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盛唐气象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6 21:1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本课叙述盛唐时期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文化方面的繁荣气象。上承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下启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同展现唐各方面特征。 本课共分四个子目。第一子目“经济的繁荣”叙述唐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突出盛唐繁荣的物质基础。第二子目“民族交往与交融”叙述唐与各民族关系。第三子目“开放的社会风气”叙述唐积极、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第四子目“多彩的文学艺术”叙述唐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发展。四个子目联系紧密,共同呈现出盛唐繁荣、开放的气象。 西市是唐占地面积最大、辐射面最广的世界贸易中心、时尚娱乐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市中经济繁荣、胡汉杂居,是纵览盛唐气象的良好切入点。本课使用西市复原模型、西市出土文物等材料,展现盛唐气象。 学生情况分析 已知:通过第2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从政治方面了解唐的“盛世”景象。通过课外材料,部分学生对唐的繁盛有初步了解。 未知:学生对唐民族交往与交融了解不深,容易混淆唐的对各民族政权的措施。 想知:学生希望通过形象生动的例子,了解盛唐气象的具体表现。 能知:进入初一下学期,学生逐步适应历史学习,能够从史料中获取基本信息,能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历史知识。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等史事,从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捣练图、毕罗、唐诗等材料,了解盛唐气象在经济、民族交往、文学艺术方面的表现,认识唐繁荣的时代特征。(素养目标:史料实证) 通过唐三彩骑驼乐舞俑、捣练图等材料,认识唐手工业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文化认同。(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通过探究“唐施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有何积极意义?”认识唐开放包容的时代特征,及其在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素养目标: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唐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方面史料,认识唐出现繁荣气象的原因。(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 教学难点 民族交往与交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历史问题探究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呈现材料】 【解读与过渡】以“义乌国际商贸城”为导入,询问学生在生活中购买义乌商品的经历。提出疑问:如果我们回到盛唐,哪里能为我们提供相似的便利。引出唐长安西市,点明其“当时占地面积最大、辐射面最广的世界贸易中心、时尚娱乐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地位,由西市看盛唐气象。 联系生活经验,回答教师问题。 联系生活实际,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对西市的性质及地位有大致认知。 点明本课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盛世中心 繁华气象 ——开放的社会风气 【呈现材料】 【过渡】说西市,就不得不先说长安。长安城特殊的地位为西市繁荣提供了土壤。 【解读】 引导学生对比“唐长安城平面图”与“陶棋盘”,总结唐长安城“严整对称”的布局特点。 展示《长安三万里》中长安朱雀街复原图,引导学生观察街道特点和街上繁荣景象。 【呈现材料】 【解读】 宣政殿:皇帝经常举行朝会的场所,是群臣朝见天子的最重要场所之一。 胡商俑:西市胡商活动的表现,大量胡商俑展示着长安非同一般的经济地位。 客使图:表现唐官员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景。体现长安在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中的地位。 通过图像材料讲解,明确长安“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的地位。 【呈现材料】 【解读】 以西市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材料,总结长安管理特点。 【呈现材料】 【提问】材料与西市中的社会风气息息相关,结合课本相关内容,试着从材料中推测这时有怎样的社会风气,用简洁的词语概括。 【解读】1.富商故事的盛行说明西市人对财富、未来的积极期望。 男子入赘和女子财产继承权展现社会的开放。 毕罗等胡食的盛行展现社会包容之风。 【提问】积极、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体现出唐的繁荣蓬勃,是什么造就了这般繁荣气象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 通过对比,总结布局特点。 观察复原图,深化认识。 观察图片,阅读材料,总结历史信息。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推测此时社会风气。 通过图像史料加强学生直观认识。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总结要点的能力。 通过图像史料加强学生直观认识。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总结要点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总结要点的能力。 提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珍馐巧器 物产丰饶 ——经济的繁荣 【呈现材料】 【解读】西市贩卖粮食的店铺众多,售卖的米面,经加工的粮食,反应出农业生产的发展。引出曲辕犁与筒车,解释二者的改进之处。 【提问】使用筒车和曲辕犁有何好处? 【呈现材料】 【提问】结合课本与材料,概括材料内容。 【呈现材料】 【解读】 通过西市多种纺织业相关店铺、《捣练图》中女性色彩艳丽、纹饰精美的衣服,总结盛唐纺织业特点。 联系“丝绸之路”,指出作为丝路起点的西市丝织品贸易繁盛,具有世界意义。 【呈现材料】 【解读】 通过陶器铺和酒肆、茶肆等常用陶瓷器具的店铺,联系生活实际,引出陶瓷业。(八棱净瓶:洗手用)(白秞壶:盛倒液体) 总结邢窑、越窑瓷器特点。 结合材料六,突出唐陶瓷业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呈现材料】 【解读】 引导学生观察骑驼乐舞俑的颜色、人的胡须和衣服,总结唐三彩特点。 强调骑驼乐舞俑在世界文物中的重要地位。 【呈现材料】 【解读】 通过西市中众多种类的店铺,说明唐手工业部门众多。 通过药铺、印刷铺联系材料,指出此时科技的进步。 科技和技术的进步推动生产发展,在人民的辛勤劳动下,剩余产品进入市场,造就唐商业的繁荣。 引导学生思考唐经济繁荣与繁荣气象的联系。(物质基础) *唐朝长安西市模型整理自大唐西市博物馆、王彬主编《历史上的大唐西市》 使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概括材料内容。 思考唐经济繁荣与繁荣气象的联系。 初步培养学生使用所学知识和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史料的能力。 通过介绍唐精美的手工业制品及其地位,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强调唐在经济领域重要的世界地位。 强调技术进步和人民大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唯物史观。
三、更唱迭和 车马喧嚣——民族交往与交融 【 【过渡】以西市为起点的丝绸之路联系着唐与周边的 民族、遥远的西方。是民族交往交流的重要通道。但丝绸之路并非一直畅通。 【呈现材料】 【解读】 强调唐以战争和设置安西都护府等方式应对东西突厥,保持丝绸之路畅通。 补充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相关内容。 【呈现材料】 【解读】 讲述唐太宗被奉为“天可汗”,解释其“偃革兴文,布德施惠”(包含国力强大和开明政策两方面)的民族政策。 【提问】 阅读课本,填写唐对待周边民族政权的措施。 结合唐太宗“天可汗”、民族政策和唐玄宗对待周边民族政权的措施,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七中的现象。 【呈现材料】 【解读】 讲述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提问】 结合课本,文成公主将什么传入吐蕃?这对吐蕃有什么影响? (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 总结文成公主进藏对唐蕃关系的重要意义,结合现实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过渡】民族交往是双向的,不仅仅是唐对周边民族产生了影响,周边民族更是通过互市、人口流动等方式影响了唐。唐玄宗时吐蕃请求到西市互市,类似的民族交流在西市并不少见。 【材料呈现】 【提问】 唐施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有何积极意义? 【解读】 通过西市各类的胡人店铺,说明民族交往中的双向互动性。 通过材料九,说明双向交流,民族交融的特点。 通过材料十,点出受益于唐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往交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强调唐时期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 引导学生思考开放政策和频繁的交流与繁荣气象的联系。(文化碰撞) 阅读课本,填写表格。 根据所学,思考问题。 结合课本,总结内容。 根据所学,推测影响。 结合材料思考。 思考开放政策和频繁的交流与繁荣气象的联系。 把握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结合史料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通过文成公主进藏,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的意识。 强调唐开放的时代特征,及其在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四、百花齐放 流光溢彩 ——多彩的文学艺术 【呈现材料】 【解读】 根据材料展现唐时繁荣的文学艺术。 2.引导学生思考多彩的文学艺术与繁荣气象的联系。(精神生活丰富) 思考多彩的文学艺术与繁荣气象的联系 把握基础知识。
五、探究 【提问】结合在每一子目末尾的思考,分组讨论唐呈现出繁荣气象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六、小结 【呈现材料】 【解读】西市已逝,盛唐不再。但开放包容,积极交流的精神在当代有了新的诠释 升华主题,再次强调“开放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