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52张PPT)+教案+素材+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孙权劝学》课件(共52张PPT)+教案+素材+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7 08:58: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孙权劝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词语;把握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3.学习孙权和吕蒙的精神品质,领会文章带给读者的启示。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孙权和吕蒙的精神品质,领会文章带给读者的启示。
【学习过程】
一、预习案
★任务一:识作者 知《通鉴》 读课文 疏文意
1.走近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 (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为人温良恭谦、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持之以恒。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 》。有《司马文正公集》传世。
2.了解《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为《通鉴》,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年间的史事。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 ,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故命名为《资治通鉴》。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qīnɡ)/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wéi)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ɡēnɡ)/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4.解释下列加点字,并翻译课文。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______ 博士:__________
(4)但当涉猎 但: 涉猎:___________
(5)见往事 见:______ 往事:_______
(6)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_______
(7)蒙乃始就学 乃: 始:
(8)及鲁肃过寻阳 及: 过:
(9)卿今者才略 今者: 才略:
(10)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
(11)即更刮目相待 更: 刮:
(1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何: 见事:
(13)译文:
5.请同学们根据对文意的理解,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用“//”标开,并用并给每层加一个小标题,再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主要内容:
二、探究案
★任务一:精读对话 赏析人物形象
1.本文主要运用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请同学们结合下列孙权“劝学”的语句,看孙权是怎样劝服吕蒙的。欣赏其高超的劝说艺术。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首先,他明确了学的 。“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表现出孙权认为吕蒙的不学已经严重影响到他当权掌事。学,势在必行。这既是从君主的身份出发,对臣子提出的严格要求,也是为着吕蒙提高自身修养打算。
设问:联系孙权的身份和说话的背景,你认为这处感叹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答案:不可不学,是双重否定,表现出孙权认为吕蒙的不学已经严重影响到他当权掌事。学,已经是势在必行。因此,这句话末尾的感叹号,应该读出 、 的语气。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其次,他指出了学的 。在听到吕蒙看似有理,而且态度坚决的推辞后,孙权一方面用强烈的反问“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表达自己的要求不可改变,来阻绝吕蒙的退路。
设问:这句话中的“岂”表反问,句末的感叹号可以改成问号吗
答案: 不能改为问号。句末用感叹号是对强烈反问语气的强化。面对吕蒙以公务繁忙推脱,孙权既用 学习标准打消他的顾虑,又用强烈的反问语气表达自己要求的不可改变。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再次,他又站在吕蒙作为武将的角度思考,用“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一句降低了学习要求,并言辞恳切地指出学的 及 。
设问:本句末尾的“耳”字包含着怎样的意味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耳”强调“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具体指我对你的学习的要求,除了粗略地 ,了解 历史之外,再没有其他。一个“耳”字,消除了吕蒙的顾虑,舒缓了早前对话中的矛盾,体现出孙权作为统治者有着宽广的 、灵活的应变技能和高超的 技巧。
(4)卿言多务,孰若孤?
——接着,面对吕蒙的托词“多务”,他用“孰若孤?”这一反问句,指出吕蒙的理由并不成立。
(5)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最后,他现身说法,以自己政务繁忙尚且经常读书,来使吕蒙相信学习时间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同时强调读书让自己大有所益,让吕蒙看到学的 。
2.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3.孙权劝学的效果如何?本文又是如何表现吕蒙的?
4.有同学说,文言文语句末尾的语气词并没有实在的含义,为了表达的精练,可以将之删除。结合本句句末的“乎”字,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看法。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
6.在文中鲁肃着墨不多,为什么也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7.联系上下文和助读资料,揣摩分析这句话中“卿”和句末感叹号包含的意味。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三、质疑案
1.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2.宋神宗认为,《资治通鉴》一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思是可以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我们今天读史,可以知古,亦可鉴今。读了《孙权劝学》,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点拨要点
一、预习案
★任务一:识作者 知《通鉴》 读课文 疏文意
1.北宋 资治通鉴
2.编年 战国 五代 鉴于往事
4.(1)当涂:当道,当权
(2)辞:推托 务:事务
(3) 治:研究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4)但:只,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5)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6)益:益处,好处
(7)乃:于是 始:开始
(8)及:到,等到 过:经过
(9)今者:如今,现在 才略:才干和谋略
(10)非复:不再是
(11)更:另,另外 刮:擦拭
(12)何:怎么 见事:知晓事情
(13)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收获。”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评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然后分别了。
5.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第一层:孙权劝学 第二层:吕蒙就学 第三层:鲁肃赞学
主要内容: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就学”,其才略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之结友。
★任务二:精读对话 赏析人物形象
1.(1)必要性 果断 严肃
(2)可能性 不能 降低
(3)方法 目的 阅读 历史 心胸 劝说
(5)效果
2.(1)劝说技巧高超。孙权的一番话逻辑严密,令人无可辩驳。同时,他能充分考虑听话者的感受,让其心悦诚服。
(2)目光远大,心胸宽广。孙权劝说吕蒙学习,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当时三国鼎立局面初成,东形势不稳,国家急需一批能文能武的将领。二是吕蒙更好履职的需要。吕蒙长于带兵打仗,但逊于文治,而目前又“当涂掌事”,为使其更好履行职务,“不可不学”。这些体现出孙权作为统治者的远见卓识。同时,当吕蒙以“军中多务”推辞时,孙权并未恼怒,而是耐心劝导,体现出他的宽广胸怀。
3.(1)鲁肃的神态和语言: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大惊” 神态描写,非常吃惊
“才略” 才干和谋略
“非复” 对比
“非复吴下阿蒙” 情不自禁的赞叹
感叹号 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从侧面反映出吕蒙才略大有长进,学习效果显著。
(2)鲁肃结友的举动: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国志 吕蒙传》
吕蒙:“偏将军”,属于中下级军官。
鲁肃:东吴的最高军事长官。
惺惺相惜,英雄惜英雄,鲁肃主动结友,是因为被吕蒙的才略折服。
——从侧面表现吕蒙学识长进惊人。
(3)吕蒙的语言: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①“刮目相待”充满了书卷气;
② 巧妙应答,转移话题。——会聊天 读书的效果。
③ 知晓要用发展的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这句话表明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有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表明吕蒙自己觉得自己学识进步很大。
——吕蒙的表现表明了孙权劝学的效果。
4.文言文句末的语气词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表达语气的作用,不可缺少。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可以看出,面对当时名将鲁肃的称赞,吕蒙颇为自得,欣然接受。“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则强化了吕蒙学有所成的自豪感。同时,也有一点调侃口吻,并非针锋相对的争辩,表现了二人良好的兄弟情谊。这里的“乎”字与前面的疑问词“何”连用,强化了吕蒙说话时的情味。
5.勇于接受意见,勤奋好学。吕蒙推辞的理由“军中多务”不无道理,但在孙权一番言辞恳切的劝说之后,“乃始就学”。并且,短期内学有所成。吕蒙就学带来的巨大变化,一是可以从鲁肃的神态及高度评价中看出,如鲁肃“大惊”,并称赞吕蒙的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能令鲁肃这样一位具有文韬武略的资深将领肯定学习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吕蒙就学不可谓不成功。二是从吕蒙的答语可以看出,他用调侃,亲昵的语气表示,希望鲁肃不要用老眼光评判自己,也表现出他对自己学习所取得的成就颇为自得。
6.胸怀宽广,爱惜人才。鲁肃是东吴大将,文武双全。从“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以看出,鲁肃早前对吕蒙这一介武夫不无轻视之意。但这次“论议”中,吕蒙非凡的谈吐改变了他的看法,他除了大为惊叹之外,更以拜望吕蒙母亲、与吕蒙结友等行动表示自己对吕蒙的看重。
7.此处的“卿”是朋友间的爱称,表示鲁肃因吕蒙的巨大进步而将他引为朋友。句末感叹号与鲁肃说话时的神态“大惊”高度吻合,表现出鲁肃对吕蒙在才干和谋略方面的巨大进步的惊讶和赞叹,从侧面反映出吕蒙就学的明显效果。朗读时,应该读出鲁肃的这种惊叹之情。
三、质疑案
2.从孙权身上:①作为团队领导者要着眼长远,尽早培养后备力量; ②给人提建议、指方向时要充分尊重对方,要有换位思考意识,站在对 方角度考虑,才能说服对方; ③为人要有肚量;处事要知变通。
从吕蒙身上:①学习,能使人变得越来越完美;②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合理的建议;③只要肯学习,任何时候都是不晚的。
从鲁肃身上: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②要善于发现别人的进步,及时肯定别人。③要尊重人才。
资 料 助 读
故事发生的背景:
1.公元 208 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
2.公元 210 年,周瑜去世,去世前写了一封信给孙权。一是分析了东吴面临的严峻形势——“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始终”;二是推荐接班人鲁肃。
3.公元 210 年,孙权劝吕蒙学习。
故事中人物的简介:
1. 孙权:三国时吴国君主,有雄才,善用兵,亲贤士。对话时的年龄为28岁。
2.吕蒙:三国时吴国大将。16岁即入军营,以胆气著称,战功卓著,但颇为轻狂。赤壁之战后“拜偏将军,领寻阳令”。对话时的年龄为32岁。
3.鲁肃:三国时吴国大将,能文能武,周瑜赞为“忠烈,临事不苟”。对话时的年龄为38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词语;把握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3.学习孙权和吕蒙的精神品质,领会文章带给读者的启示。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孙权和吕蒙的精神品质,领会文章带给读者的启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视频:《生子当如孙仲谋》
师引导:“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领导者的一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孙权劝学》,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
二、教学新课
1.走近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为人温良恭谦、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持之以恒。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传世。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2.《资治通鉴》
课件播放视频:《资治通鉴》简介
要点:《资治通鉴》简称为《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故命名为《资治通鉴》。
3.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
课件展示: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qīnɡ)/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wéi)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ɡēnɡ)/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4.学生自由读。
要求:(1)读音准确 (2)停顿恰当 (3)富有节奏 (4)读出情感
5.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1)课件出示:翻译小贴士
①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②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节词;
③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④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⑤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2)学生小组活动后交流
重点字词:
劝:鼓励,劝勉
初:从前,当初。
谓:对……说。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副词。“怎么,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博士: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通“耶”,“吗”
但:只,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往事:历史
耳:“罢了”,表限止语气
孰若:谁比得上
所益:“所字结构”。收获(名词)
乃:于是,就
就:从事
及:到,等到
过:经过
论议:讨论评议
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吴下:泛指吴地
阿蒙:吕蒙的小名
士:有抱负的人
三日:泛指多日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
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见事:知晓事情
乎:语气词,相当于“呢”
而:连词,表顺承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收获。”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评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然后分别了。
5.请同学们根据对文意的理解,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件展示: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第一层:孙权劝学(详)
第二层:吕蒙就学(略)
第三层:鲁肃赞学(详)
主要内容: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就学”,其才略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之结友。
第二课时
1.本文主要运用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请同学们画出孙权“劝学”的语句,看孙权是怎样劝服吕蒙的。欣赏其高超的劝说艺术。
课件展示:
(生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师生进行课堂交流。师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首先,他明确了学的必要性。“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表现出孙权认为吕蒙的不学已经严重影响到他当权掌事。学,势在必行。这既是从君主的身份出发,对臣子提出的严格要求,也是为着吕蒙提高自身修养打算。
设问:联系孙权的身份和说话的背景,你认为这处感叹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预设:不可不学,是双重否定,表现出孙权认为吕蒙的不学已经严重影响到他当权掌事。学,已经是势在必行。因此,这句话末尾的感叹号,应该读出果断、严肃的语气。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其次,他指出了学的可能性。在听到吕蒙看似有理,而且态度坚决的推辞后,孙权一方面用强烈的反问“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表达自己的要求不可改变,来阻绝吕蒙的退路。
设问:这句话中的“岂”表反问,句末的感叹号可以改成问号吗
预设:不能改为问号。句末用感叹号是对强烈反问语气的强化。面对吕蒙以公务繁忙推脱,孙权既用降低学习标准打消他的顾虑,又用强烈的反问语气表达自己要求的不可改变。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再次,他又站在吕蒙作为武将的角度思考,用“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一句降低了学习要求,并言辞恳切地指出学的方法及目的。
设问:本句末尾的“耳”字包含着怎样的意味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耳”强调“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具体指我对你的学习的要求,除了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之外,再没有其他。一个“耳”字,消除了吕蒙的顾虑,舒缓了早前对话中的矛盾,体现出孙权作为统治者有着宽广的心胸、灵活的应变技能和高超的劝说技巧。
(4)卿言多务,孰若孤?
——接着,面对吕蒙的托词“多务”,他用“孰若孤?”这一反问句,指出吕蒙的理由并不成立。
(5)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最后,他现身说法,以自己政务繁忙尚且经常读书,来使吕蒙相信学习时间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同时强调读书让自己大有所益,让吕蒙看到学的效果。
2.课堂小结: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1)劝说技巧高超。孙权的一番话逻辑严密,令人无可辩驳。同时,他能充分考虑听话者的感受,让其心悦诚服。
(2)目光远大,心胸宽广。孙权劝说吕蒙学习,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当时三国鼎立局面初成,东形势不稳,国家急需一批能文能武的将领。二是吕蒙更好履职的需要。吕蒙长于带兵打仗,但逊于文治,而目前又“当涂掌事”,为使其更好履行职务,“不可不学”。这些体现出孙权作为统治者的远见卓识。同时,当吕蒙以“军中多务”推辞时,孙权并未恼怒,而是耐心劝导,体现出他的宽广胸怀。
3.孙权劝学的效果如何?本文又是如何表现吕蒙的?
预设:
(1)鲁肃的神态和语言: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大惊” 神态描写,非常吃惊
“才略” 才干和谋略
“非复” 对比
“非复吴下阿蒙” 情不自禁的赞叹
感叹号 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从侧面反映出吕蒙才略大有长进,学习效果显著。
(2)鲁肃结友的举动: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国志 吕蒙传》
吕蒙:“偏将军”,属于中下级军官。
鲁肃:东吴的最高军事长官。
惺惺相惜,英雄惜英雄,鲁肃主动结友,是因为被吕蒙的才略折服。
——从侧面表现吕蒙学识长进惊人。
(3)吕蒙的语言: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①“刮目相待”充满了书卷气;
② 巧妙应答,转移话题。——会聊天 读书的效果。
③ 知晓要用发展的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这句话表明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有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表明吕蒙自己觉得自己学识进步很大。
——吕蒙的表现表明了孙权劝学的效果。
4.有同学说,文言文语句末尾的语气词并没有实在的含义,为了表达的精练,可以将之删除。结合本句句末的“乎”字,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看法。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预设:文言文句末的语气词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表达语气的作用,不可缺少。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可以看出,面对当时名将鲁肃的称赞,吕蒙颇为自得,欣然接受。“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则强化了吕蒙学有所成的自豪感。同时,也有一点调侃口吻,并非针锋相对的争辩,表现了二人良好的兄弟情谊。这里的“乎”字与前面的疑问词“何”连用,强化了吕蒙说话时的情味。
5.课堂小结: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吕蒙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勇于接受意见,勤奋好学。吕蒙推辞的理由“军中多务”不无道理,但在孙权一番言辞恳切的劝说之后,“乃始就学”。并且,短期内学有所成。吕蒙就学带来的巨大变化,一是可以从鲁肃的神态及高度评价中看出,如鲁肃“大惊”,并称赞吕蒙的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能令鲁肃这样一位具有文韬武略的资深将领肯定学习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吕蒙就学不可谓不成功。二是从吕蒙的答语可以看出,他用调侃,亲昵的语气表示,希望鲁肃不要用老眼光评判自己,也表现出他对自己学习所取得的成就颇为自得。
6.在文中鲁肃着墨不多,为什么也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预设:胸怀宽广,爱惜人才。鲁肃是东吴大将,文武双全。从“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以看出,鲁肃早前对吕蒙这一介武夫不无轻视之意。但这次“论议”中,吕蒙非凡的谈吐改变了他的看法,他除了大为惊叹之外,更以拜望吕蒙母亲、与吕蒙结友等行动表示自己对吕蒙的看重。
7.联系上下文和助读资料,揣摩分析这句话中“卿”和句末感叹号包含的意味。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预设:此处的“卿”是朋友间的爱称,表示鲁肃因吕蒙的巨大进步而将他引为朋友。句末感叹号与鲁肃说话时的神态“大惊”高度吻合,表现出鲁肃对吕蒙在才干和谋略方面的巨大进步的惊讶和赞叹,从侧面反映出吕蒙就学的明显效果。朗读时,应该读出鲁肃的这种惊叹之情。
1.宋神宗认为,《资治通鉴》一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思是可以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我们今天读史,可以知古,亦可鉴今。读了《孙权劝学》,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示例:
从孙权身上:①作为团队领导者要着眼长远,尽早培养后备力量; ②给人提建议、指方向时要充分尊重对方,要有换位思考意识,站在对 方角度考虑,才能说服对方; ③为人要有肚量;处事要知变通。
从吕蒙身上:①学习,能使人变得越来越完美;②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合理的建议;③只要肯学习,任何时候都是不晚的。
从鲁肃身上: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②要善于发现别人的进步,及时肯定别人。③要尊重人才。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孙权劝学》,通过精读对话赏析了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发散思考挖掘出读史的现实价值。《资治通鉴》一书被誉为“帝王的教科书”,许多有识之士亦常备案头,希望感兴趣的同学课后继续阅读!
四、布置作业
请完成本课《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任务一:识作者 知《通鉴》 读课文 疏文意
任务二:精读对话 赏析人物形象
资 料 助 读
故事发生的背景:
1.公元 208 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
2.公元 210 年,周瑜去世,去世前写了一封信给孙权。一是分析了东吴面临的严峻形势——“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始终”;二是推荐接班人鲁肃。
3.公元 210 年,孙权劝吕蒙学习。
故事中人物的简介:
1. 孙权:三国时吴国君主,有雄才,善用兵,亲贤士。对话时的年龄为28岁。
2.吕蒙:三国时吴国大将。16岁即入军营,以胆气著称,战功卓著,但颇为轻狂。赤壁之战后“拜偏将军,领寻阳令”。对话时的年龄为32岁。
3.鲁肃:三国时吴国大将,能文能武,周瑜赞为“忠烈,临事不苟”。对话时的年龄为38岁。
任务三:深人探究 以古为鉴明得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2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孙权劝学
司马光
新课导入
点击播放视频:成语故事:生子当如孙仲谋
新课导入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领导者的一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孙权劝学》,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词语;把握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3、学习孙权和吕蒙的精神品质,领会文章带给读者的启示。
01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为人温良恭谦、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持之以恒。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传世。
知识链接
《资治通鉴》简称为《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故命名为《资治通鉴》。
人物介绍
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阜南人,少依孙策部将邓当。邓当死代领其军。后从孙权攻占各地。曾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不久病故。
人物介绍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取大乔为妻。三国吴国的创建者。他在外交上能屈身忍辱,以柔克刚,有勾践之奇,这方面超过了曹操,刘备。东汉末,他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后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与赤壁。公元229年,称帝与武昌,后迁都建业(今南京市),建立吴国,在位23年。
人物介绍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卿( ) 邪( ) 涉猎( )
岂( ) 遂( ) 孰若( )
qīnɡ yé shè liè
qǐ suì shú
整体感知
点我放课文朗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qīnɡ)/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wéi)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ɡēnɡ)/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读出情感
停连恰当
学生自由朗读诗文。要求:
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①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②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节词;
③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④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⑤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翻译小贴士
疏通文意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从前,当初
孙权劝学
鼓励,劝勉
对……说
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当道,当权
掌管政事
推托
事务
副词。“怎么,难道”
古时王侯的自称
研究儒家经典
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
只,只是
粗略地阅读
通“耶”,“吗”
历史
“罢了”,表限止语气
疏通文意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收获。”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评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谁比得上
“所字结构”。收获(名词)
于是,就
从事
到,等到
经过
讨论评议
才干和谋略
不再是
泛指吴地
吕蒙的小名
疏通文意
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然后分别了。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有抱负的人
泛指多日
拭目相看
对朋友辈的敬称
知晓事情
语气词,相当于“呢”
连词,表顺承
文言知识归类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文言知识归类
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单独,孤单。
博士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古义:了解;
今义:看见,看到。
3.即更刮目相待

古义:另,另外;
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文言知识归类
一词多义
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动词,掌管,担当)
(动词,应当,应该)
与蒙论议,大惊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副词,表程度高或范围广,十分)
(形容词,年长)
文言知识归类
一词多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介词,用)
(认为)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了解)
(知晓)
文言知识归类
文言句式
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结友”前省略“与蒙”。)
倒装句
卿言多务,孰若孤?
(卿言多务,孰若孤(多务)?)
蒙辞以军中多务。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文言知识归类
成语
“吴下阿蒙” 和 “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
吴下:长江下游江东一带,泛指吴地;
阿蒙:即吕蒙;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后比喻人学识尚浅。多用于他人有了转变,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从贫穷到富有。
刮目相待
刮:擦拭。
刮目相待: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看待,也作“刮目相看”。指别人有了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文言知识归类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士: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当涉猎 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见往事 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托
事务
研究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只,只是
粗略地阅读
指历史
益处,好处
重点实词
文言知识归类
重点实词
(6)及鲁肃过寻阳 及:____________________
过:____________________
(7)卿今者才略 今者:__________________
才略:__________________
(8)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__________________
(9)即更刮目相待 更:____________________
刮:____________________
到,等到
经过
如今,现在
才干和谋略
不再是
另,另外
擦拭
文言知识归类
(1)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用
与“为”连用,译为“认为”
动词,担任
(3)蒙乃始就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蒙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友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以为,认为
副词,于是,就
连词,和,跟,同
疑问代词,怎么
连词,表顺承
重点虚词
02
第二课时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根据对文意的理解,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详)
吕蒙就学(略)
鲁肃赞学(详)
主要内容: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就学”,其才略长进令鲁肃刮目相看并与之结友。
合作探究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怎样劝服吕蒙的?(可以引用原文)
学的理由
学的目标
学的条件
学的收获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目标很低
现身说法
强调学习的作用
合作探究
2、本文主要运用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请同学们画出孙权“劝学”的语句,看孙权是怎样劝服吕蒙的。欣赏其高超的劝说艺术。
第①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第②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首先,他明确了学的必要性。“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表现出孙权认为吕蒙的不学已经严重影响到他当权掌事。学,势在必行。这既是从君主的身份出发,对臣子提出的严格要求,也是为着吕蒙提高自身修养打算。
—— 其次,他指出了学的可能性。在听到吕蒙看似有理,而且态度坚决的推辞后,孙权一方面用强烈的反问“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表达自己的要求不可改变,来阻绝吕蒙的退路。
合作探究
第③句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第④句 卿言多务,孰若孤?
2、本文主要运用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请同学们画出孙权“劝学”的语句,看孙权是怎样劝服吕蒙的。欣赏其高超的劝说艺术。
—— 再次,他又站在吕蒙作为武将的角度思考,用“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一句降低了学习要求,并言辞恳切地指出学的方法及目的。
—— 接着,面对吕蒙的托词“多务”,他用“孰若孤?”这一反问句,指出吕蒙的理由并不成立。
合作探究
第⑤句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本文主要运用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请同学们画出孙权“劝学”的语句,看孙权是怎样劝服吕蒙的。欣赏其高超的劝说艺术。
—— 最后,他现身说法,以自己政务繁忙尚且经常读书,来使吕蒙相信学习时间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同时强调读书让自己大有所益,让吕蒙看到学的效果。
合作探究
3、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1)劝说技巧高超。孙权的一番话逻辑严密,令人无可辩驳。同时,他能充分考虑听话者的感受,让其心悦诚服。
(2)目光远大,心胸宽广。孙权劝说吕蒙学习,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当时三国鼎立局面初成,东形势不稳,国家急需一批能文能武的将领。二是吕蒙更好履职的需要。吕蒙长于带兵打仗,但逊于文治,而目前又“当涂掌事”,为使其更好履行职务,“不可不学”。这些体现出孙权作为统治者的远见卓识。同时,当吕蒙以“军中多务”推辞时,孙权并未恼怒,而是耐心劝导,体现出他的宽广胸怀。
合作探究
4、孙权劝学的效果如何?本文又是如何表现吕蒙的?
① 鲁肃的神态和语言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大惊” 神态描写,非常吃惊
“才略” 才干和谋略
“非复” 对比
“非复吴下阿蒙” 情不自禁的赞叹
感叹号 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从侧面反映出吕蒙才略大有长进,学习效果显著。
合作探究
4、孙权劝学的效果如何?本文又是如何表现吕蒙的?
②鲁肃结友的举动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国志 吕蒙传》
吕蒙:“偏将军”,属于中下级军官。
鲁肃:东吴的最高军事长官。
惺惺相惜,英雄惜英雄,鲁肃主动结友,是因为被吕蒙的才略折服。
从侧面表现吕蒙学识长进惊人。
合作探究
③吕蒙的语言
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①“刮目相待”充满了书卷气;
② 巧妙应答,转移话题
会聊天 读书的效果
③ 知晓要用发展的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这句话表明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有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表明吕蒙自己觉得自己学识进步很大。
吕蒙的表现表明了孙权劝学的效果。
4、孙权劝学的效果如何?本文又是如何表现吕蒙的?
合作探究
5、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吕蒙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知错就改、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劝告。
有毅力,能吃苦,好学。
合作探究
6、在文中鲁肃着墨不多,为什么也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胸怀宽广,爱惜人才。鲁肃是东吴大将,文武双全。从“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以看出,鲁肃早前对吕蒙这一介武夫不无轻视之意。但这次“论议”中,吕蒙非凡的谈吐改变了他的看法,他除了大为惊叹之外,更以拜望吕蒙母亲、与吕蒙结友等行动表示自己对吕蒙的看重。
合作探究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7、联系上下文和助读资料,揣摩分析这句话中“卿”和句末感叹号包含的意味。
此处的“卿”是朋友间的爱称,表示鲁肃因吕蒙的巨大进步而将他引为朋友。句末感叹号与鲁肃说话时的神态“大惊”高度吻合,表现出鲁肃对吕蒙在才干和谋略方面的巨大进步的惊讶和赞叹,从侧面反映出吕蒙就学的明显效果。朗读时,应该读出鲁肃的这种惊叹之情。
拓展延伸
宋神宗认为,《资治通鉴》一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思是可以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我们今天读史,可以知古,亦可鉴今。读了《孙权劝学》,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从孙权身上:①作为团队领导者要着眼长远,尽早培养后备力量;②给人提建议、指方向时要充分尊重对方,要有换位思考意识,站在对方角度考虑,才能说服对方;③为人要有肚量;处事要知变通。
从吕蒙身上:①学习,能使人变得越来越完美;②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合理的建议;③只要肯学习,任何时候都是不晚的。
从鲁肃身上: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②要善于发现别人的进步,及时肯定别人 ③要尊重人才。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孙权劝吕蒙学习和吕蒙经过学习取得巨大进步的故事,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以此劝勉人们要刻苦学习。
板书设计
就学
吕蒙
(肯学)
孙权
(善劝)
吴下阿蒙
鲁肃
(爱才)
刮目相待
劝学
赞学
启示:学必有所获,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与完善
课后思考与探究
一、朗读课文,理解大意。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托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托,“乃始就学”。
课后思考与探究
二、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课文主要是通过写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关于吕蒙的变化给人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启示示例:
①读书对人大有好处(开卷有益)。
②一个人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肯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③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好建议。
课后思考与探究
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课后思考与探究
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课外再搜集一些。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3.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补充:
自称:愚、臣、仆、孤、寡人、下官、小生、晚生、不才、老朽……
他称:圣上、大王、令尊、贤侄、尊上、仁兄、爱卿、泰山……




课后思考与探究
五、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翻译提示: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又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 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课后思考与探究
五、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翻译提示: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又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 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课后思考与探究
五、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翻译提示: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又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 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