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4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单元复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大概念大主题
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
新课标
新理念
01
目录
大概念·大主题
1
2
单元概述·整体感知
3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4
规律探究·思路导学
6
阶段特征·全球史观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8
5
时空线索·重大事件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7
知识架构·总结提升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9
10
主题目标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德日法西斯的建立过程,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通过对二战残酷性的认识,启迪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02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贰
时空观念
1.通过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2.通过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3.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场,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通过阅读教材及史料,知道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意大利入侵俄塞利比亚、慕尼黑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史实,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通过阅读教材,认识绥靖政策的危害,理解二战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评价罗斯福新政,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知识点
归纳
单元
重点
02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贰
主题目标
第4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点1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知识点2 德国、日本、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侵略扩张
知识点3 第二次世界大战 、《联合国家宣言》
知识点4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
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
03 单元概述·整体感知
叁
第4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结合图片等历史资料,考查“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建立和暴行”、“二战进程”等重要史实。
2.联系当前实际,从历史发展观角度考查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异同点,体会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3.结合当今国际形势,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点,体会战争的残酷性、科技与战争的关系,增强学生倡导和平的观念。
【2024年考向】
【单元概述】
04 规律探究·思路导学
肆
(1)政治上:罗斯福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二战,欧洲的力量被严重的削弱,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2)经济上:出现了国家调控经济的新模式。
2.关键词(思路导学):
第4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场危机、两种应对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美国)、法西斯道路(德、日)。
一次大战、两大集团 第二次世界大战。
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三个法西斯国家 德国、意大利、日本。
三大会议 慕尼黑会议、26国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
四大节点、六大事件 爆发(德国闪击波兰)、扩大(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柏林战役、日本投降)。
1.阶段特征(规律探究):
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
1929
1936
经济危机
1933
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二战全面爆发
1939
二战结束
1945
经济危机
美国
罗斯福新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德、日
建立法西斯政权
摆脱经济危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应对
知识体系
肆
04 规律探究·思路导学
第4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05 时空线索·重大事件
伍
第4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
06 阶段特征·全球史观
陆
第4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 界 中 国
阶段特征 1)政治:法西斯侵略势力不断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并达到最大规模,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取得了二战的最终胜利; 2)经济:资本主义世界爆发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渡过了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政治: 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国共两党由对峙到合作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2)经济: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强化全面统治,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中外联系 (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日军绝大多数主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2)中国出席开罗会议,为二战后中国收回被日本侵占的领土和处置日本提供了依据;雅尔塔会议上,中国主权遭受大国践踏
经济大危机
原因
时间
国家
开始
特点
影响
1929~1933年
美国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
持续时间比较长;涉及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
根本
直接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股票投机活动猖獗
(2)为摆脱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引起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1931年,日本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
经济危机知识波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没有波及苏联(计划经济体制)
黑色星期四
生产过剩:商品因社会购买力不足,找不到销路而造成的剩余现象,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知识点1-1:经济大危机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背景 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 时间 开始事件
特点 时间 特点 措施 影响 局限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1929-1933年
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大
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
1933年起
国家干预经济
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核心措施);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其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经济危机知识波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没有波及苏联(计划经济体制)
黑色星期四
知识点1-2:罗斯福新政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罗斯福新政
①实质: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②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等
①美国经济变化趋势:上升--下降--上升
②原因:上升-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战争财;
下降-受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上升-罗斯福新政
1931年9月21日,英国被迫宣布停止现金支付,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制。英镑价格迅速跌落。英镑贬值使英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下降,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抵制了美国的关税战。
——摘编自崔树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国际经济战》
根据材料,概括经济危机的表现。
表现:国际金融混乱,众多银行倒闭;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货币战、关税战、倾销战。
史料实证: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项目。田纳西河流域面积广阔,但由于无节制的开发,这一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人民生活困苦。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允许该局建造和管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坝。田纳西流域局管理局不仅解决了大量工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刺激了经济的恢复和增长。经过综合开发和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土地得到了保护,许多土地恢复耕种。田纳西河流域居民的收入也大幅提高。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设立的背景及发挥的作用。
背景: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对美国破坏严重;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过度,水土流失严重,人民生活困苦;罗斯福希望“以工代赈”,扩大就业和刺激消费。
作用:增加了国家投资和社会就业,人民收入大幅提高,刺激了消费,促进了经济恢复与发展,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根据上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图1、图2之间的关系。
图2 新政期间,美国政府投资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这是推行“以工代赈”的典型事
图1 1913—1938年美国失业率(九下P60)
阐述: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后,失业率急剧增长,为了降低失业率,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推行“以工代赈”,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田纳西水利工程就是美国推行“以工代赈”的典型事例。新政期间,就业人数逐步增加,1933—1938年,美国失业率逐渐下降。
历史解释: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意大利 背景 建立者 建立时间 标志 统治 对内
对外
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
墨索里尼
1922年
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
独裁统治
领土扩张,1936年-吞并埃塞俄比亚
法西斯:古罗马长官权力的标志,是用红带捆绑的榆木或桦木棍棒,上面插着战斧的斧头。后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形式。
知识点2-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侵略扩张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比较德意日法西斯政权有哪些异同点?
相同点
内外政策相同: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不同点
①建立背景不同:意大利是在一战后建立;德日是在经济大危机后建立的。
②德意建立了法西斯政党(德国纳粹党;意大利法西斯党),而日本没有(日本是军部法西斯专政)
③方式不同:德国经过宣传、竞选逐步建立起来,而意大利、日本是通过对内发动政变,对外侵略扩张后建立起来的。
德国 背景 建立者 建立时间
标志 统治 对内 对外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面对德、意法西斯的对外扩张-英美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法西斯国家气焰嚣张,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社会动荡不安
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不满,复仇情绪蔓延
希特勒的蛊惑宣传赢得了广泛支持
纳粹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希特勒出任总理
希特勒
1933年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解散国会,建立法西斯专政
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工会。
残酷迫害犹太人
加强思想控制,焚毁进步书籍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增加战前储备
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1938年,吞并奥地利;
1939年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知识点2-2: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希特勒和总统兴登堡
日本 背景 建立者 时间
标志 侵略扩张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九一八事变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经济大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
广田弘毅
1936年
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
(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
(2)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制定了《国策基准》
(3)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知识点2-3:日本法西斯政权的侵略扩张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1937年11月6日
意大利加入
1936年11月25日
德国和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40年,三国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三个国家联合起来了,起初是欧洲轴心,现在是世界的大三角!”
德国、日本、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知识点2-4:法西斯侵略集团的形成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求解困之道。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调整了19世纪以来的自由主义经济政治,尝试发挥国家在经济与社会中的调整作用”。与此同时,日、德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体制,走上了对内独裁与对外扩张之路。人类社会面临战争成胁。
①日本法西斯;制造“九一八”事变、731细菌部队、“三光”政策。②德国法西斯;国会纵火案、德国纳粹党疯狂迫害并屠杀犹太人
③影响: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威胁世界和平
④法西斯势力是残酷的,灭绝人性的,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
①美国
措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模式
影响:罗斯福新政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范例,
②德国和日本
措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影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
史料实证: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原因 根本 时间
直接 进程 序幕 全面爆发 粉碎神话 最大规模 走向联合 转折 加强联合 结束 性质 中国贡献 胜利原因 影响 1939~1945年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政权上台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宣战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诺曼底登陆
1945.5.8德国投降;1945.9.2日本签署投降书
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它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援.
知识点3:第二次世界大战、《联合国家宣言》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会议名称 开罗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时间
与会国
主要内容
与中国 关联
作用
1943.11
中、美、英
商讨对日作战问题
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台湾等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1945.2
美、英、苏
战后对德政策、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欧战结束后对日作战。
苏联承诺有条件地参加对日作战,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侵犯。
1945.7
美、英、苏
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公告重申《开罗宣言》条件必须实施。
对加速德日法西斯的灭亡起了重要作用。
协调盟军行动,加速战争胜利。
加速日本法西斯灭亡
知识点4:二战期间召开的重要会议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法西斯德国侵略扩张示意图
欧洲北非战场示意图
诺曼底登陆
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
太平洋战场示意图
史料实证: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①二战序幕:九一八事变
②二战全面爆发:德国闪击波兰
③影响: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
④旧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⑤新秩序:雅尔塔体系
①前:妥协-绥靖政策
②后:联合反抗-《联合国家宣言》
③合作表现:政治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军事上:诺曼底登陆。
……(希特勒)侵犯俄国只是侵犯不列颠诸岛的前奏……因此俄国面临的危险也是我们和美国面临的危险。
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造成了空前浩劫。……但是,在祖咒这场令人发指的大灾难、大破坏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以反法西斯力量的最后胜利而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打乱了旧的世界秋序,冲击了腐朽落后势力,开辟了国际性社会进步的新道路,对世界军事史和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历史解释: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日本打垮了,你们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如何“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
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
③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
④加强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习近平指出,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各国要对接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展最早、进行时间最长的:
②中国军民抗击和牵制了日本法西斯军队的绝大部分力量;
③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军的东方主战场;④中国的抗战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
⑤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历史解释: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二战期间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
名称 时间 参加国 主要内容
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 中美英 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 美英苏 决定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战后成立联合国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8月 美英苏 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中三次会议所作历史贡献的相似之处。
都促进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
都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都为战后国际秩序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历史解释: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请你根据该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起的作用并陈述你的依据。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参战人口占世界参战总人口的七分之一,参战人口多;中国伤亡人数达3500万,占各国军民总共伤亡人数三分之一多,伤亡人数多;中国战区面积达600余万平方千米,占世界战区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多,战区面积大;中国抗击的日军人数达240万,占法西斯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多,牵制的法西斯军队多。
史料实证: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人物 当时解决的 主要问题 重大事件 主要影响
华盛顿
林肯
罗斯福
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独立战争
取得民族独立,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南北战争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摆脱经济危机
战胜法西斯
罗斯福新政
组织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
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摆脱了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1.美国总统的比较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爆发标志
时间
作战双方
主战役
新式武器
战争性质
战争结束
战后国际组织
战后世界格局
2.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萨拉热窝事件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危机刺激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914-1918
1939-1945
同盟国-协约国
轴心国-反法西斯联盟
凡尔登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坦克、潜艇、飞机、毒气弹
原子弹
帝国主义间的非正义侵略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1918年11月 德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国际联盟
联合国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项目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雅尔塔会议
不同点 目的
性质
影响
相 同 点 讨论对德国和约及战后安排
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关系
协调盟军行动,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
是反法西斯国家协调行动的会议
确定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秩序
确定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秩序
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创造了条件,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1)都协调了国家间关系,影响了战后的世界局势。
(2)都受大国操纵。
(3)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3. 带有强权主义色彩的国际会议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4.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
项目 苏俄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不 同 点 背景 国内战争结束后, 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人物 列宁 罗斯福 邓小平
内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国家对金融、工业、农业进行调整,推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福利体制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不 同 点 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作用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取得了很好的效 果,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使城乡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综合国力提高
相同点 (人物)三位改革家都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具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等;他们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国国情,走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5.构建国际关系的重要文献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6.国际组织成立与世界局势变化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1.(2023年辽宁营口)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下列措施,体现罗斯福政府“直接募工”意图的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推行“以工代赈” C.调整农业政策 D.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2.(2023年山东临沂)到1939年,罗斯福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政几乎涉及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多数措施是针对美国摆脱危机、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后果的具体考虑,还有一些措施则是从资本主义长远发展目标出发的远景规划。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
A.面对经济危机时要采取政治军事措施 B.国家的干预手段不利于应对经济危机
C.摆脱危机的主要措施是进行远景规划 D.解决问题时要做到谋近和谋远相结合
3.(2023年山东潍坊)1941年12月8日,日本人获悉本国“黎明前在西太平洋与美国和英国进入战争状态。”导致“战争状态”的是( )
A.德国突袭波兰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德国进攻苏联 D.盟军登陆诺曼底
4.(2023年辽宁营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正义事业而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发表《开罗宣言》 B.发表《波茨坦公告》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签署《联合国宪章》
B
D
09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B
玖
C
5.(2023年云南)这场战役从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2月结束,历时200天,德国及其仆从国损失约150万人,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该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德军突袭波兰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
6.(2023年山东滨州)斯大林格勒战役历时200天,德国及其仆从国共损失约150万人,占其当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人数的1/4,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该战役( )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成功的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7.(2023年四川眉山)1943年12月初,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由此可知该宣言( )
A.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 B.维护了中国各项主权C.承认中国战胜国地位 D.加速中国半殖民地化
8.(2023年辽宁营口)1945年,雅尔塔会议结束后,苏、美、英三国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5月,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材料说明雅尔塔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 )
A.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B.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C.为美苏重新划分世界提供依据 D.出卖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C
C
09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A
玖
A
知识体系
10 知识架构·总结提升
拾
THANK YOU
感谢大家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