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极地地区精品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章极地地区精品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2-29 22:3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The polar regions
1、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考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极地科学家(15′)
The unique natural environment
情境
极地科考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科学抉择号
自然选择号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
极地地区的地表特征
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
带着问题读书
(P92——93)
地图展示
地 区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位 置
地表特征
范 围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极圈(66.5°N)以北
海陆位置: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南极圈(66.5°N)以南
海陆位置: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包围
以海洋为主
以陆地为主
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周围的亚、欧、北美洲部分
包括南极洲及周围海域
整理装备
从衣、食、住、行上讨论出发极地前的准备
极地地区
气温差异
读图,比较南、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
由图看出:
极地地区为寒冷地区
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更寒冷
衣——防寒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即使在暖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也十分寒冷。
(P95)
为什么南极地区要比北极地区更冷呢?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1.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 南极大陆覆盖的冰层平均海拔2000多米。
3. 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着,冰雪对阳光有强反射。
极地地区
降水差异
南极地区
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降水也非常少。
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地方不足5毫米。
因此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
北极地区
虽不及南极地区严寒,但大部分地区也是终年冰封。
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比南极地区高得多,
北极地区年降水量在100-250毫米之间。
(南极比北极更冷,水汽更少,降水更少)
衣——防水?
南极地区
南极地区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因此,南极地区又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
北极地区的风速远不及南极地区,北冰洋沿岸的年平均风速仅为10米/秒。
衣——防风
南极圈
中山站
泰山站
昆仑站
长城站
唯一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考察站是__________
纬度最高的考察站是_______
我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是__________
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是____________




长城站
昆仑站
长城站
昆仑站
住——极地科学考察站
北极圈
黄河站
黄河站:我国北极科学考察站建成于2004年7月28日
南极科学考察站
长城站——1985年 2月 14日
中山站——1989年 2月 26日
昆仑站——2009年 2月 2日
泰山站——2014年 2月 8日
材料阅读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
北极科学考察站
黄河站——2004年7月28日
为什么我国南极科考站建站时间都选在2月
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极昼现象),气温回升,所以我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
地图看世界
南极科考的四个必争之点
是地球长期有人居住的最南处,也是世界纬度最高的考察站。
南极圈
阿蒙森-斯科特站(美国)
极点
南极最冷,也是地球最冷的地方,也被称之为“寒极”。曾测得零下128华氏度(零下89月2摄氏度)的温度, 由苏联建于1957年,现在属于俄罗斯。
南极圈
冰点
东方站
(俄罗斯)
常年科学考察站
地球磁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即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南极磁点即为地磁的南极。
磁点
南极圈
迪蒙月迪维尔站
(法国)
建立在“"冰盖之巅"的南极昆仑站
高点
南极圈
昆仑站
海拔4093米的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直接接受来自平流层大气的沉积,这里的冰盖是原始堆积形成的,储存着全球的气候和大气环境信息。
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2000多米。因此,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行——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南极地区被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北极地区北极地区被三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洋包陆”
“陆包洋”
目标是星辰大海(6′)
Plac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起航
选择科学考察的出发时间
极地科考最佳时间 选择在极地地区的暖季 南极地区 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
北极地区 每年的5月至次年9月
原因:暖季气温相对较高,且有极昼,可以充分利用白昼时间
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代表动物:企鹅
代表动物:北极熊
科学考察的宝地(8′)
Plac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泊船
探索 发现
极地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人类对极地地区的开发越来越频繁,仔细阅读课本P96-98,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呢?
由于极地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寒冷的寒带气候,导致这里人迹罕至,没有人为破坏才能够使原始的自然环境得以完整保留,两极具有原始性、敏感性、脆弱性和放大性,是全球变化的一个放大器。因此极地地区具有巨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两极是全球变化的放大器”
丰富的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南极:
北极:
生物资源 南极:
北极:
固体淡水资源
原始的自然环境
煤、铁、石油
煤、铁、石油、天然气
企鹅、磷虾、海豹、鲸
北极熊、北极狐、海象、驯鹿
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寒冷的气候,人迹罕至,自然环境保存完整
天然实验室
为什么要进行极地地区科学考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思考???
为什么南极地区会出现煤矿或者油田、气田呢?
煤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才能够形成。
原因:南极地区在煤炭形成的地质年代应该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能生长高大植物。这些茂密的森林被埋在地下经地质作用形成了煤田,后随着大陆漂移至现在的位置。
温暖湿润地区,有大片的森林
阅 读
谈一谈“我国开展北极科考的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政治和军事等原因,北极地区一直处于某种封闭状态。
北极地区与我国同处北半球,分析表明,北极地区和我国的气候变化趋势是比较吻合的,但我国气候的变化和北极地区有多大关系还需要深入研究。
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北极地区的资源可用以缓解全球资源紧张局面。
此外,极地考察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
归纳和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气候状况
代表动物
南极圈以南地区
北极圈以北地区
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三大洋环绕。“洋包陆”
被亚洲、欧洲、北美洲
三大洲环绕。“陆包洋”
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降水少——“白色荒漠”
冰层厚——“冰雪高原”
风力大——“风库”
独特景观— 漂浮的冰川
气温不及南极地区严寒
但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
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多
风力不及南极地区大
企鹅
北极熊
大自然的叹息(6′)
Plac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反思
阅读 探索
仔细阅读课本P98-99,找出极地地区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北极 生态环境问题 如何保护
南极
海洋生物遭到滥杀
工业活动导致环境污染
石油泄漏
生态破坏
生物多样性被破环:捕鲸等
臭氧空洞
冰川消融
一、制定法律条约,目前有《南极条约》等
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主要是保护冰川
三、减少使用化肥等 保护海洋生物
环境破坏
1
乱捕滥杀极地动物
环境破坏
2
石油泄漏等突发重大污染事件
环境破坏
3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影响当地赖以为生的陆上及海洋动物的栖息
思考讨论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来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发生?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如何采取低碳环保的具体措施入手)
减少不必要的衣物购置
01
选择当地出产的食物
02
夏季室内空调调制26°C
03
多骑车和选择公交出行
04
使用节能环保的产品
05
凯歌高奏(3′)
The polar reg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起锚
《关于赴极地科研考察的报告》
南极和北极地区是两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分别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
北极地区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主要以海洋为主,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周围的亚、欧、北美洲部分,大部分在北极圈(66.5°N)以北。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洲及周围海域主要以陆地为主,大部分在南极圈(66.5°N)以南,被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包围南极地区气候酷寒,降水稀少,有“白色沙漠”之称,且常年有烈风被称为“风库”。
由于极地地区存在极昼、极夜现象,所以要选择暖季/极昼时间前往极地附近,可以见到了南极的海豹、企鹅、冰山;北极的北极熊、海狮、海象、冰山、冰屋还见到了北极的土著:因纽特人、拉普人。经过深入的考察,在极地地区有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固体淡水资源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但是同时,这里还存在着:海洋生物遭到滥杀、工业活动导致环境污染、石油泄漏导致的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捕鲸、臭氧空洞、冰川消融等生态和环境问题,需要我们全人类共同携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