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18 慈母情深
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前段时间,由著名作家梁晓声同名小说《人世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热播,为我们呈现了人世间最温暖的亲情。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慈母情深》,也是梁晓声的作品,同样呈现了人世间最温暖的亲情。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文章,在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和一处处细节中体会“慈母情深”。
任务一:快速默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概括主要内容。
长篇 连续 广播 铁路 辞退 挣钱 压抑
潮湿 忙碌 阴暗 酷暑 炎热 噪声 瘦弱
脊背 口罩 忍心 机械 数落 权利
听写词语
听写重点词语,同桌互相批改、反馈。
怂(sǒng)恿(yǒng)
颓(tuí)败
皲(jūn)裂
攥(zuàn)着
脊(jǐ)背
读准字音
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理解词义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思考: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于是鼓足勇气向母亲要钱。母亲在家境极度贫困的情况下把钱给了“我”,“我”终于买到了《青年近卫军》。
对应段落 主要内容
起 因
经 过
结 果
1-5
“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6-34
“我”向母亲要钱买书,母亲把钱给了“我”。
35-38
“我”终于买到了《青年近卫军》。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思考: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对应段落 主要内容
起 因
经 过
结 果
1-5
“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6-34
“我”向母亲要钱买书,母亲把钱给了“我”。
35-38
“我”终于买到了《青年近卫军》。
课文的结尾照应了开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思考: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任务二: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主要场景,梳理总结。
《慈母情深》
场景1:
场景2:
场景3:
场景4:
情感:
圈画文中围绕“慈母情深”描写的主要场景,小组合作,根据图示梳理总结。
《慈母情深》
场景1:
场景2:
场景3:
场景4:
情感:
初到厂房
寻找母亲
向母亲要钱
母亲塞钱
给“我”
①母亲对子女的爱。
②“我”的愧疚,“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圈画文中围绕“慈母情深”描写的主要场景,小组合作,根据图示梳理总结。
任务三:细细品读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用心品读几处场景描写,圈画其中的细节描写,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可以简单批注。
片段1: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思考:这一场景描写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工作环境?你从这一描写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片段1: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写出了厂房的拥挤狭窄。
片段1: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写出了厂房的潮湿阴暗。
片段1: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写出了厂房的闷热嘈杂。
片段1: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这是“我”的感受,从侧面强调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挣钱的艰难。
片段1: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母亲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她为了家、为了子女付出了太多太多;“我”看到母亲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工作,终于明白了母亲的不易,感到非常震惊和心疼。
片段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思考:母亲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片段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写出了母亲因为长时间俯身工作,身体已经麻木僵硬的状态。
句子一: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句子二: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对比阅读,找找两句话的不同。思考:你从中能体会到“我”怎样的心情?
句子一: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句子二: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句子一是倒装句,将母亲的动作、神态前置,以慢镜头的方式描写了母亲在极其疲惫的劳作中艰难转身的细节。
反复出现“我的母亲”,表现出“我”的心情随着发现母亲而变化:从一开始看见时不敢相信母亲竟然如此瘦弱、疲惫,到确认后的震惊、心疼的复杂感受。
片段3: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连续使用几个“立刻”,以快镜头的方式,呈现了母亲工作时的动作快、节奏快,写出了母亲不辞劳苦、争分夺秒工作的状态。“我”看到母亲如此辛劳,怎能不心酸、不心痛?
片段3: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两组句子中都有反复出现的词语,这样的用法起到强调的作用,突出“慈母情深”这一主题,表达了母亲的坚强与伟大。
片段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片段4: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母亲说话迅速,说明了母亲工作的忙碌。
“我”说话吞吞吐吐,体现了“我”的迟疑和懊悔。
片段5: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六十年代初期,大多老百姓家境艰难。当年,父亲远在外地,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是临时工,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
补充资料
片段5: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一元五角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要买本一元五角钱的书就是最大的奢侈了。即使是这样,每次我要钱买书,母亲都很大方,从不让我难堪!至今我都珍藏着我的第一本课外书《青年近卫军》。
——选自梁晓声的《母亲》
补充资料
片段5: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说明母亲兜里都是零钱,是一点一点攒下来的。
写出了母亲工作十分艰辛,攒下这一卷毛票有多不容易。从中也可以体会到“我”此时愧疚的心情。
片段6: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
女工的抱怨和责备,让“我”进一步感受到母亲养育儿女的不易,“我”内心此时是愧疚的。母亲不顾女工的劝阻把钱给“我”,从“塞”字能看出母亲的毫不犹豫。虽然家庭条件很艰难,但是母亲还是这么支持“我”读书,可见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小 结
不管是对母亲工作的厂房的场景描写,还是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和母亲塞钱给“我”的场景,作者都通过一处处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工作的艰辛和对“我们”无私、深厚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心疼和感激。
拓展阅读,深入理解写作方法
运用场景、细节描写表达情感,是很多作家常用的方法,例如丛书文章《母亲(节选)》和《秋天的怀念》。快速默读文章,找出文中让你感触最深的场景或细节描写,圈画出最能打动你的词语、句子,并说一说感受到了怎样的母亲形象。
片段1:仍见母亲在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仿佛就是一台自动操作而又不发声响的缝纫机。或见灯虽亮着,而母亲肩靠着墙,头垂于胸,补物在手,就那么睡了。
——《母亲(节选)》
母亲就着微弱的灯光熬夜缝补衣服,困倦至极而入睡的场景,作者描写得是那么细腻、真实。一位为生计努力拼命而极度疲劳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读来令人感动又心疼。
片段2:才三岁多的小妹想妈,哭闹着要妈……话没说完,搂着小妹便睡了。
——《母亲(节选)》
“我”安慰哭闹着要妈妈的小妹的场景和母亲困倦不堪的场景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艰辛。
片段3: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秋天的怀念》
这一段是“我”对母亲发脾气的场景。“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悄悄地进来”,这些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包容。面对暴怒无常的“我”,她是那样小心,又带着几分隐忍和坚强,刻画了一个关爱儿子而又辛酸无奈的母亲形象。
小 结
母爱是博大的,又是无私的,母爱就藏在这一个个普通的场景和一处处细节中。我们以后在刻画母亲时,也可以像这三篇文章一样,通过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任务四: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读写迁移。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对母亲的愧疚令“我”鼻子一酸。向母亲要钱时,“我”发现瘦弱疲惫的母亲竟然在那样的环境中辛苦忙碌地工作,挣钱这么不容易,母亲还毫不犹豫地、无私地供“我”读书。
(2)对母亲的心疼令“我”鼻子一酸。经历这件事,“我”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关心母亲,帮助母亲。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请选择下面的一个情境,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写一个片段。
情境一:
一次,我感冒了,高烧不退。妈妈非常着急,一直精心照料我。
情境二:
每天清晨,姥姥都给我准备早餐。
【方法点拨】先想想让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然后将其中的细节记录下来,再一一放大。这些放大的细节就是下一步要具体描写的内容。
摸额头
量体温
冷敷
熬姜糖水
喂药……
我感冒了
妈妈的表现
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特别棒 还不错 需努力
能通过细节描写把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写清楚。
能在细节描写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
能养成自主修改的好习惯,并主动与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习作。
佳作分享
一次,我感冒了,高烧不退。妈妈摸了摸我滚烫的额头,心疼得手哆嗦了一下,赶紧拿来体温计。量完体温,又一路小跑从冰箱里拿出冰块敷到我的额头上。冷敷了几分钟,难受的感觉减轻了一些,见我不再哼哼,妈妈终于松了一口气,转身又进了厨房,不一会儿就端来了热气腾腾的姜糖水。看到妈妈着急的样子,喝着暖暖的姜糖水,我鼻子一酸,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课堂总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似春风化雨,母爱如三冬暖阳。梁晓声的母亲用勤劳、坚强为孩子们创造安宁的生活,史铁生的母亲用宽容和体谅安慰身心受伤的孩子。透过一个个场景和一处处细节,我们深刻体会到慈母那浓浓的深情。