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筏子》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对“黄河的主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艄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的品质。理解艄公形象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在这一形象中寄寓的道理。
3.理解本篇把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机结合的表达特色,体会本篇散文全方位使用衬托和对比手法的表达特色。
4.积累词汇,学习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学习反衬、对比的构思方式和表达,品味表达效果。 难点:体会作者在黄河艄公形象中所寄托的主题思想。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筏子》所表现的是人类与自然的搏 ( http: / / www.21cnjy.com )斗,主要是赞美征服自然,战胜险恶自然条件,成为自然的主人的人们的勇敢、智慧、镇定、沉着、细心。作者写的是筏子,是把它放到大的场景中写的,正是有了黄河惊涛骇浪的大肆渲染,筏子才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大量短句和独句段的运用,使得这种表达效果愈显精到。文中没有对筏子的具体描绘,作者精心刻画的是驾驭筏子的黄河岸边的人们,具体说来,是艄公。为了突出艄公,作者精心描写了岸上的人们的心态,这更衬托出了艄公的智慧与胆魄。黄河奔腾了千年,黄河岸边的人们见证了黄河的风浪,也练就了坚韧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所以我们说他们是真正的黄河的主人。人定胜天,人力一定能战胜自然,本文透过筏子展示了这个古老的命题。筏子是作者讴歌的载体。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规模(guī mó) 浊浪(zhuó)
心悸(jì) 相称(chèn) 似的(shì)
汹涌(xiōng yǒng) 吞噬(shì)
湍急(tuān) 如履平地(lǚ)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气概:指气势,即黄河所表现出的那种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力量和形势。
滔滔:形容大水滚滚。
倾注:由上而下地流入。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激流:湍急的水流。
定睛:集中视线。
轻骑:轻装的骑兵。
从(cóng)容: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破浪:(船只)冲过波浪。
意志: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往往由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
毅力:坚强持久的意志。
2.近义词
篙子(gāo·zi)·蒿子(hāo·zi)
篙子:篙,撑船的竹竿或木杆。蒿子,通常指花小、叶子作羽状分裂,有某种特殊气味的草本植物。
3.相关成语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注意“泻”不要误写作“泄”。
胆惊心悸:形容非常害怕。也说“胆战心惊”“心惊胆战”。注意“战”是“发抖”的意思,不应写作“颤”。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
乘风破浪:《宋书·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现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化险为夷: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马不停蹄:比喻一刻也不停留,一直前进。
惊涛骇浪: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浪。
四、文学常识
1.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江苏淮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等。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比、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2.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型和样式,广义上的散文包括叙事散文、议论散文和抒情散文等;狭义上的散文只指抒情散文。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主要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常用的艺术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寓情于景,即景抒情(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寓情于事,因事见情(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如巴金的《灯》)。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也只有这种比二层楼房还高的大水车,才能同面前滚滚大河相称。
剖析:兰州是祖国西部的大城市,在20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50年代就成为西部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但激动作者的,却是这种原始的、庞大的大水车。显然,在庞大和缓慢中,有一种原始的粗犷的特色,这和黄河的古老包括西部相对落后这一点是相通的。
2.羊皮筏上的艄公……就凭他的勇敢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智慧、镇静和机智,就凭他的经验和判断,使得这小小的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剖析:这里的艄公,不仅仅是一个体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劳动者,更是一个英雄的形象。他集“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经验和判断”于一身,大智大勇,在凶险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沉着、安详的本色,这明显有着那个时代高大宏伟的特点。
二、重点语段
1.“大水车在河边缓缓地转动着”至“才能同面前滚滚大河相称”。
剖析:作者首先描写浊浪滚滚的黄河边上,比二层 ( http: / / www.21cnjy.com )楼房还要高大的水车,缓缓地转动着。然后笔锋一转,写到那河面上,一只小小的羊皮筏子,小得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噬了。大水车把小羊皮筏子衬得更小了。而且那高大的水车,却在岸边稳稳地、缓缓地转动,而小小的羊皮筏子,则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急进。大水车之安稳,把小筏子衬得更加惊险。以其惊险,更衬着小筏子上的艄公和乘客,胆略和智慧非凡。
2.“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至“贴着水面漂浮”。
剖析:本段写到岸上观看小筏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前进的人们,“不免提心吊胆”。以岸上人的提心吊胆和筏子上人们的沉着、从容谈笑,形成反衬,更显出筏子上人们的坚强意志和勇气。
审美鉴赏
筏子的亮相——镜头式的呈现方式
如同画家先在画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作底色一样,作者以铺设背景入手。先以万马奔腾之喻,正面渲染黄河“完全足以使人胆惊心悸”的巨大慑服力。继而写兰州特有的大水车,即使大到“比二层楼房还高”,也只能“在河边缓缓地转动”,呈俯首臣服之状,侧面烘托黄河之雄。在这险峻的背景上,“一个什么东西”(作者故隐其名)出现了。对黄河,作者不厌其烦,极写其阔大,对此物,则极写其渺小:“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噬了。”作者一定熟谙这个心理学原理:在大与小、强与弱反差异常强烈的情况下,小的、弱的东西反而更能占据人们的注意中心。因此,这不自量力的“小东西”在被置放到浩荡的黄河上去的一瞬间,就猛地把读者的视线从大河处拉了过去。然后,作者顺势采用了电影技法,将镜头“从岸上远远望去”的全景,迅速摇向前去,推出大特写:“上面还有人哩”,“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别忽视这六个逗号,它们传神地刻画出岸上的人逐个点数时的惊叹之情。“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这独立成段的一句,最终在战胜惊涛骇浪的氛围中,完成了筏子的亮相。同时,也是作者从写景状物过渡到夹叙夹议的开始。筏子是以胜利者的姿态登场的,作者深情地赞美着用小小筏子征服滚滚黄河的艄公,而语态却相对平静,文字朴素,不事夸饰,因而构成了从容不迫、化险为夷的艺术氛围,对题旨是一种衬托。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请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胆惊心jì________ 吞s ( http: / / www.21cnjy.com )hì________ tuān________急 惊涛hài________浪
如lǚ________平地 马不停tí________ 一xiè________千里 安xiáng________
答案:悸 噬 湍骇 履 蹄 泻 详
2.(2006江苏盐城中考,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__________区域优势,长江三角洲地区迅速融入世界大市场。
(2)青少年要学会以合适的方式__________心中的烦恼。
(3)霞光里的故园,在蓝天碧水的__________下更加妩媚动人。
(4)依法__________个人所得税,是国家从宏观上调控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
A.依托 排遣 映衬 征收 B.依赖 排放 陪衬 征收
C.依托 排放 陪衬 征集 D.依赖 排遣 映衬 征集
解析:从词语的感彩角度选择。
答案:A
3.(2006广西百色中考,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开展了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演讲。
B.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C.通过开展“红色之旅”活动,使百色有了更高的知名度。
D.我在留学的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
解析:A项,应为:学校开展了以“八荣八 ( http: / / www.21cnjy.com )耻”为主题的演讲活动。B项应为:团结一致是搞好工作的关键。C项应为:通过开展“红色之旅”活动,百色有了更高的知名度。
答案:D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但是在亲眼看到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浪静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乘风破浪的轻骑。
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 ( http: / / www.21cnjy.com )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又像在公园人工湖的游艇上戏弄着微波。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4.文段中有两组对比,请你说说哪两处运用了对比。
5.这两组对比为了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6.对比往往会使人、物的特点更鲜明,请你用对比写一个片段,表现家人、同学、事物的不同特点。
4.答案: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5.答案:突出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 ( http: / / www.21cnjy.com )排空”的黄河上航行是十分危险的;如此危险的航行,却让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那样心闲气定,这全是艄公的功劳,越是危险越能反衬出艄公的英雄本色。
6.解析:运用对比的写法,能突出人物或者事物的特点。
答案:略
二、语言运用
12.(2006四川自贡中考,26)根据下面这段文字的意思,完成对联。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的提问时说:“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其中“知难不难”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对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守业难 知难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