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2011年 (新课标版) 知道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时间、目的、经过及影响; 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 体会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022版 新课标 知道抗美援朝,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通过对比新旧课程标准,可以发现新课标是从宏观层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措施进行总体要求,因此,将通过构建时间线索、学生学案、微课自学、疑难问题探究、史料实证、视频等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涵养家国情怀,形成大概念学习观。
教学理念 设计依据 【课程理念】 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以中外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为基本线索,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精选和优化课程内容,突出思想性、基础性;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鼓励教学方式的创新;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以此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2022年版《历史课程标准》第2—6页整合 【教学支撑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教学设计实现两方面转变:由关注学生知识掌握转向学生对知识的构建理解、能力的发展;由碎片化知识状态转向清晰的学科大概念。
教学立意 习近平总书记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在新时代的今天,面临疫情、国际复杂形势等问题,但是不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新时代,只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抗美援朝精神引领下,每一个时代都会涌现出一批批“最可爱的人”,人民之上,人民的力量无穷大。 本课立意: 1.致敬“最可爱的人”; 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责任感、民族自信心。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的第2课,讲述了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志愿军的英勇战斗和杰出的战斗英雄。本课承接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下启第三课《土地改革》,这三课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政治、军事、经济三个方面巩固政权的措施。 单元地位: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战争,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美关系:当时的中国,刚刚解放、百废待兴,却面临着拥有原子弹、经济上和军事上号称世界第一美国的威胁和侵略。中美关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敌对状态,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情感地位:在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这场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赢得了和平建设的环境。同时战争中涌现出了以黄继光、邱少云为杰出代表的英雄人物,成为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每个时代都会有英雄,也许他们如雷贯耳,也许默默无闻,但都是共和国的功勋,今天的岁月静好,是无数英雄为我们负重前行,应该珍爱和平、珍惜幸福。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大单元教学理念,本课以外公的三封家书作为线索贯穿始终,整合为以下三个篇章: 信件一:抗美援朝跨过门,鸭绿江上啸马奔 信件二:志愿军队敢挺身,舍身取义皆成仁 信件三:辉煌旭日浩波出,薪火相传魂兮归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心理分析:八年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思维比较活跃,合作意识强,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期待老师、同学的关注与认可。因此,教师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丰富的课程资源,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 认知水平分析: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自学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意识,但是一些知识停留在感性阶段,思维深度不够,思维角度不够全面。因此,教师整理相关史料,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进行支架式教学,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各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清线索,从情感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革命前辈为国家独立、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知识背景分析:课前,通过前面教学内容、影视作品及本课微课学习等,对抗美援朝相关史实学生有了初步了解,根据课前微课视频的学习和导学案学习清单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对本课中的难点以及整体发展的线索和各事件之间的纵横关系还存在疑惑,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掌握抗美援朝基础知识; 方式:学案整理。 2.分析抗美援朝背景、影响; 方式:史料分析。 3.情感升华、家国情怀; 方式:英雄人物视频。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理解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时空观念:运用时间线索梳理抗美援朝整个过程,培养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通过文献资料记载,理解抗美援朝背景、意义。 家国情怀:感受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了解抗美援朝简单的经过;掌握抗美援朝斗争的结果;能说出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过程与方法:学案反馈,检测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通过身边实例——外公的家书讲述,将整个过程整合为三大部分,使学生进入历史情境;通过采取分组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时空线索构建、抗美援朝感人故事、朗读《谁是最可爱的人》和观看黄继光旅对学生的祝福语视频,加深对本课主题的理解和深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学习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民族责任感、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 内容: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的事迹以及志愿军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 重点突破: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教师补充材料并设问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分析,深刻把握和理解英雄人物的事迹。
教学难点 内容: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奔赴朝鲜的原因,以及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分析。 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及理解能力。 难点突破:通过结合地图分析各国在二战后的关系,进而理解抗美援朝背景;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多角度总结原因,结合补充的视频史料,理解抗美援朝的意义与精神。
教学方法 教法:以学定教、创设情境法、问题讨论法、置疑导学法、史料分析法、构建时空线索。 学法:课前,完成学案知识填空;收集有关抗美援朝人物事迹的资料。 课中,结合地图和史料,学生探讨国际形势,政史地学科融为一体,培养学生跨综合能力、以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等;完成时空线索图,建立时空观;通过视频等感悟英雄人物以及疫情之下“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课后,观看有关影视作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课前设计导学案(自主学习任务清单),检验学生自学能力。
教 学 实 施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2') (1)朗读《谁是最可爱的人》和外公故事导入; (2)引导学生从目录中明确涉及的国家有哪些?以及根据预习初步了解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美苏两极对峙。 (1)深情朗读《谁是最可爱的人》和听取外公故事,体会抗美援朝时代的家国情怀。 (2)根据预习情况分析时代背景和各国关系。 通过身边实例让学生更深刻去感受英雄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家 书 一 : 抗 美 援 朝 跨 国 门 , 鸭 绿 江 上 啸 马 奔 (12') 家 书 一 : 抗 美 援 朝 跨 国 门 , 鸭 绿 江 上 啸 马 奔 (12') 家书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家书,引导学生从家书中提炼有效关键信息。 认真阅读家书,并提炼有效信息。 信件一: 父亲大人: 近来家中可好?祖母外婆兄妹可好?我已加入军队数月,政府对参军家庭有照顾,家里有困难可以解决。我在晋中整训结束后便参加九兵二十军,美帝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已经打到鸭绿江边了,虽然很多人对要不要援朝看法不一,但毛主席最终决定要抗美援朝,而且一定要打赢,为了保家卫国,我便志愿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准备入朝。家里已有田种,二老放心,我会照顾自己。 敬祝爹妈身体安康! 儿有义敬 1950年9月28日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朝鲜内战探析 朝鲜内战为什么会爆发? (1)出示地图,根据讲解“三八线”的来历; (2)讲解美国入侵朝鲜 学生认真观察地图,识记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北纬38度纬线,平壤和汉城的地理位置以及中朝边境鸭绿江。 培养学生地图识别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感,以及跨学科综合能力。
中国入朝作战讨论 展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中国出兵抗美援朝的原因? 材料一: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二: 根据两则材料,思考和讨论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从而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美关系是敌对状态。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科核心素养。
过渡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外公他们来到朝鲜,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引导学生读信件二。
家 书 二 : 志 愿 军 队 敢 挺 身 , 舍 生 取 义 皆 成 仁 (15') 家 书 二 : 志 愿 军 队 敢 挺 身 , 舍 生 取 义 皆 成 仁 (15') 家书 指导学生朗读家书二 认真阅读信件,提炼其关键有效信息——首战告捷、彭德怀指挥、上甘岭战役惨烈、战争获胜等。 父亲大人: 祖母身体不适,近来可有好转?彭总司令率领我军入朝,我们与侵略军打了几仗,首战就胜利了,将鬼子赶回南朝鲜了,北朝鲜已全部解放,我当上了排长,我在战斗中光荣的受了小伤,经医治,已康复。美帝在朝鲜没有他做不出来的,比日本还狠,当地老乡一家要被美帝杀光,幸亏我们赶来,上甘岭战役太惨烈,但是终于赶走了美帝国主义,我们胜利了。勿念。 敬祝爹妈身体安康! 儿有义敬 1953年7月27日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
抗美援朝经过 根据关键词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认真观看视频,了解抗美援朝的经过,了解上甘岭战役的惨烈。 通过视频,直观感受抗美援朝的过程以及上甘岭战役的惨烈,更能体会英雄人物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精神,为第三部分学习奠定基础。
时空线索 活动一: 以时空线索图的方式,布置任务。 完成时空线索图; 明确重要时间节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抗美援朝作战过程。
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和 胜利原因 活动二: 布置任务,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1.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利用畅言智慧系统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材料,并总结观点。思考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小组一: (1)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极大地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 小组二: (2)从国家建设的角度。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小组三: (3)从国际影响的角度。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分小组讨论,并引导学生把关键信息和角度写在学案上。 查找辨析史料,多角度分析讨论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原因,并在学案中完成关键词填写。 小组四: 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 抗美援朝是一场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中朝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国际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过渡 虽然战争取得了胜利,但是外公的来信却很难过,读信件三,并邀请学生讲述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的故事。
家 书 三 : 辉 煌 旭 日 浩 波 出 , 薪 火 相 传 魂 兮 归 (13') 家 书 三 : 辉 煌 旭 日 浩 波 出 , 薪 火 相 传 魂 兮 归 (13') 讲解英雄事迹 活动三: 组织各小组讲解英雄人物事迹。 各小组根据课前收集资料,讲解英雄人物的事迹; 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他人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同理心;
发扬英雄精神 组织学生谈感受,归纳英雄人物的精神,并引导学生发扬光大。 学生谈感受,讨论英雄人物的精神。 情感教育、家国情怀。
过渡 硝烟淡去,但这些年轻的生命却永远离我们而去,还有伤亡的366000余人的无名英雄,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他们勇敢、有担当、有责任,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他们的英魂需要回家。
情感感悟 展示英魂回家图片引导朗读《谁是最可爱的人》后半部分。 朗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首尾呼应 情感共鸣
过渡 辉煌旭日浩波出,薪火相传魂兮归。每一个时代,每一个行业都需要英雄,这种英雄的精神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升华(3') 播放黄继光旅《传承》视频以及对学生的祝福语,引导学生崇尚英雄,争做英雄。 学生感受视频中的英雄模范人物,感悟传承的力量。 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责任感、民族自信心。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拜访慰问身边的老革命战士
特色创新
本课以身边故事导入,以三封家书贯穿整条线;在过程中,设计三个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设置讨论问题,运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理解难点;学生自主查找人物事迹,并讲述相关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通过构建时空线索、史料实证等,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不足之处
备课中,二战属于世界历史,八年级学生还没有学到,对于抗美援朝的背景,学生较难掌握;以及使用地理知识、时政知识等跨学科联系,学生掌握有一定困难;对于本人而言,外公所讲述的故事是真实的也确实有信件,但是所写内容会和所表达内容略有不同,能否适当改动,存有疑问,请专家指教。
设计感悟
1.设计反思:立足大单元教学理念,紧扣五大核心素养,努力塑造“七位一体”课堂,让教育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真实发生。 2.历史感悟:历史有温度,历史教育者要有温情,让学生对历史怀有温情与敬意,对民族怀有深情与担当,是历史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教学评价
学生评价: 课前:学生通过微课、学案自评,完成后互评,实现诊断性评价; 课中:学生讲解知识点自评互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现形成性评价; 课后:学生自测反馈,完成本课终结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