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水干了,这是水( )。
A.融化了 B.蒸发了 C.凝结了
2.将干燥透明的塑料杯倒扣在泥地上,第二天早晨容易看到的现象是( )。
A.杯内无变化
B.杯内壁集聚了水珠
C.杯内雾气腾腾
3.(2023三上·坪山期末)给水加热,水的温度会怎样变化( )。
A.降低 B.升高 C.先升高再保持不变
4.如果放学后小科在这杯水的杯壁水面上画一条刻度线,然后放进冰箱冷冻室,第二天早上取出,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水变成了冰
B.冰的体积未超过刻度线
C.冰的体积超过了刻度线
5.(2023三上·坪山期末)冰雪融化时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所以周围的气温会(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6.下面哪种做法不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
A.不断搅拌 B.提高水温 C.减少水量
7.水和空气共同的特点是( )。
A.都是白色透明的
B.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C.都会流动
8.空气占据空间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比如( )。
A.红旗飘动
B.包装使用的泡沫空气垫
C.吹口哨
9.用注射器抽进一些空气,记下开始时的刻度,堵住注射器管口,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记下刻度。如图,“o”表示空气微粒,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
A.活塞向下压后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不变
B.活塞向下压后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大
C.活塞向下压后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
10.热气球想要下降就要( )。
A.降低热气球内空气温度
B.加热热气球内的空气
C.保持温度就会下降
11.用气温计测量校园的气温,观测到的气温如图所示,气温是( )℃。
A.20 B.-20 C.25
12.测量室外的气温时,气温计应当放在( )的地方。
A.向阳处
B.水塘边
C.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
13.小明看到旗杆上的红旗飘向西北方,这时吹的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14.降雨当天最可能出现的云的状况是( )。
A.大团、堆积的云 B.纤维、羽毛状的云 C.少量的云
二、判断题
15.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可以把温度计从烧杯里拿出来读数。( )
16.只要搅拌的力度足够大,食用油最终会溶解在水中。( )
17.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 ( )
18.在任何时候,当水的温度达到100℃时,水都会沸腾。 ( )
19.在两杯同样多且温度相同的水中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白糖和冰糖,白糖溶解的更快。 ( )
20.(2023三上·通道期末)充气的自行车轮胎有弹性,主要是制成轮胎的橡胶有弹性。
三、综合题:
21.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②号仪器名称是 ,图中④号仪器名称是 。分别用滤纸 A、B、C过滤经搅拌后的沙子水、面粉水和食盐水,在滤纸上看到的结果是:滤纸A: 滤纸B: 滤纸C:
(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过滤时,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B.过滤液体时,直接将液体倒入漏斗内
C.过滤时,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这是蒸发现象。
2.【答案】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将干燥透明的塑料杯倒扣在泥地上,泥地的水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杯壁又变成水附着在杯壁上,所以第二天早晨容易看到的现象是杯内壁集聚了水珠。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给水加热时水的温度会逐渐增加,等水温达到100℃,水会沸腾,水的温度会保持不变。
4.【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点是0℃,即水在0℃时结冰,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小科把画有刻度线的一杯水放进冰箱冷冻室,冷冻室的温度在0℃以下,第二天早上取出,他会看到水结冰了,而且冰的体积超过了刻度线。不能看到的现象是冰的体积未超过刻度线。故B选项符合题意
5.【答案】B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冰雪融化时吸收了周围的热量,所以周围的温度是下降的。
6.【答案】C
【知识点】溶解;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揽拌、研碎、增加温度。在相同条件下,不断搅拌、提高水温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减少水量不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7.【答案】C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 水和空气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物质,生物都离不开它们。都是占据空间的。都有一定的重量。
8.【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能被压缩,这是空气的特性。空气被压缩后,体积变小,能同时产生一种力,叫做弹力。压缩空气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比如充气蹦蹦床、橡皮艇、救生圈、包装使用的泡沫空气垫等。红旗飘动和吹口哨体现了空气能流动。
9.【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压缩后的空气具有一定的弹性,但是空气是不能被无限压缩的,因为空气中的分子之间的间隙是有限的。经过压缩使得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小,观察图片可知,活塞向下压后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积变小。
10.【答案】A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相反,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热气球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作而成的,通过降低热气球内空气温度的方式下降。
11.【答案】A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工具。读数时,视线与液柱要保持持平,图中气温计的一大格是10℃,一小格是1℃,液柱在20℃的位置,故选A。
12.【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示数稳定后再读取。所以测量室外的气温时,应选择室外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故选C。
13.【答案】C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旗杆上的红旗飘向西北方时,风向是东南风。
14.【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云的种类;云量
【解析】【分析】云主要有三种基本形态,大团、堆积的云,纤维、羽毛状的云,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大团、堆积的云很可能下雨。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根据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的认识,搅拌能加快溶解的速度,却不能改变溶解的性质。食用油是不能溶解在水中的,加大力气搅拌静置后还是分层,不会溶解。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食盐和水,水会蒸发,食盐不会蒸发,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题干错误。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温度不再升高,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释放出里面的水蒸气。通常情况下,水要达到100℃才能沸腾。高原地区,由于气压低,水沸腾的温度要降,但水沸腾也要有温度条件。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在两杯同样多且温度相同的水中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白糖和冰糖,白糖的颗粒要小于冰糖,所以白糖溶解得更快。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容易被压缩,且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充气,主要是应用了空气这种能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的特性,使得自行车骑起来轻便、舒适。
21.【答案】(1)烧杯;漏斗;留有沙子;留有面粉;没有留下颗粒
(2)B
【知识点】溶解;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图示为过滤装置,主要分离不可溶解的物质。不可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图中②号仪器名称是烧杯,图中④号仪器名称是漏斗。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食盐可以溶解在水里,面粉和沙子不溶解在水里。不可溶解的物质如沙子、面粉不可溶解的,将会留在滤纸上。食盐水的滤纸上没有留下颗粒。
(2)滤纸低于漏斗边缘,在过滤时,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在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过滤时,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所以B符合题意。
1 / 1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水干了,这是水( )。
A.融化了 B.蒸发了 C.凝结了
【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这是蒸发现象。
2.将干燥透明的塑料杯倒扣在泥地上,第二天早晨容易看到的现象是( )。
A.杯内无变化
B.杯内壁集聚了水珠
C.杯内雾气腾腾
【答案】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将干燥透明的塑料杯倒扣在泥地上,泥地的水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杯壁又变成水附着在杯壁上,所以第二天早晨容易看到的现象是杯内壁集聚了水珠。故选B。
3.(2023三上·坪山期末)给水加热,水的温度会怎样变化( )。
A.降低 B.升高 C.先升高再保持不变
【答案】C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给水加热时水的温度会逐渐增加,等水温达到100℃,水会沸腾,水的温度会保持不变。
4.如果放学后小科在这杯水的杯壁水面上画一条刻度线,然后放进冰箱冷冻室,第二天早上取出,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水变成了冰
B.冰的体积未超过刻度线
C.冰的体积超过了刻度线
【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点是0℃,即水在0℃时结冰,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小科把画有刻度线的一杯水放进冰箱冷冻室,冷冻室的温度在0℃以下,第二天早上取出,他会看到水结冰了,而且冰的体积超过了刻度线。不能看到的现象是冰的体积未超过刻度线。故B选项符合题意
5.(2023三上·坪山期末)冰雪融化时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所以周围的气温会(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答案】B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冰雪融化时吸收了周围的热量,所以周围的温度是下降的。
6.下面哪种做法不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
A.不断搅拌 B.提高水温 C.减少水量
【答案】C
【知识点】溶解;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揽拌、研碎、增加温度。在相同条件下,不断搅拌、提高水温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减少水量不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7.水和空气共同的特点是( )。
A.都是白色透明的
B.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C.都会流动
【答案】C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 水和空气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物质,生物都离不开它们。都是占据空间的。都有一定的重量。
8.空气占据空间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比如( )。
A.红旗飘动
B.包装使用的泡沫空气垫
C.吹口哨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能被压缩,这是空气的特性。空气被压缩后,体积变小,能同时产生一种力,叫做弹力。压缩空气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比如充气蹦蹦床、橡皮艇、救生圈、包装使用的泡沫空气垫等。红旗飘动和吹口哨体现了空气能流动。
9.用注射器抽进一些空气,记下开始时的刻度,堵住注射器管口,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记下刻度。如图,“o”表示空气微粒,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
A.活塞向下压后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不变
B.活塞向下压后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大
C.活塞向下压后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压缩后的空气具有一定的弹性,但是空气是不能被无限压缩的,因为空气中的分子之间的间隙是有限的。经过压缩使得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小,观察图片可知,活塞向下压后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积变小。
10.热气球想要下降就要( )。
A.降低热气球内空气温度
B.加热热气球内的空气
C.保持温度就会下降
【答案】A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相反,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热气球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作而成的,通过降低热气球内空气温度的方式下降。
11.用气温计测量校园的气温,观测到的气温如图所示,气温是( )℃。
A.20 B.-20 C.25
【答案】A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工具。读数时,视线与液柱要保持持平,图中气温计的一大格是10℃,一小格是1℃,液柱在20℃的位置,故选A。
12.测量室外的气温时,气温计应当放在( )的地方。
A.向阳处
B.水塘边
C.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
【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示数稳定后再读取。所以测量室外的气温时,应选择室外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故选C。
13.小明看到旗杆上的红旗飘向西北方,这时吹的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答案】C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旗杆上的红旗飘向西北方时,风向是东南风。
14.降雨当天最可能出现的云的状况是( )。
A.大团、堆积的云 B.纤维、羽毛状的云 C.少量的云
【答案】A
【知识点】天气现象;云的种类;云量
【解析】【分析】云主要有三种基本形态,大团、堆积的云,纤维、羽毛状的云,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大团、堆积的云很可能下雨。
二、判断题
15.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可以把温度计从烧杯里拿出来读数。(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根据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6.只要搅拌的力度足够大,食用油最终会溶解在水中。(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的认识,搅拌能加快溶解的速度,却不能改变溶解的性质。食用油是不能溶解在水中的,加大力气搅拌静置后还是分层,不会溶解。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7.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食盐和水,水会蒸发,食盐不会蒸发,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题干错误。
18.在任何时候,当水的温度达到100℃时,水都会沸腾。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温度不再升高,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释放出里面的水蒸气。通常情况下,水要达到100℃才能沸腾。高原地区,由于气压低,水沸腾的温度要降,但水沸腾也要有温度条件。
19.在两杯同样多且温度相同的水中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白糖和冰糖,白糖溶解的更快。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在两杯同样多且温度相同的水中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白糖和冰糖,白糖的颗粒要小于冰糖,所以白糖溶解得更快。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0.(2023三上·通道期末)充气的自行车轮胎有弹性,主要是制成轮胎的橡胶有弹性。
【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容易被压缩,且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充气,主要是应用了空气这种能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的特性,使得自行车骑起来轻便、舒适。
三、综合题:
21.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②号仪器名称是 ,图中④号仪器名称是 。分别用滤纸 A、B、C过滤经搅拌后的沙子水、面粉水和食盐水,在滤纸上看到的结果是:滤纸A: 滤纸B: 滤纸C:
(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过滤时,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B.过滤液体时,直接将液体倒入漏斗内
C.过滤时,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
【答案】(1)烧杯;漏斗;留有沙子;留有面粉;没有留下颗粒
(2)B
【知识点】溶解;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图示为过滤装置,主要分离不可溶解的物质。不可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图中②号仪器名称是烧杯,图中④号仪器名称是漏斗。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食盐可以溶解在水里,面粉和沙子不溶解在水里。不可溶解的物质如沙子、面粉不可溶解的,将会留在滤纸上。食盐水的滤纸上没有留下颗粒。
(2)滤纸低于漏斗边缘,在过滤时,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在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过滤时,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所以B符合题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