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
七年级 生物
(时间:50 分钟 满分: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2023 年6月6日是第28 个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小明想要了解学校中学生的眼睛健康情况,应该选用
A.观察法 B.测量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2.黄鼠狼遇到天敌,在逃跑的同时,会迸射出一股臭不可忍的分泌物。假如天敌被这种分泌物射中头部的话,还可能中毒,轻者感到头晕目眩、恶心呕吐,严重的甚至倒地昏迷不醒。这一事实说明
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够生长、繁殖
3.张亮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中国梦”的玻片。他通过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是
4.下面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③⑤④①
B.步骤①中染色用的液体是碘液
C.步骤②中滴加的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D.如果装片中出现气泡,很可能是步骤④操作不当导致的
5.“天宫课堂”第一课中,航天员展示了会跳动、收缩的成片心肌细胞。由这些心肌细胞构成的是
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结缔组织 D.神经组织
6.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应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加入棉花纤维。这是为了
A.向草履虫提供食物 B.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C.让草履虫适应生活环境 D.帮助草履虫呼吸
7.人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这是因为苔藓植物
A.植株矮小
B.叶大多由一层细胞构成,易被有毒气体侵入
C.生长在空气污染程度大的地方
D.生长在比较潮湿的地方
8.在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人们会觉得空气特别清新、湿润。这是绿色植物的哪些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
9.农民给农作物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提供
A.水 B.有机物 C.无机盐 D.空气
10.豆浆是我国传统饮品,能滋阴润燥、消热防暑、生津解渴、祛寒暖胃。豆浆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黄豆种子结构中的
A.子叶 B.胚乳 C.胚芽 D.种皮
11.“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营养丰富,其食用部分是由花的什么结构发育而成的
A.子房 B.胚珠 C.受精卵 D.子房壁
12.花盆长时间积水会导致花的根部腐烂,植株死亡,其原因是水分过多导致
A.根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B.根的生命活动过于旺盛
C.根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D.土壤中的养分因被冲走而流失
13.一枚豆荚里有3个豆粒,形成这个豆荚果实的过程中,需要子房、胚珠和精子的数目分别是
A.1、3、6 B.1、1、3 C.3、1、3 D.1、3、3
14.下图中的圆圈表示某种生物所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1、2、3、4 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1 可表示有输导组织
B.2可表示生活离不开水环境
C.3 可表示用孢子繁殖
D.4可表示有茎和叶的分化
15.下列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
B.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C.蒸腾作用能拉动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D.蒸腾作用只能在白天进行
16.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匹配的是
A.移栽幼苗带土——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折断
B.栽种农作物时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
C.储藏白菜的地窖留通风孔——增加氧气,促进白菜的呼吸作用
D.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
17.下面是某细胞内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a和b代表细胞结构,①和②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细胞属于植物细胞
B.①所指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C. b代表的结构是线粒体
D.②过程释放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18.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要对植物进行暗处理,其目的是
A.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储备光合作用的原料
C.消耗叶片内的叶绿素 D.提高光合作用的产量
19.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我国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下面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是
A.大力植树造林 B.退耕还林还草
C.使用电子贺卡 D.使用一次性筷子
20.为提高玉米产量,研究人员对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进行研究,并绘制了玉米的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图(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最适合玉米种植的密度是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1.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物被排入水体,造成水域污染。现在人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用混凝土、高分子材料做成“人工浮床”,把植物放置在浮床上,通过水的浮力,使植物漂浮在河流、生态湿地等水体上面(如图一、图二),植物通过根系吸收了氮、磷等污染成分,净化了水体。请据图回答:
(1)植物根系去除污染成分是通过根尖实现的。根尖吸收氮、磷等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2)植物根系上吸附着大量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3)根据图二,写出该生态系统的 条食物链: 。
(4)人工浮床增加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能力。
(5)人工浮床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 作用,减少浮游植物的生长量,能有效防止“水华”(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现象)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6)图三所示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 A 通过生理过程②和③,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平衡。
22.油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下图表示油菜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的结构层次。
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过程叫做 ,b过程叫做 。
(2)a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 数量先加倍,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确保了亲、子代细胞内所含的该物质一样多。
(3)油菜花属于 (填“营养”或“生殖”)器官,其颜色通常是金黄色的,这种使花呈现各种颜色的物质存在于花瓣细胞的 里。
(4)构成 株油菜的结构层次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依次是: →植物体。(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3.图一是成熟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图二是几种植物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 中,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 。
(2)水稻苗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这主要是因为 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3)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控制这一现象的物质存在于图一[ ](填数字)中。
(4)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图二中的 (填字母)类植物。
(5)图二中的A 类植物用 繁殖后代。它的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所以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6)图二中的 B 类植物和C 类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但 (填字母)类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
24.图一为某植物叶片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 A 和B 代表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气体进出的方向。图二为该植物在夏季晴朗天气中一天内某些生理活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三为该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或者呼吸作用时,图一中气体 A 和 B 通过图三中的
[⑤] 进出叶片。
(2)若图 表示呼吸作用过程,则 A 所代表的气体是 ,B所代表的气体是 ;图二中,能够表示呼吸作用的曲线是 (填“甲”或“乙”)。
(3)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图三中的[ ②]叶肉细胞,其中含有较多的 。
(4)图三中的[ ③]是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其中筛管运输的是 。
25.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小麦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用到的四组装置均有足够的空间并密封。请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注:除表中实验条件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1号装置 2号装置 3号装置 4号装置
不洒水 洒一点水(适量) 洒一点水(适量) 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
放入橱柜(25 ℃) 放入橱柜(25 ℃) 放入冰箱(2 ℃) 放入橱柜(25 ℃)
小麦种子15 粒 小麦种子15 粒 小麦种子2粒 小麦种子15 粒
(1)用1号和2号装置进行对照,所探究的问题是:
(2)一段时间后,4号装置中的种子不仅没有萌发,还烂掉了;2号装置中的种子全部萌发。此结果可以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
(3)2号和3号装置不能形成对照实验,原因是 。
(4)与用2粒种子相比,每组用15 粒种子进行实验可以减小 ,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5)种子萌发除需要环境条件外,还必须具备自身条件。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播种前应当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避免减产。在对种子的发芽率进行抽样检测时,应 (填“随机”或“挑选”)获取样本。萌发过程中,种子内的有机物逐渐减少,原因是 。修水县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1.D2.A3.D4.C5.B6.B7.B8.C9.C10.A11.D12.C13.A
14.A15.D16.C17.B18.A19.D20.B
21.(1)成熟
(2)分解者
(3)草→食草鱼→野鸭
(4)自动调节
(5)光合
(6)碳一氧
22.(1)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2)染色体
(3)生殖
液泡
(4)细胞→组织→器官
23.(1)细胞壁
(2)细胞膜
(3)2
(4)D
(5)孢子
(6)B
24.(1)气孔
(2)氧气二氧化碳乙
(3)叶绿体
(4)有机物
25.(1)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吗
(2)充足的空气
(3)实验变量不唯一
(4)误差
(5)随机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参考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