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13 14:4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背景
(1)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__________”,收回______在山东的特权,遭到了拒绝。
(2)英、美等国操纵会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________。五四风雷二十一条德国日本2.过程
(1)第一阶段:①爆发:______年5月4日。北大等高校学生在________前集合举行游行示威。第二天,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②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________________”“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③中心:______。④主力:______。⑤结果: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1919天安门废除二十一条北京学生(2)第二阶段:①时间:1919年6月5日,______工人举行罢工。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浪潮波及全国,成为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②中心:______。③主力:__________。④结果:__________登上政治舞台;释放被捕学生;免除________、章宗祥、__________三人职务;拒绝在________上签字。上海上海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曹汝霖陆宗舆和约3.意义
(1)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革命运动。
(2)__________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促进了____________的传播。
(4)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
思考1 五四精神是什么?
【答案提示】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进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1.历史条件
(1)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了马克思主义和__________相结合。
(2)组织基础:1920年初,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为中共的诞生准备了组织基础。
(3)__________的帮助。中国共产党诞生工人运动共产国际2.诞生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后来在浙江嘉兴南湖。
(2)代表:毛泽东、董必武、张国焘、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五十多名党员。3.内容
(1)确立党的纲领。
(2)确定党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3)提出党的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和无产阶级一起推翻__________政权,建立__________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4)大会决定今后党的工作中心是组织__________,领导__________。
(5)成立党的中央机构——______,________为书记。
4.意义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工人运动中央局陈独秀思考2 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答案提示】(1)中国革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2)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3)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4)中国革命走上了新道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1.国共合作
(1)条件: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深感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________战线。②1923年中共______召开,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2)标志:1924年1月,广州______________的召开。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革命统一三大国民党一大2.北伐战争
(1)条件:①国共合作后,__________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迅速高涨。②1925年,在________成立国民政府,整编__________军,统一了__________根据地。
(2)对象:吴佩孚、________、张作霖。
(3)过程:①________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军势如破竹,很快歼灭孙、吴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__________。②1927年年初,广州国民政府迁往______。
(4)影响: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工农运动广州国民革命广东革命孙传芳1926长江流域武汉3.大革命的失败
(1)原因: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绞杀中国革命。尤其是__________干涉、破坏中国革命,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______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②主观原因: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________为首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犯了______________错误,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活动一再妥协退让。帝国主义右派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2)标志:①“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并于4月18日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②“七一五”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与共产党决裂,血洗武汉三镇。
(3)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__________,国民大革命失败,革命暂时转入低潮。全面破裂思考3 怎样比较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
【答案提示】1.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五四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比较2.从指导思想看:辛亥革命以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思想。
3.从运动的规模和群众发动的广泛性来看: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看不到民众的力量,并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而在五四运动中,工、商、学各界的人民群众都行动起来了,规模空前。4.从结果和影响来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的果实被封建军阀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示例1】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五四运动的性质。“青岛问题之力争”是指要求从日本手中收回青岛,体现反帝性质。“曹汝霖宅之焚烧”“章宗祥大受夷伤”是指要求惩办卖国贼,体现了反封建性质,只有C项最符合题意,而A、B、D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来。
答案:C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示例2】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包括(  )
①促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发生变化 ②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④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五四运动前后,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依然是民主革命和反帝反封建,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和群众基础有了变化。故选B项。
答案:B命题立意 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它是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在全球史观的视野下,五四运动的爆发, 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跨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又是列强侵华和十月革命影响下的必然产物。关注新史观:在全球史观视野下的五四运动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段材料反映出这场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C.俄国十月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D.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解析:根据材料中“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可知巴黎和会上英法等国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无理的决定引发了五四运动。
答案:D【试一试】 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以下各项反映了材料中说法的是(  )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②运动规模从北京扩展到全国 ③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 ④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解析】五四运动中各革命阶级空前广泛地团结在一起,表达了彻底的反帝反封的主张,并取得初步胜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因此是现代民族主义生成的标志。④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C项。1.下列事件或现象,典型地体现了“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是(  )
①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②某店主张贴“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的标语 ③北大学生谢绍敏用中指血书“还我青岛” ④浙江海宁决定开除陆宗舆的县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直击题眼:本题考查的核心是五四运动的精神。解题的关键是掌握:①五四运动的意义;②五四运动体现的爱国精神。答案:C2.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载:“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表明,在五四运动中(  )
①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②运动具有空前的群众性 ③青年爱国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 ④运动具有斗争的坚决性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直击题眼: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①对材料的正确理解;②五四运动的性质及意义。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