人以水作镜子照),鉴败莫如亡国。伏愿取鉴于隋。——司马光《资治通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集·自鉴录》 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政要·求谏》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吴云、冀宇编注《唐太宗集·帝范·审官》【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史料,特别是唐太宗、魏征等人物故事,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性的同时,加深其对唐太宗治国思想的认识,培养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二)唐太宗的治国举措【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自主完成表格。【教师活动】结合图片与示意图,重点讲解“三省六部制”,并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三省六部制对于皇权的影响。【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唐太宗治国举措的内容。(三)唐太宗的治国效果【教师活动】通过史料向学生“重现”“贞观之治”的治平之景。初,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杜佑《通典·卷七》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随以所犯,置以重法。——《贞观政要·政体篇》【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唐朝繁荣的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学生活动】阅读史料,发现“贞观之治”的“收获”在整个唐朝盛世局面的形成过程中有贡献但依旧有局限,产生疑问,接下来的盛世之路又如何走下去?【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分析史料,全局认识“贞观之治”,培养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同时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三、女皇武则天:承续大唐光辉【教师活动】呈现时间轴,简要讲述武则天影响唐朝政局的情况,并结合史书对武则天的评价“韦、武丧邦,毒侔蛇虺”,提出问题“该如何评价武则天”。【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归纳武则天的治国举措。【教师活动】结合图片、表格和文字史料等,引导学生分析武则天的治国效果,从而使其对武则天有正确的认识。武后收人心,务拔擢,非徒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故当世称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新唐书·陆贽传》(武后)然赏罚己出,不假借群臣,僭于上而治于下,故能终天年,阽乱而不亡。——司马光《资治通鉴》【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史料研析相结合,正确认识武则天在唐朝历史发展中的影响,辩证看待历史人物,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同时认识武则天的统治是唐朝盛世之路走成的重要第三步。
四、玄宗李隆基:成绩大唐盛世【教师活动】依据时间轴讲述李隆基上位的过程,并结合史料帮助学生理解玄宗治国的背景。(玄宗即位后)富户强丁,多削发以避徭役,所在充满。——司马光《资治通鉴》武太后临朝,务悦人心,不问贤愚,选集者多收之……故当时有车载斗量之谣。——杜佑《通典》【设计意图】结合人物故事,厘清历史时间线,增强课堂趣味,为后续内容做铺垫。【学生活动】自主学习第三子目内容,总结归纳玄宗治国举措。【教师活动】结合唐诗杜甫《忆昔》和其他材料,讲解“开元盛世”之景,帮助学生认识玄宗对于推动唐朝盛世局面形成的重要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唐诗使得学生能够想象开元盛世的景象,获得历史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并认识到经济发展是盛世之基,培养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提问:唐朝的盛世之路何以成功?【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表格标识回答问题: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砥砺前行的统治态度、因时而变的统治政策、人民百姓的艰苦奋斗;在此背景下一步一步走向盛世。【设计意图】将统治者的努力放置于整个历史发展大流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作业设计 读唐诗,观唐朝:查找资料,寻找唐朝中后期之后的唐诗,与唐前期的唐诗比较,找出不同,并思考原因。【设计意图】呼应开头,为第5课做铺垫。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