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愚公移山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 愚公移山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14 10:3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愚 公 移 山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义,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学会勇往直前。
●重点: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预习导学
1.作家作品。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是战国前期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2.给加点字注音。
荷担(hè )     箕畚(jī )(běn )     智叟(sǒu )
孀妻(shuāng ) 惩山北之塞(sè )
3.解释词语。
(1)年且九十: 将要         (2)惩山北之塞:苦于;阻塞    
(3)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4)损魁父之丘:削减
(5)杂然相许:纷纷;赞同 (6)长息:长叹
(7)虽我之死:即便 (8)穷匮:穷尽
(9)何苦而不平:愁 (10)二子负二山: 背
4.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合作探究
  问题一:整体感知。
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问题二:重点探究。
1.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
  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无穷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2.文中写太行、王屋的高大,愚公的年迈,人力的缺乏,运土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有何作用
  衬托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
3.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问题三:写法探究。
《愚公移山》一文,是如何做到首尾呼应的
  文章开门见山,简洁明快 ( http: / / www.21cnjy.com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极言山之高险,预示愚公出入之迂和移山的艰难。“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的“本”是核心和关键,勾勒出太行、王屋二山的历史原貌。
  文末“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描绘了太行、王屋的现状。“本”和“自此”形成鲜明对比,首尾呼应,对比中深化了主题,讴歌了人民的无穷创造力和高超的智慧。
  问题四:拓展延伸。
什么是愚公精神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任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