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物质运输分层练习——2024届高三生物学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物质运输分层练习——2024届高三生物学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26 23:04:03

文档简介

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物质运输
1 .(2023·宁波 · 统考一模) 西蒙斯等人提出细胞膜外侧有许多胆固醇和磷脂聚集的微结构区域, 就像水面上
漂浮的竹筏一样,称为“脂筏模型” 。下列有关该模型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结构区域的组成元素有 C 、H 、O 、P 等
B .该结构区域的形成与内质网有关
C .该区域与其它区域流动性一定不存在差异
D .该区域胆固醇分子既有亲脂性,也具有亲水性
2 .(2023·绍兴 · 统考一模) 许多植物在种子发育时会储存大量的油脂, 油脂积累在由磷脂分子包裹的油质体
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子中单位质量的油脂储能比淀粉更多
B .油脂与磷脂分子都是脂质,所含元素相同
C .油质体中的油脂与磷脂分子的亲水头部相靠近
D .可利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种子中的油脂
3 .(2023·台州 · 统考一模) 许多生物学实验中都要用到酒精。下列实验操作中有关酒精使用及其原理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 .DNA 进行粗提取时,可加入 95%的冷酒精使 DNA 溶解
B .植物组织培养时,对外植体可用 75%的酒精进行消毒
C .用苏丹Ⅲ染液进行油脂鉴定时,可用 50%酒精洗去浮色
D .用干漏斗分离法对土壤小动物进行分离时,可先在锥形瓶中加入 70%的酒精
4 .(2023·台州 · 统考一模)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缺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无法加工蛋白质
B .缺乏叶绿体,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C .含中心体,能进行有丝分裂
D .含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
5 .(2023·绍兴 · 统考一模)下图表示人肺泡壁部分结构,肺泡壁的上皮细胞有两种类型,Ⅰ型细胞呈鳞片状,
构成了大部分肺泡壁; II 型细胞分散在Ⅰ型细胞间,可分泌含脂质和蛋白质的表面活性物质,以防止肺泡塌
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 a 是有利于气体交换的 I 型细胞
B . Ⅱ型细胞分泌出表面活性物质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C .细胞 a 与细胞 b 功能不同,彼此间不需要信息交流
D .细胞内表面活性物质的运输依赖于囊泡表面的膜蛋白、细胞骨架和多种信号分子
6 .(2023·金华十校 · 联考一模)酵母菌 sec 系列基因的突变会影响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研究者发现:secl2 基因突变体细胞中内质网特别大; secl7 基因突变体细胞有大量的囊泡积累在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间; sec1 基
因突变体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将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膜外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B .可通过检测突变体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分布场所推理分析 sec 基因的功能
C .野生型酵母菌细胞中分泌蛋白转移途径是:核糖体→ 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D .推测 sec1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能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的过程
7 .(2023·宁波· 统考期中)某同学分别用紫色洋葱的外表皮和黑藻叶片为实验材料进行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吸水纸的作用是吸去盖玻片上多余溶液,防止污染物镜
B .紫色洋葱和黑藻叶肉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小
C .紫色洋葱和黑藻叶片均不需要染色就可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D .实验过程中,处于渗透平衡状态时细胞液浓度都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8 .(2023·皖豫名校 · 联考一模) 衣原体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 衣原体有细胞壁。衣原体和草履虫在低渗 溶液中均不会出现吸水涨破现象。研究发现,衣原体没有合成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 、GTP 的能力,必须由
宿主细胞提供,因而成为能量寄生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衣原体和草履虫不会吸水涨破的机理相同
B .草履虫细胞内一定有衣原体细胞没有的酶
C .衣原体可以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快速增殖
D .人不同种成熟细胞内合成 ATP 的场所相同
9 .(2023·温州 · 统考一模)细胞是由物质组成的。下列关于活细胞中各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自由水和结合水
B .无机盐都参与复杂化合物的构成
C .糖类都作为能源物质
D .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都会导致变性
10 .(2023·金华 · 统考一模)耐盐碱水稻可在盐碱地里生长。某科研小组将普通水稻和耐盐碱水稻的根毛细
胞置于 0.3g/ml 的 KNO3 溶液中,测定原生质体积相对值的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I 组是耐盐碱水稻, Ⅱ组是普通水稻
B .I 组曲线 C 点细胞液浓度大于 A 点
C .A-B 段 I 组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D . Ⅱ组原生质体体积最大值取决于外界溶液浓度
11 .(2023·Z20 名校联盟 · 联考)盐胁迫条件下,耐盐植物可通过如下图所示的多种机制降低细胞溶胶中的
Na+浓度,从而抵抗盐胁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将 Na+运输至液泡储存,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B .Na+通过载体蛋白进入液泡和离开细胞的方式不同
C .液泡膜上可能存在一种与 H+主动转运有关的蛋白质
D .液泡中富集的 Na+提高了细胞液浓度,有利于细胞吸水
12 .(2023·湖 ·丽 ·衢 · 上学期联考) 哺乳动物乳汁中最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 牛、羊等不同动物乳汁中的酪
蛋白结构有所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乳腺细胞在高尔基体中合成加工酪蛋白
B .高温可破坏酪蛋白的肽键从而改变其生物学功能
C .酪蛋白变性的产物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
D .酪蛋白的结构有所差异的原因是氨基酸连接方式不同
13 .(2023·温州 · 统考一模)胰岛 β(B)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转运等途径如图所示,其中 a~f 表示细胞
结构, ①~⑧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用 H 标记的亮氨酸培养细胞,可依次在 a 、d 、e 、f 中检测到放射性
B .解旋酶、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呼吸酶分别经过② 、③ 、④进入相应部位
C .胰岛素的加工与分泌需经过⑥ 、⑧,所需的能量可由 c 提供
D .结构 f 上葡萄糖载体的形成过程可体现生物膜系统的整体性
13 .(2023·浙江省十校联盟 · 联考) 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 M 中, 发生的变化如
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也可用黑藻叶片细胞做该实验的材料
B .改变外界溶液 M 的浓度,图示曲线的变化趋势可能不变
C .图中 T1 、T3 时刻,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向不同
D .T2 时刻,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14 .(2023·甘肃张掖 ·模拟预测)酶的抑制剂分为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 争酶的活性中心,而导致酶与底物无法结合;非竞争性抑制剂在活性中心以外与酶结合,进而阻止底物 转变为产物。如图为添加抑制剂甲(甲组)、添加抑制剂乙(乙组)、无抑制剂三种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
和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无抑制剂、底物浓度大于 “ 时,反应速率不再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推测其原因是: 。
(2)由图可以判断抑制剂甲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判断的依据是: 。
(3)分别存在抑制剂甲和抑制剂乙的情况下,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时,需要的底物浓度乙组大于甲组,
原因是: 。
(4)常用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对应的底物浓度(Km)来反映底物和酶的亲和力, 分别存在抑制剂甲和
抑制剂乙的情况下, Km 甲 Km 乙 (填“<”“>”或“=”)。
1 .(生命观念)下列哪组物质或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相同的( )
A .植物的纤维素和脂质
B .动物的糖原和抗体
C .人的胰岛素和性激素
D .细菌的质粒和拟核 DNA
2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估测某植物叶片细胞液的平均浓度,取被
检测植物的成熟叶片, 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 等分成两份, 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 g/mL)相同的甲糖溶
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 2 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 时, 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 发现甲组中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外界溶液之间没有溶
质交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结果说明叶片细胞液浓度大于甲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细胞吸水能力增大
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D .若使用 KNO3 溶液代替相应浓度的糖溶液进行实验,会造成较大实验误差
3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球形载药系统(结构如图所示),可携带药物米
托蒽醌(不易溶于水) 进入肿瘤细胞,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适量胆固醇添加到磷脂双分子层内部,可以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
B .脂质体与肿瘤细胞的融合依赖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
C .米托蒽醌应被包载在脂质体的。处,以更好地进入肿瘤细胞
D .肿瘤细胞的 2 层磷脂分子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4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胆固醇、磷脂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LDL 通
过血液运送至细胞,在细胞内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LDL 和 LDL 受体的特异性结合依赖二者的空间结构
B .ATP 水解酶抑制剂会影响细胞对 LDL 的吸收和转运
C .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完成合成
D .促进血液中 LDL 水平降低的药物可治疗高血脂症
5 .(生命观念)微管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组分,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细胞迁移、极性建立和形态维持 等多种生命活动。细胞中的微管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和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与微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中心体和纺锤体等都是由微管参与构成的,能快速解体和重排
B .由纤维素构成的微丝微管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结构
C .通过药物抑制微管的形成使有丝分裂停止在后期
D .微管和内质网分别相当于囊泡运输的高速公路和交通枢纽
6 .(生命观念)CA19-9 是一种糖蛋白性的肿瘤标记物,在肿瘤相关的 miRNA 表达中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 恶性肿瘤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 ATP,这种现象称为“ 瓦堡效应” 。下
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A19-9 能在常温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出现紫色
B .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促癌性 miRNA 等大分子自由进出
C .恶性肿瘤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 .恶性肿瘤细胞的转移与其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7 .(生命观念)下列关于细胞骨架和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变形虫形态的改变依赖于细胞骨架
B .如果把细胞看成一个国家,细胞膜就是边防检查站,细胞骨架就是交通路网
C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需结构
D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8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研究者用 3H 标记的亮氨酸培养豚鼠胰腺腺泡细胞,然后分别在
3min 、17min 和 117min 获得细胞, 置于特定环境下观察, 如下图。研究发现, 3min 取出的腺泡细胞, 被标 记的蛋白质出现在⑤中, 17min 时出现在②中, 117min 时出现在靠近①的囊泡及细胞外。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 . ①②③④⑤以及核膜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B .囊泡的定向运输需要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
C .被标记的蛋白质最早出现在⑤中,说明⑤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D .该实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路径
9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的运输
B .单糖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 .ATP 生成抑制剂会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 .蔗糖可通过胞间连丝运至筛管细胞
10 .(生命观念) 细胞在受到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后, 胞吞形成多囊体。多囊体可与溶酶体融合, 也可与细 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形成外泌体,内部包含脂质、蛋白质、 RNA 等多种物质(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外泌体是由内、外两层膜包被的囊泡
B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能催化多种物质,说明酶不具有专一性
C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
D .将细胞破碎后,可以利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内多囊体
11 .(生命观念)如图是某生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
A .存在生物膜系统
B .遗传物质是 DNA
C .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D .图中各结构都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12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DNA 病毒) 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 多
数患者往往不需要药物治疗,通过自身机体的抵抗力,在几周内可完全康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猴痘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方式可能是被动运输
B .合成子代猴痘病毒的遗传物质需要 4 种核糖核苷酸
C .猴痘病毒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病毒蛋白质的合成
D .感染猴痘病毒后的康复情况与患者基础健康状况相关
13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科研人员为了研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制作了一个由磷脂双分子层 组成的人工膜,并检测了它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并且对不同物质通过人工膜以及生物膜的情况进行了对
比,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磷脂双分子层在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发挥屏障作用,具有选择透过性
B .人工膜和生物膜对不同物质通透性有一定差异,主要是因为生物膜上有较多蛋白质分子
C .H2O 可以通过(简单)扩散,也可以通过易化扩散跨膜运输
D .生物膜对 K+ 、Na+ 、Cl- 的通透性不同,与膜上的载体蛋白无关
14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信号肽假说认为, 翻译时, 编码分泌蛋白的 mRNA 首先合成信号肽, 信号肽与 信号识别颗粒(SRP)结合, SRP 再通过与内质网上的 SRP 受体结合,将新生肽引导至内质网,肽链在内
质网腔中继续合成并被初步加工,同时核糖体发生解聚,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在内质网中的初步加工只有 ATP 供能
B .过程。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肽链的信号肽被切除后即为成熟的分泌蛋白
C .若基因中编码信号肽的序列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内质网无法对多肽进行加工
D .信号肽借助信号识别颗粒将信息传至内质网膜上,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15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在这个奶茶、甜品泛滥的时代, 多数人逐渐养成长期高糖摄入的饮食习惯, 高
糖摄入不仅会导致肥胖和糖尿病,还容易导致焦虑和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日常饮食中最离不开的调料
——油、盐,油的过量摄入会增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而高钠更是高血压患者发病
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为此提出减控“糖油盐” ,为健康加分的理念。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机体摄入高糖会导致机体的血糖浓度升高, 引起 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胰岛素一方面促
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 ,进入肝、肌肉并合成 ,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
; 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长期摄入高糖会导致肥胖的
原因是 。
(2)植物油在室温时呈液态, 为不饱和脂肪酸, 其“骨架”是一条由 组成的长链, 是细胞内的储 能物质。研究发现, 质量相同的脂肪比糖原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 从元素组成及含量分析, 其原因
是 。
(3)食用高钠会导致血钠含量升高,引起细胞外液的 升高,同时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的
减少,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 的重吸收减少。
1.(2023 年 6 月 · 浙江高考真题)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 其化学结构和 生物活性与天然胰岛素完全相同。结晶牛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 )
A. 糖类 B. 脂质 C. 蛋白质 D. 核酸
2.(2023 年 6 月 · 浙江高考真题) 囊泡运输是细胞内重要的运输方式。没有囊泡运输的精确运行, 细 胞将陷入混乱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囊泡的运输依赖于细胞骨架
B. 囊泡可来自核糖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C. 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D. 囊泡将细胞内所有结构形成统一的整体
3. (2023 年 1 月 · 浙江高考真题) 性腺细胞的内质网是合成性激素的场所。在一定条件下, 部分内质网被包
裹后与细胞器 X 融合而被降解,从而调节了性激素的分泌量。细胞器 X 是( )
A. 溶酶体 B. 中心体 C. 线粒体 D. 高尔基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纺锤丝由微管构成,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移动依赖于微管的组装和解聚。紫
杉醇可与微管结合,使微管稳定不解聚,阻止染色体移动,从而抑制细胞分裂。
4. (2023 年 1 月 · 浙江高考真题)微管蛋白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之一,组成微管蛋白的基本单位是
( )
A. 氨基酸 B. 核苷酸 C. 脂肪酸 D. 葡萄糖
5. (2023 年 1 月 · 浙江高考真题) 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 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胞膜上, 将 K+运输 到细胞外(如图所示),降低细胞内外的 K+浓度差,使微生物无法维持细胞内离子的正常浓度而死亡。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缬氨霉素顺浓度梯度运输 K+到膜外 B. 缬氨霉素为运输 K+提供 ATP
C. 缬氨霉素运输 K+与质膜的结构无关 D. 缬氨霉素可致噬菌体失去侵染能力
6 .(2023·湖北 · 统考高考真题)维生素 D3 可从牛奶、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也可在阳光下由皮肤中的 7-脱 氢胆固醇转化而来,活化维生素 D3 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研究发现,肾脏合成和释
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 D3 的活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肾功能下降可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
B .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
C .小肠吸收钙减少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
D .肾功能障碍时,补充维生素 D3 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
7 .(2023·湖北 · 统考高考真题)球状蛋白分子空间结构为外圆中空, 氨基酸侧链极性基团分布在分子的外侧, 而非极性基团分布在内侧。蛋白质变性后,会出现生物活性丧失及一系列理化性质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 .蛋白质变性可导致部分肽键断裂
B .球状蛋白多数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C .加热变性的蛋白质不能恢复原有的结构和性质
D .变性后生物活性丧失是因为原有空间结构破坏
8 .(2023·北京 · 统考高考真题) PET-CT 是一种使用示踪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所用示踪剂由细胞能量代谢 的主要能源物质改造而来,进入细胞后不易被代谢,可以反映细胞摄取能源物质的量。由此可知,这种示
踪剂是一种改造过的( )
A .维生素 B .葡萄糖
C .氨基酸 D .核苷酸
9 .(2023·北京 · 统考高考真题) 运动强度越低, 骨骼肌的耗氧量越少。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 骨
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对这一结果正确的理解是( )
A .低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
B .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血糖
C .高强度运动时,糖类中的能量全部转变为 ATP
D .肌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才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10 .(2023·湖南 · 统考高考真题)南极雌帝企鹅产蛋后,由雄帝企鹅负责孵蛋,孵蛋期间不进食。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A .帝企鹅蛋的卵清蛋白中 N 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 C 元素
B .帝企鹅的核酸、多糖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产生
C .帝企鹅蛋孵化过程中有 mRNA 和蛋白质种类的变化
D .雄帝企鹅孵蛋期间主要靠消耗体内脂肪以供能
11 .(2023·山东 · 高考真题)细胞中的核糖体由大、小 2 个亚基组成。在真核细胞的核仁中,由核 rDNA 转
录形成的 rRNA 与相关蛋白组装成核糖体亚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无核仁,不能合成 rRNA
B .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
C .rRNA 上 3 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
D .细胞在有丝分裂各时期都进行核 DNA 的转录
12 .(2023·广东 · 统考高考真题) 科学理论随人类认知的深入会不断被修正和补充,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细胞产生方式的发现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
B . 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是对共同由来学说的修正
C .RNA 逆转录现象的发现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D .具催化功能 RNA 的发现是对酶化学本质认识的补充
13 .(2023·湖南 · 统考高考真题)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骨架被破坏,将影响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
B .核仁含有 DNA 、RNA 和蛋白质等组分,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线粒体内膜含有丰富的酶,是有氧呼吸生成 CO2 的场所
D .内质网是一种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14 .(2023·山东 · 高考真题)溶酶体膜上的 H+载体蛋白和 Cl-/H+转运蛋白都能运输 H+,溶酶体内 H+浓度由 H+ 载体蛋白维持, Cl-/H+转运蛋白在 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 H+ 的同时把 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 Cl-/H+ 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 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 .H+载体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
C .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
D .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强
二、选择题组
(2023·浙江 · 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纺锤丝由微管构成,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移动依赖于微管的组装和解聚。
紫杉醇可与微管结合,使微管稳定不解聚,阻止染色体移动,从而抑制细胞分裂。
15 .微管蛋白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之一,组成微管蛋白的基本单位是( )
A .氨基酸 B .核苷酸
C .脂肪酸 D .葡萄糖
16 .培养癌细胞时加入一定量的紫杉醇,下列过程受影响最大的是( )
A .染色质复制 B .染色质凝缩为染色体
C .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D .染色体解聚为染色质
17 .(2023·全国 · 统考高考真题)为了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常需要从生物材料中分离纯化蛋白质。某 同学用凝胶色谱法从某种生物材料中分离纯化得到了甲、乙、丙 3 种蛋白质, 并对纯化得到的 3 种蛋白 质进行 SDS 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如图所示( “+”“-”分别代表电泳槽的阳极和阴极)。已知甲的
相对分子质量是乙的 2 倍,且甲、乙均由一条肽链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在进行 SDS 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 迁移的方向是 (填“从上向下”或“从下向
上”)。
(2)图中丙在凝胶电泳时出现 2 个条带,其原因是 。
(3)凝胶色谱法可以根据蛋白质 的差异来分离蛋白质。据图判断,甲、乙、丙 3 种蛋白质中最先从
凝胶色谱柱中洗脱出来的蛋白质是 ,最后从凝胶色谱柱中洗脱出来的蛋白质是 。
(4)假设甲、乙、丙为 3 种酶,为了减少保存过程中酶活性的损失,应在 (答出 1 点即可)条件下
保存。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物质运输
1 .(2023·宁波 · 统考一模) 西蒙斯等人提出细胞膜外侧有许多胆固醇和磷脂聚集的微结构区域, 就像水面上
漂浮的竹筏一样,称为“脂筏模型” 。下列有关该模型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结构区域的组成元素有 C 、H 、O 、P 等
B .该结构区域的形成与内质网有关
C .该区域与其它区域流动性一定不存在差异
D .该区域胆固醇分子既有亲脂性,也具有亲水性
(
【答案】
C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
1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
;(
2
)蛋白质分子有
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
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
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3
)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
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详解】
A
、该结构区域是许多胆固醇和磷脂聚集的微结构区域,组成元素有
C

H

O

N

P

A
正确;
B
、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场所,胆固醇和磷脂属于脂质,因此该结
构区域的形成与内质网有关,
B
正确;
C
、胆固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该结构区域是许多胆固醇和磷脂聚集的微结构区域,
与其它区域流动性
存在差异,
C
错误;
D
、胆固醇是一种亲脂性物质,
具有亲脂性和亲水性两种基团,
因此该区域胆固醇分子既有亲脂性

也具有
亲水性,
D
正确。
故选
C

)
2 .(2023·绍兴 · 统考一模) 许多植物在种子发育时会储存大量的油脂, 油脂积累在由磷脂分子包裹的油质体
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子中单位质量的油脂储能比淀粉更多
B .油脂与磷脂分子都是脂质,所含元素相同
C .油质体中的油脂与磷脂分子的亲水头部相靠近
D .可利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种子中的油脂
(
【答案】
A
)
(
【分析】脂肪可被

染液染成橘黄色,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详解】
A
、种子中单位质量的油脂储能比淀粉更多,因为脂肪的含
H
量高
,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更多的氧
气,产生的能量更多,
A
正确;
B
、油脂(含
C

H

O
)与磷脂分子(
C

H

O

N

P
)都是脂质,所含元素不相同,
B
错误;
C
、油质体中的油脂与磷脂分子的疏水尾部相靠近,
C

误;
D
、油脂主要成分是脂肪,可被苏

染液染成橘黄色,双缩脲试剂是用来鉴定蛋白质的,
D

误。
故选
A

)
3 .(2023·台州 · 统考一模) 许多生物学实验中都要用到酒精。下列实验操作中有关酒精使用及其原理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 .DNA 进行粗提取时,可加入 95%的冷酒精使 DNA 溶解
B .植物组织培养时,对外植体可用 75%的酒精进行消毒
C .用苏丹Ⅲ染液进行油脂鉴定时,可用 50%酒精洗去浮色
D .用干漏斗分离法对土壤小动物进行分离时,可先在锥形瓶中加入 70%的酒精
(
【答案】
A
【分析】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
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
50%
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观
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用体积分数为
95%
的酒精对材料
进行解离;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来提
取色素;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
70%

酒精进行消毒,
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可以体积分数为
95%
的冷酒精进一步纯化
DNA
等。
【详解】
A

DNA
不溶于酒精,
DNA
进行粗提取时,可加入
95%
的冷酒精使
DNA
沉淀,
A
错误;
B
、植物组织培养中,要用酒精对外植体进行消毒,酒精的浓度一般为
75%

B
正确;
C


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

实验中,可以用体积分数为
50%
的酒精洗去苏丹

染色后的
浮色,
C
正确;
D
、由于酒精可将收集的土壤小动物及时固定,
防止腐烂, 所以若进行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时,

用体积分数
70%
的酒精溶液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
D
正确。
故选
A

)
4 .(2023·台州 · 统考一模)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缺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无法加工蛋白质
B .缺乏叶绿体,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C .含中心体,能进行有丝分裂
D .含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
(
【答案】
D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详解】
A
、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但可以通过相关酶对蛋白
质进行加工,
A
错误;
B
、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但蓝细菌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
错误;
C
、原核细胞没有中心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
能进行有丝分裂,
C
错误;
D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可以合成蛋白质,
D
正确。
故选
D

)
5 .(2023·绍兴 · 统考一模)下图表示人肺泡壁部分结构,肺泡壁的上皮细胞有两种类型,Ⅰ型细胞呈鳞片状, 构成了大部分肺泡壁; II 型细胞分散在Ⅰ型细胞间,可分泌含脂质和蛋白质的表面活性物质,以防止肺泡塌
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 a 是有利于气体交换的 I 型细胞
B . Ⅱ型细胞分泌出表面活性物质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C .细胞 a 与细胞 b 功能不同,彼此间不需要信息交流
D .细胞内表面活性物质的运输依赖于囊泡表面的膜蛋白、细胞骨架和多种信号分子
(
【答案】
D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内质网进
行粗加工

内质网




形成囊泡

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

高尔基体

出芽

形成囊泡

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
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
A
、图中细胞
b
呈扁平状,更利于肺泡的气体交换,为

型细胞,
A
错误;
B
、表面活性物质以胞吐方式排出细胞,
胞吐过程的实现需要膜的流动性实现,
即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具有
结构特点:
一定的流动性,
B
错误;
C
、细胞
a
与细胞
b
功能不同,彼此间需要信息交流

C
错误;
D
、细胞内表面活性物质的运输依赖于囊泡表面的膜蛋白(转运蛋白)、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有关)和多
种信号分子,
D
正确。
)
(
故选
D

)
6 .(2023·金华十校 · 联考一模)酵母菌 sec 系列基因的突变会影响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研究者发现:secl2 基因突变体细胞中内质网特别大; secl7 基因突变体细胞有大量的囊泡积累在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间; sec1 基
因突变体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将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膜外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B .可通过检测突变体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分布场所推理分析 sec 基因的功能
C .野生型酵母菌细胞中分泌蛋白转移途径是:核糖体→ 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D .推测 sec1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能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的过程
(
【答案】
D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 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
边转移到内
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
裹着蛋白质
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
还能对蛋白
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
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
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详解】
A
、酵母菌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转运到细胞膜,
囊泡与细胞膜融合需要膜上蛋白质
参与,才能把包裹着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A
正确;
B

secl2
基因突变体细胞中内质网特别大,说明该基因与内质网出芽产生囊泡把分泌蛋白运出内质网相关;
secl7
基因突变体细胞有大量的囊泡积累在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间,说明该基因与囊泡与高尔
基体融合相关;
sec1
基因突变体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说明该基因与
囊泡与细胞膜融合相关。综
上,可以通过检测突变体细胞中分泌蛋白的分布场所推理分析
s
ec
基因的功能,
B
正确;
C
、野生酵母菌可以进行正常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核糖体

内质网

囊泡

高尔基体

囊泡


胞膜,
C
正确;
D

sec1
基因突变体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 说明囊泡与细胞膜没有融
合, 可以推测,
sec1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能参与囊泡
与细胞膜融合的过程,
D
错误。
故选
D

)
7 .(2023·宁波· 统考期中)某同学分别用紫色洋葱的外表皮和黑藻叶片为实验材料进行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吸水纸的作用是吸去盖玻片上多余溶液,防止污染物镜
B .紫色洋葱和黑藻叶肉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小
C .紫色洋葱和黑藻叶片均不需要染色就可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D .实验过程中,处于渗透平衡状态时细胞液浓度都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
【答案】
C
【分析】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大液泡中含有色素、黑藻叶中含有叶绿体(属于原生质层
)都带有颜色,都可
以直接用来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随着失水量的增加,细胞的吸水能力逐
渐增大;渗透平衡状态时由于细胞壁的保护作用,细胞液浓度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详解】
A
、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吸水纸进行引流法使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或清水中,
A
错误;
B
、紫色洋葱和黑藻叶肉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不断的失水,则细胞的吸水能
力逐渐增大,
B
错误;
C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大液泡中含有色素、黑藻叶中含有叶绿体(属于原生质层) 都带有颜色,
都可以直接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C
正确;
D
、因细胞壁伸缩性较小,
处于渗透平衡状态时细胞液
浓度不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也可能大于外界溶液
浓度,
D
错误。
故选
C

)
8 .(2023·皖豫名校 · 联考一模) 衣原体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 衣原体有细胞壁。衣原体和草履虫在低渗 溶液中均不会出现吸水涨破现象。研究发现,衣原体没有合成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 、GTP 的能力,必须由
宿主细胞提供,因而成为能量寄生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衣原体和草履虫不会吸水涨破的机理相同
B .草履虫细胞内一定有衣原体细胞没有的酶
C .衣原体可以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快速增殖
D .人不同种成熟细胞内合成 ATP 的场所相同
(
【答案】
B
【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属于真核生物,衣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与原核生物本质区别是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详解】
A
、衣原体不会吸水涨破的原因是因为有细胞壁,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而草履虫没有细
胞壁,故衣原体和草履虫不会吸水涨破的机理不同,
A
错误;
B
、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
属于真核生物,
衣原体属于原核生物,
不同种类的生物含有其特定的
酶,
故草
履虫细胞内一定有衣原体细胞没有的酶,
B
正确;
C
、衣原体没有合成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

GTP
的能力,
必须由宿主细胞提供,故衣原体不可以在人体内
)
(
环境中进行快速增殖,
C
错误;
D
、人不同种成熟细胞内合成
ATP
的场所不完全相同,
如:成熟的红细
胞合成
ATP
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
D
错误。
故选
B

)
9 .(2023·温州 · 统考一模)细胞是由物质组成的。下列关于活细胞中各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自由水和结合水
B .无机盐都参与复杂化合物的构成
C .糖类都作为能源物质
D .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都会导致变性
(
【答案】
A
【分析】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组成元素和化合
物的种类和含量不相同,
一般而言,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
【详解】
A
、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活细胞都含有自由水和结合水,
A
正确;
B
、无机盐可参与复杂化合物的构成,也可维持渗透压等,
B
错误;
C
、糖类并非都作为能源物质,如纤维素参与构成植物细胞壁,
C
错误;
D
、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未必会导致蛋白质变性,
如转运
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会发生空间结构的改变,
但并未变
性,
D
错误。
故选
A

)
10 .(2023·金华 · 统考一模)耐盐碱水稻可在盐碱地里生长。某科研小组将普通水稻和耐盐碱水稻的根毛细
胞置于 0.3g/ml 的 KNO3 溶液中,测定原生质体积相对值的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I 组是耐盐碱水稻, Ⅱ组是普通水稻
B .I 组曲线 C 点细胞液浓度大于 A 点
C .A-B 段 I 组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D . Ⅱ组原生质体体积最大值取决于外界溶液浓度
(
【答案】
B
【分析】分析题图:
I
组水稻
AB
段原生质体体积减小,表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BC
段由于外界离子进入
使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组水稻在
0.3g·mL
-1
KNO
3
溶液中,原
生质体体积稍有增
大,表明细胞有一定程度的吸水。
【详解】
A


组水稻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再复原,

组水稻细胞还能从外界溶液中吸水,说明

组水稻细胞
液浓度比较大,因此

组是普通水稻,

组是
耐盐碱水稻,
A
错误;
B


组水稻由于吸收了
KNO
3
溶液中的离子,细胞液浓度大于
A
点,
B
正确;
C

A-B

I
组水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导致细胞液浓度逐渐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C
错误;
D


组原生质体体积最大值与外界溶液浓度有关,同时受限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D
错误。
故选
B

)
11 .(2023·Z20 名校联盟 · 联考)盐胁迫条件下,耐盐植物可通过如下图所示的多种机制降低细胞溶胶中的
Na+浓度,从而抵抗盐胁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将 Na+运输至液泡储存,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B .Na+通过载体蛋白进入液泡和离开细胞的方式不同
C .液泡膜上可能存在一种与 H+主动转运有关的蛋白质
D .液泡中富集的 Na+提高了细胞液浓度,有利于细胞吸水
(
【答案】
B
【分析】分析图片信息可知,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将
H
+
运出细胞外,然后借助
H
+
的内外浓度梯度来运输
Na
+
,将其排出细胞;或者通过将
Na
+
储存进液泡,减少细胞质
基质中的
Na
+
浓度。
【详解】
A
、图中将
Na
+
运输至液泡储存的过程,借助囊泡与液泡膜融合
,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A
正确;
B

Na+
通过载体蛋白进入液泡和离开细胞,都是消耗
H
+
的电化学梯度,都属于主动运
输,
B
错误;
C
、据图推测液泡中需要维持较高的
H
+
浓度来帮助运输
Na
+
,因此液泡膜上可能存在一种与
H
+
主动转运有
关的蛋白质来向内运输
H
+

C
正确;
)
(
D
、液泡中富集的
Na
+
提高了细胞液浓度,细胞液浓度越高,细胞吸水能力越强,
D
正确。
故选
B

)
12 .(2023·湖 ·丽 ·衢 · 上学期联考) 哺乳动物乳汁中最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 牛、羊等不同动物乳汁中的酪
蛋白结构有所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乳腺细胞在高尔基体中合成加工酪蛋白
B .高温可破坏酪蛋白的肽键从而改变其生物学功能
C .酪蛋白变性的产物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
D .酪蛋白的结构有所差异的原因是氨基酸连接方式不同
(
【答案】
C
【分析】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去检测,反应呈紫色;蛋白质结构
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
顺序以及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有关。
【详解】
A
、乳腺细胞在高尔基体中加工酪蛋白,高尔基体不能合成蛋白质,
A
错误;
B
、高温不会破坏酪蛋白的肽键,破坏的是蛋白质
的空间结构从而改变其生物学功能;
B
错误;
C
、酪蛋白变性的产物肽键没有断裂,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
C
正确;
D
、蛋白的结构有所差异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
空间结构不同,
氨基酸之间都是以肽键连接的,
D
错误。
故选
C

)
13 .(2023·温州 · 统考一模)胰岛 β(B)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转运等途径如图所示,其中 a~f 表示细胞
结构, ①~⑧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用 H 标记的亮氨酸培养细胞,可依次在 a 、d 、e 、f 中检测到放射性
B .解旋酶、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呼吸酶分别经过② 、③ 、④进入相应部位
C .胰岛素的加工与分泌需经过⑥ 、⑧,所需的能量可由 c 提供
D .结构 f 上葡萄糖载体的形成过程可体现生物膜系统的整体性
(
【答案】
B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
a
是核糖体、
b
是细胞核、
c
是线粒体、
d
是内质网、
e
是高尔基体、
f
是细胞膜,

表示翻译过程;

表示内质网的加工;

表示高尔基体的加工;
⑦⑧
表示高尔基体的分类、包装和转运;
②③④
表示翻译形成的肽链进入各种细胞结
构。
【详解】
A
、氨基酸为合成蛋白质的基本单
位,若用
H
标记的亮氨酸培养细胞,可依次在
a
(核糖体)、
d
(内质网)、
e
(高尔基体)、
f
(细胞膜)中检测到放射性,
A
正确;
B
、细胞呼吸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因此呼吸酶也可以经


进入细胞质基质,
B
错误;
C
、胰岛素为分泌蛋白,加工与分泌需经过

高尔基体的加工、

高尔基体的分类、包装和转运,所需的
能量可由
c
(线粒体)
提供,
C
正确;
D
、结构
f
为细胞膜, 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为蛋白质,
在核糖体中合成肽链后进入内质网
进行初步加工,

着形成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后,再通过形成囊泡的形式运输到细胞膜
,该过程可体现生物膜
系统的整体性,
D
正确。
故选
B

)
13 .(2023·浙江省十校联盟 · 联考) 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 M 中, 发生的变化如
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也可用黑藻叶片细胞做该实验的材料
B .改变外界溶液 M 的浓度,图示曲线的变化趋势可能不变
C .图中 T1 、T3 时刻,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向不同
D .T2 时刻,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
【答案】
C
【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
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
)
(
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
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
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
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
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
A
、观察质壁分离可选用黑藻叶肉细胞, 因为该细胞中
的叶绿体可以作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标志物,
A
正确;
B
、改变外界溶液
M
的浓度,细胞可能会依然出现失水现象,即质壁分离现象,因此,图示曲线可能不
变,
B
正确;
C
、图中
T
1

T
2

T
3
时刻,细胞有活性
,水分子进出细胞都是双向的,
C
错误;
D

T
2
时刻,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该细胞的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应有外界溶液
M

D
正确。
故选
C

)
14 .(2023·甘肃张掖 ·模拟预测)酶的抑制剂分为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 争酶的活性中心,而导致酶与底物无法结合;非竞争性抑制剂在活性中心以外与酶结合,进而阻止底物 转变为产物。如图为添加抑制剂甲(甲组)、添加抑制剂乙(乙组)、无抑制剂三种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
和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无抑制剂、底物浓度大于 “ 时,反应速率不再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推测其原因是: 。
(2)由图可以判断抑制剂甲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判断的依据是: 。
(3)分别存在抑制剂甲和抑制剂乙的情况下,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时,需要的底物浓度乙组大于甲组,
原因是: 。
(4)常用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对应的底物浓度(Km)来反映底物和酶的亲和力, 分别存在抑制剂甲和
抑制剂乙的情况下, Km 甲 Km 乙 (填“<”“>”或“=”)。
【答案】(1)酶促反应需要底物和酶,酶的数量有限,底物浓度大于 a 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说明酶已经饱

(2)竞争性抑制剂不改变最大反应速率,而非竞争性抑制剂会使最大反应速率降低,抑制剂甲降低了最大反
应速率
(3)抑制剂乙为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剂甲为非竞争性楠制剂;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作用随着底物浓度增加而
减弱,而存在非览争性抑制剂的情况下,酶总以一定的比例被抑制
(4)<
【分析】竞争性抑制剂是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的抑制剂。它与被抑制的酶的底物通常有结构上的相似性, 能与底物竞相争夺酶分子上的结合位点,从而产生酶活性的可逆的抑制作用。非竞争性抑制剂在化学结构 和分子形状上与底物无相似之处,因此并不在活性中心与酶结合,而是在活性中心以外的地方结合。然而
一旦结合,酶的空间结构就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活性中心不能再结合底物。
【详解】(1)(1)在无抑制剂的情况下,底物浓度大于 a 时,反应速率不再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说明酶已经饱和或所有的酶都参与反应。
(2)(2)根据题干信息, 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而导致酶与底物无法结合, 可通过增加 底物浓度,减弱抑制作用,所以最大反应速率不变;非竞争性抑制剂在酶的活性中心以外与酶结合进而阻 止底物转变为产物,不能通过增加底物浓度减弱抑制作用,最大反应速率会降低。所以抑制剂甲为非竞争
性抑制剂,抑制剂乙为竞争性抑制剂。
(3)(3)分别存在抑制剂甲和抑制剂乙的情况下, 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时, 需要的底物浓度乙大于甲, 原因 是抑制剂乙为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剂甲为非竞争性抑制剂;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作用随着底物浓度增加而
减弱,而存在非竞争性抑制剂的情况下,酶总以一定的比例被抑制。
(4)(4)根据(3)可知,分别存在抑制剂甲和抑制剂乙的情况下,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时,需要的底
物浓度乙组大于甲组,故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Km 甲1 .(生命观念)下列哪组物质或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相同的( )
A .植物的纤维素和脂质
B .动物的糖原和抗体
C .人的胰岛素和性激素
D .细菌的质粒和拟核 DNA
【答案】D
【分析】生物大分子有多糖、蛋白质、核酸,对应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详解】A、植物的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脂质的种类有很多,但都不是多聚体, A 错误; B、动物的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B 错误;
C、人的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性激素是小分子脂质, C 错误;
D、细菌的质粒和拟核 DNA 的化学本质均是 DNA,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D 正确。
故选 D。
2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估测某植物叶片细胞液的平均浓度,取被 检测植物的成熟叶片, 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 等分成两份, 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 g/mL)相同的甲糖溶 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 2 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 时, 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 发现甲组中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外界溶液之间没有溶
质交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结果说明叶片细胞液浓度大于甲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细胞吸水能力增大
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D .若使用 KNO3 溶液代替相应浓度的糖溶液进行实验,会造成较大实验误差
【答案】C
【分析】渗透作用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①半透膜; ②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浓度差是指单位体积溶质分子数 量的差异,即物质的量浓度差异。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糖和乙糖的质量分数相同,但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约为乙糖的 2 倍,因此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甲糖溶液的 2 倍。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 叶细胞与溶液之间无溶质交换, 而甲组的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则可能是由于
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甲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引起了细胞吸水, A 正确;
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 说明乙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高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细胞失水, 乙组叶细
胞吸水能力增大, B 正确;
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 则乙组叶肉细胞吸水, 由于甲糖溶液的摩尔浓度小于乙糖溶液, 故叶细胞的
净吸水量乙组小于甲组, C 错误;
D、若使用 KNO3 溶液代替相应浓度的糖溶液进行实验,会造成较大实验误差,因为植物细胞可以吸收
KNO3 ,D 正确。
故选 C。
3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球形载药系统(结构如图所示),可携带药物米
托蒽醌(不易溶于水) 进入肿瘤细胞,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适量胆固醇添加到磷脂双分子层内部,可以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
B .脂质体与肿瘤细胞的融合依赖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
C .米托蒽醌应被包载在脂质体的①处,以更好地进入肿瘤细胞
D .肿瘤细胞的 2 层磷脂分子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
【答案】
C
【分析】球形脂质体的双层脂分子的亲水端朝
外,疏水端朝内,所以图中

处可嵌入水溶性物质;

处可
以嵌入不溶于水的物质,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也是脂质,图中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
的特点,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
【详解】
A
、将适量胆固醇添加到磷脂双分子层内部, 可以提高细胞膜的刚性,
即可以提高脂质体的
稳定性,
A
正确;
B
、脂质体与肿瘤细胞的融合依赖于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进而
可以将药物送到相应的部位,
B
正确;
C
、米托蒽醌(不易溶于水
),
可以包载在脂质体的

处,以更好
地进入肿瘤细胞,
C
错误;
D
、磷脂双分子层中的两层是不完全相同的,如细胞膜的外侧含有糖蛋白,内侧
没有,肿瘤细胞也不例外,
D
正确。
故选
C

)
4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胆固醇、磷脂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LDL 通
过血液运送至细胞,在细胞内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LDL 和 LDL 受体的特异性结合依赖二者的空间结构
B .ATP 水解酶抑制剂会影响细胞对 LDL 的吸收和转运
C .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完成合成
D .促进血液中 LDL 水平降低的药物可治疗高血脂症
【答案】C
【分析】溶酶体结构和作用: (1)形态: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膜上有许多糖,防止本身的膜被水解。(2)
作用: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详解】A、由题意可知, LDL 和 LDL 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属于细胞的信息交流,识别和结合需要细胞膜表
面的糖蛋白及 LDL 的特定空间结构才能精确完成, A 正确;
B、ATP 水解酶抑制剂会影响细胞的吸能代谢过程, 对 LDL 的吸收和转运属于囊泡运输, 需要 ATP 水解提
供能量, B 正确;
C、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的合成加工及转运需要内质网, 应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完成合成, C 错
误;
D、缓解血液中 LDL 水平过高的药物可降低血脂,可用于治疗高血脂症, D 正确。
故选 C。
5 .(生命观念)微管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组分,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细胞迁移、极性建立和形态维持 等多种生命活动。细胞中的微管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和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与微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中心体和纺锤体等都是由微管参与构成的,能快速解体和重排
B .由纤维素构成的微丝微管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结构
C .通过药物抑制微管的形成使有丝分裂停止在后期
D .微管和内质网分别相当于囊泡运输的高速公路和交通枢纽
(
【答案】
A
【分析】微管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组分,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细胞
迁移、极性建立和形态维持等多种
生命活动。
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纤维。
【详解】
A
、中心体和纺锤体都是由微管参与构成的,
微管蛋白能快速解体和重排,
因此在分裂的过程中纺
锤体可以合成和解体,
A
正确;
)
(
B
、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纤维,
B
错误;
C
、由于纺锤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的,
通过药物抑制微管的形成,
没有纺锤丝的牵引,
染色体的着丝粒不
能被牵引排列再赤道板,不能进入中期,故不能使细胞不会停在后期,
C
错误;
D
、高尔基体能接受内质网形成的囊泡,
高尔基体对来自于内质网的物质加工后,
能再形成囊泡运走,
所以
高尔基体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微管参与物质运输,相当于高速公路,
D
错误。
故选
A

)
6 .(生命观念)CA19-9 是一种糖蛋白性的肿瘤标记物,在肿瘤相关的 miRNA 表达中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 恶性肿瘤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 ATP,这种现象称为“ 瓦堡效应” 。下
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A19-9 能在常温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出现紫色
B .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促癌性 miRNA 等大分子自由进出
C .恶性肿瘤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 .恶性肿瘤细胞的转移与其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
【答案】
B
【分析】结合题干

恶性肿瘤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
ATP”
,而无氧呼
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故恶性肿瘤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
质中被利用。
【详解】
A
、结合题干
“CA19-9
是一种糖蛋白性的肿瘤标记物

可知其本质为糖蛋白,可以在常温下与双缩
脲试剂发生反应,出现紫色,
A
正确;
B
、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故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促癌性
miRNA
等大分子
有选择地进出,
B
错误;
C
、结合题干

恶性肿瘤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
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
ATP”
,而无氧呼吸的场
所在细胞质基质,故恶性肿瘤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C
正确;
D
、恶性肿瘤细胞的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数量减少有关,
D
正确。
故选
B

)
7 .(生命观念)下列关于细胞骨架和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变形虫形态的改变依赖于细胞骨架
B .如果把细胞看成一个国家,细胞膜就是边防检查站,细胞骨架就是交通路网
C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需结构
D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答案】
C
)
(
【分析】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
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
纤维组成.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
A
、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
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
变形虫等动物细
胞形态的维持依赖于细胞骨架,
A
正确;
B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可看做一个国
家的边防检查站,
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
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可看做交通
路网,
B
正确;
C
、植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可以通过胞间连丝,
性激素的受体
在细胞内,
所以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一定
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
C
错误;
D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正确。
故选
C

)
8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研究者用 3H 标记的亮氨酸培养豚鼠胰腺腺泡细胞,然后分别在
3min 、17min 和 117min 获得细胞, 置于特定环境下观察, 如下图。研究发现, 3min 取出的腺泡细胞, 被标 记的蛋白质出现在⑤中, 17min 时出现在②中, 117min 时出现在靠近①的囊泡及细胞外。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 . ①②③④⑤以及核膜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B .囊泡的定向运输需要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
C .被标记的蛋白质最早出现在⑤中,说明⑤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D .该实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路径
(
【答案】
B
【分析】据图分析,

是细胞膜,

是内质网,

是溶酶体,

是核糖体,

是内质网,
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

图中的

核糖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不参与构成
生物膜系统,
A
错误;
)
(
B
、一般来说, 囊泡运输包括囊泡形成、运输和与特定部位膜的融合,
其中囊泡与特定部位膜的融合是囊泡
定向运输的关键,需要多种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
的参与,
B
正确;
C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额核糖体,而

是内质网,
C
错误;
D
、小鼠的胰腺细胞中含有胰岛,
能够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两者均属于分泌蛋白,
故该实验中采用的
放射性示踪法研究的可能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分泌
路径,
D
错误。
故选
B

)
9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的运输
B .单糖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 .ATP 生成抑制剂会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 .蔗糖可通过胞间连丝运至筛管细胞
【答案】C
【分析】分析图解:图中伴胞细胞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进筛管细胞;而蔗糖要运进薄壁细胞
需要将蔗糖水解成单糖并通过转运载体才能运输,并且也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详解】A、蔗糖分子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运输, 水解后形成单糖, 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运输, 速度
加快, A 正确;
B、图示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B 正确;
C、图中蔗糖运输不消耗能量,单糖顺浓度梯度运输也不消耗能量,故 ATP 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图中
蔗糖的运输, C 错误;
D、由图可知,蔗糖属于二糖,可通过胞间连丝运至筛管细胞, D 正确。
故选 C。
10 .(生命观念) 细胞在受到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后, 胞吞形成多囊体。多囊体可与溶酶体融合, 也可与细
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形成外泌体,内部包含脂质、蛋白质、 RNA 等多种物质(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外泌体是由内、外两层膜包被的囊泡
B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能催化多种物质,说明酶不具有专一性
C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
D .将细胞破碎后,可以利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内多囊体
(
【答案】
D
【分析】溶酶体:有

消化车间

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
的病毒或病菌。
【详解】
A
、据题意可知,
多囊体可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形成外泌体,
推测外泌体是由单层膜包被的
囊泡,
A
错误;
B
、 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一般只水解一种或
一类物质,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多种酶,能催化多种物质,
仍然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
错误;
C
、溶酶体有

消化车间

之称,
内含多种水解酶,
但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
错误;
D
、利用差速离心法可以将不同细胞器分离出来,
因此将细胞破碎后,
可以利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内多囊


D
正确。
故选
D

)
11 .(生命观念)如图是某生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
A .存在生物膜系统
B .遗传物质是 DNA
C .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D .图中各结构都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答案】B 【分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 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 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图示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而为原核细胞,其中只有一种生物膜--细胞膜,因而不存在 生物膜系统, A 错误; B、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 DNA,即图示细胞的遗传物质是 DNA ,B 正确; C、在真核细胞中,核仁与某种 RNA 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原核细胞没有核仁,故图中原核细胞中核糖 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 C 错误; D、图示细胞中各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都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 D 错误。
故选 B 。
12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DNA 病毒) 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 多
数患者往往不需要药物治疗,通过自身机体的抵抗力,在几周内可完全康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猴痘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方式可能是被动运输
B .合成子代猴痘病毒的遗传物质需要 4 种核糖核苷酸
C .猴痘病毒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病毒蛋白质的合成
D .感染猴痘病毒后的康复情况与患者基础健康状况相关
【答案】D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猴痘病毒是 DNA 病毒,它的遗传物质是 DNA 。 【详解】A、猴痘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胞吞, A 错误; B、猴痘病毒(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合成子代猴痘病毒的遗传物质需要 4 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 B 错误; C、猴痘病毒没有核糖体,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C 错误; D、因为感染猴痘病毒后, 要依赖患者自身机体的抵抗力, 才能康复, 所以感染猴痘病毒后的康复情况与患
者基础健康状况相关,例如,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感染猴痘病毒后的康复所需时间可能更长, D
(
正确。
故选
D

)
13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科研人员为了研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制作了一个由磷脂双分子层 组成的人工膜,并检测了它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并且对不同物质通过人工膜以及生物膜的情况进行了对
比,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磷脂双分子层在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发挥屏障作用,具有选择透过性
B .人工膜和生物膜对不同物质通透性有一定差异,主要是因为生物膜上有较多蛋白质分子
C .H2O 可以通过(简单)扩散,也可以通过易化扩散跨膜运输
D .生物膜对 K+ 、Na+ 、Cl- 的通透性不同,与膜上的载体蛋白无关
(
【答案】
D
【分析】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
物膜运输方式,不需能
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协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
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
【详解】
A
、磷脂双分子层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
,所以在物质跨
膜运输过程中发挥屏障作用,具有选择透过性,
A
正确;
B
、由图可知,
人工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
生物膜上除了磷脂双分子层,
还含有较多蛋白质分子,

以人工膜和生物膜对不同物质通透性有一定差异,主要是因为生物膜上有较多
蛋白质分子,
B
正确;
C

H
2
O
可以通过(简单)扩散,也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即易化扩散跨膜运输,
C
正确;
D
、生物膜对
K
+

Na
+

Cl
-
的通透性不同,主要与膜上专一性的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
错误。
故选
D

14
.(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信号肽假说认为,
翻译时, 编码分泌蛋白的
mRN
A
首先合成信号肽,
信号肽与
)
信号识别颗粒(SRP)结合, SRP 再通过与内质网上的 SRP 受体结合,将新生肽引导至内质网,肽链在内
质网腔中继续合成并被初步加工,同时核糖体发生解聚,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在内质网中的初步加工只有 ATP 供能
B .过程。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肽链的信号肽被切除后即为成熟的分泌蛋白
C .若基因中编码信号肽的序列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内质网无法对多肽进行加工
D .信号肽借助信号识别颗粒将信息传至内质网膜上,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
【答案】
C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内质网进
行粗加工

内质网



"
形成囊泡

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

高尔基体

出芽

形成囊泡

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
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
A
、如图
GTP
参与了蛋白质(多肽)进
入内质网加工的过程,图中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在内质网的
加工需要
GTP
供能,
A
错误;
B
、过程

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肽链的信号肽被切除后, 还需高尔基体进行加工, 才能得到成熟的分泌蛋白,
B
错误;
C
、根据题意可知,
若基因中编码信号肽的序列发生改变,
多肽链可能无法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加工,
C
正确;
D
、信号肽借助信号识别颗粒将信息传至内质网膜,
内质网膜通
过受体接收信号,
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交流
功能,
D
错误。
故选
C

)
15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在这个奶茶、甜品泛滥的时代, 多数人逐渐养成长期高糖摄入的饮食习惯, 高
糖摄入不仅会导致肥胖和糖尿病,还容易导致焦虑和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日常饮食中最离不开的调料
——油、盐,油的过量摄入会增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而高钠更是高血压患者发病
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为此提出减控“糖油盐” ,为健康加分的理念。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机体摄入高糖会导致机体的血糖浓度升高, 引起 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胰岛素一方面促
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 ,进入肝、肌肉并合成 ,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
; 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长期摄入高糖会导致肥胖的
原因是 。
(2)植物油在室温时呈液态, 为不饱和脂肪酸, 其“骨架”是一条由 组成的长链, 是细胞内的储 能物质。研究发现, 质量相同的脂肪比糖原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 从元素组成及含量分析, 其原因
是 。
(3)食用高钠会导致血钠含量升高,引起细胞外液的 升高,同时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的
减少,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 的重吸收减少。
__________
【答案】(1)胰岛 B 细胞 氧化分解 糖原 甘油三酯 过多的糖类可转化为脂肪
(2)碳原子 与糖原相比, 脂肪分子中 C 、H 的比例高, O 的比例低, 氧化分解时同等质量的脂肪比糖原
消耗的 O2 多,释放的能量也多
(3)钠离子 醛固酮
【分析】血糖的升高会刺激下丘脑的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但同时血糖的升高 也会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分泌的增多: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②促进糖类的氧化 的分解 ③促进血糖转化为肝糖原、肌糖原 ④促进糖类转化为脂肪、非必需氨基酸。血糖降低,刺激下丘 脑和胰岛 B 细胞,而下丘脑也会通过神经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会促进储能物质向
血糖的转化,进而提高血糖。
【详解】(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会引起胰岛 B 细胞的胰岛素增加,胰岛素一方面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 胞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过多的糖类可转化为脂肪,因此长
期摄入高糖会导致肥胖。
(2)脂肪酸的“骨架”是一条由碳原子组成的长链。脂肪分子中 C 、H 的比例高, O 的比例低,氧化分解时
同等质量的脂肪比糖原消耗的 O2 多,释放的能量也多。
(3)细胞外液的钠离子浓度较高, 细胞内液的钾离子浓度较高, 食用高钠会导致血钠含量升高, 引起细胞 外液的钠离子升高。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的作用,当细胞外液的钠离子浓度上升时,会
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减少,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 的重吸收减少。
1.(2023 年 6 月 · 浙江高考真题)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 其化学结构和 生物活性与天然胰岛素完全相同。结晶牛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 )
A. 糖类 B. 脂质 C. 蛋白质 D. 核酸
【答案】 C
【解析】
【分析】胰岛素是人体内能降低血糖浓度的唯一激素, 由胰岛 B 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 A 细胞能合 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 该激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 详解 】胰 岛素是胰 岛 B 细胞合成并分泌 的唯一 的一个能 降低血糖 的激素 ,其化学本质是蛋 白质, 而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其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与天然胰岛素完全相 同, 因此, 结晶牛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 正确。
故选 C。
2.(2023 年 6 月 · 浙江高考真题) 囊泡运输是细胞内重要的运输方式。没有囊泡运输的精确运行, 细
胞将陷入混乱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囊泡的运输依赖于细胞骨架
B. 囊泡可来自核糖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C. 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D. 囊泡将细胞内所有结构形成统一的整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 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囊泡以出芽的 方式,从一个细胞器膜产生,脱离后又与另一种细胞器膜融合,囊泡与细胞器膜的结合体现了生物 膜的流动性。
【详解】A、细胞骨架是细胞内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与物质运输等活动有关, 囊泡运输 依赖于细胞骨架,A 正确;
B、核糖体是无膜细胞器, 不能产生囊泡,B 错误;
C、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结构特性, 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错误;
D、囊泡只能在具有生物膜的细胞结构中相互转化, 并不能将细胞内所有结构形成统一的整体,D
错误。
故选 A。
3. (2023 年 1 月 · 浙江高考真题) 性腺细胞的内质网是合成性激素的场所。在一定条件下, 部分内质网被包
裹后与细胞器 X 融合而被降解,从而调节了性激素的分泌量。细胞器 X 是( )
A. 溶酶体 B. 中心体 C. 线粒体 D. 高尔基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与能量
转换有关;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有关,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
【详解】根据题意“部分内质网被包裹后与细胞器 X 融合而被降解” ,可推测细胞器 X 内含有水解酶,是细
胞内的消化车间,故可知细胞器 X 是溶酶体,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纺锤丝由微管构成,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移动依赖于微管的组装和解聚。紫
杉醇可与微管结合,使微管稳定不解聚,阻止染色体移动,从而抑制细胞分裂。
4. (2023 年 1 月 · 浙江高考真题)微管蛋白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之一,组成微管蛋白的基本单位是
( )
A. 氨基酸 B. 核苷酸 C. 脂肪酸 D. 葡萄糖
【答案】A
【分析】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微管蛋白构成纺锤丝,可影响染
色体的移动,但不影响复制、着丝粒分裂等过程。
【详解】
微管蛋白是蛋白质,构成微管蛋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构成蛋白质,故选 A。
5. (2023 年 1 月 · 浙江高考真题) 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 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胞膜上, 将 K+运输 到细胞外(如图所示),降低细胞内外的 K+浓度差,使微生物无法维持细胞内离子的正常浓度而死亡。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缬氨霉素顺浓度梯度运输 K+到膜外 B. 缬氨霉素为运输 K+提供 ATP
C. 缬氨霉素运输 K+与质膜的结构无关 D. 缬氨霉素可致噬菌体失去侵染能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缬氨霉素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胞膜上,将 K+运输到细胞外,降低细胞内外的 K+浓度
差,可推测正常微生物膜内 K+浓度高于膜外。
【详解】A、结合题意“将 K+运输到细胞外, 降低细胞内外的 K+浓差”和题图中缬氨可霉素运输 K+的过程
不消耗能量,可推测 K+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 A 正确;
B、结合 A 选项分析可知, K+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 ATP ,B 错误;
C、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 能结合在细胞膜上, 能在磷脂双子层间移动, 该过程与质膜具有一定的
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有关, C 错误;
D、噬菌体为 DNA 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缬氨霉素不会影响噬菌体的侵染能力, D 错误。
故选 A。
6 .(2023·湖北 · 统考高考真题)维生素 D3 可从牛奶、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也可在阳光下由皮肤中的 7-脱 氢胆固醇转化而来,活化维生素 D3 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研究发现,肾脏合成和释
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 D3 的活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肾功能下降可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
B .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
C .小肠吸收钙减少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
D .肾功能障碍时,补充维生素 D3 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
【答案】C
【分析】由题目信息可知, 维生素 D3 既可以从食物中获取, 又可以在阳光化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来, 而肾脏
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其活化,从而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
【详解】A、肾功能下降会导致维生素 D3 的活性下降, 进而减少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 导致机
体出现骨质疏松, A 正确;
B、因为阳光下皮肤中可以进行维生素 D3 的转化,而它又能促进钙的吸收,因此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
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 B 正确;
C、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提供, 小肠吸收钙减少并不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 C
错误;
D、肾功能障碍时,维生素 D3 的活化受阻,只有活化的维生素 D3 才能促进钙的吸收,因此补充维生素 D3
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 D 正确。
故选 C。
7 .(2023·湖北 · 统考高考真题)球状蛋白分子空间结构为外圆中空, 氨基酸侧链极性基团分布在分子的外侧,
而非极性基团分布在内侧。蛋白质变性后,会出现生物活性丧失及一系列理化性质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 .蛋白质变性可导致部分肽键断裂
B .球状蛋白多数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C .加热变性的蛋白质不能恢复原有的结构和性质
D .变性后生物活性丧失是因为原有空间结构破坏
【答案】A
【分析】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
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详解】A、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分子内部的结构被破坏, 天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通过氢
键等次级键维持的,而变性后次级键被破坏, A 错误;
B、球状蛋白氨基酸侧链极性基团分布在分子的外侧, 而非极性基团分布在内侧, 说明外侧主要是极性基团,
可溶于水,不易溶于乙醇, B 正确;
C、加热变性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该空间结构改变不可逆,不能恢复原有的结构和性质, C 正确;
D、变性后空间结构改变,导致一系列理化性质变化,生物活性丧失, D 正确。
故选 A。
8 .(2023·北京 · 统考高考真题) PET-CT 是一种使用示踪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所用示踪剂由细胞能量代谢 的主要能源物质改造而来,进入细胞后不易被代谢,可以反映细胞摄取能源物质的量。由此可知,这种示
踪剂是一种改造过的( )
A .维生素 B .葡萄糖
C .氨基酸 D .核苷酸
【答案】B
【分析】糖类一般由 C 、H 、O 三种元素组成, 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详解】分析题意可知,该示踪剂由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改造而来,应是糖类,且又知该物质进 入细胞后不易被代谢, 可以反映细胞摄取能源物质的量, 则该物质应是被称为“生命的燃料” 的葡萄糖。B 符
合题意。
故选 B。
9 .(2023·北京 · 统考高考真题) 运动强度越低, 骨骼肌的耗氧量越少。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 骨
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对这一结果正确的理解是( )
A .低强度运动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
B .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血糖
C .高强度运动时,糖类中的能量全部转变为 ATP
D .肌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才能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答案】A
【分析】如图显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当运动强度较低时,主要 利用脂肪酸供能;当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肌糖原,其次是脂肪酸;当高强度运动时,主要利
用肌糖原供能。
【详解】A、由图可知,当运动强度较低时,主要利用脂肪酸供能, A 正确;
B、由图可知,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物质是肌糖原,其次是脂肪酸, B 错误;
C、高强度运动时,糖类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转变为 ATP ,C 错误;
D、高强度运动时, 机体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肌糖原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均能氧化分解提供能
量, D 错误。
故选 A。
10 .(2023·湖南 · 统考高考真题)南极雌帝企鹅产蛋后,由雄帝企鹅负责孵蛋,孵蛋期间不进食。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A .帝企鹅蛋的卵清蛋白中 N 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 C 元素
B .帝企鹅的核酸、多糖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产生
C .帝企鹅蛋孵化过程中有 mRNA 和蛋白质种类的变化
D .雄帝企鹅孵蛋期间主要靠消耗体内脂肪以供能
【答案】A
【分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ATP 是直接能源物质。
【详解】A、帝企鹅蛋的卵清蛋白中 N 元素的质量分数低于 C 元素, A 错误;
B、核酸、糖原、蛋白质的合成都经历了 “脱水缩合”过程,故都有水的产生, B 正确;
C、帝企鹅蛋孵化过程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帝企鹅蛋孵化过程有 mRNA 和蛋白质种类的变化, C 正
确;
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雄帝企鹅孵蛋期间不进食,主要靠消耗体内脂肪以供能, D 正确。
故选 A。
11 .(2023·山东 · 高考真题)细胞中的核糖体由大、小 2 个亚基组成。在真核细胞的核仁中,由核 rDNA 转
录形成的 rRNA 与相关蛋白组装成核糖体亚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无核仁,不能合成 rRNA
B .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
C .rRNA 上 3 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
D .细胞在有丝分裂各时期都进行核 DNA 的转录
【答案】B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 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点) 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
消失。
【详解】A、原核细胞无核仁,有核糖体,核糖体由 rRNA 和蛋白质组成,因此原核细胞能合成 rRNA ,A
错误;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 B 正确;
C 、mRNA 上 3 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 C 错误;
D、细胞在有丝分裂分裂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核 DNA 无法解旋,无法转录, D 错误。
故选 B。
12 .(2023·广东 · 统考高考真题) 科学理论随人类认知的深入会不断被修正和补充,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细胞产生方式的发现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
B . 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是对共同由来学说的修正
C .RNA 逆转录现象的发现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D .具催化功能 RNA 的发现是对酶化学本质认识的补充
【答案】B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 一
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
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 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
修正和补充, A 正确;
B、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
机制,揭示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共同由来学说为自然选择学说提供了基础, B 错误;
C、中心法则最初的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 DNA,也可以从 DNA 流向 RNA,进而流向蛋白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发现一些 RNA 病毒的遗传信息可以从 RNA 流向 RNA(RNA 的复制)以及
从 RNA 流向 DNA(逆转录),对中心法则进行了补充, C 正确;
D、最早是美国科学家萨姆纳证明了酶是蛋白质, 在 20 世纪 80 年代, 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尔特曼发现少数
RNA 也具有催化功能,这一发现对酶化学本质的认识进行了补充, D 正确。
故选 B。
13 .(2023·湖南 · 统考高考真题)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骨架被破坏,将影响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
B .核仁含有 DNA 、RNA 和蛋白质等组分,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线粒体内膜含有丰富的酶,是有氧呼吸生成 CO2 的场所
D .内质网是一种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答案】C
【分析】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具有锚定支撑细胞 器及维持细胞形态的功能,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
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详解】A、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故细胞骨架破坏会影响到这些生命活
动的正常进行, A 正确;
B、核仁含有 DNA 、RNA 和蛋白质等组分,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 正确;
C、有氧呼吸生成 CO2 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C 错误;
D、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是一种膜性管道系统, 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D
正确。
故选 C。
14 .(2023·山东 · 高考真题)溶酶体膜上的 H+载体蛋白和 Cl-/H+转运蛋白都能运输 H+,溶酶体内 H+浓度由 H+
载体蛋白维持, Cl-/H+转运蛋白在 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 H+ 的同时把 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 Cl-/H+ 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 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 .H+载体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
C .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
D .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强
【答案】D
【分析】 1. 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 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 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特例...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 矿物质离子, 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需能量。
【详解】A 、Cl-/H+转运蛋白在 H+浓度梯度驱动下, 运出 H+ 的同时把 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 说明 H+浓
度为溶酶体内较高,因此 H+进入溶酶体为逆浓度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A 正确;
B、溶酶体内 H+浓度由 H+载体蛋白维持,若载体蛋白失活,溶酶体内 pH 改变导致溶酶体酶活性降低,进
而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 B 正确;
C 、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 因 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 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
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 C 正确;
D、细胞质基质中的 pH 与溶酶体内不同, 溶酶体破裂后, 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可能失活, D 错误。
故选 D。
二、选择题组
(2023·浙江 · 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纺锤丝由微管构成,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移动依赖于微管的组装和解聚。
紫杉醇可与微管结合,使微管稳定不解聚,阻止染色体移动,从而抑制细胞分裂。
15 .微管蛋白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之一,组成微管蛋白的基本单位是( )
A .氨基酸 B .核苷酸
C .脂肪酸 D .葡萄糖
16 .培养癌细胞时加入一定量的紫杉醇,下列过程受影响最大的是( )
A .染色质复制 B .染色质凝缩为染色体
C .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D .染色体解聚为染色质
【答案】 18 .A 19 .C
【分析】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不同形态,微管蛋白构成纺锤丝,可影响染
色体的移动,但不影响复制、着丝粒分裂等过程。
【详解】 18 .微管蛋白是蛋白质,构成微管蛋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构成蛋白质,
故选 A。
19 .紫杉醇可与微管结合,使微管稳定不解聚,阻止染色体移动,从而抑制细胞分裂,但不影响染色体的
复制、凝缩、解聚过程,影响最大的是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故选 C。
17 .(2023·全国 · 统考高考真题)为了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常需要从生物材料中分离纯化蛋白质。某 同学用凝胶色谱法从某种生物材料中分离纯化得到了甲、乙、丙 3 种蛋白质, 并对纯化得到的 3 种蛋白 质进行 SDS 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如图所示( “+”“-”分别代表电泳槽的阳极和阴极)。已知甲的
相对分子质量是乙的 2 倍,且甲、乙均由一条肽链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在进行 SDS 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 迁移的方向是 (填“从上向下”或“从下向
上”)。
(2)图中丙在凝胶电泳时出现 2 个条带,其原因是 。
(3)凝胶色谱法可以根据蛋白质 的差异来分离蛋白质。据图判断,甲、乙、丙 3 种蛋白质中最先从
凝胶色谱柱中洗脱出来的蛋白质是 ,最后从凝胶色谱柱中洗脱出来的蛋白质是 。
(4)假设甲、乙、丙为 3 种酶,为了减少保存过程中酶活性的损失,应在 (答出 1 点即可)条件下
保存。
【答案】(1)从上向下
(2)丙由两条肽链组成
(3)相对分子质量 丙 乙
(4)低温
【分析】 1.样品纯化的目的是通过凝胶色谱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除去;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 质量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
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
2.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 离的基团, 在一定的 pH 下, 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 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 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
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详解】(1)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 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电泳时,分子质量越大,迁移距离越小, 根据题中给出甲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是乙的 2 倍,故甲的迁移距离相对乙较小,可判断出迁移方向是从上到
下。
(2)题中给出甲、乙均由一条肽链构成,图示凝胶电泳时甲、乙分别出现 1 个条带,故丙出现 2 个条带,
说明丙是由 2 条肽链构成。
(3)凝胶色谱法主要根据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差异来分离蛋白质, 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只能进入孔 径较大的凝胶孔隙内,故移动距离较短,会先被洗脱出来,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进入较多的凝胶颗粒内,
移动距离较长,会后被洗脱出来。据图判断,丙的分子质量最大,最先被洗脱出来,乙的分子质量最小,
最后被洗脱出来。
(4)为了减少保存过程中酶活性的损失,应在酶的保存在低温条件下进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