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长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
2.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
3.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内容感知
《长江》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散文。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课文《长江》让没有生命的江,变成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命的人,联想得自然贴切:开头已经有了“醒”字作铺垫,后面把江面转化为“脸上展开的微笑”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最后,则是在拟人的基础上层层深化,从表面深化到内心:从“容光焕发”,到“黎明一般的舒畅”,再到“青春一般的欢愉”等等。这些想象超越了生活,把主观感情和思绪渗透在描写对象之中,使描写对象与作者情感融合起来了。郭风笔下的长江,不仅仅是长江,而且是祖国欣欣向荣的一种象征。本文就是通过描写长江来赞美长江,赞美祖国的富饶,歌唱新中国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玫瑰(gui) 曙天(shǔ) 吹拂(fú) 哺育(bǔ)
舢板(shān) 驳船(bó) 堆栈(zhàn) 停泊(bó)
2.多音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曙:(书)天刚亮。
麦浪:指田地里大片麦子被风吹得起伏像波浪的样子。
渡船:载运行人、货物、车辆等横渡江河、湖泊、海峡的船。
哺(bǔ)育:喂养,也比喻培养。
容光焕发:脸上光彩四射。
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停泊(bó):(船只)停靠;停留。
2.近义词
黎明·凌晨·拂晓
“黎明”“凌晨”“拂晓”都指临近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亮的时候。区别在于:“黎明”指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凌晨”指午夜后至天亮前;“拂晓”指天将亮的时候。
3.相关成语
无边无际:形容范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极为广阔。际,边缘处。清·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如:山路通过涧上一座毛竹小桥,重又隐没到无边无际的大竹林里了。
四、文学常识
1.郭风,当代作家。福建省莆田市人,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代中国著名散文家、散文诗作家、儿童文学作家。1938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地瓜》。著有散文集《山溪河海岛》《曙》《唱吧,山溪》《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他善于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理解社会和自然,注意吸取意象派、象征派的一些艺术手法,从草木虫鱼、风土人情中见时代风貌,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2.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
(1)用散文形式写出,不受固定格式的束缚,不分行,不押韵,不要求鲜明的节奏。
(2)一般篇幅短小。
(3)具有诗歌语言的精练性,音乐美和散文表现力的灵活性、多样性。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长江很早便醒过来。它醒过来的时候,浦口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
剖析:“醒”是人的生命感知。“醒”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说明作者把长江当作有生命的人。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读者有种亲切感,自然联想到“母亲”的形象。“路灯还没有熄灭”这个细节说明黑夜还没有完全过去,或者刚刚过去,人们还来不及感觉。
2.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辉所照耀,你这样早便醒过来了。水呵,风呵,玫瑰色的曙天呵,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的祖国的赞歌。
剖析:从表面上看,作者只是写了一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实的景观,实际上,作者笔下的长江是祖国欣欣向荣的象征。不必说长江的波澜壮阔,不必说长江的源远流长,不必说长江的清澈深邃,也不必说长江的流域宽广,长江是一种精神力量。
3.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地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
剖析:这里强调的是“古老”。“古老”,这实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和时代的特点。长江与黄河一样,哺育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面对长江,作者不由自主的呼唤,是不饰雕琢的赞美,是情感的自然流露。直抒胸臆,是下文铺排段落必要的情感依托。
二、重点语段
1.“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至“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全部光辉,照耀得你的心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剖析: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作者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舒畅”“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
2.“呵,你以宽阔的江面上的黎明和粼粼的水波”至“你的笑容多么甜美”。
剖析:这一段就像与长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话,第二人称的运用挥洒自如,铺排了这样的场面:黎明的曙光映照着波光粼粼的江面,长江敞开宽阔的胸怀,笑纳五湖四海的人们,她承载着人们奋斗的喜悦,也见证了人们忙碌而充实的生活。而“微笑”“容光焕发”“甜美”三个词的运用更是妙笔生花,人格化的长江在作者笔下是那么乐观,她一定会感染每一个读到这段话的人,假如你也处在那个时代,你一定会充满力量。
审美鉴赏
黎明的长江,一幅动感的瑰丽图画!
“醒过来”的长江一下子流进你阅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的视野,承接着“醒过来”,作者进一步把早晨加以感性化、美化:首先是从色彩上,“玫瑰红的曙天”。其次是在背景上,把它安排在宽阔的江面上,让四月(联想:从早晨到早春)的风吹在江面的水波上,而且把水波比作“麦浪”。这样,就不限于江面了,而且伸展到大陆。为什么呢?因为作者要歌颂的不仅仅是长江,而且是在他那个时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他心目中祖国的形象。
应该说明的是,“黎明一般的舒畅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春一般的欢愉”,都是很有创造性的比喻。用情绪化的、不那么具体感性的比喻,不仅造成比喻的新鲜感,而且可以生动地、贴切地强化内在的感觉和热情。何况,按照比喻要常见、易懂的特点,青春和黎明也是易于领悟的。拟人越是强化,抒情的、诗化的意味越是明显。但是,诗情还隐藏在对长江的描绘之中。到了第三段就干脆转化为直接抒情了。
文字上,这一段和前面几段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显的不同。第一,前面的细节是非常精练的,而这里的细节,却有罗列的特点。这是不是有点啰唆了呢?不是。作者在这里刻意要表现出,在经过长江时,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外部感觉是目不暇接,内在的情感是兴奋。善于从多样的外在的现象表达内在的情感,这是郭风的一个特点。在这些印象中充满了光和色、动和静的对比:前面的鱼肚白和玫瑰色,这里的繁忙景象和前面的早晨宁静,作者在前两段中沉静的凝神和这里目不暇接的兴奋,都是对比,不是单调的对比,而是多方位的对比。这种兴奋带着当年的时代特色,那就是作者以诗一样的情致所关注的焦点,是生产建设的景象,与生活相关的景象则比较稀少(只有高楼一个细节)。在下面一段,把视线拓展到田野和农村时,固然有为山和湖泊、自然景观而激动的,但是,这样的语言不多,很快又是:风车、工厂、江岸上的码头、建筑物。
看到了这些景象,作者就激动得不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已,发出诗一样的感叹:“使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很讲究文字精练的郭风,不厌其烦地把同样的话写了三次。这不是重复吗?不是。这在诗的章法上叫做“复沓”,只要仔细阅读,就不难发现,这三次“重复”,都是安排在章节相称的位置上,形成一种对称感,营造出一种一唱三叹的效果。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比较下列形似字,把拼音写在横线上,把组词写在括号里,告诉同桌你是怎样区别认读这些字的。
解析:形似字的区分,要充分利用形似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声旁与形旁,记住: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我们可以根据声旁推断生字的读音,同时也要注意字的读音与声旁不同的情况。
答案:
2.请你给下面这段话中的两个加点字注音,并改正这段话中的两个错别字。
起点如天色破晓的绯红,微微晨曦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染着气象万千的苍穹;起点如大江大河的源头,涓涓细流孕育着一泄千里的波涛。起点之美,起点之力,必将激发你永往直前的斗志,百折不挠地完成每一份人生的答卷。
注音:穹____________ 折____________
改错: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穹”不要拼写成“qōng”,“折”是多音字,不读“shé”。
答案:qióng zhé
“泄”改为“泻” “永”改为“勇”
3.作者描写长江为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解析: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这里的黎明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了。
参考答案:有特殊含义,长江的黎明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祖国的美好明天。
4.本文的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描写长江的?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或词语表达作者的心情吗?
解析:题干提示用文中的词语,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而且很明显“舒畅”和“欢愉”是表示心情的词语。
答案: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我们从车窗里看见你,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多么甜美。我想,不止是这江面上众多的升帆的货船和鸣笛的汽轮,那来往穿梭的舢板和驳船,不止是停泊在江心的钻探船,不止是下关码头两旁长长的仓库、堆栈和高楼,使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哦,长江。从你流动和奔腾过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纵横广阔的土地上,山和一串串的明珠一般的湖泊,江岸上的码头,建筑物,无边无际的田野,风车,工厂和一座一座的城市:不止是这些,使你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使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地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我想,那是祖国人民的无比的幸福生活,那是祖国人民对于未来的灿烂的理想,祖国人民奔赴未来的壮志,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全部光辉,照耀得你的心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5.第一段中“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这组排比句描绘了哪些景物?用排比句式使你在朗读时产生什么感觉?体会到作者的什么心情?
6.画线的语句是同样的话,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三次,这在诗的章法上叫做“复沓”。只要仔细阅读,就不难发现,所有这三次“重复”,都是安排在章节相称的位置上,形成一种对称感,旨在营造一种一唱三叹的效果。朗读课文时要品出作者的用意。作者用“黎明”“青春”来比喻祖国母亲的心情,这两个比喻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5.解析:一句一句读,逐句思考归纳,边读边体会语势。
参考答案:作者在这里不厌其烦地罗列货船 ( http: / / www.21cnjy.com )、汽轮、舢板、驳船、钻探船、仓库、堆栈、高楼等等体现当时中国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景象,读起来给人一种欣喜,颇有气势。这些排比句刻意要表现出经过长江时那种目不暇接的感觉,表现出作者内在情感的兴奋。
6.解析:“复沓”手法起强调作用。
参考答案:祖国母亲是古老的,更是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
二、语言运用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海尔集团借助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因而创造了中国制造企业的一个奇迹——产品零库存(没有积压的产品)。当被问到海尔集团获得如此成功的原因时,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我们主张产品零库存,同时主张成功零库存。”
张瑞敏所说的“成功零库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忘记过去的成功,不断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