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6 21:2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在某种程度上就等同于学习一门外语。平时没有说的机会,没有练习的可能,课堂成了他们学习文言文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场所。因此,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借此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文章特色韵味的体会和感悟,让他们最终形成自读文言文的能力,就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就要善于放手,试着改改“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串讲模式,代之以学生自读,辅以教师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以读感悟,从而使学生悟得阅读文言文的门径。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及断句障碍。
2.诵读课文,能利用页下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美点。
3.品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思路,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初步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读通文章,疏通文意,初步感受文章的美点及表达情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方法:采用多种方式的诵读,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 ;对美点的初步感知及语言表达是本节课教学难点。突破方法:运用讨论交流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方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初二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多媒体情景教学法,还有交流、开放式讨论、提问法、练习法等。教给学生筛选信息的方法,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展现一组佛坪充满大自然魅力的图片,激趣。教师缓缓导入,随之课件展示课题展示标题及学习目标。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入语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同时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方向。】
(二)走入《小石潭记》
1.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此环节目的不仅使学生能读准字音,感悟本文作者的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帮助同学检验对字词的掌握情况;还在于通过朗读使同学深入情境,创造了学习的情境。同时出示图片。不仅具有直观性,便于同学的理解,还起到了图文结合助于把握课文内容的效果。】
(1)教师放伴有音乐的朗读录音,尔后让学生试读;
(2)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教师最后总结;(出示课文需强调字音)
篁竹( ) 清冽( )
卷( )石底 为坻( )
为屿( ) 为 嵁 ( )
佁然( ) 寂寥( )
青树翠蔓( ) 蒙络摇缀( )
参差披拂 ( ) 俶( )尔远逝
翕( )忽 差互( )
悄( )怆( )
幽邃( )
(3)范读,并提出听读要求,同时出示课文图片;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细读课文,疏通文意,体悟美点。
1.听读课文感悟美点并表达美点。(出示问题:采用“我从第---段中感受到小石潭很-----”的形式说说听读后的感悟。)
2.小组交流,老师提问,疏通文意。(逐段展示重点字词)
【课标要求学生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两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四)老师再读课文,让学生感悟文章情感。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看图片思考问题。在图片的变换中,根据提示回答。教师评价并板书明确。)
【本文是文言文游记中的佳作,作者对小石潭观察入微,描摹细致,我设计这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并感受小石潭的幽静。】
(2)朗读此文该用怎样的情感去读?(此处出示作者及写作背景)
a.柳宗元,字子厚(773_819),原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世称柳河东。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柳宗元在文学上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并称“韩柳”,被后世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他的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捕蛇者说》揭露社会矛盾,尖锐有力;《三戒》等寓言,文字精粹,笔锋犀利。他的六七百篇诗文,被刘禹锡汇编成《柳河东集》,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b.作者曾被贬为永州司马,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用简洁清隽的语言,刻画荒远地区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叹息它的被埋没,寄托自己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并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学生讨论交流,老师总结。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设计该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交给学生筛选信息的方法,也为后面第二课时深入文本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课堂小结
1.知识学习。【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完成,以便更好在下节课进行学习。】
2.学贵有方。【“教是为了不教”,老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学做导游,介绍“小石潭”
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允许发挥想象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的游玩兴致。(如果时间允许,课堂上抽学生说说)
【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