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七年级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含1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有且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相应的方格内。)
1.小明家的狗生的四只小狗,出生几小时后便能吃奶。两个月后,小狗体重达到了2.5千克。以上描述体现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
①能生长发育;②能繁殖后代;③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④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蝴蝶采集并传播花粉,使植物得以结果,蝴蝶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属于
A.寄生关系 B.竞争关系 C.互助关系 D.共生关系
3.如图表示某食物网中几条食物链的关系。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丁是分解者 B.甲是生产者
C.乙与丙是竞争的关系 D.此图中有4条食物链
4.小明学习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后,设计概念图体现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属于甲部分的内容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⑤叶绿体;⑥线粒体;⑦液泡。
A.①⑤⑥⑦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5.如图是染色体及构成染色体的DNA、蛋白质、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6.下列人体器官与构成它的主要组织对应正确的是
A.大脑——神经组织 B.汗腺——肌肉组织
C.股骨——机械组织 D.心脏——结缔组织
7.蝌蚪变成青蛙、伤口逐渐愈合和爬山虎攀上围墙等,这些过程主要是
A.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 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
C.细胞呼吸作用增强的过程 D.细胞营养物质增多的过程
8.桫椤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它有根、茎、叶的分化,能够产生孢子,据此判断它属于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9.下列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10.将颗粒完整的活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约25℃条件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里,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发芽状况是
A.甲先发芽 B.乙先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11.水稻幼苗在土壤浸出液中比蒸馏水中生长得好,说明植物生长需要
A.水分 B.无机盐 C.空气 D.阳光
12.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能结出果实的花一定
①长有雌蕊和雄蕊②长有雌蕊③经历了自花传粉④经历了传粉⑤经历了受精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3.水往低处流是人们常见的现象,但植物体内的水却是往高处移动,其水向高处移动的动力来自于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14.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下列事实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兔子吃草 B.狼捕食兔子 C.提供能量 D.提供氧气
15.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片表皮细胞
C.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均能影响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人和动物食物的来源
16.某同学参加研学体验活动时,记录了多种农业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或措施。下列与抑制植物呼吸作用有关的是
A.用粗糙的瓦盆养花 B.农田被淹后及时排涝
C.收获的粮食入仓前晒干 D.农田土壤板结后及时松土
17.将萝卜储藏一段时间后,会逐渐空心,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
A.萝卜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被分解
B.被细菌和真菌等分解
C.萝卜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被分解
D.萝卜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停止
18.下列行为与举措中,有利于保护和恢复我国生态环境的是
A.大力开垦荒地,发展农业 B.进一步发展畜牧业
C.退耕还林还草 D.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4分)
二、非选择题(共64分)
19.阅读资料,回答问题。(共20分)
资料一“既有重渡沟,何须下江南”,河南洛阳重渡沟有北国水乡之称。重渡沟山腰雉飞鹿鸣、林茂草丰,有乌桑、山桃花、山茱萸、菩提等珍稀植物;山脚翠竹碧水交织,肥鸭壮鹅嬉戏,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资料二“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科普载荷罐是一个密闭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土豆、拟南芥、油菜、棉花、果蝇和酵母菌6种生物。其中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标志着我国首次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背面进行的生物试验。
(1)重渡沟的山腰和山脚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
(2)果蝇细胞没有图甲中结构[ ]__________的作用,因此果蝇细胞往往没有棱角。图甲中结构[ ]________,其数量随着细胞的生长逐渐减少,而其体积逐渐增大。油菜汤呈现绿色,是因为乙高温破坏了图中的[ ]__________,使其丧失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3)山茱萸发育的起点是_________,它经过细胞的________可形成各种组织。山茱萸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_________的变化最为明显。与鹿的结构层次相比,山茱萸的结构层次中没有__________。如图表示_________细胞的分裂过程。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载荷罐的自动调节能力较___________。
20.脐橙因富含维生素C口感可人而深受大家喜爱。下图表示脐橙从种子萌发到植株生长及开花结果的过程。图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绿色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三种生理活动。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
(1)脐橙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成根,_________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2)脐橙幼苗由小长大需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等营养物质。根向下生长,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_________作用可以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茎向上生长,并长出绿叶,通过[ ]___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生理活动是[ ]__________作用。
(3)脐橙植株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结果,脐橙花中的___________发育成果实。脐橙果实酸甜可口,果肉内的甜味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__内。
(4)脐橙依靠__________进行传粉,开花时遇到梅雨天气需要进行__________提高产量。
(5)脐橙和大多数植物一样,根毛都具有________的特点,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这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6)脐橙生长过程中需要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分别是含_________、含__________、含__________的无机盐,而在开花结果时期,则需要更多含___________的无机盐。
21.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常用方法。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图1所示处理,图2为叶片甲的放大图。光照一段时间后,取甲、乙、丙三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说明:透明塑料袋内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请分析回答问题。(共16分)
图1 图2
(1)将银边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将叶片放入______________中隔水加热,目的是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2)叶片乙与叶片丙对照,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
(3)经过染色处理后,叶片甲上的A与C均不变蓝,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两者能否形成对照 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叶片甲相关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仅制造有机物,同时对维持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有重要作用。
22.科学研究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能引起地球表面气温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从而使得地球自然灾害频发,物种灭绝加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1)据统计,近三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呈较快上升的趋势,这些二氧化碳来源于各种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和燃料的燃烧。
(2)为降低人们生产、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控制温室效应,我国政府提倡公民低碳生活。低碳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消耗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做到的“低碳”生活方式有_____________。(举出2例)。
(3)一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____________作用。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____________的平衡。
(4)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假若你是一名环保专家,请你为大家解释森林在减轻洪灾、旱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_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人教版A)
一、选择题(共36分)
1—5DCBDA 6—10ABCDC 11—15BDADB 16—18CAC
二、非选择题(共64分)
19.(每空2分,共20分)
(1)温度
(2)①细胞壁 ⑤液泡 ②细胞膜
(3)受精卵 分裂、生长、分化 染色体 系统 动物
(4)弱
20.(每空1分,共16分)
(1)胚芽
(2)② 蒸腾 ③ 光合 ① 呼吸
(3)子房 液泡
(4)昆虫 人工辅助授粉
(5)又多又细
(6)氮 磷 钾(顺序可变)磷
21.(每空2分,共16分)
(1)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酒精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A没有叶绿体、C缺少光照 不能 变量不唯一
(4)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5)碳—氧平衡
22.[(4)题4分,其余每空2分,共12分]
(1)呼吸作用
(2)①节约用电;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只要答到能直接或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均可)
(3)光合;二氧化碳和氧气(碳—氧)
(4)雨水多时,森林植物能吸收地面的水分,保持水土,从而减轻洪灾;干旱时,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中的水量,增加降雨,从而减轻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