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四年级上册 第三课时 快乐的校园
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上册
打字机
指导思想理论依据:课标层面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
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
1
主题
第五单元
七彩的生活
单元背景分析
表现大山里孩子美好生活的歌曲《采山》
欢快的木琴独奏《小松树》
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抒发对大海喜爱之情的歌曲《贝壳之歌》
表现老式打字机的管弦乐曲《打字机》
表现小学生学习生活的
日本歌曲《稍息 立正 站好》
2
表现形式多样
合唱
独唱
独奏
合奏
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
能演唱
懂欣赏
能传承现代京剧
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创艺实践
文化理解
新课标:
单元设计目标
02
01
03
04
05
06
能够用中速、欢快的情绪
完整演唱歌曲《采山》
能够背诵歌曲曲谱,与他人合作,
合唱歌曲《贝壳之歌》
能够自主探究管弦乐《打字机》
的结构,并能用不同形式表现
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能够随着歌曲音响做韵律操
能够听辨木琴的音色,乐于
与他人合作边唱歌曲边做声势
知道《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选自现代京剧《红灯记》
3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自评、互评,充分认识自己。
通过实践活动式评价,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以个性化的评价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通过激励性评价,使孩子的心灵
得到极大的满足。
单元评价设计
4
打字机
《打字机》是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在办公室打字时获得灵感而创作的一首管弦乐作品。乐曲最大的特点是在快速的旋律中用打字机作为打击乐器,诙谐有趣,表现出紧张忙碌的办公室里人们愉快工作的情景。
课时教学内容
5
课时目标
认知目标
才能目标
情感目标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了解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审美感知)
观赏管弦乐《打字机》,感受乐曲布满活力,形象的旋律,欢快轻松的心情以及跳动,并从中获得乐趣,喜爱音乐。(审美感知、艺术表现)
感受“管弦乐”这种音乐表现形式,能感知、辨别乐曲主题,懂得联想音乐形象,并创作表演。(艺术表现、创艺实践)
难点
重点
感受与表现不同主题的音乐形象。
听辨音乐主题和乐曲基本曲式结构。
课堂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课前任务
把生活中听到的声音
用音乐表现出来。
课中任务
课后任务
(激励性评价、实践活动式评价)
寻找生活中的其他声音,创编简单节奏。
(实践活动式评价、自评、互评)
(实践活动式评价、自评、互评)
课程设计:
以“视、听、动”形式感受旋律。
一、课时导入
1
2
听赏音乐片段,为该曲取名
乐曲简介
二、感受
主旋律
1
2
猜一猜: 打字员打了几行漂亮的文字
演一演: 用打击乐器为《打字机》伴奏
2
3
4
唱一唱: 熟悉旋律
画一画:有几个乐句
三、感受
第二乐段旋律
1
2
听一听: 音乐接着发生了什么变化?
演一演: 打字员的神态和动作
2
3
4
唱一唱: 熟悉旋律
画一画:旋律的起伏
聆听第三段
四、聆听全曲导出 ABA曲式结构
1
力度对比(强 弱)
2
3
旋律对比:平坦 起伏大 平稳
节奏对比:紧凑 舒缓 紧凑
留意身边的声音,专心感受,
生活中到处有音色。
老师相信:
我们班中也能显现几位像安德森
一样的优秀音乐家。
五
总结与思想
课后反思
《打字机》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首欣赏曲。当我第一次聆听时就被这首短小的乐曲吸引了,那富有动感的节奏,规律又不乏变化的音色和音效,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一幅打字机工作的画面。回头细数才发现整首乐曲只有一分五十秒。为什么这样一首短小的乐曲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怎样将这首短小的乐曲贯穿整节课,并让学生深受感染呢 我想,这即是本节欣赏课的教学起点,也是这节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本科教学设计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音乐教学基本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层层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情感,引导学生欣赏,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熟悉主旋律,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听辨力和记忆力,在此基础上哼唱主题旋律,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在恰当的位置伴奏,并设计表演动作,使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更加生动细致地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综合能力。
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需加强画旋律线练习。
感谢
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