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1.背景
中共从__________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________的重要性,决定将当时掌握的武装力量集中在________附近,以便发动起义。南昌起义国民革命军队南昌2.过程
(1)时间:______年8月1日。
(2)领导人:________、贺龙等。
(3)结果:①占领______,起义成功。②南下受挫:一部分在朱德、______的带领下,转战湘南,坚持斗争;另一部分,进入________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3.影响
(1)打响了武装反抗________反动派的第一枪。
(2)标志着____________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开始。1927周恩来南昌陈毅海陆丰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思考1 如何理解南昌起义表明当时的中共仍然持的是城市中心论?
【答案提示】南昌起义成功后,部队经过整编,按预定计划南下,准备到广州后重整旗鼓,再行北伐。由此可以看出,这时中共革命斗争的中心仍是以大城市为主,并没有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1.背景
(1)“八七”会议:①时间:______年8月7日。②内容:清算了________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__________和武装反抗____________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③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①时间:1927年9月。②领导:________。③概况:进攻______受挫,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______进军。④结果:10月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________。土地革命1927陈独秀土地革命国民党统治毛泽东长沙山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土地革命
(1)范围:在____________。
(2)内容:打土豪,________,废除封建剥削,开展____________。
(3)影响:①调动了__________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了根据地经济建设。②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__________。革命根据地分田地土地革命农民革命 红色政权 3.根据地建设
(1)指导思想:毛泽东的“________________”思想,即武装斗争、__________和根据地建设。
(2)表现:①经济建设:________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__________。到________年夏天,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工农武装割据土地革命 毛泽东红色政权1930②武装斗争:________、________领导红军粉碎三次大规模的“围剿”,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③政权建设:______年冬,____________________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选举________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______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定都江西______。毛泽东朱德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毛泽东朱德瑞金思考2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原因:(1)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的。(2)从力量对比上看,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农村敌人力量弱小。(3)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是可靠的革命同盟军。1.原因
(1)军事上:第____次反“围剿”的失利。
(2)政治上:李德、博古等指挥上的________________错误。红军长征五“左”倾冒险主义2.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从江西______出发,开始长征。
(2)初期:损失过半,处于危险之中。
(3)转折——______会议:①时间:______年1月。②内容:纠正______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_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________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③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____________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瑞金遵义1935博古毛泽东毛泽东“左”倾错误毛泽东(4)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________,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______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吴起镇会宁3.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________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3)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长征 思考3 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异同。
【答案提示】(1)异: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但又滋长了“左”倾错误,给后来的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危害;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2)同:都是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都纠正了党内的错误路线,使革命转危为安;都撤换了错误的领导人。(1)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
(2)“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开创正确革命道路的?(3)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4)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达到10万人。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5)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粉碎敌人三次反革命“围剿”,1931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示例1】 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开始于(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八七会议” D.北伐战争
解析:南昌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的首次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答案:A(1)“工农武装割据”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上,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并以此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斗争形式,也是中国式革命道路必经的重要阶段。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在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如何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2)中国革命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同时,中外反动势力特别强大,并且多集中在城市,力量相对集中,农村是反动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易于突破。(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是土地革命的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根据地建设是中国民主革命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示例2】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其内容不包括( )
A.武装夺取政权 B.进行土地革命
C.以农村包围城市 D.学习苏俄模式
解析:毛泽东探索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摆脱了苏俄模式的束缚,故选D项。
答案:D1.产生的内外因素
(1)大革命时期国民党的疯狂屠杀,对国民党的仇恨易于产生“左”倾错误。
(2)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不成熟,瞿秋白对中国社会阶级力量、斗争性质、革命道路的认识存在一些错误。
(3)照搬外国的革命经验,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
(4)国际上,共产国际上曾因法西斯的疯狂发展错误地制定了抢在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之前夺取革命胜利的“左”倾错误方针,其代表支持王明夺取政权。土地革命时期的“左”倾错误及其危害2.“左”倾错误的表现
(1)1927年,“八七会议”存在“左”的倾向,中国共产党斗争重心在于夺取大中城市。
(2)王明“左”倾错误的表现和影响:革命道路上:坚持城市中心论,强令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组织普遍举行罢工、罢课、游行示威,甚至武装暴动。结果,党在白区的秘密组织绝大部分暴露,遭到破坏。临时中央只好迁到中央苏区,危害进一步扩大。组织上:对持不同政见者实行“残酷打击,无情迫害”的政策,迫害一大批干部和红军战士。 军事上:否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思想,剥夺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在进攻中,犯有冒险主义错误,防御中犯了保守主义错误,退却中犯了逃跑主义错误,造成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及红军长征初期的失利。在处理国共两党关系问题上,犯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如处理“福建事变”所采取的政策。3.“左”倾错误的清算
(1)遵义会议: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2)延安整风:在思想上彻底清算了“左”倾错误的影响。【示例3】 (2013年广东文综)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坚持国民革命路线与实行工农武装割据都是民主革命中的正确思想,排除B、D两项。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属于右倾错误,故排除C项。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属于“左”倾错误,故选A项。
答案:A命题立意 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井冈山时说,“中国革命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追踪社会热点:考查“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1)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2)坚持党的绝对领导;(3)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4)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5)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定的信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
从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到1936年10月长征结束,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容易成为高考命题的立意和切入点。 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正确评价是( )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④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红军长征的正确评价。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第二,保存了党和红军的核心力量,他们构成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第三,在长征途中,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答案:D【试一试】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
①由以前的机会主义错误转到正确的路线上来 ②由面临覆灭转向不断胜利 ③由幼稚走向成熟 ④由依赖共产国际走向独立自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解析】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成熟。1.(2013年新课标全国文综)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直击题眼: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对中共土地革命时期革命道路的掌握。解题的关键:①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炼;②对中国土地革命时期革命道路的认识。答案:B2.遵义会议就红军被迫“远征”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主要是由于( )
A.把革命火种撒播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蒋介石组织百万兵力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围剿”,红军在南方无法立足
D.“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导致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直击题眼:本题主要考查对长征和遵义会议相关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是:①明确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长征原因;②解读备选项所蕴含的信息。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