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归纳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说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认可花、果实、种子关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珍爱花草树木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生物学已经两个单元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在本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种子的萌发,根的生长及生长所需的条件等,对于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对组织,器官,受精卵等的概念不难理解。本节课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日常生活中就能经常接触到花,果实,种子等,对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能有一定的好奇和兴趣。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出自苏教版七年级 《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第 二 章第三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植物的开花,花的结构,果实的结构。此节课是本章的最后一节, 从前面的课中学习了植物种子的萌发,根的生长, 茎的输导功能以及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等知识,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从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看,开花是其最重要的阶段,从而安排此节课,对学生了解开花,开花的重要性,深刻认识花的结构,果实的结构等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所要传递的生物学核心概念包括:花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花一般由雄薇、雌薇、花瓣、花萼、花托、花柄等结构组成;雄薇和
雌薇是花的主要部分, 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胚珠发育成种子,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桃花模型,识别花的基本结构,并说出花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概述开花授粉的精心整理过程;说出植物果实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
(2)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
(3) 通过讨论身边的花草和园林工人,让学生懂得关爱生命。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说出花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2)难点:说出植物果实的结构以及华的各部分是如何发育成果实的
六,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花,花调落后会给自然界留下什么呢?(果实),那开花和结果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有的花结果,有的花不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新课讲授:
(一)花的结构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观察花开花谢的过程就会发现在花凋谢之后,出现一个小小的果实,所以,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花怎样发育成果实呢?首先,我们来研究花的结构(板书)
1、合作探究:观察花的基本结构
(1)小组合作讨论:按要求将花贴在实验报告上,并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下来。
(2)展示探究成果:选几组做的好的同学作品展示,让学生根据花的结构模式图描述出花的各部分名称。
(3)观察花药中的花粉及子房内的胚珠,教师展示子房的纵剖放大图,明确子房的结构。
2、教师以表格的形式归纳出花的结构。
(二)传粉和受精;花最终会调落,那花的哪一个结构能发育成果实 呢?我们来看一个由花到果的动态过程,得出是子房发育成果实,花有完整的结构就一定能发育成果实吗?从花到果还要经历什么重要的过程呢?引出传粉和受精。
1、自主学习:
根据学案上的自学提纲自学传粉和受精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并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
2、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描述什么是传粉,教师介绍传粉方式。过渡 花粉落到柱头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播放受精过程)
(2)结合动态过程描述出受精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受精完成后 ,花的各部分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播放由花到果动画)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和柱头,花纷纷凋落,强调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 ,引出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展示学习成果:小组讨论子房的各结构发育成了果实的哪些结构。
2、老师总结,并以实物(苹果)对应子房的结构讲解。
3、拓展延伸:知道果实和种子是哪些结构发育而来的,那想一下,为什么桃子有一个种子,而豌豆,西红柿有很多种子?
引导学生说出是胚珠发育成种子 ,进而引出子房里有几个胚珠就形成几粒种子 ,但也有例外,玉米缺粒现象,瓜子空瘪引出人工辅助传粉。那从开花、传粉、受精到果实和种子形成是非常不容易的过程 ,所以当我们欣赏美丽的花朵,品尝着香甜的果实时,别忘了要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花的结构,也知道了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养成爱花护花的好习惯。
(五)练习巩固
1、雌蕊被昆虫吃掉了还能结果吗?引出花的重要的结构的雌蕊和雄蕊。
2、连线花各部分与果实形成的关系。
(六)作业布置
学了这节课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怎样来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环境?
(七)板书设计
开花和结果
(一),花的基本结构
(二),传粉和受精
1、传粉
2、受精
(三),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以花和果实的联系为主线,通过花的解剖实验使学生了解花的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因、观看视频、动手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处理信息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整个课堂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理念。
本节课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且活动多,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准备课前工作,合理安排课堂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