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 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部编版) 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7 21:1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在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已经学习过中古时期的欧洲的相关知识,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要求为通过封君封臣制、庄园生活、基督教的传播,以及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发展变化;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中古时期西欧的基本史实和发展变化这一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一些史实如王权国家的兴起认知不足;对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法典》以及其衰落的历史有所了解,但对拜占庭帝国的整体面貌认知不足;俄罗斯帝国相关内容则在义务教育阶段未涉及。 学生学习本课时,属于高一下学期,经过高一上学期的历史学习,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一定的培养,对历史学科思维有一定的感悟,对新知识有一定的兴趣。 故本课应该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历史学科思维进行培养,加深学生对于西欧封建社会和拜占庭帝国相关知识的理解,为学生讲授俄罗斯帝国相关新知。
教学内容 分析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教材内容 教学重难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即通过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以及城市和王权的关系,说明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的进程;东欧部分注意《罗马民法大全》的编订和俄罗斯的崛起。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古早期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和基督教会神权至上,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现象分析的认知能力。 2.通过掌握中古中后期西欧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系列新变化的相关史实并分析其影响,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3.通过掌握拜占庭帝国一度强大、逐渐走向衰落的历史,理解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能力。 4.通过掌握西欧封建社会、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的内在关联,理解中古欧洲多元共存、相互影响的特点,理解俄罗斯崛起的内在原因,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罗马民法大全》的编订和俄罗斯的崛起
2、难点: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
教学方法 主要以讲授法、讨论法、课堂讲授与史料阅读相结合为主。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1分钟) 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并引导学生辨认其建筑类型。 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建筑哪些是中古时期西欧修建的,哪些是东欧地区修建的,分别是在哪些制度的影响下修建的?将其作为贯穿全课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学完本课后回答。 学生回顾初中所学内容,辨认图片,并思考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辨认图片,导入新课,且将导入设置为贯穿全课。
教学过程 (42分钟) 教师讲授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法兰西等蛮族国家的建立。 公元476年(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1453年(15世纪),东罗马帝国灭亡 教师讲授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教师接下来讲授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首先是政治特征:封君封臣制度 教师展示图2 封君封臣制度等级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即: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封君和封臣以土地为纽带,层层分封,建立了等级分明的封建义务关系。 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土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教师展示材料一,引导学生分析封君和封臣的关系,即相互依存的关系。 材料一(学思之窗 教材15页)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西方社会史》 教师提及西欧封建社会的一句名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由此,引出西欧封建社会封臣对封君的义务超过两级就不用履行,而国王虽然是最大的封建主,但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教师展示图3 10世纪末的法国地图作为佐证,帮助学生理解封君封臣制度的弊端。 教师接下来讲授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即庄园与农奴制度 教师讲授中古西欧庄园的地位,即: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大小不一。 教师展示图4 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即 庄园里各类设施齐全,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 教师根据思维导图,讲解庄园耕地和庄园法庭相关内容,即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农奴和自由农分别如其对应的图片所示,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 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教师接下来讲授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特征,即 基督教会。 教师讲授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的地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按照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回答基督教会的地位。 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经济); 它也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政治); 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精神)。 教师展示图5 教会等级制度,帮助学生理解基督教会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右下图,中古西欧的三种人,思考其中所体现的中古西欧的等级制度,即左边是僧侣,中间是骑士,右边是农民。 僧侣和骑士是较高等级,农民是较低等级。 教师接下来讲授西欧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新变化 教师展示2022年高考·山东卷选择题,引导学生思考选择题材料中体现的新变化的方面。 教师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分析出城市、王权和封建主这三个方面,并引出西欧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新变化,即: 1、西欧城市的兴起 2、王权国家的形成 教师讲授西欧城市兴起的背景,即: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10一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教师展示图5 13世纪欧洲兴起的城市,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当时西欧兴起的城市。 教师讲授城市获得自治地位的方式,即: 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 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教师展示材料三(学习扩展 教材21页),引导学生思考中古时期市民的法律地位,即具有自由人身份。 材料三(学习扩展 教材21页) 法国北部瓦朗西安城市民和约 1.根据共同遵守的和约,凡往来瓦朗西安集市的商人及其货物,均不得受到侵犯…… 2.凡抢劫瓦朗西安市民的商品或其他物品者(包括骑士在内)……均需按照前述规定进行赔偿。 ——《中世纪欧洲史》 教师展示1180年的巴黎地图,配合讲解城市自治对中古西欧的影响,即: 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 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思考,即: 城市自治对庄园与农奴制度(经济) 城市自治对王权(政治) 城市自治对大学(文化) 教师接下来讲解王权国家的形成 教师讲解王权国家形成的背景,即 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教师布置课堂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6-17页,完成以下表格。 教师讲解这些王国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讲解当时在这些王国加强王权的过程中,一些君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世为其树立雕像,如右图被誉为“圣路易”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 教师讲解王权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的新趋势,即英国议会的起源。 教师通过时间轴讲解英国议会的起源,并明确其为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重要源头。 教师通过右侧三幅图片,补充时间轴中大宪章、“模范议会”和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即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三则材料,思考西欧中世纪是黑暗的吗? 材料四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是楔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 ——《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五 近代欧洲的政治结构早在中世纪后期创立。中世纪创立的两种实体直到今日还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政府机构的代表大会,以及作为学术机构的大学。 ——《西欧中世纪史》 材料六 它(庄园)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要好得多。……更重要的是,虽然理论上领主有权随意摊派赋税,实际上义务趋向于保持固定。 ——《西方文明史》 根据材料,说明农奴比奴隶有更大的自由 中世纪创立的议会和大学对欧洲历史有着深刻的影响。 教师根据以上材料,归纳说明“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公元600年的欧洲和公元1100年或1400年的欧洲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象。”西欧封建社会是一个充满变化,黑暗中孕育着光明的时代。 教师总结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后,进入中古时期东欧的学习。 教师通过展示5世纪末的欧洲地图,讲解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引导学生进入拜占庭帝国的学习。 教师展示君士坦丁堡地图,讲解君士坦丁堡的沿革,介绍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因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并讲解拜占庭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教师讲授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527—565年),其重要内容可概括为“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即一位皇帝(查士丁尼)任内(527-565)组织编纂一部法律(《罗马民法大全》)与对外扩张恢复一个帝国(昔日罗马帝国)。 教师通过展示时间轴讲授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即罗马共和国时期,随着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习惯法逐渐演变为成文法;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展、商业贸易的发展、政治经济出现的新问题,公民法逐渐演变为万民法;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任内,组织编纂《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教师展示《罗马民法大全》组成部分示意图,讲解《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 教师展示教材18页史料阅读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市民法和万民法的差异。 《法理概要》对市民法和万民法的定义为: 市民法与万民法有别,任何受治于法律和习惯的民族都部分适用自己特有的法律,部分则适用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每一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即该国本身特有的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因为一切民族都适用它。 (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教师通过地图,讲解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八,思考查士丁尼扩张领土的负面影响,引出拜占庭帝国的衰落。 材料八 国土如此广大的利比亚已经被毁得如此彻底, 乃至对于一个进行长途旅行的人来说,要遇到一个人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拜占庭)普洛科皮乌斯《战争史》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地图,完成以下时间轴。 教师展示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选择题,引导学生完成题目,加深对拜占庭帝国衰落的理解。 有学者认为,直到13世纪,拜占庭人才被迫接受如下现实: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这可以用来说明( ) A.限制君主权力的思想广泛传播 B.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形成 C.地中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 教师通过以下材料讲授拜占庭帝国的深远影响,并通过拜占庭帝国对俄罗斯的影响,导入俄罗斯部分的学习。 拜占庭文明对中世纪西方有非凡贡献:罗马法、希腊典籍、基督教同盟;海上贸易也刺激了西方经济中心的苏醒,如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不过,拜占庭文化留下最深印迹的,还是各斯拉夫民族。在斯拉夫国家,东正教至今非常昌盛,拜占庭的记忆仍然留在人们脑海里。 ——《欧洲中世纪史》 通过以下时间轴和地图的配合,教师讲授俄罗斯的发展历程。 教师通过以下材料和示意图,讲授俄罗斯政治制度变迁的两大重要节点,即15世纪,在反抗金帐汗国统治下实现大一统;17世纪,在欧亚大陆扩张下逐渐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 俄国政治制度的变迁与西欧国家的君主制发展有不同的历程。俄国政治制度史经历了两个重要的转折时代:15世纪和17世纪。……俄国政治精英在克服危机时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俄罗斯政治文明未来的发展道路。第一次选择了大一统,第二次选择了帝国模式,两次都是用专制的方式实现目的的,由此专制君主制开启并最终成型。……而俄国在金帐汗国统治的压力和拜占庭帝国衰落的机遇中,于15世纪才开始走向统一,并建立起一整套君权神圣化的意识形态体系。 ——周厚琴《从城邦到帝国》 教师回扣课堂导入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建筑哪些是中古时期西欧修建的,哪些是东欧地区修建的,分别是在哪些制度的影响下修建的?得出如下结果: 图示城堡、庄园、大学是中古西欧地区的历史建筑,城堡、庄园是封君封臣制和庄园农奴制的体现,而城市和大学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后期新变化的体现;图示教堂、宫殿、城市是中古东欧的历史建筑,教堂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宫殿是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城市则是君士坦丁堡,即今天的伊斯坦布尔。教堂是中古欧洲基督教文明的体现,西欧是天主教,而东欧则是东正教,宫殿是俄罗斯中央集权的体现,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帝国工商业发达的体现。 学生倾听教师讲授。 学生倾听教师讲授。 学生阅读封君封臣制度等级示意图,思考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学生阅读材料一,分析封君和封臣的关系。 学生倾听教师讲授。 学生倾听教师讲授。 学生阅读图4,思考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学生倾听教师讲授。 学生倾听教师讲授。 学生阅读教材,按照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回答基督教会的地位。 学生倾听教师讲授。 学生观察右下图,思考其中所体现的中古西欧的等级制度。 学生阅读高考题,思考选择题材料中体现的新变化的方面。 学生倾听教师讲授。 学生倾听教师讲授。 学生阅读材料三,思考中古时期市民的法律地位。 学生倾听教师讲授。 学生通过提问,思考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16-17页,完成表格。 学生倾听教师讲授。 学生倾听教师讲授。 学生倾听教师讲授。 学生参与探究活动,通过阅读三则材料,思考西欧中世纪是黑暗的吗? 学生观察地图,简要回顾西欧封建社会开始部分内容。 学生倾听教师讲授。 学生联系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中罗马帝国部分知识,通过教师讲授理解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市民法和万民法的差异。 学生分析材料,思考查士丁尼扩张领土的负面影响,即战争消耗巨大。 学生阅读教材及地图,完成时间轴。 学生结合疆域演变图以及时间轴,思考高考选择题答案。 学生倾听教师教授,理解拜占庭帝国的深远影响,并导入俄罗斯部分的学习。 学生倾听老师教授,通过时间轴和地图的配合,理解俄罗斯的发展历程。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倾听教师讲授,理解俄罗斯通过反抗蒙古统治实现大一统;通过在欧亚大陆的扩张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 学生回忆课堂导入老师题目,思考这些历史建筑归属的地区,以及其对应的东西欧的制度。 通过展示西欧封建社会起止时间和分期时间轴,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加深对西欧封建社会历史时空的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观察示意图的方式,培养史料实证素养,加深对西欧封建社会政治基本特征,即封君封臣制度的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示意图、画作,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即庄园与农奴制度。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示意图、画作,理解西欧封建社会的宗教特征,即基督教会举足轻重。 通过高考题,导入西欧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新变化,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市民合约,观察城市地图,理解西欧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新变化中的西欧城市的兴起,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通过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思考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的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城市兴起对西欧历史的影响,王权国家形成的历程,理解西欧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新变化中的王权国家的形成。 通过时间轴形式讲授王权国家形成中的新趋势——英国议会的起源,引导学生树立时空观念,思考西欧封建社会对近代欧洲的重要影响,并为选择性必修一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打好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西欧中世纪是黑暗的吗?”的探究,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通过“三个一”的简要概括,引导学生宏观把握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的特点。 通过讲授罗马法的发展历史历程,引导学生回顾前课,更好地理解第2课罗马帝国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自己归纳得出市民法和万民法的差别,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通过疆域演变图和时间轴的形式,引导学生动态地理解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并通过最 新高考选择题,加深学生对拜占庭帝国衰落的理解,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 通过拜占庭帝国的深远影响引入俄罗斯相关内容。 通过地图与时间轴的配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回扣课堂导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
课堂总结 (2分钟) 教师根据以下材料总结中古世界的多元特征,并导入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在中世纪西欧成长起来的文明的特征,主要是由内部经济的、政治的和宗教的诸因素所塑造的。但是,中世纪文明的特点及其地理范围也受到欧洲腹地与其邻居(北部和东部边疆以及同时期的的拜占庭和伊斯兰的伟大文明)之间关系的影响。 ——《西欧中世纪史》 学生倾听教师讲授,理解中古欧洲的多元特征,理解其多元共存,互相影响的特点,并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和中古时期欧洲的相互影响。 通过总结全课,引导学生树立对知识的清晰脉络。
板书 (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 (
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 (
基本特征
) (
西欧封建社会
) (
宗教:基督教会举足轻重
) (
多元共存,相互影响
) (
中古时期的欧洲
) (
西欧城市的兴起
) (
中后期新变化
) (
王权国家的形成(英国议会的起源)
) (
充满变化,黑暗中孕育着光明
) (
罗马法
) (
拜占庭帝国
) (
中古时期东欧
) (
查士丁尼时期
) (
发展历程
) (
俄罗斯帝国
) (
两个节点
)
反思 教案反思: 优点:课堂趣味性强,课程内容连贯,前后紧凑 缺点:对时间把控能力要求高,教师记忆内容多 解决办法:增加熟练度
课后反思:学生互动较多,对学生材料解读能力较高 课后总结:在教材基础内容上有所拓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