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 7课
课题:读一读古诗中的风俗——古诗三首
内容分析: 《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学习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丰富学生对古诗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古诗的基本的方法,有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 思维能力: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重难点: 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活动流程: 本单元学习主题为“文化传承,民俗大集锦”。根据单元学习内容、目标、设计三个学习任务九个学习活动,形成以学生活动为核心的学习结构。 趣味导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他们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像清明祭祖,端午包粽子,中秋团圆等,这些节日都由来已久,文化底蕴丰厚,值得我们学习和了解。 任务二:品民俗——感受民俗里边的历史文化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读古诗知习俗。
诵读《古诗三首》围绕传统节日名称、风俗、人物三个方面进行把握古诗的意思。 诵读标准:①读古诗,读正确、读出停顿和节奏,注意生字在诗句中的正确读音。 在生字教学上,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纤”读“xiān”;“脉”读“mò”。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②充分利用注释,关注字义、词义等多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2)自读汇报。 教师范读古诗,并出示朗读节奏。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全班齐读古诗,读出节奏。 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①听一听:把课前自己搜索的资料分享给同学和老师,讲一讲节日的习俗。通过自己整理和老师、同学、分享的资料来了解古诗中的习俗。 播放视频:寒食节的习俗讲解。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与牛郎织女的传说。 《十五夜望月》与学生熟悉的中秋有关,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节日的由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意思。 ②画一画:将与古诗有关的内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呈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实现由感性向理性的过渡。 ③诵读古诗:学习小组内吟诵古诗,推选代表在班级进行展示。 1.自读古诗,注意字音学 习生字 2.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注意朗读节奏,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交流体会 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通过资料了解节日风俗的来源,习俗,有助于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真情。 根据古诗内容,画一画思维导图,帮助理解诗意。 诵读古诗。
设计意图:交流资料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又培养了他们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同时,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情,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使学生在逐层提升的诵读中感到学习古诗十分有意思、有情趣,为熟读知意打下基础。
第二节:想象画面,品味诗情
朗读古诗,借助诗句、生活经验、搜集的民俗资料展开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1)诵读古诗《寒食》,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课件出示: ①结合注释理解“春城”“御柳”的意思,谁来说一说?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②教师指定学生尝试翻译诗句。(出示课件)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意: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皇城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 ③谁能借助注释,说说“日暮”“汉宫”“传蜡烛”“五侯”的意思? 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两句诗句是什么?谁能愿意尝试说一说? 诗意: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3)教师提问:这首诗前后两句分别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简单概括吗? 指名学生答。 预设1:一二句描写的是:长安春景图。 预设2:三四句描写的是:夜晚传烛图。 2.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可以借助诗句展开想象,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也可以联系传说古诗或搜集到的民俗故事展开想象。 (1)长安春景图(教师板书) ①教师提问:同学们,在“长安春景图”中诗人借用什么景物描写了春意?谁来回答这个问题。(指定学生回答) 预设:诗人写“飞花”“斜柳”,实际上还暗写了风。“东风”与“飞”、“斜”相互照应。 ②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 夜晚传烛图(教师板书) 出示课件: 唐代一个不太出名的诗人王表,写过一首不太出名的《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诗中有两句是:“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日出万家烟。” 这两句其实就在说唐代清明时节的两个风俗:禁火和改火。适当补充春季“改火”习俗的相关知识,更好地帮助理解“日暮汉宫传蜡”一句的意思。 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资料了解到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到处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请你们读一读这两句诗。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教师提问: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预设: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新火。心中充满着不满蔑视的情绪。 仔细体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 预设:暮色中,烛光点点,在皇宫和王侯贵戚们的府第间流动,青烟袅袅,飘散在皇宫和各府第之间。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3.概括诗意: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处处飘飞着落花,皇城里的柳枝随风飘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新火,轻烟飘进了权贵豪门之家。诗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1.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含义。 2.与同桌交流理解诗句 3.齐读古诗 学生发言,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根据重点字词,想象画面,品味诗情 。 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意。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先逐句理解,再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色,由这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从所写景物分析寄托的情思,是对主题的一个升华,环环相扣,便于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第三节:书写诗意。
1.根据《语文园地》的“书写提示”学习行楷,完成古诗书法作品。 ①教师要求:自由读一读下面的文段,并观察下面的字。(课件出示) ②认识行楷:同学们,你们发现字体跟我们平时熟悉的楷书有什么变化吗? 教师讲解: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今天我们所了解到的是行楷。它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以辨认而产生的。 ③试着照样子写一写,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观看书写提示,学习行楷,试着照样子写一写,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用行楷的形式书写《古诗三首》
课后拓展:结合《语文园地》的“书写提示”学习行楷,完成《古诗三首》书法作品。(共46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读一读古诗中的风俗
课程目录
第
课时
内容总览
素养目标
01
任务流程
02
诵读古诗
03
节日风俗
04
解析诗意
05
品词入境
06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古诗的基本的方法,有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
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思维能力: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单元任务
活动流程:子任务二:感受民俗里边的历史文化
项目提要
诵读《古诗三首》围绕传统节日名称、风俗、人物三个方面进行把握古诗的意思。
读
诗
题
读
节
奏
认
生
字
品
关
键
词
想
画
面
1
2
3
4
5
6
悟 诗 情
方法指导
齐读诗题
寒食
迢迢牵牛星
十五夜望月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什么是寒食节?
节日风俗
寒食节的来源
让我们通过一个小短片来了解寒食节吧。
习俗讲解
夏末秋初,仰望天空东南方向,可以看到“夏季大三角”,织女星是最闪亮的那颗星,牛郎星是最小角的那颗星,中间的银河从三角形向外延申。
牵牛星在哪里?
知识拓展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古诗诵读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听老师读,用斜线画出节奏。从朗读中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古诗诵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古诗诵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xiān
侯
章
泣
盈
脉
栖
鸦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皎
御
认读生字
yù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御在典籍中多指驾驭车马。引申指驾驭车马的人。御也泛指驾驭一切。扩充意义至与帝王有关的事务。
彳
左右
防御 御寒
街 衔
寒食东风御柳斜
认读生字
hóu
泛指达官贵人。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亻
左右
公侯 侯爵
猴
不要多写一笔竖。
轻烟散入五侯家
认读生字
jiǎo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洁白明亮(叠)。
白
左右
皎洁 皎月
绞 校 姣
皎皎河汉女
认读生字
mò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月
左右
脉脉 含情脉脉
泳 咏
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
mài 脉络
脉脉不得语
认读生字
qī
部首: 结构:
组词:
形近字:
字义:
木
左右
栖息 栖居
牺 柄 洒
鸟停留在树上,引申为居住,停留。
“西”不要写成“酉”。
中庭地白树栖鸦,
认读生字
项目提要
诵读古诗《寒食》,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春城无处不飞花,
结合注释理解“春城”的意思,谁来说一说?
解析诗意
寒食东风御柳斜。
结合注释理解“御柳”的意思,谁来说一说?
理解诗意
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皇城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
春城无处不飞花,
这两句诗让你想到怎样的画面呢?
解析诗意
寒食东风御柳斜。
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日暮汉宫传蜡烛,
结合注释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谁来说一说?
解析诗意
轻烟散入五侯家。
结合注释理解“五侯”的意思,谁来说一说?
理解诗意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暮汉宫传蜡烛,
这两句诗让你想到怎样的画面呢?
解析诗意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大家都读懂了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想象画面
一二句描写的是:长安春景图。
三四句描写的是:夜晚传烛图。
品词入境
聚焦字词
在“长安春景图”中诗人借用什么景物描写了春意?
诗人写“飞花”“斜柳”,实际上还暗写了风。“东风”与“飞”、“斜”相互照应。
春城无处不飞花
解析诗意
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
感受诗境
朗读古诗,借助诗句、生活经验、搜集的民俗资料展开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
(唐)王表
春城闲望爱晴天,何处风光不眼前。
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日出万家烟。
远古时期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
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
知识拓展
禁火
改火
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
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官府还会安排专人下到各家去检查,将鸡毛插进灶灰中,如果鸡毛焦了,说明这家生火了,户主要被严惩。
品词入境
解析诗意
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到处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深意呢?
蔑视 不满
交流探讨
暮色中,烛光点点,在皇宫和王侯贵戚们的府第间流动,青烟袅袅,飘散在皇宫和各府第之间。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品词入境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处处飘飞着落花,皇城里的柳枝随风飘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新火,轻烟飘进了权贵豪门之家。诗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总结诗意
欣赏书法作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行楷
笔画变形
自然相连
书写诗意
课后作业
结合《语文园地》的“书写提示”学习行楷,完成《古诗三首》书法作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