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多想去看看》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我多想去看看》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6 19:0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2 我多想去看看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分析 本文共2个自然段。第1段是身处新疆的“我”从妈妈口中了解了北京,渴望去看看北京。第2段是身处北京的“我”从爸爸口中了解了新疆,产生了去看看新疆的愿望。 本课有许多含有偏正短语的长句子。要读好这些长句子,首先要读好其中的偏正短语,然后再连起来读好句子,读长句子还要注意合理的停顿。文中有一些偏正短语,如,“遥远的北京城、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等,其中的“遥远”“雄伟”等抽象的词语,可以用“换一换”、“配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和学习运用这些短语。 本课有一些感叹句,指导朗读感叹句时,可以通过比较“我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的不同,来区分感叹句和陈述句语气的不。同时“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朗读时语气要强烈,突出“多想”,表达出“我”向往北京的强烈情感。通过指导朗读,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祖国的伟大,产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积累与运用偏正结构的短语。 思维能力:能将文字和画面对应起来,通过图文结合进行理解。 审美创造:产生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及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认识“想、告”等13个生字;会写“多、会、走、北、京、广、公”7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读通顺句子,积累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3.通过诵读和交流,体会“我”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积累偏正结构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教学难点 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教师) 2.查找有关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资料,以及天山和北京的图片。(师生) 3.读通课文,利用工具书,预习本课的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备
一、交流引入,感知课题 1.板书“想”字,指导学生认读,并进行交流。 2.补充板书为“我多想” ,引导学生补充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3.将题目补充完整,引导学生带着个人的感受朗读题目。 4.以“我多想去哪儿看看”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读文。 1.认读“想”字,并用“想”字说出自己的愿望。 2.说说自己说出这个愿望时的心情。例如:我多想坐一次飞机。 3.朗读题目,读出想看看的急切之情。 4.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读文活动。  让学生自由而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后面理解文中“我”的情感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读书要求,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读文活动。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生字的音。 (2)和同桌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想、京、广、常、壮”都是后鼻音,“安、观、门”都是前鼻音。 (3)组长当小老师,检查小组成员朗读全文情况,针对读错之处教一教同伴。 (4)自由朗读课文,每读完一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中的小朋友生活在哪里?想要去哪里? 2.组织交流:每个自然段中的小朋友生活在哪里?想要去哪里? 1.认真阅读课件中的读书提示,并按要求读课文。 (1)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先圈画生字,再朗读课文。 (2)同桌朗读的时候,听准字音,纠正错误读音,并示范朗读。 (3)小组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小组长听,根据组长的意见再读一读。 (4)先认真朗读课文,从两个自然段中分别画出答案,说一说,再读一读。 2.交流汇报:第1自然段中的小朋友家在新疆,想去北京;第2自然段中的小朋友家在北京,想去新疆。 初读课文,重在解决读音,把音读正确,而本课生字中鼻音较多,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三、朗读交流,随文识字 1.课件出示北京的图片,组织学生观察图片,识记“京”的字音和字形。 2.课件再出示一些北京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说一说自己对北京的了解。 3.将课件画面定格在“天安门广场”上,并引导学生认读“安、门、广”这三个字,交流识记这几个字的方法。 4.利用课件播放“升旗仪式”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并交流感受,相机引出“非常壮观”一词。 5.引导学生结合视频理解“壮观”一词,用换词的方法理解“非常”一词。 6.引导学生从第1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升旗仪式”壮观场面的句子,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7.引导学生交流看到升旗仪式的想法,引出“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8.指导学生完整朗读第1自然段。 1.观察图片,准确读出“京”的字音,并记一记这个生字的字形。 2.借助图片和自己的旅游经历说出自己对北京的印象,把句子说完整。 3.利用图片认读“天安门广场”,找出这个词语中的生字,读准这几个生字的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 4.欣赏视频,感受升旗仪式的壮观场面,并把自己的感受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 5.小组交流:“壮观”指升旗仪式场面大,很有气势。用换词法理解“非常”的意思。 6.从第1自然段中画出相关句子,读出升旗仪式的壮观场面。 7.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读出急切盼望的感情。 8.朗读第1自然段,力争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难点,在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借助直观的图片和视频,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观看钱塘江大潮等,感受壮观的场面。 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我”的感受和心情,然后才能读出真情实感。 采用与“陈述句”对比的方法,体会感叹号表示的强烈语气。
四、观察体会,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写字表中“北、京、门”三个字的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京”是上中下结构,下面“小”的左点和右点要相互对称,宽度与第二笔横差不多,使整个字站稳。 2.利用课件逐一演示每个字的书写要点,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做书空练写。 3.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4.利用实物展台,在白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集体评议。 1.仔细观察这三个字,看清楚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清主笔的书写方法。“北”的书写笔顺为:竖、横、提、撇、竖弯钩。注意第三笔提略往上倾斜,竖弯钩起笔比竖稍高一些。 2.认真观察,看清楚每一个笔画的书写要领,并模仿示例进行书空。 3.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4.观察同学的作品,说一说哪里写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书写时注意指导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姿,为写字打好基础,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学习习惯。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把自己想去北京看看的想法用一段话的形式告诉给家人,要表达出自己想法的迫切。 先想一想自己怎样和家人说,再独自练习几次,满意后向家人表达。  引导学生运用通顺的句子,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对学生完成的作业做具体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备
一、游戏引入,巩固生字 1.板书课题,直接入课。 2.以“我多想去哪儿看看”为问题引导学生复习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我多想去北京看看,因为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引导学生读句子,巩固生字。 4.利用课件,在自己家乡和北京之间搭建一条小路,路上有生词,组织学生读准词语,顺利到达北京。 1.朗读课题。 2.交流明确:“我”多想去北京看看,因为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3.自由朗读句子,读准其中的生字:想、京、安、门、广、非、常、壮、观。 4.先自己读一读这些生词,再读给同桌听,根据同桌的建议再练一练。最后小组开火车认读这些词语,读得最快、最准的小组最先到达北京。 注重文字再现,在反复读文中巩固本课生字。 采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识记生字。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2.课件中去掉其他的字,只剩下生字“告、诉”,组织学生认读,分享识记的方法。例如,“告”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一口咬掉牛尾巴;用熟字比较的方法,区别“诉”和“听”。 3.课件再次出示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巩固生字。 4.在原有课件的基础上凸显“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这两个短语,引导学生朗读,看图理解。 5.引导学生交流“我”想去天山的原因,并有感情地朗读第2小自然段的第二句。 6.课件出示天山的风光宣传片,引导学生交流看到美丽的天山之后的想法,引出“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7.指导学生完整朗读第2自然段。 1.朗读第2自然段,把句子读得正确、流利。 2.认读这两个生字,想一想怎样记住它们,并说出自己的方法。 3.再读这段话,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朗读这两组短语,观察天山图片和雪莲图片,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带着自己的想法有感情地朗读短语。 5.先交流自己的想法,再带着向往之情朗读“遥远的新疆,有美丽的天山,雪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 6.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读出急切盼望的感情。 7.朗读第2自然段,力争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引导学生借助以往的识字经验,多角度学习生字。 帮助学生正音的基础上,读好短语的节奏。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情感,并读出这种情感。
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写字表中“会、走、广”三个字的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利用课件逐一演示每个字的书写要点,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做书空练写。 3.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4.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并集体评议。 5.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老师、同学的评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书写。 1.仔细观察这三个字,看清楚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清主笔的书写方法。 2.认真观察,看清楚每一个笔画的书写要领,并模仿示例进行书空。 3.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4.观察同学作品,说一说哪里写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5.先对照老师、同学的意见,看看自己的书写有哪些不足,再进行改正。 让学生在比较中书写。 “走”的笔顺容易错,重点指导。
四、拓展交流,布置作业 你想去什么地方?以“我多想……”为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再说给家人听,请他们帮你实现愿望。 可以先想一想,弄清楚自己的想法,再说一说,说通顺之后再动笔写,写完之后要认真读一读,修改不通顺之处。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充分思考、交流之后再落实表达。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完成小练 发展性作业:搜集一些有关新疆和背景的景观或者祖国其他的大好河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从识字、词句积累、课文理解、写字等几方面对本课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首先,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课标中强调,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的动力。因此,在识字方面,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去识字。 其次,低年级语文教学侧重点依然是生字词的积累与运用,因此本课教学中,我们重视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比如,“非常”采用“换一换”的方法理解,引导学生用相近的词语替换;“壮丽”“遥远”,结合图片教学,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词语并学习运用。偏正结构短语的积累也是本课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从课本到生活,从积累到运用,并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运用。 再次,在课文理解过程中,基于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多有不同这种情况,初读时,我让他们合作学习字词,然后再重点交流。品读时,我们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以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赛读、同桌读、配乐读等来领悟其中的感情。 最后,写字教学是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进行写字教学时,遵循写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穿插和字的间架结构,提升学生的汉字审美能力。再通过书空、描红、临帖,美观地书写生字。 本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祖国的风貌,让学生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强烈的画面冲击感,学生在读“我多想去看看”这句话时,内心的情感积淀变得十分深厚,不需要做任何朗读技巧的指导,也能读出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