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7 06:4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3课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指对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革的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农民群众没收地主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土地所有权证和房屋执照
学习目标
1、掌握土地改革的时间,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构建时空观念。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概述土地改革的进程和结果,提高对史料的识读能力,培养史料实证能力。
3、认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初步学会表达对历史的认知,提高历史解释能力。
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土地就与农民息息相关。解放前,广大农民受到地主的严重剥削,命运悲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土地政策来改善农民的生活?他们会当家作主吗?
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
国共对立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打倒地主
联合地主
消灭地主
思考:为什么不同时期,土地政策是不一样的?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主要任务是不一样的。
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 全国土地改革前土地占有情况调查表

地主和富农 占农户总数不到7% 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
贫农、雇农 占全国农户57%以上 占有耕地总数的14%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一)背景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的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根据材料,说出改革的原因及目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一)背景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3)目的:
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巩固新生政权。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二)初步实施
(1)地点:
(2)颁布时间:
(3)法律依据:
(4)主要内容:
1950年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新解放区
(三)土地改革步骤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四)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五)土地所有制的转变
从地主私有到农民私有。
备注:土地的性质没有改变,仍然是私有制的。
比较题: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点。
项目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不同点
土地主要所有者
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产品分配
相同点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剥削与被剥削
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不存在剥削。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的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都是土地私有制)
相关史事
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与过去的土改政策有所不同。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思考:本次土改的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从土地所有制方面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2)从农民地位方面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3)从国家发展方面
材料一: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土地改革。”
时间 粮食产量(亿斤) 农民缴纳税收占国家财政预算收入的比例
1950年 2 646 29.4%
1951年 2 876 18.17%
1952年 3 271 16%
材料二:1950—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及农民缴纳税收情况表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废除了 的土地制度
消灭了 阶级
成为土地的主人。
解放了农村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加速了 的恢复和发展,支援了 战争
封建
农民
地主
农民
生产力
农村生产
抗美援朝
确定了 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的意义
拓展题:抗美援朝与土地改革的关系
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物质基础
可靠兵源
抗美援朝
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拓展延伸:中国历史上的“三个结束”。
1、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3、土地改革的完成结束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合作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措施?
1、政治方面: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军事方面:抗美援朝——捍卫了国家安全,提高了国际地位。
3、经济方面: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使政权更加巩固。
随堂训练
A
1、(2022宿迁·历史解释)“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的变化是组织和心理上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
C.人民公社的成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2.(跨美术)下图《九州无事乐耕耘》是徐悲鸿1951年以农民耕种为题材创作的作品。该漫画反映了 (  )
A.土地改革后农民的劳动热情
B.农业合作化后农民积极耕耘
C.农民在人民公社中集体生产
D.农民在包干到户后辛勤劳作
A
3.(唯物史观)1950年6月,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由1950年的239.4千克增长为285.2千克。这反映了 (  )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C.生产关系变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C
4.辽宁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农民实现“这个梦想”的原因是 (  )
A.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B.《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
C.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D
5.(历史解释)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这是因为它 (  )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