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跨学科大单元学习任务群 教学设计案例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跨学科大单元学习任务群 教学设计案例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7 11:2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跨学科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01大单元 大主题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以“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为主题,本单元为习作单元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中学习“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的方法,进而在习作中学会选择合适的内容让真情自然流露。
于是围绕最后要达成的习作的总体要求,可以把“阅读、交流、倾听、辨别、了解、感受、有条理地表达”作为本单元学习中要进行的学习实践任务,并将这些学习实践任务概括为“追寻和抒写”,通过“阅读、引用、说明、交流、倾听、辨别、了解、感受、有条理地表达”这些学习方式开展“追寻成长的足迹” 的阅读教学活动作为本单元的学科实践任务,学习单元课文是如何表达情感的;把“表达感受、分享交流、写出真情实感”作为本单元学习中要进行的素养实践任务,并概括为“流露”,抒发孩子小学六年成长道路上让人或惊喜、难忘、难过、激动、或着急的真情,并用单元课文学到的方法表达出来。于是,“追寻和流露”就是本单元的学习实践任务;将“追寻成长的足迹”作为学科目标;将“流露生活真情”作为素养目标;拟定本单元的大主题为:追寻成长的足迹,流露生活的真情。
02大主题 大目标
本单元围绕主题“让真情在笔尖流露”编排了编排了两篇课文:《匆匆》是一篇散文,主要写了作者抓住自己生活中的细节,抒发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以及对前途的迷茫与惶惑,进而到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那个星期天》里作者以孩子的口吻,写了“我”成长道路上,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经历的那些事,表现了“我”从盼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根据本单元的课文特点和本单元教的效果上要达成的总体要求以及本单元的主题,将本单元目标拟定为:
【识字与写字】
1.独立识字学词。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关键词语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背诵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2.积累表示心情变化的成语、诗句及经典语录
【阅读与鉴赏】
1.借助表格、思维导图等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一连串问句”“内心独白”的直接抒情,和“融情于景、事、物”的间接抒情的方法
【表达与交流】
选择自己成长道路上合适的事例,综合运用本单元表达情感的方法,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
【梳理与探究】
借助简笔画或思维导图梳理自己成长道路上让自己怦然心动、难过悲哀、欣喜若狂的那些事,表达自己的情感。
03大情境 大活动
本单元的习作具体要求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教学提示: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比如,第一学段“春夏秋冬” “多彩世界” “童心天真” “英雄的 童年”,第二学段“饮水思源” “珍爱自然” “童年趣事”,第三学段 “英雄赞歌” “壮丽山河”“爱与责任”“成长的脚印”,第四学段“光 辉历程” “精忠报国” “社会万花筒”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等。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于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可关联本册书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为解决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一实际问题,创设单元主题化大情境为:临近毕业,我们将要进行“珍藏记忆”的毕业纪念册征稿活动。
征稿要求:回忆这几年的时光,都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选择印象最深的的感受,想想是什么事情让你产生这样的感受?回顾事情的经过,理清思路写下来,表达真情实感 。围绕这个大主题化活动情境,设置三个大项目活动:
一、单元主题化情境活动项目一:寻找作者的成长足迹,体会作者的真情流露
二、单元主题化情境活动项目二: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流露生活真情
04大关联 大整合
根据以上两个项目活动及本单元最后要达成的习作的总体要求,将本单元的课文学习、园地学习、习作例文等内容进行组合,构建一个单元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目标系统,进行整合比较阅读:
1.整合比较阅读:《匆匆》《别了,语文课》,学习不同的形式来直接抒情,学会选择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事来加以运用进行表达
2.整合比较阅读:《那个星期天》《阳光的两种用法》,学习“融情于景、事、物”的间接抒情的方法,体会对母亲对孩子的爱,感受家的温暖。
05 大项目 大任务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教师指导学生已经开展过观察、想象、写事、写景、写物、写人的习作单元主题活动,初步把握不同类型的习作知识和方法。到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要求学生能综合选材、灵活运用多种抒情方法表达真情实感,让真情在笔尖自然流露,侧重总结习作的基本规律,进行综合表达。
围绕以上两个项目活动设计了项目活动任务如下:
一、单元导读课:追寻成长足迹,流露生活真情
1.阅读单元主题页明确单元内容主题、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训练要素
2.阅读习作,整体明确单元的最后目标,探究习作和单元主题页、单元内容之间的关系
3.结合单元课文的课后思考题,整体明确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为达成习作目标要落实的阅读教学和表达训练要素
4.阅读交流平台,关联单元课文,整体把握单元课文阅读教学的学习任务
5.阅读初试身手,明确本单元表达训练要素的学习任务
6.思维导图梳理单元目标、单元内容、单元任务等
二、单元主题化情境活动项目一:追寻作者的成长足迹,体会作者的真情流露
项目任务一:初读单元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子学习任务一:单元整体预学(基础性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1.独立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认识的字词(1)挑出读音难读、易写错的,并写出它们的形近字或同音字(2)梳理单元多音字
(3)积累单元有新鲜感的词句,摘抄仿写
2.融合简笔画搜集、积累描写心情的诗句或句子、词语 3.单元整体梳理本单元的作者及作品介绍,融合简笔画制作作者人物名片,人物名片包含(1)作者姓名、生平及主要成就
(2)代表作品及写作特点
(3)人物评价,选取经典语句
(4)创作背景
4.结合交流平台、课后思考题、借助表格梳理单元课文主要内容
5.检查预学情况,挑出重难点字词集中交流,并解决
子学习任务二(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感悟生活真情
1.整体阅读四篇课文,完成下方表格,
2.小组交流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子学习任务三:比较学习《匆匆》和《别了,我的语文课》,学习直接抒情的方法
1.比较阅读《匆匆》和《别了,我的语文课》,完成下方表格,懂得时间的流逝,学会用不同的方法直接抒情。
2.精读《匆匆》,体会时间流逝,学会直接抒情
(1)抓住课题“匆匆”,说说是什么样的感受?
(2)再阅读思考是什么让作者产生这样的感受?
(3)作者怎样来表达这样的感受?
a.结合插图学习第一自然段,根据插图,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春天万物生长的季节,燕子冬去春来,柳树发芽、桃花朵朵开,让作者不由得产生“匆匆”之感。重点指导在诵读中学习借环境的变化,用排比的句式直抒胸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b.抓住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发现文章在表达结构上的首尾呼应c.抓住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思考:作者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的?重点学习(诵读、合作读、教师范读)第4自然段
(4)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马上快毕业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a.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的样子说一说,注意把它说具体,说细致。上网课的时候,日子从……过去。六一节目表演的时候,日子从……过去。那一次制作手工作品的时候,日子……。那一天老师讲解“少年闰土的时候,日子……。作业设计:以 “马上快毕业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为开头,仿照《匆匆》进行练笔
3.用学习《匆匆》的方法,默读课文,迁移学习《别了,语文课》,思维导图梳理:(1)抓住课题“别了,语文课”,主要写了作者有哪些感受?
情感变化:提不起劲——别有一番滋味——难忘
(2)是什么让作者产生这样的感受?和张先生发生的发生的那些事:赠书给我——默书时给我的鼓励——我要离开,老师赠书、同学留言
(3)作者怎样来表达这样的感受?
a.列举具体实例
b.内心独白和自己的心理活动描写
作业设计:“马上快毕业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回想自己与老师、同学、家人之间发生的类似的情景,仿照《别了,语文课》的6---10自然段以内心独白、心理活动描写的方式来进行仿写练笔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子学习任务四:比较学习《那个星期天》和《阳光的两种不同用法》,学习“融情于景、事、物”的间接抒情的方法,体会对母亲对孩子的爱,感受家的温暖。
1.用学习《别了,语文课》的方法,默读课文,迁移学习《那个星期天》和《阳光的两种不同用法》,思维导图梳理:
(1)抓住课题“那个星期天”,主要写了作者有哪些感受?
情感变化:期盼——焦急、孤独——焦急、懊悔——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2)是什么让作者产生这样的感受?妈妈承诺带我出去、等她买完菜再去、等忙完去、等洗完衣服去、我泪流,母亲惊惶的一个个事例(3)作者怎样来表达这样的感受?融情于人、景、事a.融情于景,动作描写,表达我的兴奋,学习第三自然段结合“初试身手”的融情于景的方法,选择一个情景当堂练笔,表达自己“好与不好”的心情,如:
心情好:我走在悠长的小巷里,脚下的路…心情不好:寒风凛冽的晚上,我走在狭窄的小巷里………b.抓住关键句“这段时光不好挨”融情于事,学习第4自然段c.心理活动描写,真情自然流露,学习第6自然段
作业设计:“马上快毕业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回忆自己小学六年的生活中,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经历,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回忆当时经历的过程,仿照《那个星期天》来练笔,表达情感,注意抓住关键句(第4自然段),融情于事;用上初试身手的方法融情于景。2.迁移比较学习《阳光的两种用法》,寄情于阳光,寄情两件关于母爱的事例中
作业设计:“马上快毕业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回忆自己六年生活中有没有一种事物,总是在自己失意难过时给了自己勇气的一两次经历,试着写一写。
06大应用 大拓展
三、单元主题化情境活动项目二:追寻成长的足迹,流露生活真情
单元主题化情景习作(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流露生活的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拓展性学习任务群中关于“跨学科学习”的要求: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 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 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根据跨学科学习的相关描述中,可以读出习作相当于就是整合了单元知识与方法、能力、联结课堂内外的最大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成果的呈现。
1.梳理比较《匆匆》《那个星期天》《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不同用法》在表达真情实感上的异同
2.“马上快毕业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梳理自己小学六年生活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和自己的同桌交流,梳理时围绕
(1)这次经历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是什么让作者产生这样的感受?或人、事、景、物
(3)怎样来表达这样的感受?从以上四篇文章的方法里选一种方法3.列出提纲完成习作
4.临近毕业,我们将要进行“珍藏记忆”的毕业纪念册征稿评比活动。(1)教师评价
(2)生生互评5.汇总同学们的稿件,汇编“追寻成长的足迹,流露生活真情”的毕业
纪念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