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海军舰队是( )
①华东军区海军 ②北海舰队 ③东海舰队 ④南海舰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军种是军队在其组成上,依据主要作战空间、使命和武器装备所划分的基本种类。20世纪4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建的军种是( )
①陆军 ②海军 ③空军 ④第二炮兵部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3.从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到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害,以及2023年抗洪救灾,人民军队都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这说明人民军队( )
A.武器装备得到了更新 B.积极维护世界和平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注重加强自身的建设
4.在1970年的一次军事演习中,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①北海舰队驾驶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在海上驰骋
②人民空军驾驶着我国仿制成功的歼-5型歼击机在空中飞翔
③东海潜艇部队驾驶着我国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水下潜伏
④战略导弹部队严阵以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阅兵中,展出了歼-20战斗机、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等装备,向世界宣告了( )
A.科技强军的成效 B.导弹部队的发展
C.五大战区的成立 D.人民空军的发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求同存异” D.全方位外交
7. 20世纪50年代,中印掀起友好热潮,印度到处响起“印中人民是兄弟”和“五项原则万岁”的欢呼声,首都新德里有一条街被命名为“五项原则街”。这里的“五项原则”是( )
A.1953年由缅甸首次提出的 B.在周恩来访问缅甸时提出
C.仅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D.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8.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总理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缅甸人消除了“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9.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发言时指出,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其中“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指的是( )
A.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全面推进大国外交布局
10.周恩来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创始人。下列外交成就或活动与周恩来总理有关的是( )
①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中美关系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最重要的前提是( )
A.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D.中美双方互惠互利
12.观察下图,下列对图中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中美、中苏建交
B.“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外交事业停滞
C.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事业一帆风顺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成就显著
13.当地时间2023年2月7日晚,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其任上第二次国情咨文。拜登表示:“今天我们处于几十年来与中国或世界其他国家竞争的最有利地位。我致力于与中国合作,以促进美国利益。……如果美国的主权受到威胁,我们将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国家。”由此可见,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国家实力 B.国家利益 C.国际形势 D.国际威望
14.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这表明( )
A.美国政府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5.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这主要说明中国( )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对美国霸权主义行径
C.加强了与联合国的合作
D.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16.中华人民共和国逐步走上世界舞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实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谈判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
D.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17.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推进全方位外交进程中取得的成就的是( )
A.多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B.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C.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8.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其他国家建交状况曲线图。下列选项中,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年出现建交高潮是由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直接推动了1972年建交高潮的出现
C.1992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出现了建交新高潮
D.建交国家的不断增加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19.下面表格中所列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20.近年来,中国先后举办了下列重要国际会议。这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求同存异” D.全方位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至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这一时期,建立和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美苏争夺激烈,美国深陷越战泥淖,急于脱身,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开始调整对华政策,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以巩固其在全球的战略地位。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对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作出准确判断,基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促进世界和平和维护本国安全利益出发,对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作出了积极回应。
——钱其琛《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纪念中美上海公报发表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学习主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有关中美关系的重大史实。(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美两国处理相互关系的根本出发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材料四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当前,中国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持续发展,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中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的史实体现了我国在哪一领域取得的成就?(2分)该领域在当时取得的重大成就对中国和世界分别有何重大影响?(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外交成就的取得及材料四,你认为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基辛格告诉总理,尼克松已经决定,美国今年将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席位,但不同意从联合国驱逐台湾的行动。总理马上正告基辛格:“你们要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定公开批驳。”
——摘编自熊向晖《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
材料二 第26届联合国大会10月25日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立即驱逐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提案。美帝国主义长期剥夺我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政策和企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
(1)材料一中的“总理”指的是谁?(2分)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主要外交事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美国的“阴谋”彻底破产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结合两则材料,分析美国“阴谋”破产的原因。(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 2.C 3.C 4.C 5.A 6.B 7.D 8.C 9.C 10.D 11.C
12D 13B 14C 15D 16D 17C 18D 19C 20D
二、21.(1)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重大史实:抗美援朝。
(2)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等等。
(3)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
22.(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3)领域:外交。
重大影响:
对中国: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对世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等等。(答出两个方面的任意一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等等。
23.(1)“总理”:周恩来。
主要外交事迹: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等等。
(2)标志性事件: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企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的做法不得人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