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8 17:1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新课导入
中古时期=封建社会:5—15世纪
材料一 中世纪,为什么是中?那是说,上面接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下面接着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进入近代了。所以中间这段就叫做中世纪。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把握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的实质,用历史的眼光认识西欧城市的发展进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中古时期的欧洲》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中古时期的欧洲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概述西欧城市的兴起及取得自由和自治的方式,理解城市兴起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查士丁尼法典》的实质、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与对外战争的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梳理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查士丁尼法典》形成的过程,培养对中古时期的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理性认识。
新课讲授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形成背景:
建立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
2、基本特征: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经济:庄园和农奴制度
文化:基督教会
(1)政治:封君封臣制
背景: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内容:
不同:
联系纽带不同:
西周以血缘为纽带,维系统治;
而西欧则以契约、土地为纽带维系统治;
社会性质:
西周:奴隶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
特点:1、等级森严,层层分封;2、以契约为纽带;3、地方领主相对独立;
史料阅读:探究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评价
材料一: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材料二: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
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评价:一方面国王通过这一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统治阶级;
另一方面,地方较大的独立性使得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割据分裂局面,王权受限。
(2)经济:庄园和农奴制度
土地 类型 经营管理者 权利及义务
领主自营地 领主 ⑴提供农民土地;⑵直接经营自营地;⑶主持庄园法庭,审理案件,维护秩序
农民份地 自由农份地 自由农 (1)从领主处提领土地
(2)交纳地租,服劳役;
(3)法律上自由
农奴份地 农奴 ⑴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
⑵自备工具,缴纳租税,服劳役
⑶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
史料阅读:比较奴隶与农奴的区别
材料一: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分到的土地不能加以剥夺,农业改良时获益。……实际上义务固定,处境比奴隶好得多,很少完全听凭领主随意打发……”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与古代的奴隶身份相比,农奴的地位稍为高些。农奴的日常生活要遵守村社的习惯,他在村社有发言权。最重要的是这些习惯保证了他拥有自己土地的权力,并且可以把土地传给继承人。 ——《西欧中世纪史》
同: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压迫
异:农奴的地位相对较高;受到的束缚更宽松。
生产关系的变化:由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生产关系进步
分析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
结合教材指出,教皇政权如何实现他的梦想?
神父主持的洗礼
神父主持的婚礼
神父主持的葬礼
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政治: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文化: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严重束缚人性的发展。
教权
王权
精神世界
统一
世俗政权
分裂
基督教世界中二元权力体系
教阶制
封君封臣制
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教徒
(3)文化:基督教会
材料:13世纪晚期的教皇政权的财政模式和政治面貌,正是早先一个梦想的直接产物,就是把教会建设成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精神动力源泉。 ——《欧洲中世纪史》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
15世纪晚期,英格兰逐渐形成强大王权(有限王权)。
15世纪晚期,法兰西国王逐渐完成统一,王权加强。
15世纪末,在伊比利 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二.意义:
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中古西欧的王权:
2、中古西欧的城市兴起
政治稳定
经济发展
庄园农业繁荣
工商业复兴
耕地面积增加
动力技术进步
提供稳定环境




(1)斗争:城市争取自治权
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富裕的工商业城市,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将金钱挥霍一空后,又要重新统治琅城。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杀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实行自治。
(2)方式: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据材料1、2和【历史纵横】分析城市自治的历史影响?
材料2: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世界上古史》
材料1:欧洲君主们的新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与新兴商人阶层的非正式联盟。市民们向君主们提供财政上的支持。他们还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和皇家造币厂经理等等来提供管理才能。作为回报,新君主向市民提供保护,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情理的要求。 ——《全球通史》
①促进王权的强化与国王的统一事业。
②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冲击农奴制,推动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市民阶层的崛起,推动议会和民主进程的发展。
④推动大学的兴起,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为文艺复兴创造条件。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
据地图和两则材料,说明
拜占庭帝国的独特之处及其历史影响?
斯拉夫人
材料1:在它的(君士坦丁堡)的主要街道的市场内,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的产品堆积如山…它的码头停泊有密集如林的船舶。 ——[法]布瓦松纳《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
材料2: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而它的政府结构则大致源于罗马。
——《欧洲中世纪史》
拜占庭文明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是东西方文明发展的纽带。
据材料和图示,分析《罗马民法大全》的原则、地位和作用?
材料:在他的努力之下,罗马法的丰富遗产才被整理成一个和谐的法学体系。…后来从《民法大全》也发展出欧洲各国更成系统的法学体系。……在中世纪晚期、现代早期的西方,《民法大全》支持王权专制的兴起,起到了与限制君权的观念相抗衡的作用。——《欧洲中世纪史》
原则:君权至上,君权神授
地位:罗马法体系的完备阶段
作用:为近代西方法律奠基
2、俄罗斯帝国
13世纪中期
金帐汗国臣属
被蒙古征服
9世纪
基辅罗斯
俄罗斯的发端
莫斯科公国
反击蒙古,建立统一国家
16世纪初
1547
伊凡四世
继续扩张
17世纪末
地跨欧亚
俄罗斯帝国
历史上第一位沙皇
开端:9世纪,基辅罗斯兴起
中断:13世纪中期,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复兴:莫斯科公国兴起,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对外扩张。17 世纪末,俄罗斯成为跨欧亚的帝国。
中古时期的欧洲
西欧文明
东欧文明
背景:罗马帝国灭亡、封建社会产生
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封建庄园、农奴制度
社会变化:
拜占庭帝国
俄罗斯帝国
政治
经济
法律
基辅罗斯的崛起
莫斯科公国的扩张
俄罗斯帝国的形成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
经济: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文化:基督教神权(束缚人性)
王权加强(民族国家)
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西欧封建社会、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拜占庭与俄罗斯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说明西欧封君封臣( )
A.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B.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
C.具有双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D.将血缘关系作为政治纽带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根据材料“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可知,封君赏赐给封臣土地,但封臣也得履行相应的义务,可知这是具有双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C项正确;
2.下表为中世纪英国庄园的部分文书。这些文书共同反映出( )
名称 内容
坎特伯雷大教堂修道院编写的调查簿 记录佃户名单、年租金、交租日期、佃户地产大小和位置
安布罗斯登庄园土地估价册 评估耕地、草地、农奴租金、磨坊等的年收益,并将农奴劳役折算为货币
杜丁和赖斯利普庄园法庭案卷 开头首先记载了开庭日期,缺席人员名单,其后为陪审员姓名以及案件概况、罚金情况等
A.封君与封臣关系制度化 B.村社自治权得到保障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社会基层治理精细化
2.D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英国)。根据材料中提到英国领主通过文书的形式,详细记录庄园资产、生产、司法等状况,作为庄园管理的依据,说明中世纪英国庄园管理比较细致,结合所学可知,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D项正确;
3.在14世纪的一份拜占庭手稿中,荷马的肖像画呈现出圣徒、使徒、福音书作者的典型特征,穿着束腰外衣和宽松的长衫。这表明( )
A.基督教会对希腊文化的融合
B.基督教会将《荷马史诗》之荷马神圣化
C.拜占庭皇帝利用古希腊文化
D.古希腊文化是基督教会思想的来源之一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的拜占庭帝国。由材料可知,拜占庭手稿中,荷马肖像画呈现出基督教色彩,体现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融合,即表明基督教会对希腊文化的融合,A项正确;
4.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不论是复苏的罗马城市,还是获得自由的农奴新建的城市,都具备城市、市场、法庭、市民和自由五大基本要素。这些要素( )
A.源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蕴含着社会转型的积极因素
C.体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
D.是西欧庄园经济发展的结果
4.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中世纪的欧洲城市,……都具备城市、市场、法庭、市民和自由五大基本要素。”及所学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城市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冲击着农村的自然经济,为封建领主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这些要素蕴含着社会转型的积极因素,B项正确;
5.1494年,教皇主持签署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在世界的中间画了一条线,规定界线两边分别归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包括尚未被发现的地区。16世纪初,法国国王高调宣称:“我很想看看《圣经》里哪一条规定了我不能分享这个世界。”法国国王的言论反映出当时欧洲( )
A.教皇权威的逐渐丧失 B.宗教地位的下降
C.多个中心的发展趋势 D.主权国家的形成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我很想看看《圣经》里哪一条规定了我不能分享这个世界”可知法国国王的言论实际上是想要打破西班牙和葡萄牙对世界的统治,冲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霸主地位,也冲击了教皇的规定,说明教皇权威的逐渐丧失,A项正确;
6.中世纪后期,封建贵族的骑士仍占据着军事上的垄断地位。从14世纪初开始,国王们就力图摆脱这种封建军队,建立自己的军队。他们在城市和自由农民中间,甚至于从其他国家招募步兵。这一变化( )
A.有利于君主国家的建立
B.是市民阶层斗争的完全胜利
C.强调了主权国家的地位
D.标志着封建贵族统治的终结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后期(欧洲)。材料反映了中世纪后期,国王们建立了自己的军队,摆脱封建世袭的骑士的压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有利于君主国家的建立,A项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