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物质溶解的量同步练习(含答案)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2物质溶解的量同步练习(含答案)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6 18:4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2物质溶解的量同步练习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多选题
1.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下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整个过程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OH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
B.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
C.不能确定b点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D.c点时的溶剂质量大于d点时的溶剂质量
2.将不再冒出气泡的汽水瓶(敞口)置于温水中,瓶内出现较多气泡。分析正确的是
A.瓶内压强减少导致溶解度减小
B.温度升高导致气体溶解度增大
C.出现大量气泡后溶液为饱和溶液
D.出现大量气泡后溶液中气体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t1 ℃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B.t2 ℃时,将5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得75g a的饱和溶液
C.将t1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c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保持变小
4.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0g水,T2℃时,分别加入质量均为ag的KNO3或KC1固体,充分溶解后,甲烧杯中现象如图1所示,再将两个烧杯同时降温至T1℃、乙烧杯中现象如图2所示。
KNO3和KC1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T1 20 T2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NO3 13.3 25.0 31.6 35.1 63.9 110 169 246
KC1 27.6 31.8 34.0 35.1 40.0 45.5 51.1 56.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烧杯中加入的固体一定是KNO3
B.图1中溶液可能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图2中上层清液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C.若从T1℃重新升高到T2℃,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D.a的取值范围为31.85.MgSO4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 S/g MgSO4 33.7 38.9 44.5 50.6 54.6 55.8
Na2SO4 19.5 40.8 48.8 47.5 45.3 44.8
A.甲为Na2SO4
B.t3℃应介于40℃~50℃之间
C.t4℃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的过程中,一直有晶体析出
D.b、c点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大于a点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二、选择题
6.熟石灰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165 g
B.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析出晶体
D.30 ℃时,100g水中加入1g熟石灰,搅拌,得到饱和溶液
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Q点表示t3℃时,乙和丙的溶解度均为40
B.t2℃时P点表示丙的饱和溶液
C.t3℃时,将25g乙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
D.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甲>乙
8.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的关系是b>a>c
B.t1℃时,将20g的c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70g
C.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加水完全溶解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a>b>c
D.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分别将40℃时甲、乙的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将70g乙的饱和溶液与130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40℃时甲、乙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小于乙
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100g水中加入40g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C.t2℃时甲和乙各65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D.t2℃是甲和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均没有晶体析出
11.根据图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硝酸钾和氯化钠均易溶于水
B.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C.30℃时将20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其他条件不变,可以通过降温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12.如图是甲、乙两种圉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由t2℃降温到t1℃,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
C.t2℃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
D.t2℃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少
13.下图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对于该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50℃时的溶解度大于20℃时的溶解度
C.将A点溶液降温至20℃时,将有晶体析出
D.A、B点比较,B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
14.某同学模拟闽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制纯碱,需用200.0g水配制20℃的NaCl饱和溶液(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
A.72.0g B.64.0g C.52.8g D.46g
15.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B.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均能析出晶体
C.将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b>a=c
D.t2℃时,等质量a和c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则所需水的质量为:a三、综合应用题
16.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和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三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请回答:
①实验A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
②实验B能说明CO2可溶于水,同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③实验C,滴加水后看到U型管中 (填“左边”或“右边”)液面升高。
(2)如图D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含结晶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甲的溶解度是 。 ②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常温下,乙易溶于水
D.从t2℃降至t1℃,甲、乙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
③某同学设计的鉴别甲、乙固体的方案如下:t2℃时,取4.0g甲和4.0g乙分别放入两只小烧杯中,各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为1g/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④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要提纯甲,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缩, ,然后过滤。
1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冬奥会是国际性的盛会,是中国全面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的桥梁。
①冬奥火炬“飞扬”一经亮相就吸睛无数。“飞扬”是世界首套高压储氢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
②2022 年北京冬奥餐桌上的科技更让人惊叹,制作好的食物“从天而降”,精准送达食客面前,提高效率更减少人群接触。678 道美食,比如红焖羊肉、青椒炒牛肉、扬州炒饭等,为运动员提供充足的油脂、维生素、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③天问一号探测器也给 3.2 亿千米之外的火星送去了冬奥礼物,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 雪容融搭乘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探测器太阳能电池板和电脑芯片中,硅是不可缺少的材 料。人们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SiO2)制得高纯硅。其制取原理: ↑,该反应类型为 反应(填“分解”、“化合”、“置换” 或“复分解”之一)。
(2)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下图,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见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甲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乙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观察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可以判断物质乙是指 (写化学式);
②40℃时,将 25gKCl 加入 50g 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是 ;
③60℃时,饱和 KNO3 溶液中混有少量 KCl,应采用 的方法提纯 KNO3(选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之一)。
18.下表为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g KCl 34.0 37.0 40.0 42.6
KNO3 31.6 45.8 63.9 85.5
(1)氯化钾与硝酸钾溶解度曲线交点温度,的最小的温度范围是 。
(2)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是 。
(3)50℃时,将mg的硝酸钾溶液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

B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A中的m= 。
参考答案:
1.BC
2.CD
3.AD
4.B
5.BD
6.D
7.C
8.D
9.D
10.C
11.C
12.D
13.D
14.A
15.D
16. 隔绝氧气 CO2+H2O=H2CO3 左边 20g BC 可行,t2℃时4g甲能溶解在10g水中形成溶液,而4g乙不能全部溶解在10g水中形成溶液 降温结晶
17.(1) 燃烧热值高,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无污染等 置换
(2) 70g 降温结晶
18.(1)20℃(2)2:7
(3) 不饱和 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