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年级开学联考
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传统文论相当重视文章的结构,只不过,古典文论家心目中的结构,更多属于谋篇布局、行文章法一类的“文章作法”,例如,金圣叹在评点作品时就特别强调“文法”,并列出了“倒插法”“草蛇灰线法”等等文法范例。
②到了现代,人们对文章结构依然认识不足,具体到散文结构上,一般都认为:我国的整个散文创作,尤其是古典散文,在结构上同我国江南园林的布局大体保持着一致的风格,那就是“在有限中求无限,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人工中求自然”。或者认为散文结构应讲究起、承、转、合,应有一种严谨的结构美。从总体上看,这些论述都是从外在的谋篇布局来把握散文的结构形式的。
③正由于许多作家和理论家总是从外在的组织方式来理解散文的结构,五十年代后散文的结构逐步陷进了程式化和单一化的境地。这一时期散文结构的特点一般是开篇先来一段写景,中间写一件或几件事,以事来喻某一个人,最后是抒发感情,升华哲理。这种线性结构或曰苏州园林式的散文结构,是很长一段时期内叙事和抒情散文的常见套路。值得注意的是,当历史进入到新时期以后,仍然有不少散文作家将这种“三段式"奉为典范,而在某些散文研究者那里,它们也仍然有着极大的艺术魅力。
④我并不否认园林式的散文结构自有其美学上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也主张艺术审美上应该有所偏爱,但散文结构不能仅仅是一种线性结构。那种认为无论是叙事散文还是抒情散文,都应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事件或物象贯穿其中,而且要按照时间的顺序、事件的发展过程来谋篇布局,结构要有头有尾、严谨匀称,连贯完整的要求是科班的,不符合散文的实际的。在我看来,对散文结构的这种要求不仅有悖于散文这种体裁的现代性诉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作家的手脚,抑制了作家自由自在挥洒的激情。
⑤现代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除了显在结构外,在文本的字面底下,还深藏着超越具体的叙述顺序和表层文字的潜在结构。借鉴这一观点,散文的结构其实可以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比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除了“披上大衫”,沿着小煤屑路来到荷塘欣赏荷花和联想起江南采莲风俗的表层结构外,近期有学者指出,此文还有一个从“颇不宁静”到“寻找宁静”、从“暂时宁静”到“再复不宁静”的潜在心理结构。又如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与其说作者是在寻找“家”,不如说她是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是对历史的忏悔和反思,当然也是在寻找理想和精神的归宿地。这样,只有几百字的一篇短小散文,却具有了海德格尔所说的“还乡”的抽象哲学意蕴。
⑥应当看到,散文结构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开放性系统,它总是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用狭隘的、静止的眼光来看待散文创作,只在某种线条单一的表层结构上下功矢,只能是固步自封。实际上,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的主体的解放、心灵模式的深化、艺术思维的多元化,散文的结构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态势,涌现出诸多超越“线性结构”的辐射结构,表现出多蕴藉、趋丰富的特点。例如心理结构、意象结构和寓言结构,都通过暗示开拓了散文的结构空间。尤其是寓言结构,在当今作家的笔下增添了超现实的现代意味,极具发展前景。
⑦总之,散文结构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和作家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潜在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应看到:结构的类型和表现形态往往是多种多样且变化交错着的。好的散文一般是以一种结构方式为主,同时包含其他结构方式。这种以不同的结构方式互为宾主、互为补充、交相渗透的组织方法,使散文较好地避开了单线条的平铺直叙,形成了多层次、复合式的结构方式。这当然是许多优秀的散文家努力探索的结果,也是散文文体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摘编自《论散文结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传统文论相当重视文章结构,也就是重视谋篇布局、行文章法,因此文章的内容就常常容易被忽略。
B. 我国江南园林讲究“在有限中求无限,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人工中求自然”,作者认为这和散文结构相一致。
C. 作者认为好的散文一般以一种结构方式为主,同时包含其他结构方式,这样就可能使文章避开单线条的平铺直叙。
D. 作者认为散文结构不能是一种线性结构,这有悖于散文的现代性诉求,会束缚作家的手脚,抑制作家的激情。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先提出散文结构的显在结构,接着在对此进行否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多层次、复合式的结构方式才是散文走向成熟的标志。
B. 文章中提到的园林式结构、线性结构是内涵一致的概念;而心理结构、意象结构、寓言结构等都属于辐射结构。
C. 文章通过对朱自清《荷塘月色》结构的分析,有力地证明了作者关于散文结构可以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观点。
D. 在论述完散文结构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开放性系统之后,文章第⑦段进一步阐明好的散文结构方式的综合性,使论述更周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金圣叹评点作品时,列出的“倒插法”“草蛇灰线法”等文法范例仍然属于外在的谋篇布局、行文章法层面上的文章结构。
B.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散文结构涌现出诸多超越线性结构的辐射结构,其中从效果来看,寓言结构是优于心理结构的。
C. 园林式的散文结构自有其美学价值,但作者认为这种线性结构不如多元化、多蕴藉的辐射式结构,因此更主张辐射式结构。
D. 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一文,深藏着总结自己一生、寻找理想和精神的归宿等深层结构,从而具有了“还乡”的抽象哲学意蕴。
(二) 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科幻作品向硬核科技“取经”,基于科技进行合理想象一直是科幻文学的魅力所在。中国科幻电影的崛起,也是以中国科技和综合实力的跃升为基础。比如电影《流浪地球2》中无人战斗机纠缠拼杀的场面、人工智能的强大与理性呈现、太空天梯的长镜头,都让我们自然联想到中国在无人机、AI和太空新设备上的突飞猛进。
现实中,一些出现在影视中的科幻,也正在成为“科技成果”。中核集团发布一张海报,画中显现了《流浪地球2》中的行星发动机,与之并列的就是中核集团的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画中文案写着“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电影里的“太空电梯”依靠一种结实的钢索,与之遥相呼应的是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虽然直径只有0.5毫米,但强度是钢的18 倍,当初吊起港珠澳大桥的,正是它!可以想见,随着科技与未来接轨的脚步不断加速,科幻的无限想象也为现实中“科技成果”的产出画出蓝图。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其实科幻文学也和中国梦产生了莫大关联。有人认为,科幻是唯一可以直接描写出中国梦的文学题材,因为其他文学类型都只能聚焦于未完成的当下,科幻小说却可以直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在这种意义上讲,科幻文学的确是一种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文学类型。
不仅主流文学,任何文学类型的创作都要求作家足够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科幻也不例外。但对于科幻文学,只深入生活是不够的,还需要作家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尤其要发挥创新能力。我认为,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幻与科技的内在关系,也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科技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自然,科幻文学并不能直接授人以科学知识,但它通过对想象世界的描写和对科技社会的预言,足以激活我们的创造力,激发出指向科技领域的强烈兴趣。事实上,有许多最终走上研究之路的科学家,都曾经受到过科幻文学的影响。
(摘编自刘慈欣《让科幻文学推动创新》)
材料三:
(摘编自《中国质量报》)
4.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 中核集团文案“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既体现了中国科研团队的自信,也彰显了科技与科幻之间的有力呼应。
B. 《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向国家硬核科技“取经”,说明科幻与现实密不可分、国家综合实力也能使科幻独具魅力。
C. 科幻文学作家和其他文学类型作家一样,必须洞悉世界、生活和人本身,了解科技前沿,寄托思考和想象,发挥创新能力。
D. 科幻文学不能直接给人以科学知识,但它可以通过对想象世界的描写和对科技社会的预言,激发人们对科技的兴趣,激活人们的创造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只有科幻小说才可以描摹出中国梦成为现实的绚烂图景,所以,科幻文学是所有文学类型中最具现代感和现实性的。
B. 科幻文学虽然不属于主流文学,但它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科幻文学的兴盛,必将推动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
C. 从图1 中可以看出,只要我们抓好科幻阅读、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科幻衍生品、科幻文旅五大业态板块,就能促进科幻产业的蓬勃发展。
D. 图2显示,2022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为877.5亿元,达到2016-2022年间峰值,我国科幻产业营收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
6. 请根据所给材料,概括科幻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哪些意义和影响。(6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金 不 换
刘正权
三七,止血,散血,补血,定痛,金不换。
看见这行字,他在心底喟叹了一下,面上是微哂的表情。
表情是稍纵即逝的,却依然被老中医眼角余光捕捉,不愧出身于中医世家,“望、闻、问、切”乃看家本领。
可别小看这三七!老中医友情提示的口吻很浓。
怎么能让人高看呢 区区一味中药而已。他用话外音质疑。
人这一生吧,凭你怎么努力,也不外乎三成收获,七成损失。老中医那并非话外音的回应不亢不卑。
他是来看病的,口鼻出血,头痛欲裂,谈人生,相比区区一老郎中,他自认绝不逊色。
教而优则仕,是他这个年龄混迹官场的人的最大的共性。
还有一个任期就到站了,选择见好就收,还是胜勇追寇,成为困扰他官场生涯至关重要的当务之急。
急惊风偏遇上个慢郎中。老中医对三七青眼相看也就罢了,居然还摆出喋喋不休的架势,直接不把他这个父母官放在眼里。
爱屋及鸟,他理解。但心头,或多或少有了不快。
三七,一味中药而已,纵是高看,又能看出人生几重境界
还金不换,虎皮真能扯,傍上医圣李时珍大旗就猎猎作响了
案头发黄的《本草纲目》翻在三七那一章,被老中医悄无声息地合上。
合不上的,是他心头剧烈翻滚的念头。停,改,关,境内十多个磷化工企业都悄无声息等待着他的决定,确切地说是等待着他去与留的决定。
一企一决策,面对国家环保部大力整治污染企业的要求,他要求那些污染企业,停产一年时间,第二年若还整改不到位,第三个年头直接关停。
环保,关乎国家民生大计,必须重拳出击,“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的把戏,在他这里行不通。
行不通不怕,有阳奉阴违的污染企业老总私下扬言,他不怕老了葫芦,我们还怕老了南瓜
本地老话,“葫芦老了两个瓢,南瓜越老越上粉”。
污染企业老总言下之意再明白不过,眼前缺失点利润不怕,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依照官场升迁惯例,他是日头薄暮的西山,他们则可东山再起,怎么说这些本土企业根系都扎根在自己的营盘,他这条过江龙不可能一辈子待在这个地方兴风作浪。
这些污染企业老总的想法他心知肚明,要不然咋会为这事茶饭不思,头昏脑涨,口鼻出血。
单单止血、散血,三七是配不上“金不换”这响亮名头的!老中医目光越过他的肩头,看向高远处。他不顺着老中医视线都知道,高远处是小城几家知名的磷化工企业,林立的大烟筒,已不再吞云吐雾。
停产当天,多少百姓为政府此举鸣炮相庆。
要知道,这些污染企业都是小城的利税大户,他这是壮士断腕呢。
那三七是如何配上“金不换”名头的 他迎上老中医收回的目光,不耻下问。
他得的是心病,自然不指望老中医能开出心药,跟老人家胡诌几句中药药理,权当分散一下注意力,缓解一下心结。
不畏浮云遮望眼呗!老中医捋一下胡子,竟然扯的不是药理,说三七在中草药中除了有补血第一美誉,还有一个特别功效——定痛。
定痛 他脑海中电光火石一闪。
企业能够补血,老百姓能够定痛,于他,何尝不是一种救治之道,非得政府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境地
是啊,定痛!这三七,听听名字就晓得,它对成长环境要求可高了!
愿闻其详,他由衷地生出了好奇心。
三七的生长土壤必得三分潮湿七分干燥,外部环境须是三层阳光,七层阴凉。而且每株三七只长三茎,每茎七个叶片。至关重要的是,三七只有长到三至七年才有功效。否则,何以定痛
老中医意味深长地望着手中的三七,似笑非笑,看着他。
何以定痛 老中医这一诘问如迎头棒喝,他顿时神清气爽,离开诊所时,脚步沉稳了许多。
痛定才能思痛。
一周后,上级环评组和考核组如期而至。
环评过关是毋庸置疑的,考核满意是人心所向。
偏生,提拔在即时,他犯了书生意气,提出留任要求。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面对组织部门的最后征询,他态度很是坚决,搬出了《乐羊子妻》里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向上级明志。
消息不胫而走,“越老越上粉”的“老南瓜们”百思不得其解,他还真不怕“葫芦老了两块瓢”
两块瓢就两块瓢吧,一瓢为企业造血,一瓢为百姓定痛,同样是金不换呢。
口鼻早已不再出血的他,窃笑起来,颇为得意地把玩着手中几粒以铜皮铁骨著称的三七籽。
(有删改)
【注]①乐羊子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后汉书》)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中“他”对三七态度的转变,既体现了“他”对药物功能渐深的理解,也表现出“他”对人生境界由浅人深的感悟。
B.主人公引用《乐羊子妻》中的句子,向组织表达了留任的坚定决心的同时也有对陷入迷途与错误行为的反思。
C.最后一段呼应开头,通过对主人公情态、动作的描写,含蓄地表现了他彻底治理当地污染企业的坚决态度。
D.“金不换”作为题目,表面看是老中医对三七补血效果的美誉;内里看是主人公对治理污染企业能收到为企业造血、为百姓定痛效果的自信。
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言特点。(6分)
9.这篇小说在叙述上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
燕败于赵,昌国君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敢端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以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过者,仁者之道也。世有掩寡人之邪,救寡人之过,非君恶所望之 今君厚受位于先王以成尊轻弃寡人以快心则掩邪以救过难得于君矣。且世有薄于故厚施,行有失而故惠用。今使寡人任不肖之罪,而君有失厚之累,予为君择之也,无所取之。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尽厚也。寡人虽不肖乎,未如殷纣之乱也;君虽不得意乎,未如商容、箕子之累也。然则不内盖寡人,而明怨于外,恐其适足以伤于高而薄于行也!非然也,苟可以明君之义,成君之高,虽任恶名,不难受也。本欲以为明寡人之薄,而君不得厚;扬寡人之辱,而君不得荣。此一举而两失也。义者不亏人以自益也,况伤人以自损乎!愿君无以寡人不肖,累往事之美。昔者柳下惠吏于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 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 愿君捐怨,追惟先王,复以教寡人。故敬以书谒之。”
乐间怨不用其计,卒留赵,不报。
(节选自《战国策·卷三十一》)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君厚受A位于先王B以成尊C轻弃D寡人E以快心F则掩邪G以救过H难得于君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指“道歉”,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思相同。
B.捐,指“抛弃、舍弃”,与成语“细大不捐”中的“捐”意思不同。
C.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即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的谦称。
D.所以,指“用来……的”,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国被赵国打败,乐间投奔赵国,燕王写信给乐间,又怕乐间不肯听自己的心意,就派使者前去陈述想法,请乐间抉择。
B.燕王希望乐间能包涵他的不当之处,没想到乐间却公开加罪于他。于是燕王指出乐间作为臣子,也是没有尽到忠心的。
C.燕王认为,家庭不和睦,便把家里的矛盾宣扬出去,这是不符合一般常理的做法。而乐间此举,最终会使双方都受损伤。
D.柳下惠在鲁国做官,多次被罢黜却不离开。有人建议他离开鲁国,而柳下惠认为,如果做法与常人一样,到哪儿都会被免职。
13.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2) 然则不内盖寡人,而明怨于外,恐其适足以伤于高而薄于行也!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房兵曹胡马①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②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病马
杜 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①此诗约作于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或741年(开元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马轻狂的青年时期。兵曹,掌军防驿传之事,房兵曹少年从军,为杜甫好友。②骁腾:健步奔驰、勇猛快捷。
14. 下列对于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房兵曹胡马》前两联运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胡马筋骨分明、双耳劲挺和四蹄轻盈的特征。
B.《房兵曹胡马》尾联一语双关,既明写胡马能驰骋万里,也饱含着对房兵曹建功立业的期望。
C.《病马》颈联先用反问表现此马毛骨没有特殊之处,又用肯定语气突出其驯良的品性始终如一。
D.曹操在《短歌行》中因思慕贤才而沉吟,杜甫《病马》因感动于马对“我”情意深厚而沉吟。
15. “物以情观”,诗人笔下的“马”正是自己生命的缩影和写照,请你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宋玉在《九辩》中写道“吾固知其龃龉而难人”,表示刚正不阿的人与圆滑巧佞的人无法共处,屈原在《离骚》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2) 互文是一种前后渗透、彼此补充的修辞手法,如《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借互文侧面表现出边塞的苦寒。
(3) “白发”在古诗词中的表述还有霜鬓、华发、鬓斑、白头等,是象征生命衰老的独特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 题。
关于这街角,最早的记忆是布店。这布店卖的多是些普通布料,裁好的衣片、裤片、口袋布、鞋面布。看上去有些冷清,其实生意是足够做的。那时候,生活也比较消停,不像现在这样急和爆,什么都要做满。看看都是些小生意,还时有时无的,可也没看它说要倒闭。
说来也挺奇怪,其实,只要隔一条马路,就很喧闹了。店面集中,车辆也集中,而且,有一家大绸布店,那里可比这里的货色齐全,也时新。可是,那有那的生意,这有这的生意,相安无事。仔细想来呢 倒也是,各有各的客源。那边是供外边人专程来买的,这边呢,是住家,日常用度的零碎需要。那闹市里的喧嚷,并不曾漫过来,它的清寂呢,也不曾冲淡那边的热火劲。就这样,并存着。这就是城市的生态地理,各种声气,像河水在河床里,哪怕盘互交错,终还是各循各的脉理。
其实,弄内,深处,亦是嘈杂的。就像人的心,外表再平静,内心里终也有一点悸动,但因为涵养,包住了。那弄内的杂芜,也漫不到街沿上,在自己的河床里流淌。店员在店内活动着,外边的街景在季节中转换。冬季是空旷的,因为树上的枝叶萧条了。春季自然是要繁闹得多,甚至,也有些缤纷的色彩,店里进的布里,花色也多了。夏天,光与影是比较激烈了。再接着,秋天,又开阔了,倒不是树叶的问题,而是,空气,清澄与爽利,天便高远起来。虽然是混凝土的世界,却也触碰得着些自然。
17. 下列句子中的“什么”与文中加点的“什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于是河沿上走着的人闻到了一种什么花香,还夹着一种腥味儿。
B.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对社会有贡献,就是有价值的。
C.她原是一个女短工,专给地主家拆洗衣服、侍候坐月子什么的。
D.军事史学家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是什么击落了这架喷气式飞机。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街道的喧嚷与清寂互不打扰地并存着”,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5 分)
19.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3 分)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2023 年是脑机接口的一个重要年份,脑机接口专有名词1973年创立,到2023年正好50年。
脑机接口是人机交互的特殊形态。传统的人机交互必须有肌肉组织参加,如键盘、鼠标、语言,否则就无法进行交流。脑机接口可直接从大脑提取信号控制外部设备,替代、恢复、补充或改善大脑的功能。
50年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家雅克·维达尔设想,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可检测到大脑发出的实时信号,翻译后用于控制计算机,首次 ① 。此后,在各国科学家的努力下,脑机接口的概念范畴不断延伸,例如与反馈/调控相结合的脑机交互、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脑机智能。
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 ② 。基于功能可以分为运动、感觉和认知三个类型,例如,助力瘫痪病人恢复上下肢运动、针对失明失聪者的感觉恢复,以及检测注意力和情感的脑机接口。基于信号采集过程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可以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侵入式脑机接口一个很重要的应用场景,便是帮助瘫痪患者控制机械臂重获运动能力。但控制机械臂还远远不够, ③ 。2021年一项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研究就实现了向大脑写入机械手的触觉信息,从而使患者更灵巧地控制机械手。科列尔等人通过植入在患者运动皮层的阵列电极解码运动意图控制机械手,同时机械手的触觉传感器感受到的信息编码为不同模式的微电流刺激,通过植入在感觉皮层的电极反馈给患者大脑。这一触觉反馈的加入使得患者在上肢运动能力评估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21. 请根据文段内容,提取信息,给“脑机接口”下定义,不超过50 个字。(3 分)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站在2024 年伊始,回望2023年,这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艰难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艰难恢复发展的一年;是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局部战争硝烟四起的艰难时期……也是你为前途理想艰难跋涉在学业之路上的特殊时期。
“什么时候没有困难 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总要努力!我们总要拼命地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一百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发出的疾呼依然振聋发聩。
农历甲辰龙年已来。龙,寓意着威武刚健,象征着智慧吉祥。作为龙的传人,你心目中,“我”“我的国”“我的世界”的龙年图景是怎样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