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一节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一、粮食安全概述
1、定义: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足够食物
需求
供给
人口数量
人均粮食消耗量
粮食产量
粮食进出口数量
根据以上思路,结合我们掌握的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耕地面积×单位面积产量
2、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
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二、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我国土地资源的“家底”如何?
【合作探究一】
二、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截至2017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1.35亿公顷(1公顷=15亩),居世界第四位。我国人均耕地1.46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排在世界120位以后。
(二)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
(一)耕地占国土面积比重小
(三)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
中国国土资源部2016年12月28日发布的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8029.15万亩。其中,可开垦土地7742.63万亩,占96.4%,可复垦土地286.52万亩,占3.6%。
全国集中连片的耕地后备资源2832.07万亩,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35.3%;零散分布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5197.08万亩,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64.7%。本轮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相比上一轮(2003年)减少了近3000万亩,同口径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减少了8183.77万亩,减幅达到74%。
这些耕地资源能不能完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为什么?
【合作探究二】
三、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有人认为:我国耕地面积为1.35亿公顷(1公顷=15亩),即约20亿亩,人均耕地1.46亩。
2021年,中国全国夏粮单位面积产量5515.7公斤/公顷(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所以,理论一年产粮至少7446.2亿公斤,人均531公斤以上。完全不用担心粮食问题。
这种说法为什么不正确?
点睛:耕地面积不等于播种面积,影响产量不只耕地面积,还有耕地的质量、水热组合等。
阅读:我国耕地资源的“增与减”
长期以来,由于建设占用、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原因,我国耕地资源数量不断减少,加之人口不断增加,致使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近年来,我国通过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整理等方式,耕地面积又发生了一些变化。2015 年,全国原有耕地减少 30.17 万公顷,新增加耕地 24.23 万公顷,净减少耕地 5.94 万公顷。
(一)耕地面积减少
人为原因:
(1)经济建设(道路、城市、工厂、乡村等)占用耕地。
(2)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自然原因:
(4)耕地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5)自然灾害等导致耕地减少。
三、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在全国耕地后备资源中,荒草地占 64.3%,盐碱地占 12.2%,内陆滩涂占 8.7%,裸地占 8.0%,其他占 6.8%。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倘若处置不当,往往会引发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全国近期可供开发的耕地资源为 3 307 万亩,约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的 41.2%。其中,连片集中的耕地资源仅 940 万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两地。
P31 阅读材料: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现状
(二)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开发利用难度大
据土地变更调查统计,2002~2014年间,全国未利用地开发为耕地3177万亩,开发为园地317万亩,开发为林地2506万亩。这也说明,前期容易开发的后备资源大多已开发,当前再继续全面推行大规模土地开发利用的工作基础已经不再具备。
中国耕地后备资源的构成
(三)农村撂荒的现象较为普遍
1、外出务工人员剧增
2、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4、部分土地耕种条件差,机械化程度低。
(四)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目前全国土壤有机物含量 平均水平已经下降到 1.0% 左右,其中低于 0.6% 的占 14% 以上,明显低于欧美国家耕 地 2.5% ~ 4% 的水平。
图 2-5 2015 年我国耕地质量等级
(四)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原因:
1、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约70%的耕地为中、低产田
2、耕地污染日益严重:工业“三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
3、土地退化:高强度开发引发了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我国耕地质量的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
4、占优补差、补不抵占
(五)水土资源配置欠佳,生产能力较低
我国耕地分布相对集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以东的地区,集中了全国80% 以上的耕地。
以昆仑山—祁连山—秦岭—淮河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 4/5,耕地不到全国耕地总量的 2/5,水田面积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 90% 以上;而北方水资源、耕地资源分别占全国总量的 1/5 和 3/5,耕地以旱地为主,水热条件较差,大部分依赖灌溉。
(六)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
2021年中国因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2477亿元,同比下降7.8%
(1)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区
C.西南区 D.东南沿海区
(2)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经营规模 D.机械化水平
随堂巩固
(江苏卷)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右栏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1)~(2)题。
(2020江苏卷)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右栏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1)~(2)题。
B
B
如何端牢中国饭碗?
【合作探究三】
(一)耕地面积减少
(二)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开发利用难度大
(三)农村撂荒的现象较为普遍
(四)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五)水土资源配置欠佳,生产能力较低
(六)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耕地问题:
对应措施:
四、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守住 18 亿亩耕地的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确保耕地数量
(二)提高耕地质量
推进农田综合整治,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
四、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扶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切实提高农民的耕种积极性。
(四)提高耕种积极性
(三)防止耕地污染
(五)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四、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五)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粮食病虫害预警与监控体系,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水平。
确定病虫害发生的范围( )
分析受灾程度、确定农药喷洒量( )
精确施撒农药或化肥( ) )
RS
GIS
GNSS、GIS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永久基本农田。2020年我国财政部已安排702.05亿元,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2年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国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B.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
C.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D.提高土壤肥力,生产绿色农产品
4.下列属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省市的是( )
A.河南 B.上海
C.陕西 D.贵州
随堂巩固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